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通典·提要图录(全一册)
¥
378
7.9折
¥
480
全新
仅1件
作者郴州市文史研究会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79248
出版时间2023-12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480元
上书时间2024-04-08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郴州历史悠久,丰腴的文化滋养了郴州群星璀璨的先哲先贤,他们留下了卷帙繁浩的文献古籍,为将散落的文化遗珠搜集入典,郴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强地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编纂出版《郴州通典》,先后出版了《郴州通典·文献总目》《郴州通典·文献精选》及《郴州通典·典籍文献》。本次出版的《提要图录》以汇集郴州古代文献档案数量最多、资料最全的《郴州通典·典籍文献》为依托,对所收成册的传统文献逐一撰写提要,汇编成目。提要内容主要包括文献名称、卷数、著者及其生平简介、文献内容、文献价值等。每篇提要附提要撰写人姓名,并配有书影。本书编排体例合理,全面反映了郴州的历史,其编纂对传承郴州历史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增强郴州文化竞争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目录:序 一
大樂律吕元聲六卷大樂律吕考注四卷 二
新刻易測十卷附録一卷 四
五先堂字學元元十卷 六
論語讀朱求是編二十卷 八
周易輯義初編四卷 一〇
周易輯義續編四卷 一二
周易續編三刻四卷 一四
周易輯義續編四刻四卷 一六
易鑑三十八卷 一八
大學發微二卷 二一
論語發微二卷 二四
中庸發微三卷 二六
禮運發微一卷 二八
易通十卷 三一
孝經古注一卷 三三
春秋謚法表 三五
周易質八卷首一卷末三卷 三七
周易卦爻人事證二卷 三九
嶺南异物志 四四
郴行録 四六
安楚録十卷 四八
何文簡公疏議十卷 五一
嘉靖七年湖廣鄉試録 五三
蒼梧總督軍門志三十四卷 五六
督撫疏議十五卷 五八
全蜀邊域考殘卷 六〇
楚游日記 六二
韓山考十卷 六五
楚闈類記一卷 六八
大義覺迷録四卷 七〇
誥授朝議大夫晋贈通奉大夫浙江道監察御史坦齋歐陽公鄉賢録 七二
上湖南會館傳書 七四
朱子年譜綱目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七七
平定猺匪述略二卷 七九
郴侯書院志不分卷 八一
鄺忠肅公遺録二卷 八四
郴州崇義堂傳書 八六
補史一卷輯史一卷 八八
牧令書節要十八卷 九〇
陳侍郎奏稿八卷 九三
陳侍郎書札八卷 九五
升授雲南鹽法道開化府知府臨武李公崇祀名宦録 九六
金石摘不分卷 九八
宜章石虎山武陵侯志十八卷 一〇〇
豫章戰績 一〇二
陳巡撫行狀不分卷 一〇四
陳侍郎側室李恭人行狀不分卷 一〇六
郴游日記 一〇七
四川官運鹽案類編八十卷 一〇九
劉幼吾司馬署湖南桂陽州臨武縣時勸民種植示一卷 一一一
詳定廪貢章程不分卷 一一三
誥授光禄大夫建威將軍尚書銜貴州提督謚武勤顯考羅府君行狀一卷 一一五
郴游録一卷郴州集一卷 一一七
臨武縣紳民呈禀不分卷 一一九
東三省鹽法志十四卷 一二一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科湖南鄉試硃卷一卷 一二三
大清會典要義十三卷 一二五
桂陽夏府君行述一卷 一二七
光緒二十四年殿試策一卷 一二九
涿州戰紀十六卷文書彙編四卷圖表彙編一卷 一三〇
條陳要政一卷 一三三
籌國芻言二卷 一三五
桂臨藍嘉商務擬單不分卷 一三六
郴州日記 一三八
玄樓日記 一四〇
元和郡縣圖志四十卷 一四三
[嘉靖]湖廣圖經志書 一四五
[嘉靖]衡州府志九卷 一四七
[萬曆]郴州志二十卷 一四九
[康熙]郴州總志十一卷 一五二
[康熙]直隸郴州總志十二卷 一五四
[乾隆]郴州總志三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一五六
[嘉慶]郴州總志四十三卷首一卷 一五八
[光緒]郴州直隸州鄉土志二卷 一六〇
[康熙]桂陽州志十四卷 一六二
[康熙]桂陽州志十四卷 一六四
