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派庙市 (作者签赠本)
  • 海派庙市 (作者签赠本)
  • 海派庙市 (作者签赠本)
  • 海派庙市 (作者签赠本)
  • 海派庙市 (作者签赠本)
  • 海派庙市 (作者签赠本)
  • 海派庙市 (作者签赠本)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海派庙市 (作者签赠本)

39 九品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费慧林 著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

版次1

装帧平装

货号Z

上书时间2024-01-12

三联老书屋

十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费慧林 著
  •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05
  • 版次 1
  • ISBN 9787807418382
  • 定价 39.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16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395页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海派文化丛书
【内容简介】
上海老城厢,是一段用城垣围起来的历史岁月。在这块上海历史文化最肥沃的土地上,能真切地触摸到吴越文明的痕迹和海派文化的脉搏。以西城的名邸、书院、文庙为代表的高雅士大夫文化群落,以北城的城隍庙为代表的市民文化群落,构成了老城厢的特色文化氛围。品味老上海,便是要到这里的街市里巷、名园寺庙、深宅故居和茶楼戏院中寻觅……
【作者简介】
费慧林,1951年8月出生,浙江湖州人。1968年从尚文中学毕业后,参军入伍,在海军北海舰队某部任文书等职。1973年起,先后在上海市南市区服务公司、上海市南市区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上海市南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任职。1993年起调到豫园商城工作,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现任豫园商城党委书记、监事长。费慧林出生在老城厢,生活在老城厢,工作在老城厢,耳濡目染,种下了挥之不去的故里情结。他自小喜爱文学与历史,在部队当兵时,就曾参加过军营的文艺创作,自编、自导各类文艺节目。退伍回地方后,他又一直在上海市南市区(2000年后合并为黄浦区)的政府部门和企业中从事文秘、宣传、党务和行政工作。他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经年累月,笔耕不辍,编著了《豫园商城风情录》、《飞檐下的街市》、《上海老城厢丛书》等书刊,成为研究海派文化,尤其是老城厢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一名热心参与者和卓有成效的实践者。
【目录】
总序李伦新
引言城厢,城厢,越“陈”越“香”
第一章老里八早
沧海桑田
春秋风云
“申”之来历
“沪”之称谓
母亲河的变迁

第二章老城厢
汉唐渔村
宋代建镇
元代建县
明代筑城
清代都会
民国拆城
大千胜境
南市的由来和南市自治
老城厢的岁时风俗

第三章老前辈
先民
移民潮
变革中的先驱
老前辈中的代表人物

第四章老码头
码头溯源
沙船的历史贡献
开放海禁后的上海港
海关和关桥码头
中国最大的老码头——十六铺

第五章老会馆
钱庄和钱业公所
大同行与小同行
珠玉汇市与仰止堂
上海最早的会馆——商船会馆
三山会馆
四明公所血案事略

第六章老学堂
文庙古今谈
上海最老的学校——敬业中学
从龙门书院到上海中学
上海最早的外语学校——广方言馆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梅溪小学
上海第一所新型小学——实验小学
吴馨与老城厢的第一所女子中学
苏氏教育世家和民立学校
誉满杏林的中医专门学校
教会办学拾遗

第七章老教堂
上海最早的天主堂
敬一堂(老天主堂)
董家渡天主堂
基督教清心堂
小桃园清真寺
福佑路清真寺

第八章老街坊
掌心里的宝
石库门与上海弄堂
弄堂里的叫卖声
“世外桃源”乔家路

第九章老城隍庙(上)
一庙二城隍的由来
屡毁屡建的城隍庙
兼容并蓄的城隍文化
庙市的形成与发展
白相城隍庙:民俗文化的积淀
文人笔下的城隍庙

第十章老城隍庙(下)
重铸百年辉煌
再续老庙香火
再现民俗风情
重振民间美食
担当文化大使

第十一章老字号(上)
何谓老字号
上海最早的街市和字号
流金淌银话方浜

第十二章老字号(下)
中国黄金珠宝第一城
上海最老的商街
中华第一茶楼
身价最高的小笼馒头
老百姓叫出来的老饭店
接待国宾最多的酒家
品味百年“豆王
话说梨膏糖
自跋费慧林
跋郑家尧
参考书目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