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本陶渊明集二种(二函四册)
  • 宋本陶渊明集二种(二函四册)
  • 宋本陶渊明集二种(二函四册)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宋本陶渊明集二种(二函四册)

2380 8.0折 2980 全新

仅1件

北京通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晋)陶潜撰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03

装帧其他

纸张其他

定价2980元

上书时间2023-03-22

启慧知远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宋本陶渊明集二种》(二函四册)
编著者:(晋)陶潜撰
ISBN:978-7-5013-7785-5
1.《陶渊明集》(一函二册)
叶数:119 叶  
尺寸:259×170mm
板框:205×148mm(注:古籍板框并非完全一致,误差以原书为准,不做统一处理,以保持原貌)

2.《陶靖节先生诗注》(一函二册)
叶数:102 叶  
尺寸:244×160mm
板框:195×138mm(注:古籍板框并非完全一致,误差以原书为准,不做统一处理,以保持原貌)
定价:2980元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江苏苏州人,清代藏书家、目录学家。有藏书室士礼居、百宋一廛、陶陶室等。黄丕烈从二十多岁开始藏书,一直到他去世,共收藏了大约二百多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及大量的旧抄本、旧刻本。是清代“赏鉴派”藏书家的代表人物。

一八〇九年的中秋夜,黄丕烈觉得那晚苏州的月亮格外地圆,格外地亮。皎洁的月光静静地穿过窗格,室内雪白如昼。黄丕烈坐在书案后,面前摆着几册古书,他在进入书房前,已沐浴焚香,双手更是清洗了数遍。此时,他按捺住激动之情,小心翼翼地翻开了最上面的一册,书的封面上赫然印着《陶靖节先生诗注》几个大字。“陶公在天之灵,保佑我终于得到了它。”黄丕烈喃喃自语着,触摸着发黄的古卷,神情近乎痴狂。作为陶渊明的骨灰级粉丝,他不仅狂热地搜集着陶渊明的诗文集,更是行为上也效仿陶渊明,他曾被朝廷破格选为知县,本可以就此进入仕途,但他却飘然而去,归里藏书,真真做起了陶渊明。.

数年前,苏州一位大户人家因经营不善,家中先祖留下的万卷藏书被迫散出,其中就有宋版的《陶渊明集》。“这可是陶公存世最早的集子,我无论如何都要得到它”,黄丕烈几经辗转,费了很多心力,才得到了这部据说是北宋时期刊刻的《陶渊明集》。他视若珍宝,时不时地拿出来瞻仰下,却总觉得还有点缺憾。因为,他听说宋版的《陶靖节先生诗注》在另一位陶渊明粉丝周春的手中。周春还将自己的书斋改为“礼陶斋”,准备百年之后将这部书一起带入墓穴中,死生同穴,永不分离。黄丕烈为此忧心忡忡,不知如何阻止这丧心病狂的举动。他暗地联络了很多书商,请他们帮忙留意这部书的动静,甚至他都想要和盗墓的那伙人打打交道了,说不定哪天就有机会派上用场。

很多时候的等待是徒劳无功的,黄丕烈等了好多年,周春和周春手中的书一直毫无动静,很多人都已经忘了这部书和周春的戏言。黄丕烈没有忘记,每一个夜晚,当他摩挲着《陶渊明集》时,欲望就像藤蔓从他的心底生根发芽,紧紧地缠绕着他。所幸,上天还是眷顾黄丕烈的,五百年来好不容易出现的这么一个书痴,总是伴着几分运气的。一八〇八年,黄丕烈得知《陶靖节先生诗注》已从周春手中流出,即将被书商携来吴门。一段时日后,因价格未能达成一致,半路出现个程咬金,黄丕烈与此书失之交臂。只要想起一生中最后悔的时候,《诗注》的错过应是黄丕烈难以抹去的记忆。

幸运再次眷顾这位爱书之人,第二年的夏天,友人吴子修约见黄丕烈。吴子修不能算作黄丕烈的至交,但同样是爱书之人,见面时他携带了一批古书请老友掌眼,其中就有《诗注》。意外和惊喜来得猝不及防,黄丕烈嗅到了绝境中的一线生机。经历了漫长的磋商和讨价,好友忍痛割让,黄丕烈终以百两之钱抱得此书归。得书之日恰好是这年的中秋,他忍不住挥笔将得书之原本记录在《诗注》后,并说自己“佞宋之心固结而不可解者”。两部宋版的陶集自此安置于黄丕烈的书斋内,这年的冬天,黄丕烈又花重金修葺了一番书斋,并正式将其更名为“陶陶室”。与其说是“陶陶室”,其实这更像黄丕烈的“桃花源”。作为贵公子,黄丕烈也曾背负着家族的荣光,十年寒窗,却一朝落榜。科举的失意,狠狠地打击了黄丕烈的自信,让他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人人都觉得官场是读书人的目的地,我却如陶公一般,只觉得它如樊笼。”黄丕烈决意不再挣扎于宦海中,而是潇洒地将藏书、校书作为自己一生追求的事业,为自己搭建了一座“桃花源”。

可惜的是,世间好物大都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黄丕烈费心得来的这两部宋版陶集,没有如他所愿的子子孙孙永守之。随着家道中落,他亲眼看着它们易主,他的“桃花源”也一点点地坍塌,世上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事情了。或许直至这一刻,黄丕烈才和陶渊明在精神层面真正地契合了。他不再纠结于外在的物化的“桃花源”,而是重新构建自己精神世界的“桃花源”。人世的无常变幻、书籍的烟云聚散皆成过往,内心的桃源在何处?这是千百年来中国文人一直追寻的命题。

这两部宋版陶集,此后辗转于汪士钟、杨以增、周叔弢等人手中。一九五二年,最后一任藏家周叔弢先生将其捐赠于国家图书馆。此次,我们将这历经沧桑的“两陶集”四色扫描,高精制版,按原大尺寸,以泾县手工宣纸彩色印制,封面用蓝绫,书签请青年书法家王维题写印制,双层托裱,装为二函四册。为方便大家了解内容,特请中国陶渊明研究会会长、山东大学文学院李剑锋教授撰序一篇。(文/潘云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