[雍正]桂陽州志十四卷 一六六
[乾隆]直隸桂陽州志二十八卷首一卷補續一卷 一六八
[嘉慶]直隸桂陽州志四十三卷 一七〇
[同治]桂陽直隸州志二十七卷首一卷 一七二
[同治]桂陽直隸州志二十七卷(存卷一至二十五) 一七四
[康熙]臨武縣志 一七六
[康熙]臨武縣志十六卷首一卷 一七八
[嘉慶]臨武縣志四十七卷首一卷 一八〇
[同治]臨武縣志四十七卷首一卷 一八二
[康熙]桂陽縣志六卷(存卷二至四、卷六上) 一八四
[康熙]桂陽縣續志一卷 一八六
[乾隆]桂陽縣志十三卷 一八八
[嘉慶]桂陽縣志十卷 一九〇
[同治]桂陽縣志二十二卷 一九二
[光緒]桂陽縣鄉土志一卷 一九四
[康熙]興寧縣志十三卷(缺卷十二至十三) 一九六
[乾隆]興寧縣志十二卷 一九八
[道光]興寧縣志六卷 二〇〇
[光緒]興寧縣志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二〇二
[乾隆]永興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二〇四
[乾隆]永興縣志十二卷首一卷 二〇七
[嘉慶]永興縣志五十五卷首一卷 二〇九
[光緒]永興縣志五十五卷首一卷 二一一
[光緒]永興鄉土志二卷 二一三
[康熙]宜章縣志十卷 二一五
[乾隆]宜章縣志十三卷 二一七
[嘉慶]宜章縣志二十四卷首一卷 二一九
[光緒]宜章縣鄉土風俗志不分卷 二二一
[嘉慶]安仁縣志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二二二
[同治]安仁縣志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二二四
[康熙]嘉禾縣志一卷 二二六
[乾隆]嘉禾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二二八
[嘉慶]嘉禾縣志二十六卷首一卷 二三〇
[同治]嘉禾縣志二十五卷首一卷 二三二
[康熙]桂東縣志六卷 二三四
[乾隆]桂東縣志十二卷 二三六
[嘉慶]桂東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二三八
[同治]桂東縣志二十卷首一卷 二四〇
[光緒]桂東縣鄉土志三卷 二四二
九仙二佛傳三卷附録一卷 二四六
孔子家語注八卷 二四九
賈太傅新書十卷 二五一
餘冬序録六十卷閏集五卷 二五三
何恭簡公筆記不分卷 二五五
群方續鈔一卷 二五七
五先堂文市榷酤四卷 二五九
奉先集一卷心開隨筆一卷 二六一
圭竇存知六十卷 二六三
羅經解芟訛一卷 二六六
斗首家藏秘本不分卷 二六八
蕭三式先生地學五種 二七〇
金玉圖傳三卷 二七四
痘科辨證二卷 二七六
醫理輯要十三卷首一卷 二七八
驗方彙輯四卷 二八一
采菽堂舊聞四卷 二八三
講武新編不分卷 二八五
桂考一卷 二八七
小谷山房雜記四卷 二八九
傷寒講義三卷 二九二
孫子選注十三卷 二九四
玄樓讀書雜抄不分卷 二九六
玄樓弦外録 二九七
本事詩一卷 三〇〇
宋濂溪周元公先生集十卷世系遺芳集五卷 三〇二
郴江百咏一卷 三〇四
郴江百咏箋校一卷 三〇六
增修詩話總龜前集五十卷後集五十卷 三〇八
止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附録一卷 三一〇
昌谷集二十二卷 三一二
蕭冰崖詩集拾遺三卷 三一四
圭塘欸乃集一卷 三一六
李思聰詩文集 三一八
太保朱公認真子集三卷榮哀録五卷附録三卷 三二〇
東溪續稿三卷别稿一卷 三二三
何文簡公文集十八卷 三二五
燕泉何先生遺稿十卷 三二七
何燕泉詩集四卷 三三〇
擬古樂府二卷 三三二
何燕泉注陶靖節集十卷 三三四
餘冬詩話二卷 三三六
覺思編四卷 三三八
温陵留墨不分卷 三四〇
虚籟集十四卷 三四二
劉堯誨先生全集殘卷 三四四
紫園草二十二卷 三四六
驥鳴三十韵 三四八
覺思毳十卷 三五〇
蘇溪詩集十卷 三五二
廬陽殘稿不分卷 三五四
峇 山人文集一卷詩集七卷詩餘一卷 三五六
東水詩集不分卷 三五八
林青山先生文集十三卷 三六〇
楚南吟草一卷 三六二
黄岑草一卷 三六三
陳劍溪稿五卷附選拔貢卷一卷鄉試硃卷一卷 三六五
嶽麓文鈔十八卷 三六七
望雲書屋文集二卷 三六九
嶽麓詩鈔三十五卷詞鈔一卷賦鈔三卷 三七〇
來諗堂詩草二卷 三七二
粤東游草一卷 三七四
有方游草二卷 三七六
知新閣散體文不分卷 三七八
四删詩一卷 三八〇
撼山草堂遺稿三卷補録一卷 三八二
輿頌録一卷 三八四
醉山草堂集四卷 三八六
補拙齋詩集不分卷 三八八
蕉雲山館詩文集三卷 三九〇
燼餘詩草五卷 三九二
