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刻大系·东观余论
  • 宋刻大系·东观余论
  • 宋刻大系·东观余论
  • 宋刻大系·东观余论
  • 宋刻大系·东观余论
  • 宋刻大系·东观余论
  • 宋刻大系·东观余论
  • 宋刻大系·东观余论
  • 宋刻大系·东观余论
  • 宋刻大系·东观余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宋刻大系·东观余论

1990 5.0折 398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黄伯思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4031254

出版时间2024-09

装帧线装

开本8开

定价3980元

上书时间2024-11-04

启慧知远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淳化三年,宋太宗命待诏王著续正法帖,遂集成《淳化阁帖》十卷。黄伯思病其乖伪,遂作《法帖刊误》两卷,辨析《淳化阁帖》录书之真伪,庞杂考引,考证详审,为后世帖学研究的重要著作。其自述云:“仆自幼观古帖至多,虽豪墨积习未至而心悟神解,时有所得,故作《法帖刊误》。凡论真伪皆有据依,使锺王复生,不易此评矣。元章今已物故,恨不示之,后有高识,赏予知言。”

黄伯思卒后,由其次子黄訒于绍兴十七年丁卯(1147)春在原《法帖刊误》一书的基础上,广录黄伯思生前审证金石、考核艺文之作二百余篇,或辩伪、或为论、或为说、或为序跋、鉴别精审,意辞方雅,遂辑成《余论》一书。因黄氏终于秘书郎,有《东观文集》一百卷,此在《东观文集》之外,故又称之为《东观余论》。

