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9.22 3.3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歌德 著;杨武能 译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1146220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1542157

上书时间2024-12-17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重要的作家、诗人。他是德国狂飙突进运动的主将。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在诗歌、戏剧、散文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剧本《葛兹·冯·伯里欣根》、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诗剧《浮士德》,此外还写了许多抒情诗和评论文章。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重要的如自传性作品《诗与真》《意大利游记》《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

目录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三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四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五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六部
一颗美好心灵的自白
第七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八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内容摘要
歌德著的这本《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故事发生在18世纪中叶的德国。威廉·迈斯特出身富商家庭,禀性善良、正直、自幼便怀有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愿望。他首先投身于戏剧艺术,参与筹建一个流浪戏班,创作剧本,亲自登台演出,乃至成为剧团导演。在此过程中,他亲历了事业与感情的种种坎坷与挫折。离开舞台后,他结识了一批怀着济世救人,改良社会之理想的年轻贵族,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渐认识了生活意义的所在,走上了积极有为的正路。这部教育小说内涵丰富、深刻,对艺术问题的探讨深入、细致、详尽,读起来十分引人入胜。

精彩内容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逃避庸俗(代译序)1在歌德数量巨大的文学创作中,《浮士德》被认可为最重要的一 部作品。紧接着应该提到的恐怕就是两部以威廉·迈斯特为主人公的 长篇小说了,虽然它们远远不像一些抒情诗和小说《少年维特的烦 恼》那样广为流传,那样脍炙人口。事实上,《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 代》(以下简称《学习时代》)和《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以下 简称《漫游时代》)这两部小说,许多方面都近似于诗剧《浮士德》, 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们真像是一个母体同时孕育生长的孪生姐妹。《漫游时代》留待以后再议,这儿只谈《学习时代》。1777年2月16日,歌德在日记里提到“口授《威廉·迈斯特》”, 就表明当时已开始了《学习时代》的前身或者初稿《威廉·迈斯特 的戏剧使命》的写作;这六部初稿后来修改成了1796年正式出版的《学习时代》的前四部。从1777年到1796年,整整有20年之久!如果 一直算到《漫游时代》完成的1829年,这两部小说的创作也延续了50余年,和《浮士德》差不多了,也可以说是歌德用了毕生的心血 来完成的作品。然而,拿小说《威廉·迈斯特》与诗剧《浮士德》相比,并非 仅仅因为它们篇幅的大小,创作时间的长短,以及在歌德文学创作 中的地位等等,都相近似。更加重要的是,它们的思想内涵同样异 常丰富而且几乎接近一致,都探讨了人生的价值和目的,以及如何 实现价值,达到目的。