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类教材
¥
15
3.1折
¥
48
全新
仅1件
作者黄载禄 殷蔚华 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
版次1
装帧平装
上书时间2021-04-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图书标准信息
-
作者
黄载禄 殷蔚华 著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5-01
-
版次
1
-
ISBN
9787030144560
-
定价
48.00元
-
装帧
平装
-
开本
32开
-
纸张
其他
-
页数
660页
- 【内容简介】
-
本书主要介绍现代通信的主要理论,包括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考虑到当前数字通信已取代模拟通信,且移动通信已成为通信的主要手段,因而本书着重介绍了数字通信和移动通信方面的内容。
全书共15章,书中的主要内容有信道、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信号的线性调制、非线性调制、信号检测、扩频通信和同步及信号接收等。书中的论述充分注意到了通信理论与实际通信系统的紧密结合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本书可作为信息与通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通信及与通信有关的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信源、消息、信号与信息
1.3 通信系统模型
1.3.1 经典通信系统模型
1.3.2 现代通信系统的功能模型
1.4 通信技术的发展
1.4.1 通信技术发展大事记
1.4.2 促进通信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因
1.5 通信原理课程内容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6 通信原理课程与实际通信系统的关系
1.7 通信系统与计算机技术之间的关系
习题
思考题
第二章 随机变量与随机过程概要
2.1 随机变量
2.1.1 随机事件与概率
2.1.2 概率分布和概率密度
2.1.3 随机变量的统计平均(数学期望)
2.1.4 随机变量的函数
2.1.5 随机变量的特征函数
2.1.6 通信中的几种常用概率分布
2.1.7 概率的上边界
2.1.8 中心极限定理
2.2 随机过程
2.2.1 平稳随机过程
2.2.2 功率密度谱
2.2.3 窄带平稳随机过程
2.2.4 随机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响应
2.2.5 时间离散随机信号与系统响应
2.2.6 周期平稳过程
习题
思考题
第三章 基础信息论
3.1 信源与熵
3.1.1 单符号离散信源
3.1.2 多符号离散信源
3.1.3 连续信源的熵
3.2 信道容量
3.2.1 单符号离散信道
3.2.2 多符号离散信道
3.2.3 连续信道与香农公式
3.3 信息率失真函数
3.3.1 失真度定义与保真度准则
3.3.2 信息率失真函数
3.3.3 典型信源的率失真函数
3.4 编码定理
3.4.1 离散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3.4.2 保真度准则下的信源编码定理
3.4.3 有噪信道编码定理
习题
思考题
第四章 信道
4.1 信道的分类
4.2 有线信道
4.3 无线信道
4.4 恒参信道的链路计算
4.5 多径衰落信道
4.5.1 多径衰落信号的统计特征
4.5.2 多径信道的统计描述
4.6 信道的加性噪声与噪声计算
4.6.1 加性噪声
4.6.2 信道干扰
4.6.3 噪声计算—噪声系数和噪声温度
4.7 信道容量的物理意义
习题
思考题
第五章 信源编码
5.1 字符编码与码元
5.2 波形编码的理论基础——抽样定理
5.3 波形的量化
5.3.1 均匀量化
5.3.2 非均匀量化
5.4 语音的波形编码
5.4.1 脉冲编码调制(PCM)
5.4.2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5.4.3 增量调制
5.4.4 波形编码的极限问题
5.5 语音的参量编码
5.5.1 参量编码原理
5.5.2 语音参量编码的实现
5.5.3 低速率语音编码器
5.6 语音编码小结
5.7 图像编码
5.7.1 引言
5.7.2 图像压缩编码原理
5.7.3 图像压缩编码标准
习题
思考题
第六章 信道复用
6.1 引言
6.2 频分复用
6.2.1 有线载波群路标准
6.2.2 正交频分复用(OFDM)
6.3 时分复用
6.3.1 时分复用原理
6.3.2 时分复用的群路标准
6.3.3 PCM基群的帧结构
6.3.4 数字复接终端机
6.3.5 异步时分复用(ATM)
6.4 光复接
6.5 移动通信的信道复用
6.5.1 移动通信的蜂窝结构
6.5.2 移动通信的网络结构
6.5.3 时分多址与码分多址
习题
思考题