《東觀餘論》影印說明 ▏陳先行
宋黃伯思撰《東觀餘論》一書,係由其子黃訒於紹興十七年編輯成書刊印問世。內容凡二:一是收入伯思生前業已發表之《法帖刊誤》,其於米芾評騭《淳化閣帖》基礎之上,重爲考訂,糾正《淳化閣帖》諸多疏誤,見解獨到,令時人折服。另一乃輯錄伯思生前尚未發表之有關審正金石、考核藝文之作凡二百餘篇,或爲辯說,或爲序跋,鑒別精當,意辭方雅。
黃伯思(1079-1118),字長睿,別字霄賓,自號雲林子,福建邵武人。元符三年進士。政和中,官至秘書郎。學問淹貫,博覽經史百家,於天官、地理、律曆、卜筮等學造諸頗高。尤喜研究古文奇字,對彝器款識、字畫體制,皆能辨正是非,道其本末,故又以古文字學、書學著稱於世。嘗撰《東觀集》一百卷、《博古圖說》十一卷等,惜南渡後失傳。
《東觀餘論》初刻於建安漕司,據黃訥跋,原書當為十卷。但南宋時幾經翻雕,既有建本、蜀本、三劉本、莊夏本之別,又有十卷、三卷、不分卷、二卷之異。迨至明代,除萬曆間建寧李春熙校刻之四卷本不詳所據底本外,萬曆十二年秀水項篤壽萬卷堂所刻二卷本,即直接翻自此莊氏本。其後《津逮秘書》本,乃至清代《學津討源》本、《邵武徐氏叢書》本等,均從項本所出。可見明清間宋代傳本已稀,而莊氏本實若星鳳之珍,為海內外孤帙。
此本傳至項氏,已脱去莊夏一跋,僅存『莊夏敬書於籌思堂』八字,項氏本依樣刊刻。因未見宋本,又不明莊氏所言,故毛晉誤以爲『項氏仿川本重鐫,又增其所刪』。幸上海圖書館別藏明抄本一部,載有莊跋全文,知此宋本乃樓鑰與莊夏據衆本參校增刪而成。刊刻雖晚,但源流有自,於宋代諸刻中最為精確完備。
因宋本罕見,項氏所刻被推爲下真跡一等,但較之莊氏原本,仍有較多訛誤。如卷上第五十四葉『汝誕勸憂』,項本誤『勸』作『歡』;卷下第三十六葉『蕭遠澹雅』,項本誤『雅』作『推』;第四十葉『廣順癸丑季夏狂生摹』,項本誤『摹』作『墓』等等。此外尚有宋本存而項本缺者,如卷上第七十七葉『故漢人所持俱無合符之制』,項本『無』字空格;卷下第九十葉『缺一字當爲寥』,項本缺『寥』字;同葉『廓邪』,項本缺『廓』字。
此本匡高二十三點一釐米,寬十六點一釐米,半葉九行,行十八字,左右雙邊,白口,單魚尾。前有嘉定三年樓鑰序四葉,半葉七行,後又有樓氏跋五行,均以手書上版。卷末存建安漕司本舊跋。又有殘存莊夏跋落款一行及莊氏附記五行,亦以手書上版。全書字大悅目,皮紙潔白如玉,墨光似漆,雕印俱精,允為南宋後期刻本之上品。避諱至『廓』字,與嘉定刻年相符。據莊氏附記,知其於嘉定四年復按樓氏校勘意見稍作剜改與增補,故此本當爲嘉定四年修改增補印本。
刻工有陳靖、丁明、張彥忠、劉甫、周才、李岩、吳湜、陳鎮等,大都為浙中名匠,向定爲浙江刻本。但細審此本字體並非純粹歐書風格,亦含柳字意味。且刻工劉甫曾於嘉定年間參與建本《育德堂奏議》刊刻,兩書不惟行款相同、字形大小相似,字體、點畫亦或相仿佛,又幾乎刊刻於同時,故此本刊刻之地在浙江抑或福建,尚存疑問。此外尚須揭示者,此本開卷《總目》之葉,鈐有『玉蘭堂』『梅溪精舍』『翠竹齋』『鐵研齋』『桃花源裏人家』『五峰樵客』『放情山水之間』『王履吉印』等白文印,還有『竹塢』『江左』『辛夷館印』等朱文印。『王履吉印』『辛夷館印』應當是王寵之印,據葉昌熾《藏書紀事詩》卷二言,『鐵研齋』亦王氏印,『五峰樵客』乃文徵明侄文伯仁之印;其餘則多爲文徵明之印。諸印鈐蓋雜亂無序,毫無章法,令人生疑。尤顯突兀者,晚於文徵明、王寵之項篤壽、項元汴昆仲印章(前者有『項氏萬卷堂圖籍印』,後者有『項元汴印气墨林秘玩』,赫然鈐在版匡內右下方、表明率先獲得該本之位置,倘若該本曾經文徵明、王寵收藏,顯與明清藏書家鈐印習氣不相符合。
再者,據卷末項元汴題跋,此本乃其兄項篤壽於隆慶二年(1568)所贈予(時文徵明、王寵皆已去世),在此之前收藏該本者爲華夏,有豐坊嘉靖二十八年已酉(1549)觀於華氏真賞齋之題跋,而豐、項二氏之跋竟然隻字未提該本曾經文徵明、王寵收藏,亦有違常理。進而細審文、王二氏及文伯仁之印章,印色完全相同,係同時鈐蓋,其字形刀法亦出一手;檢上海博物館所編《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載有文徵明之『玉蘭堂』印,王寵之『王履吉印』『辛夷館印』,但與此本所鈐者並不相符,尤其是白文『玉蘭堂』印、朱文『辛夷館印』,此本所鈐者明顯有仿刻痕跡,則該批文、王之印皆係偽造,而非後人據真印鈐蓋。清季葉昌熾因曾受潘祖蔭之聘編撰《滂喜齋藏書記》而注意此部《東觀餘論》,謂文徵明、王寵之印『雜廁不分』,乃王氏遺書盡歸文氏之緣故,則其於文、王、項諸家鈐印位置之反常及文、王二氏印章面貌之可疑多所忽略。
經粗事調查,存世鈐有類此文、王偽印之宋元刻本、明抄本等尚有數十部,皆爲清初泰州季振宜之舊物。因季氏所藏宋元本未鈐此類偽印者尚夥,頗疑其無偽印之本散於季氏生前,鈐偽印者售於季氏身後。究其鈐文、王偽印之原由,固然如黃丕烈所言『宜此書之增益聲價矣』見黃跋元刻本《東坡樂府》,今藏國家圖書館),而從另一側面也反映出文徵明、王寵等人乃彼時鑒定版本之翹楚。然則此本《東觀餘論》具有版本學研究之多重價值,殊可寶貴。
此次出版,繼續秉承『下真跡一等』之標準,四色影印,仿真原大。全書計二百二十葉,分裝四冊,採用手工棉連薄紙印刷,並襯以機宣,庶使仿真本與原本厚度一致。原本曾經托紙裝裱修復,故前人鈐印樣貌,呈現暗淡,特此說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