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同治八年金陵书局本《汉书》
  • 清同治八年金陵书局本《汉书》
  • 清同治八年金陵书局本《汉书》
  • 清同治八年金陵书局本《汉书》
  • 清同治八年金陵书局本《汉书》
  • 清同治八年金陵书局本《汉书》
  • 清同治八年金陵书局本《汉书》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清同治八年金陵书局本《汉书》

480 8.0折 6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237482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精装

定价600元

上书时间2023-09-13

启慧知远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班固,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生于建武八年(32),卒于永元四年(92)。班固幼承家学,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洛阳太学读书。建武三十年(54)因父卒归乡里,居家以续修其父班彪未完成的《后传》为业。任兰台令史,参与编修光武帝的《世祖本纪》,复迁为校书郎,撰成开国功臣及当时群雄的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史才得到明帝的认可,“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即《汉书》)”。章帝时,班固受宠甚渥,建初三年(78),任玄武司马,次年奉诏撰《白虎通德论》,记录天子会合诸儒讲论的五经异同。后人辑有《班兰台集》。
【内容简介】 
此次影印的《汉书》,是清同治八年金陵书局本,也是著名的晚清五局合刻本二十四史的开端和模板。五局合刻本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部正史丛书,其主要以明末汲古阁本为底本翻刻,并经通人校订,无论是文本质量还是刊印水平,在诸多正史刻本中都允称佼佼者,故自成书以来,流传颇广。如此本《汉书》便多有名家批校本存世,欲探讨清人研读《汉书》的成绩,此本的参考价值更在宋元旧椠之上。
  此本刻印精良,可视为晚清局刻本的代表作,极适合用作点读训练的底本;又在近代学界广泛流传,是众多朴学家读史立说的基础,故在研究清代史学史时亦有独特价值。过去整理影印,多注重宋元旧椠,像这样价值高而时代晚的清刻本则少有人问津,此次刊行同样能填补史部要籍版本的若干空白。

【样章影印说明】  

影印説明
《漢書》一百二十卷,東漢班固撰,唐顔師古注,據上海圖書館藏清同治八年(1869)金陵書局刻本影印。
班固,字孟堅,東漢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市東)人,生於建武八年(32),卒於永元四年(92)。班固幼承家學,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洛陽太學讀書。建武三十年(54)因父卒歸鄉里,居家以續修其父班彪未完成的《後傳》爲業。既而被人告發“私改作國史”,遂下獄,幸得其弟班超上書申辯而獲釋。此後任蘭台令史,參與編修光武帝的《世祖本紀》,復遷爲校書郎,撰成開國功臣及當時群雄的列傳、載記二十八篇,史才得到明帝的認可,“乃復使終成前所著書(即《漢書》)”。章帝時,班固受寵甚渥,建初三年(78),任玄武司馬,次年奉詔撰《白虎通德論》,記録天子會合諸儒講論的五經異同。永元初,大將軍竇憲出征匈奴,班固爲中護軍,行中郎將事。後竇憲謀反,“迫令自殺”,失去竇憲庇護的班固也被有宿怨的洛陽令种兢借故捕繫,遂死獄中。時年六十一。後人輯有《班蘭台集》。
《漢書》的撰作始於班彪續《史記》的《後傳》數十篇。其初衷不僅要補敘太初以後事,還要改正司馬遷“論議淺而不篤”的缺點,做到“依五經之法言,同聖人之是非”。班彪死後,班固“以彪所續前史未詳,乃潛精研思,欲就其業”,故“探撰前記,綴集所聞,以爲《漢書》”。其受明帝詔修《漢書》,事在永平五年(62)或以後,其成書時間則所記不一,或曰永平十六年(73),《梁書·劉之遴傳》云:“古本漢書稱‘永平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己酉,郎班固上’,而今本無上書年月日字”;或曰建初中,《後漢書·班固傳》云:“潛精積思二十餘年,至建初中乃成”;或曰成於班固身後,《後漢書·列女傳》云:“兄固著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詔昭就東觀臧書閣踵而成之”,“後又詔融兄續繼昭成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