威廉·迈斯特可以说也是个浮士德,只不过他活动的范围有且只有于18世纪末的现实的德国,仅相当于浮士德的“小世界”。 再者,这两部杰作虽然思想内涵近似,所采用的体裁、手法和格调却迥然不同,取得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这就更值得 研究者注意。与《浮士德》一样,《学习时代》的创作过程,也有当时与歌 德齐名的另一位德国大文豪席勒的参与,也凝聚着歌德的这位伟大 朋友的心血。从两位大诗人定交的1794年起,到小说完成的1796年 年底,也就是在最后长达三年的修改、加工、补充和定稿的关键时 期,他们就其情节、结构、人物等等曾通信四五十封。席勒个 读到了小说的手稿。在仔细读过以后,他便主动写信给歌德,在信 中不但给予热情的赞扬和鼓励,而且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 改的意见,其积极、认真的程度真不亚于对待自己的创作。特别是1796年7月的四五封每封都长逾千言的信,对小说更是做了细致入 微的分析评价,至今仍被视为有关歌德这部杰作的最重要论述。除了席勒,《学习时代》还受到了与歌德同时代的其他许多作 家的关注,其中,德国浪漫派的主要理论家弗里德利希·史勒格尔 更是给予了详尽的论述和充分的好评。史勒格尔的这篇评论,本 身也成了德国文学理论批评的经典。《学习时代》更被认可为德语 “教育小说”的楷模,不仅对整个浪漫派直至20世纪的霍夫曼斯塔 尔和赫尔曼·黑塞等众多的作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使“教育 小说”成为德国文学的传统样式。在论及《学习时代》的成就时, 当代有名的歌德研究家特龙茨说,它“始终是歌德在德语长篇小说 发展目前的一个特殊贡献”。aa  参见Goethe Werke,Hamburger Ausgabe, Band. 7, S. 706。席勒等好友的鼓励、帮助,是《学习时代》完成和取得成功的重要外因。但是,最终使它从“戏剧小说”扩展、提高为“教育小 说”,主要还是由于作者歌德自己阅历的增长、思想的提高、艺术 的成熟等等内因。歌德开始写《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时才二十七岁,刚刚 到魏玛不久。而在其后的近二十年里,他在魏玛做大臣和枢密顾 问,长期周旋于贵族社会之中,不仅投身小公国的日常政务管理, 也力图帮助年轻的卡尔·奥古斯特公爵推行一些社会改良。1786年 秋旅居意大利,在这个南方的文明古国一住一年多,对迷娘所歌唱 和向往的这个神奇的地方有了实际而深切的体验,并收藏了不少文 物、艺术品和自然标本。1891年后,他则专心做魏玛剧院的总监, 且并非一般地指导或者挂名,而是亲自参与了剧院的建设、管理 和演出活动,不仅挑选和编写剧本,选聘和培训演员,有时还登台 扮演角色。在他的指导下,魏玛剧院排演过莎士比亚的三个剧本, 其中最重要的正是《哈姆雷特》。所有这些经历,都自自然然地融 合进了小说的情节中,不仅丰富和加深了思想内涵,也使书中的人 物、事件、场景变得来更加鲜活和典型。2《 学 习 时 代 》以传统 的 讲 故 事 的 方 式 展 开 情 节 ,但 却 是 一 部富 有 德 国 特 色 和 时 代 特 征 的 所 谓 B i l d u n g s r o m a n 或 者 Entwicklungsroman,译成中文可称作“教育小说”,或者“修养 小说”,或者“发展小说”。顾名思义,这种小说写的都是一个人 受教育和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成长过程;当然,这儿的所谓受教育 是广义的,并非仅只意味着在学校里念书,更多地还是指增加生活 的阅历,经受生活的磨炼,最后才完成学习和修养。至于学习和修养的结果,却因各人的内在天赋和外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只是也终将像威廉·迈斯特似的通过种种的迷误而走上正途,认识并且实 现人生和自我的价值。说这种小说富有德国特色,是因为在17世纪的德国文学中,即 已产生像格林美尔斯豪生的《痴儿西木传》这样典型的杰作。其后 两三百年,同类的小说在德国层出不穷,长盛不衰,其数量之大, 时间之长,却为同样产生了许多长篇小说佳作的英、法、俄等国所 没有。而歌德的《学习时代》,则被奉为德国“教育小说”最重要 的经典。还有,两部以威廉·迈斯特为主人公的小说的题名,也打上了17、18世纪的德国烙印。其时德国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手工业 十分发达,手工业行会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巨大。