第七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
7.1 引言
7.2 数字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7.2.1 常用码的波形结构
7.2.2 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7.2.3 基带码的功率谱分析
7.3 基带传输系统的波形设计
7.3.1 奈奎斯特准则:抽样值无失真
7.3.2 升余弦滚降信号
7.4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7.5 眼图
7.6 均衡
7.6.1 均衡概述
7.6.2 线路均衡
7.6.3 横向均衡器
7.6.4 自适应均衡器
7.7 基带数据传输差错率计算
7.7.1 二元码的误比特率
7.7.2 三元码和多元码的差错率
7.7.3 误码率的测量
习题
思考题
第八章 信号的线性调制
8.1 引言
8.2 正弦信号的向量表征
8.3 模拟线性调制系统
8.3.1 线性调制系统的一般表达
8.3.2 模拟振幅调制(AM)
8.4 希尔伯特变换及SSB信号的时域表述
8.4.1 希尔伯特变换
8.4.2 SSB信号的时域表达
8.4.3 SSB调制器的实现
8.5 模拟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5.1 解调器通用模型
8.5.2 DSB信号的抗噪声性能
8.5.3 SSB信号的抗噪声性能
8.5.4 模拟AM信号的抗噪声性能
8.6 模拟线性调制技术的应用
8.7 数字信号的幅度调制(PAM)
8.7.1 多电平数字幅度调制
8.7.2 数字信号的正交调幅(QAM)
习题
思考题
第九章 信号的非线性调制
9.1 模拟信号非线性调制的数学表述
9.2 模拟信号的角调制分析
9.2.1 窄带角调制
9.2.2 宽带角调制
9.2.3 模拟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9.2.4 模拟调频信号的抗噪声性能
9.3 数字信号的角调制
9.3.1 引言
9.3.2 PSK信号的空间模型
9.3.3 FSK信号的空间模型
9.4 连续相位频移键控(CPFSK)信号分析
9.4.1 连续相位FSK(CPFSK)
9.4.2 CPFSK常用基带信号波形
9.4.3 最小移频键控(MSK)信号分析与实现
9.5 相移键控(PSK)信号分析及应用
9.5.1 PSK信号解调中的相位模糊问题
9.5.2 四相差分相移键控(QDPSK)
9.5.3 CDMA移动通信采用的QPSK调制解调方案
习题
思考题
第十章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的信号检测
10.1 信号的相关检测
10.1.1 接收机模型
10.1.2 信号相关检测模型
10.1.3 信号的基函数表述
10.1.4 脉冲调幅信号(PAM)的相关检测
10.2 信号的匹配滤波
10.2.1 匹配滤波器的输出信噪比
10.2.2 匹配滤波器的频域表述
10.3 信号的判决准则
10.3.1 最佳判决准则
10.3.2 最佳相关接收机的结构模型
10.4 最佳检测条件下的误码率
10.4.1 二进制双极性信号的错误概率
10.4.2 M元正交信号的错误概率
10.4.3 M元双正交信号的错误概率
10.4.4 M元二进制编码信号的错误概率
10.4.5 M元PAM信号的错误概率
10.4.6 M元PSK信号的错误概率
10.4.7 DPSK的误码率
10.4.8 QAM错误概率
10.4.9 数字调制信号性能的比较
10.5 有记忆信号的检测
10.5.1 有记忆二进差分码的状态图与网格图
10.5.2 最大似然序列检测
10.5.3 逐个符号最大后验概率(MAP)检测
10.6 连续相位(CPFSK)信号检测
10.6.1 CPFSK信号最佳检测器结构
10.6.2 CPFSK最大似然检测性能
10.6.3 CPFSK信号的逐个符号检测
10.7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中随机相位信号检测
10.7.1 二进制随机相位信号检测
10.7.2 M元正交信号的最佳检测
习题
思考题
第十一章 信道编码
11.1 概述
11.2 线性分组码
11.2.1 线性分组码的构造
11.2.2 几种常用线性分组码
11.3 循环码
11.3.1 循环码的构造
11.3.2 系统循环码
11.3.3 循环码的编码器
11.3.4 实用循环码简介
11.4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11.4.1 线性分组码的最佳软判决译码
11.4.2 线性分组码的硬判决译码
11.4.3 硬判决译码和软判决译码的性能比较
11.4.4 线性分组码的最小距离边界
11.5 卷积码
11.5.1 卷积码的编码原理
11.5.2 卷积码的编码描述
11.5.3 卷积码的自由距离与转移函数
11.5.4 卷积码的译码
11.5.5 卷积码的性能分析
11.6 其他
11.6.1 交织编码
11.6.2 级联码
11.6.3 Turbo码
11
点击展开
点击收起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