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的记忆 迷死人的故事 雅言与俗语 (郑培凯作品 三册合售)
  • 品味的记忆 迷死人的故事 雅言与俗语 (郑培凯作品 三册合售)
  • 品味的记忆 迷死人的故事 雅言与俗语 (郑培凯作品 三册合售)
  • 品味的记忆 迷死人的故事 雅言与俗语 (郑培凯作品 三册合售)
  • 品味的记忆 迷死人的故事 雅言与俗语 (郑培凯作品 三册合售)
  • 品味的记忆 迷死人的故事 雅言与俗语 (郑培凯作品 三册合售)
  • 品味的记忆 迷死人的故事 雅言与俗语 (郑培凯作品 三册合售)
  • 品味的记忆 迷死人的故事 雅言与俗语 (郑培凯作品 三册合售)
  • 品味的记忆 迷死人的故事 雅言与俗语 (郑培凯作品 三册合售)
  • 品味的记忆 迷死人的故事 雅言与俗语 (郑培凯作品 三册合售)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品味的记忆 迷死人的故事 雅言与俗语 (郑培凯作品 三册合售)

70 九五品

仅1件

上海浦东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培凯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03

印刷时间2014-03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上书时间2021-08-26

雪桥书店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 店主推荐
  • 最新上架
《茶及茶文化二十一讲》 程启坤 姚国坤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0年一版一印 16开平装
《茶及茶文化二十一讲》 程启坤 姚国坤 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0年一版一印 16开平装 ¥42.00
《诗经名物笺》 诗经名物笺谱 木板水印 陈义时大师绘刻印作品 双色宣纸版 锦盒装(约二十图,共四十张) 慕宋阁出品
《诗经名物笺》 诗经名物笺谱 木板水印 陈义时大师绘刻印作品 双色宣纸版 锦盒装(约二十图,共四十张) 慕宋阁出品 ¥598.00
[限量编号本]《诗集传》[宋]苏辙  著 限量200部编号056号  宋版原书原貌影印 一函三册共二十卷 宣纸四色印刷 宋锦函套 带外包装 为现诗集传版本中的精华 极具收藏价值
[限量编号本]《诗集传》[宋]苏辙 著 限量200部编号056号 宋版原书原貌影印 一函三册共二十卷 宣纸四色印刷 宋锦函套 带外包装 为现诗集传版本中的精华 极具收藏价值 ¥4350.00
《黄牧甫旅粤书迹图证》毛边签名钤印版 黄耀忠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12开平装全新
《黄牧甫旅粤书迹图证》毛边签名钤印版 黄耀忠著 西泠印社出版社 12开平装全新 ¥288.00
慕宋阁制笺:十二花神 木版水印,精选芙蓉、菊花、荷花、梅花、百合、桃花等十二种花卉套色印制,每种三张,共三十六张,安徽泾县手工宣纸,锦盒装。
慕宋阁制笺:十二花神 木版水印,精选芙蓉、菊花、荷花、梅花、百合、桃花等十二种花卉套色印制,每种三张,共三十六张,安徽泾县手工宣纸,锦盒装。 ¥268.00
《儿童杂事诗》(红印编号本,编号二十),周作人手稿木刻红印雕版,16开本,线装一函一册全
《儿童杂事诗》(红印编号本,编号二十),周作人手稿木刻红印雕版,16开本,线装一函一册全 ¥1580.00
[线装蓝印本]《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一函两册)  手工雕版影刻宋本印制
[线装蓝印本]《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一函两册) 手工雕版影刻宋本印制 ¥980.00
《焦窗九录》  影印明代著名鉴藏家项元汴的一部札记性的著作,分类杂记其见闻,是书首纸录,次墨录,次笔录,次砚录,次书录,次帖录,次画录,次琴录,次香录 。据1914年西泠印社木活字本影印重刊,字迹秀雅,卷尾有西泠印社吴隐跋文
《焦窗九录》 影印明代著名鉴藏家项元汴的一部札记性的著作,分类杂记其见闻,是书首纸录,次墨录,次笔录,次砚录,次书录,次帖录,次画录,次琴录,次香录 。据1914年西泠印社木活字本影印重刊,字迹秀雅,卷尾有西泠印社吴隐跋文 ¥1080.00
《柳如是集(上、下)》(蓝印本) 线装古籍包括《戊寅草》、《湖上草》和《柳如是尺牍》三种 附赠范景中先生签名藏书票一枚 雕版印制 带函套,一函两册
《柳如是集(上、下)》(蓝印本) 线装古籍包括《戊寅草》、《湖上草》和《柳如是尺牍》三种 附赠范景中先生签名藏书票一枚 雕版印制 带函套,一函两册 ¥980.00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五品
自然陈旧近全新
商品描述
雅言与俗语

作者: 郑培凯 著 ; 马希哲 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03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32开
纸张:  胶版纸

《雅言与俗语》内容简介:
  从秦汉到今天,我们有两千多年的汉字文化积累,其中许多聪明才智的展现、悲欢离合的体会,都能丰富我们自身的生命追求。

  郑培凯是香港著名学者,多年在香港组织学术活动、策划通识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衰承变有深入的认识。在本书中,他从文字、诗词、绘画、昆曲入手,在语言、艺术的细微之处,让读者了解中国的文史传统,旨在唤回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内容也许庞杂,但真要追索起来,这本书只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即古往今来的“雅言”与“俗语”。如果说文字真的有“雅”“俗”之分,追根结底,也都是仓颉惹的祸。

《迷死人的故事》内容介绍

  读古书,有助于思辨,让人理解知识结构的历史演化,思考文明发展的意义。作者阅读古书,除了体味历史的孤寂,也经常能得到有用的知识。读书而有感想,就在书上写批语,感想太多或有所辩驳,就需要写札记,由此而衍发成文章。

  作者写读书札记,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因不想只做一个书房里的读书人,不怎么信任士大夫阶级的学术霸权观点,书里的文章,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哪怕是研究一个小问题,作者还是结合了自己的经历,以狮子搏兔的精神,全力以赴,从黄帝大战蚩尤说到陈寅恪有个间谍弟弟,话题汗漫无际,故事都十分迷人,在这些历史的侧面,也能稍稍窥出古今人物的真性情。

《品味的记忆》内容介绍
        郑培凯在台湾生活了二十年,在美国生活了三十年,现在又在香港生活了十五年,何处是他乡,何处是故乡?对他而言,既暧昧又吊诡,既真实又虚幻。这将近一百篇文章,多半是作者过去十年到处游览的经历,以及品尝饮食佳肴,记载各地风土特色。在他乡与美食中,作者在有意无意间寻找着家乡的记忆。

作者简介:
  郑培凯,山东人,1949年随父母赴台。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于1970年负笈美国,获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纽约州立大学、耶鲁大学、佩斯大学、台湾大学、新竹清华大学,现为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教授兼主任。著作甚多,所涉学术范围甚广,以明清文化史、艺术思维及文化美学为主。著有《汤显祖与晚明文化》、《中国历代茶书汇编(校注本)》(合编)、《茶饮天地宽:茶文化与茶具的审美境界》、《口传心授与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现状与讨论》、《陶瓷下西洋研究索引:十二至十五世纪中国陶瓷与中外贸易》及《陶瓷下西洋:十二至十五世纪中国外销瓷》、《在纽约看电影:电影与中国文化变迁》、《高尚的快乐》、《真理愈辩愈昏》、《树倒猢狲散之后》、《游于艺:跨文化美食》、《吹笛到天明》、《流觞曲水的感怀》、《茶香与美味的记忆》等三十余种。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自然陈旧近全新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