通常一个手工业者 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跟着师傅学徒的阶段;二,满师后外出 漫游积累经验的阶段;三,自行开业和当师傅教授徒弟的阶段。歌 德原计划多半要写三部长篇,相应的题名就该是《学习时代》或曰《学徒时代》,《漫游时代》和《为师时代》。除了题名,小说的 内容也反映出德国手工业行会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具体的例子 就是兄弟会内部的那些规章和仪式(见第七部第九章和第八部第 五章)。《学习时代》的故事大致发生在1770年至1780年的十年间。其 时欧洲和德国已相继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进入 了一个较之中世纪而言是接近崭新的时代。在中世纪,神和神的代表宗教统治着一切,人和人性受到严格 的、束缚。一方面,人处于被动、消极和蒙昧的状态,在精神 上接近是神的奴隶;另一方面,人又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神的荫庇 和指引,像牧人怀中的羔羊似的懵懵懂懂,无忧无虑。因为世界似乎接近已经由神安排定了,是非善恶也自有神来裁决赏罚,人只需听天由命就是。 到了新时代,随着人的解放,理性的觉醒,摆在人面前的问题就是如何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的关系,以及 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人不能再像中世 纪的学者那样去求神,去钻研和诠释《圣经》,而必须依靠自身, 必须增长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富自己的知识阅历,锻炼自己的性格 品质。为此,就有了受教育和提高修养的要求。为认识自己和世界 而接受教育,而勇于实践、不懈探索,这可以说是新时代的要求, 也是新人的一个主要特征。小说的主人公威廉和浮士德一样,都是 这种新人的典型。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学习时代》为代表的德国 “教育小说”,堪称新时代必然产物,自然带着浓重的时代特色。 须知,启蒙运动的所谓启蒙,不就是教育的同义词吗?只不过,在 包括德国的莱辛、歌德、席勒在内的新时代的思想家看来,启蒙和 教育的对象自然不仅仅是个体的人,而是广大的民众,而是整个民 族甚至整个人类。较之表现于体裁样式的民族特色,这部小说的时代特色或曰时 代性更具本质意义。时代性不仅贯穿于全书之中,无时无处不有所 表现,而且也是我们理清这部小说曲折繁复的故事情节,深入其丰 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路标和线索。3为达到教育广大民众的目的,需要通过怎样的途径?使用什么 样的手段?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莱辛、歌德、席勒等启蒙思想家都曾寄希 望于文艺,都曾希望通过发挥文艺的审美教育作用来纯洁人性,改良社会──这与我们五四时期提倡“文学革命”,一些怀有济世救国抱负的先辈投身文艺事业,情况颇有些类似。 一开始,和莱辛、席勒一样,歌德也特别重视在欧洲自古以来就最为大众化,在当时也最易影响民众的文艺形式戏剧。这就是 说,戏剧被视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剧场成了教育民众的学校。 正因此,《学习时代》的前身名为《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 内容有且只有于主人公献身舞台的经历、见闻和心得,只是一部所谓 的“戏剧小说”,即古今中外都为数不少的以演员生涯为题材的 小说。莱辛、席勒等启蒙思想家重视文艺特别是戏剧的教育作用,应 该说是用心良苦而富有见地,但是把戏剧或者文艺当作教育民众和 改良社会的主要手段,实践证明却有失偏颇,没法真正取得成功。 大概就基于这样的经验和认识,歌德就在小说定稿的后半部分,让 主人公怀着失望的心情离开舞台,走向了更加广阔的生活。于是, 他便结识罗塔里奥男爵及其身边的一批以改良社会为己任的有志之 士,了解了他们所组织的“塔楼兄弟会”的秘密,接受了该会中被 称作“教士”的思想家的开导,最后如愿以偿地与罗塔里奥的妹妹 娜塔莉亚──一位精神和性格都美好、和谐的杰出女性结为夫妇, 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度过了自己的“学习时代”。概括起来,威廉的学习大致经过了两个阶段,即从事戏剧艺术 的阶段和投身社会实践的阶段。