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走进马克思
  •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走进马克思
  •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走进马克思
  •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走进马克思
  •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走进马克思
  •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走进马克思
  •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走进马克思
  •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走进马克思
  •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走进马克思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走进马克思

有笔记

22 4.0折 55 八五品

仅1件

上海宝山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孙伯鍨、张一兵 编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

版次3

装帧平装

货号9-2

上书时间2024-06-11

墨考书店的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五品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孙伯鍨、张一兵 编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06
  • 版次 3
  • ISBN 9787214081209
  • 定价 55.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胶版纸
  • 页数 632页
  • 字数 530千字
  •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 丛书 凤凰文库
【内容简介】
《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走进马克思》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第2版(MEGA2),针对所谓“两个马克思”的争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本书摆脱“体系哲学”的解释框架和僵硬的学科建制,以专题的形式,史论融合,系统地阐述和展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并聚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方法论,系统探讨若干有代表性的西方思想家的相关理论和观点,建立一种与之进行平等对话的原创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此外,本书在关涉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一些焦点问题诸如实践观、历史观、社会观上提出了新的见解。
【作者简介】
孙伯鍨,男,1930年生于江苏泰兴,2003年病故。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先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小组成员等职。先后参加十余种哲学教材的编写,出版著作《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和现状》、《卢卡奇与马克思》等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获得首届中国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项国家级奖励。张一兵(原名张异宾)男,1956年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博士。现任中共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马克恩恩格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等。代表性论著有《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序》、《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文本的深度耕犁》(第1-2卷)等。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列宁、海德格尔文本研究,国外马克恩主义研究,构境理论。
【目录】
作者的话
导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150年
一走出唯心主义
二两条逻辑思路的碰撞
三新唯物主义的诞生
四第二国际与马克思主义的庸俗化
五在革命实践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思潮
七走进马克思
上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编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基点
第一章直观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物主义
第一节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与思维特点
一近代唯物主义的兴起
二近代唯物主义的思维特征及其对哲学发展的影响
三作为近代唯物主义对立面的近代唯心主义
第二节近代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中的失落
一人与环境的二律背反
二费尔巴哈哲学的历史性突破与局限
第三节直观唯物主义、实践人道主义与伦理社会主义
一直观唯物主义与实践人道主义
二实践人道主义与伦理社会主义
第四节实践:新唯物主义的逻辑基点
一从感性对象到感性活动
二新唯物主义哲学的逻辑基点是社会实践
第二章从实践的唯心主义到实践的唯物主义
第一节德国古典哲学的实践唯心主义
一实践理性与价值悬设
二劳动辩证法与黑格尔哲学的主题
三马克思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逻辑起点
第二节早期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一早期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逻辑建构
二从异化史观向实践观点的回归
三经济学研究与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升华
第三节作为哲学范畴的马克思的实践概念
一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
二实践概念的辩证本性:对本质唯心主义与经验唯物主义的拒绝
三实践的社会历史具体性与社会历史生活情境的特殊性
第四节自然、实践、社会、人类:一条崭新的逻辑思路
一自然:社会存在的前提
二实践: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定
三社会实践与人的本质
第二编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空间
第一章生产:历史的起点和发源地
……
下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