雙溪草堂詩集一卷 三九四
郴游草一卷 三九六
桂樓雜藝合鈔八卷 三九八
鋤經軒雜體詩草不分卷 四〇〇
痰氣集一卷 四〇二
醉竹山房詩集十卷(存卷十) 四〇三
半學山房遺稿文集二卷 四〇五
知新編六卷 四〇七
艾室文集四卷 四〇九
《日本明治維新小史》雜事詩一卷 四一一
遼夢草一卷 四一三
續遼夢草一卷 四一五
汗漫草一卷 四一七
松江修暇集九卷附詩餘一卷 四一九
都龐山館詩文鈔二卷 四二一
怡廬詩草不分卷 四二三
歐陽孜善軒集五卷 四二五
小醉山草堂文集二十二卷 四二八
窟居集不分卷 四三〇
夏太史遺墨一卷 四三一
庸盦游草一卷 四三二
隱庵詩集三卷文集二卷 四三四
隱盫詩集三卷 四三六
東游鱗爪録一卷 四三七
石船詩存二卷 四三九
前言:序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在出版《郴州通典·典籍文獻》之際連袂出版《郴州通典·提要圖録》,這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序者拍手稱好。
提要也稱叙録、解題,是典籍文獻的窗口。它以簡潔、精煉的文字概括性地介紹古籍的行款、内容、作者生年及其版本優劣和著作得失。它可以讓讀者以最快、最短的時間瞭解典籍文獻的主要内容,以補充題名、書名的不足,擔負着吸引讀者和將文獻信息介紹給讀者的任務,同時也爲文獻檢索資料庫建設和維護提供方便。
古籍提要的撰寫首先來自於對原著的通讀、研讀和精讀,唯有對原著讀通讀透,深刻瞭解書中要義,方能使提要撰寫切中要害、言之有物,進而做到畫龍點睛、形神兼備。俗話説,功夫在詩外。提要文字一般都不長,但一篇好的提要,其中一字一句都浸染着纂者的心血,是纂者辛勤勞動的結晶。
提要撰寫應該依照典籍文獻的最高原則即價值原則來展開。如何孟春(1475—1536),字子元,號燕泉,人稱“燕泉先生”。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進士,是郴州本土有較大影響的學者。他自幼神質超异,聰穎過人。少時求學於李東陽門下,深得賞識,爲“茶陵詩派柱石”,生平學問賅博,著作頗豐。其著作《孔子家語注》八卷,因以元代王廣謀注本爲底本予以注釋考訂補綴而受詬病。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言:“孟春以元王廣謀《家語注》庸陋荒昧,又正文多所漏略,乃爲此注,其考證補綴,不爲無功,由未見王肅注,故臆測亦所不免。”學界歷來以魏王肅《孔子家語》注本爲善,故而對何注本産生質疑。然而經《郴州通典》編輯部的編輯們多次商討後認爲:何孟春雖未見王肅注本,但其所注新穎别致,仍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和研究價值,應當收録。
提要撰寫應當十分注重考訂訓詁。古籍中的許多名人、名書、名地,隨着時光轉换多有變化,有些文句也晦澀難懂,生僻字、通假字比比皆是。這都需要認真仔細地考訂訓詁,不然,提要的撰寫則無法進行。袁子讓(1565—1612),字子肩,又字元静,號七十一峰主人,明代郴州人。萬曆二十九年(1601)進士。他既是明代著名的韵學家,又是性靈派文學大家之一,其著作有八種,經部有《五先堂字學元元》十卷,子部有《五先堂文市榷酤》四卷,史部、集部亦有著作,而學界影響較大者當屬以上兩種。“五先堂”爲袁子讓書齋名,“元元”“榷酤”作書名則讓人有些費解。袁氏認爲:“元元”即自然天生,元元本本。袁氏謂之曰:“天地有元聲、母音,不能自聲其妙,而人實代之,代固非其元也。”榷酤原本爲中國封建時代實施的酒類專賣制度,亦稱榷酒酤、酒榷,袁子讓借鑒其意。他在自序中説:“漢武有榷酤,孔孟亦有榷酤。孔孟用之於道,則理窮德富;漢武用之於利,則民窮而國傾。”又説:“嗜利敗名,嗜學成德。”故名其文集爲《文市榷酤》。如此這般,如果不交待清楚,讀者則難以理解其書名之義。
唐代韓愈《進學解》中有“記事者必提其事,纂言者必鈎其玄”。提要鈎玄,讓讀者把握文獻典籍各部分之間的内在邏輯,從而提出綱要,鈎出精義,乃是編纂出版《郴州通典·提要圖録》的初衷。
參加本書提要撰寫的有吴興(經部)、馬治平(史部)、曹知法(子部)、曾廣高(集部),劉專可、李靚才、傅平艷、尹友波也參與了部分文獻提要撰寫工作。藉此《郴州通典·提要圖録》出版之際,對他們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感謝!
是爲序。
雷曉達
二〇二三年十二月於郴州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