在前一阶段,他受教育的场所主要 是剧场,给他教育的主要是周围的艺人和观众;在后一阶段,他受 教育的场所主要是塔楼兄弟会,给他教育的主要是开明贵族罗塔里 奥及其周围的男男女女。塔楼兄弟会这个组织,尽管沿用了手工匠 人行帮的一些陈规旧习,明显地带着神秘、诡异的封建色彩,但宗 旨却富有新时代的精神,从事的也是教育民众、改良社会的事业, 如罗塔里奥计划减轻自己佃户的负担,赴美洲建立带有“理想国”性质的居住区等,虽属不能真正解决社会不公的空想,但仍不无一定的进步意义。类似塔楼兄弟会的秘密组织,18、19世纪在德国和 欧洲颇为不少,歌德和贝多芬也曾是公济会的会员。年轻的主人公失望而懊恼地告别了演艺生涯,因为他觉得自己 缺少真正的戏剧天才却执意献身戏剧事业,不仅辜负了想使他成 为商人、继承家业的父亲的期望,也浪费了自己几年的宝贵时间、 精力和感情,结果遭受了一系列的挫折和失败。但是,当他在去罗 塔里奥的庄园的路上不期然重逢曾同舟游览的“乡村牧师”,向他 流露出了自己对往昔的上述情绪,认为“那段时间我觉得看见的只 是一片无边的空虚空白,从中什么也没给我留下”时,实际上一直 在暗地里关心和引导着他的这位塔楼兄弟会成员却说:“这您就错 了;我们的任何经历都会留下痕迹,都会无形地对我们的修养起作 用。只不过去回顾总结它们,是件危险的事情。我们会因此要么自 满懈怠,要么垂头丧气,结果一样地会对将来产生不利影响。最可 靠的是只做眼前该做的事情。”(见第七部第一章)从塔楼兄弟会这位被称作“教士”的智者开导威廉的这段话, 可以引出该会的“教育理论”和人生哲学,也就是这部小说总的主 题思想:即在人生旅途上的所有遭遇和经历,不管是成功或者失 败,欢乐或者痛苦,无不对人的修养和成长发生影响和作用;在人 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种种关系,正面的 如亲情、友谊、爱情也好,反面的如敌视、倾轧、欺骗也好,也通 通都是能促使人成长、成熟的因素,都能帮助人认识自身、认识他 人、认识世界,关键就在于人有无能力对所经历的一切深刻地体 验,正确地理解和接受。根据这种教育理论,塔楼兄弟会虽重视人的教育,并为此给自 己所关心和暗中引导的受教育者一个个立了形似羊皮古卷的档案, 但却不赞成他们回避挫折、失败和迷误,相反倒主张勇敢地投身实践,过一种积极有为的生活。这显然与中世纪的经院教育理论接近背道而驰,是一种带有新时代气息的新的教育思想。和浮士德 的精神思想一样,这种教育主张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都是体 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的有为哲学。罗塔里奥和雅诺、“教士” 等志同道合者,都对自己的主张身体力行,成了积极有为的新人 的代表。主人公威廉·迈斯特出身富商家庭,禀性善良、正直,自幼 便怀着要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强烈的受教育愿望。小说一开始,他 奉父亲之命外出收账却一去不归,先参加筹建一个流浪戏班,后 成为一家城市剧院的演员和导演,希望满足自己自幼对戏剧艺术 的爱好,实现自己振兴德国民族戏剧的抱负,同时也过一种自由 的生活,结果经历了事业和感情上的无数周折和失败。离开舞台 后,他进入了高雅的贵族圈子,结识了一批怀有济世救人理想的 有志之士,参加了以改良社会为己任的秘密团体塔楼兄弟会,终 于走上做一个积极有为的人的正路,丢掉了身上的庸俗市 民气,接近变成了一个新人。小说结尾时,有人对威廉说了一段 话:“您不必为过去的事情不好意思,就像人用不着为自己的出 身羞愧一样。其实那些时候也并不坏。我现在看见您忍不住好 笑:您让我觉得就像基士的儿子扫罗,他出去寻找父亲走丢的驴 子,结果却得到了一个王国。”这段包含着一则《圣经》典故的话,被不少学者看作是对主 人公整个“学习时代”的总结,虽然具体说的只是他爱情的圆满 成功。学者们的这一说法不无见地,但似乎还嫌空泛了一些,窃 以为不妨把《学习时代》的整个内容归纳为具体的四个字:逃避 庸俗。逃避庸俗,摆脱自己商人家庭的无聊市民生活,既是威廉登上舞台,长期在外浪荡漂泊的初衷,也是他进入贵族圈子、参加秘密会社的动机。逃避庸俗,是脱离了蒙昧状态的新人进一步自我完 善的要求。逃避庸俗的结果,使威廉认识了社会、人生,经受了磨 炼,完成了“学业”。尽管演员生涯的自由,贵族社会的高雅,塔楼 兄弟会的积极有为,都是与商贾的孜孜为利、庸俗狭隘相对而言, 各自都难免有很大的局限;但是,经过了它们的熏染、洗礼,年轻 的主人公确实洗心革面,成了高尚的人。也就难怪,在小说的最后 一部,威廉青年时代的好友和妹夫威尔纳在与他重逢时大发感慨, 说他“已接近变成了另一个人”。这一对出身和生长环境接近相同 的青年,由于分道扬镳,迷恋经商的威尔纳变得越来越庸俗、越来 越浑身铜臭味,与逃脱了庸俗、提高了修养、完善了自我的威廉, 恰成鲜明对照。