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功全集(修订版)(1-10册)
  • 启功全集(修订版)(1-10册)
  • 启功全集(修订版)(1-10册)
  • 启功全集(修订版)(1-10册)
  • 启功全集(修订版)(1-10册)
  • 启功全集(修订版)(1-10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启功全集(修订版)(1-10册)

现货 库房实拍

90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启功 著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147120

出版时间2012-09

装帧精装

上书时间2023-07-27

启慧知远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内容简介《启功全集(第1卷)》主要内容:启功先生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学者,学问博大精深,著述丰富严谨,教学勤勉认真;启功先生也是一位继承传统又锐意创新的艺术家,诗词承古创今,法书品高神逸,画作灵动清新,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启功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执教七十余年。北京师范大学九十五周年校庆之际,受学校委托,启功先生拟定并题写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这两句话,是启功先生一生的生动写照,具有精辟的教育理念,受到国家领导人的称赞。2005年,启功先生逝世。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做出出版《启功全集》的决议,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随即开始筹备《启功全集》的出版工作。这一重要选题经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已列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启功全集》包括文论与书画两大部分,较全面地收录了启功先生撰写的专著、论文、诗词、题跋、书信、日记、讲学及口述历史,并选辑启功先生创作的绘画、书法精品等。除努力汇集启功先生各个时期公开发表的著作、散论和书画作品外,《启功全集》的一个特点是收集了启功先生生前未发表的文字和书画。 目录诗文声律论稿一、绪论二、四声、平仄和韵部问题三、律诗的条件四、律诗的句式和篇式五、两字“节”六、律句中各节的宽严七、古体诗八、拗句与拗体九、五言、七言句式总例十、永明声律说与律诗的关系十一、四言句、六言句十二、词、曲中的律调句十三、骈文、韵文中的律调句和排列关系十四、散文中的声调问题“八病”“四声”的新探讨附录:汉语诗歌的构成及发展汉语现象论丛前言古代诗歌、骈文的语法问题一、汉语“语法”是什么二、汉语中的一些现象和特点三、诗句、骈文句中的修辞问题四、声调、声律是哪里来的五、小结有关文言文中的一些现象、困难和设想一、探讨的动机二、字、词的界限三、虚字和实字四、词与词的关系五、顿挫和倒装问题六、文言语词怎样解释才好七、文言词汇的工具书有重新编写的需要八、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九、小结文言文中“句”、“词”的一些现象一、引言二、对汉语观察的角度三、“句”的“节拍”四、“句组”中的“节拍”五、“词”及“词的位置”六、余论从单字词的灵活性谈到旧体诗的修辞问题一、引言二、单字也是“词”三、从几种文体看单字词的灵活性四、一字词、两字词由灵活到拘滞五、拘滞词汇的勉强运用六、旧体诗的绊脚石七、小结比喻与用典一、谈比喻二、谈用典创造性的新诗子弟书一、引言二、来源三、形式和题材四、唱法五、平仄、用韵和句法基调六、刻本《忆真妃》七、《忆真妃》的作者八、创造性的新诗体九、子弟书与八股文附:《忆真妃》全文说八股一、引言二、八股文的各种异称三、八股文形式的解剖四、八股文的基本技巧和苛刻的条件五、选和批六、八股文体的源流七、八股文的韵律八、最著名的游戏八股文九、余论十、试帖诗序言一、“葛郎玛”是否分析汉语语言规律唯一可用的法则清末忠先生学会了拉丁语、英语等西方语言,想给汉语也找出一份完整的法则。怎么去探索?就借鉴了拉丁语、英语的法则来对应汉语。他著了一本《马氏文通》,总算创立了一个起点,开辟了一条门径。自此以后,不断有人作汉语语法的研究,对马氏之说,有补充、有修订、有另借其他英语的分析方法,如“图解” 等。所用的名词术语,也不尽沿袭马氏所译的。但无论“以英鉴汉”,还是“以汉补英”,总都没离开《马氏文通》学说的主干轨道。曾见陈寅恪先生有一篇文章提出疑议,但也还没有正面提出分析汉语的办法。“葛郎玛”是英语“语法”一词的音译,它本不是专指英语语法的,而是称一切语法的普通名词,也曾有人借来喻指其他事物的“法则”。我这里用它,却是作为专词。是个简称,或说代称。比说“《马氏文通》学说及其流派”或“借鉴英语语法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说及其流派”等等,较为简便。近代“语系”学说认为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英语属于印欧语系,二者语系不同,有人以此评论葛郎玛的起步点就有错误。这我不懂,但我觉得猴子、兔子、小白鼠等都可供人体病理研究的试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某些方法上,“借英鉴汉”,又有何不可!只是“借英鉴汉”与“以英套汉”应该有所不同。文摘一、绪论本文所要探索的是古典诗、词、曲、骈文、韵文、散文等文体中的声调特别是律调的法则。所采取的方法,是摊开这些文学形式,分析前代人的成说,从具体的现象中归纳出目前所能得出的一些规律。但如果问这些规律是怎样形成的,或者问古典诗文为什么有这样的旋律,则还有待于许多方面的帮助来进一步探索,现在只能摆出它们的“当然”,还不能讲透它们的“所以然”。这些初步结果,仅能说是进一步研究的阶梯和材料而已。古典文学形式中,有一种规矩严格的诗歌,人称它为“律诗”。由于它完成在唐代,所以唐代人称它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后世也就沿称。这都是对着“古诗”、“古体诗”而起的名称。所谓“律”,是指形式排偶与声调和谐的法则,也就是指整齐化和音乐化的规格,所以这种律又被称为“格律”。至于词、曲,根本即在音乐的声律中,因此并无“律词”、“律曲” 等名称。在文章方面,除“律赋”外,虽没有特标“律”字名称的文体,但也有讲求声调和谐的作品。无论诗、词、曲、文,律化的条件都有两个方面:一是字句形式上的要求,一是声调搭配上的要求。字句形式整齐排偶这一方面究竟比较简单;而令人觉得复杂的,要属于声调配搭怎样和谐这一方面。本文所要探索的即是这后一方面的问题。题目所标称的“诗文”,是包括古典文学中诗、词、曲、骈文、韵文、散文诸种形式。先从诗谈起,推至其他体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