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精选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精选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精选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精选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精选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精选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精选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精选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精选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精选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精选

544 6.5折 838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白谦慎等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72450

出版时间202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38元

上书时间2023-06-06

启慧知远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视觉文化与图像文化的重要性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多次显示出来。这一现象也显著地反映在西方文化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化运动是以文字为核心的,而缺少同样理念的图像与视觉的新文化与之互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的艺术史》这套丛书不完全是提供给那些倾心于中国艺术史的人们去阅读的,同时也是提供给热爱文化史的人们备览的。
—— 尹吉男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精选海内外艺术史研究经典著作,旨在吸收多元开放的视角,从不同维度深化和拓展我们对于中国艺术传统的认识。丛书偏重思想性和学术性,主要以图像材料增进文学、历史、思想、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编著简介
《开放的艺术史》主编尹吉男,朝鲜族,辽宁丹东人。著名艺术史学者,当代艺术评论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专家。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三联书店“开放的艺术史”丛书主编。曾著有《独自叩门一一近观中国当代主流艺术》《后娘主义一近观中国当代文化和美术》等。国家重点教材《中国美术史》的首席专家和主编。

白谦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8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国罗格斯大学攻读比较政治博士学位,1990年获硕士学位后转至耶鲁大学攻读中国艺术史。1996年获博士学位。1995—1997年任教于西密执安大学艺术系。1997年至今任教于波士顿大学艺术史系,200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主要著作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03),《天倪——王方宇、沈慧藏八大山人书画》(与张子宁等合作,弗利尔美术馆,2003),《傅山的交往和应酬——艺术社会史的一项个案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关于书法经典问题的思考》(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兰亭论集》(与华人德合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巫鸿,1987年获哈佛大学美术史与人类学双重学位,随即在该校美术史系任教,于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芝加哥大学聘请主持该校亚洲艺术的教学、研究项目,并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并任该校东亚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巫鸿的著作包括对中国古代、现代艺术及美术史理论和方法论的多项研究。其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The Wu Liang Shrine: 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 1989)获1989年全美亚洲学年会著作奖;《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Monumentality in Early Chinese Art and Architecture,1995)获评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The Double Screen: 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 1996)获全美美术史著作提名。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多次回国客座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并主编三册论文集。

石守谦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及考古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所研究员。着力从文化史角度探讨画史风格与文化环境的关系,主要著作《风格与世变》《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并主编《大汗的世纪: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另有学术论文多篇。近年主持“移动的桃花源——10世纪至1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发展”项目,主张以东亚作为一整体,来对中、日、韩三国的山水画发展进行全盘观察,特别注意三区域间的互动现象。

柯律格(Craig Clunas) 当代研究中国物质文明史的重要学者,现任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1954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亚伯丁。1974年曾前往北京学习中文,后分别于剑桥大学东方研究院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取得学士(1977)与博士学位(1983)。曾担任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中国部资深研究员兼策展人十五年,自1994年起先后任教于萨塞克斯大学艺术史系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他不仅博学多闻,对于中国传统典籍亦有深厚的造诣,同时经常关照西方文化史、人类学、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两者结合而提出新颖有洞察力的学术论述,学术成就广受国际学界的赞誉。著作丰富,自1991年起陆续出版《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地位》(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1991)、《明代中国的园林文化》(Fruitful Sites: Garden Culture in Ming Dynasty China, 1996)、《早期现代中国的图画视觉性》(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1997)、《中国艺术》(Art in China, 1997)、及《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Elegant Debts: the Social Art of Wen Zhengming, 1470–1559, 2004)、《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和物质文化,1368–1644》(Empire of Great Brightness: 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s of Ming China, 1368–1644, 2007)等书。

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 1934年生人,1963年获斯坦福大学学士,1966年获普林斯顿大学硕士,1967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作为美国杰出的中国艺术史学者,班宗华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并为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馆、大都会艺术馆作顾问指导。主要著作有:《八大山人的生平与艺术》(Master of the Lotus: The Life and Art of Bada Shanren,合著,1990年出版);《明代宫廷与浙派画家》(Painters of the Great Ming: The Imperial Court and the Zhe School, 1993);《天命:中国皇帝与艺术家》(Mandate of Heaven: Emperors and Artists in China, 合著, 1996)。其著作《大明的画家》(Painters of the Great Ming, 1994)曾获得由美国学院艺术协会向博物馆学者颁发的阿尔弗雷德·巴尔奖。

书 目
白谦慎 《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
巫  鸿 《时空中的美术》
巫  鸿 《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
巫  鸿 《美术史十议》
石守谦 《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
石守谦 《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
柯律格 《雅债:文徵明的社交性艺术》
柯律格 《长物:早期现代中国的物质文化与社会状况》
柯律格 《大明:明代中国的视觉文化与物质文化》
班宗华 《行到水穷处:班宗华画史论集》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