• 教育文化学
  • 教育文化学
  • 教育文化学
  • 教育文化学
  • 教育文化学
  • 教育文化学
  • 教育文化学
  • 教育文化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文化学

4 1.9折 21.3 八五品

仅1件

湖南长沙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刁培萼 主编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10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41DF

上书时间2024-05-22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刁培萼 主编
  •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0-10
  • 版次 1
  • ISBN 9787534339738
  • 定价 21.3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大32开
  • 纸张 胶版纸
【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以“新”为基本出发点,以教育新学科、新论点为主要内容,力求反映当前世界教育理论的研究方向,有益于我们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有所思考和回答。各本著述力求相对成熟,自成体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教育文化学是大科学时代的教育科学

 第一节 人类思想的剧变和传统教育科学的局限

  一、20世纪人类思想领域的剧变

  二、19世纪前科学精神传统下教育科学研究的局限

 第二节 20世纪科学观念的变革和教育文化学

  一、20世纪科学观念的变革

  二、教育文化学研究的必然性

 第三节 教育文化学的研究道路

  一、教育文化学借鉴了教育研究的新范式

  二、教育文化学吸收了文化哲学的最新成就

  三、教育文化学研究应走世界化和民族化并重的道路

第二章 人口·生产力·文化·教育系统综合

 第一节 考察人口问题的视野与立足点

  一、实现考察人口问题视角的转换

  二、确立考察人口问题的立足点

 第二节 人口·生产力·文化·教育的互动结构及其机制

  一、结构图式

  二、教育与人口、生产力、文化的关系及其发挥功能的机制

 第三节 系统综合:在对立统一中追求良性循环

  一、发展中国家长期受到人口问题的困扰

  二、重视人口、生产力、文化、教育的良性循环

  三、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方式

第三章 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协调发展

 第一节 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

 第二节 改革的整体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协调发展

  一、整体协调发展是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二、整体、协调发展模式

  三、学会运用文化手段

 第三节 政治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与教育改革

  一、政治文化与教育改革

  二、制度文化与教育改革

  三、习俗文化与教育改革

第四章 科学·文化·人生·教育四位一体

 第一节 当代教育面临双重挑战

  一、从“智能中心”转向个性全面发展是各国的共同呼吁

  二、教育的文化学视野与整体性教育探微

 第二节 唯理性教育文化模式的局限及其超越

  一、唯理性教育文化模式的局限--反情感、贬直觉

  二、唯理性教育文化模式的超越--创造思维的互补结构与认识系统的张力

 第三节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的对立与合流

  一、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辅相成

  二、个性发展与人文精神和学校教育改革

 第四节 科学·文化·人生·教育四位一体--整体性教育模式

  一、科学与人们的价值观念“

  二、科学与人类各种文化活动及其成果的价值

  三、主体性与文化心理结构

  四、价值形成力与文化创造力的培养与教育

  五、人生意义、自我超越与教育

 第五节 教育的整体性与实施整体性教育

  一、教育整体性的多维视野

  二、实施整体性教育既要面向未来,又要面对现实

  三、实施整体性教育与系统决策

第五章 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第一节 文化心理结构概述

  一、文化心理结构研究的理论背景

  二、文化心理结构的构成

 第二节 文化心理结构的基本特征

  一、整体性

  二、转换性

  三、自我调节性

 第三节 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生与发展

  一、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论”

  二、皮亚杰的“图式学说”

  三、当代文化哲学的发生、发展观

 第四节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特性

  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表层特性

  二、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特性

第六章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传统教育

 第一节 中华民族传统价值取向与传统教育

  一、“家族至上,家外有家”的价值取向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二、“唯古是法,以老为宝”的价值取向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三、“官为本位,读书做官”的价值取向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与传统教育

  一、重视社会人伦,以人为中心的致思倾向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二、强调一而排斥多的思维特征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三、崇尚直觉思维方式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教育

  一、“参与”--中华民族对待自然的基本精神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二、“和”--中华民族对待社会与人的基本精神及其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第七章 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与现代教育

第八章 东西方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比较与教育

第九章 亚文化结构与功能

第十章 亚文化与教育的相互作用

第十一章 通俗文化的结构和功能

第十二章 通俗文化与教育的相互作用

第十三章 文化·传播·教育

第十四章 学校课程--教育文化(一)

第十五章 人际交往--教育文化(二)

第十六章 大众传播--教育文化(三)

补遗与超越--21世纪教育文化发展的走向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