4与歌德的其他有名小说如《少年维特的烦恼》和《亲和力》相 比,《学习时代》内容要丰富得多,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要广阔得 多,人物也更加多姿多彩,可以说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 即所谓Roman。不少研究者和评论都对此加以肯定和强调,认为 乃是这部作品的成功和杰出之处。的确,小说内容涉及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社会、经 济、宗教、艺术、道德伦理无所不包;这儿只谈演员生涯和戏剧艺 术一个方面。因为,小说主人公投身戏剧事业除了想摆脱经商的庸 俗小市民的生活,还如莱辛一样抱着革新德国戏剧艺术、建立德国 民族剧院的理想,所以他对德国戏剧的现状做了长期全面的了解、 体验和思考,尽管最后理想接近破灭了。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不仅所 占比重很大,而且也写得格外精彩,极富寓意,即使单独抽出来作为一部“戏剧小说”,也不愧为一部杰作。古今中外,以演员生涯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多不胜计,因为小小 的舞台本身即是世界的缩影,大千世界又不过是一座人生舞台;演 员和艺人大多四海为家、走南闯北,剧场又与社会保持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舞台人生与人生舞台常常相互映照,密不可分,写演员生 涯因此成了反映社会现实的一条捷径。在小说的第七部第二章,塔 楼兄弟会的成员雅诺将世态人情与演员生活对比的一席话,可谓富 于睿智,入木三分。但是,古往今来“戏剧小说”尽管多得不胜枚举,在内涵丰富 深邃、人物多彩多姿、情节曲折生动和影响深远持久方面,却鲜有 可以与《学习时代》比拟者。特龙茨讲:“在世界文学目前从未有 过如此成功地描写艺术体验的作品。”a小说的前五部,也即以《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为基础加 工修改成功的部分,更是系统、完整地写了戏剧艺术的方方面面, 堪称是德国当时戏剧生活的一部形象直观、色彩斑斓的百科全书。 诸如儿童木偶戏的排演、节日民众戏剧演出、杂耍班的广场献艺、 业余戏剧活动和宗教戏剧表演,还有流动戏班、宫廷剧团和城市剧 院不同风格的演出,还有即兴表演、对台词和彩排的情况,还有剧 院经理、导演、演员和提词员的工作,以及音乐伴奏、舞台布景等 具体而细微的问题,书中都有细致而内行的描述。尤其是关于莎翁 名剧《哈姆雷特》的排演,关于剧中主人公的性格、心理和行为的 把握,早年曾狂热崇拜莎士比亚的歌德更借威廉之口,发表了异乎 寻常的独到、系统、详尽和深刻的见解。小说与此有关的第四部第 十二、十五章和第五部第四、五、九、十一章,接近称得上是一篇 精彩的“《哈姆雷特》论”。此外,剧院经理赛罗那段论戏剧与长a  同上,第697页。篇小说之异同的谈话,也不无价值和意义(见第五部第七章)。除了戏剧艺术,书中关于绘画、建筑、音乐等的描写和议论也 不少(如在第八部第七章的结尾),就不再一一列举和详述。《学习时代》这部教育小说尽管内涵丰富、深刻,对艺术问题 的探讨深入、细致、详尽,读起来却并不枯燥、乏味,相反倒是十 分引人入胜的,这在以思想深邃见长的德语长篇小说中可以讲颇为 少见。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歌德在这部作品中很好讲究艺术性,是 因为深刻的思想往往直接而自然地融入了生动的故事情节中。在歌德的所有小说里,《学习时代》的结构是少有地严谨,情 节是格外地生动、曲折、起伏跌宕,而且是悬念一个接着一个,隐 约的伏线和神秘的暗示也很多,如迷娘和竖琴老人蹊跷的行径和神 秘的身世,演出《哈姆雷特》时自动前来救场的鬼魂和他留给威廉 的警告,还有当晚来到威廉床榻上的不速之客等等,都叫人一直要 读到全书结束,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歌德为了将复杂的故事情 节编织得错落有致,耐人寻味,真是费了不少的心思。还有一个小说的情节结构别具匠心的例子:书中第六部《一颗 美好心灵的自白》写了一个虔诚、善良的女性的一生,本身可以讲 是个独立的、自成一体的中篇小说,乍看起来似乎节外生枝,实际 上仍紧紧地扣着人的教育、修养、成长这个全书的主题。只不过, 其女主人公为完成自我修养走的是另一条接近不同的途径,即信仰 宗教和回归内心,离群索居地进行内省罢了。但正因此,它与威廉的 热心从事艺术,积极投身社会改良的实践,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 照,起到了丰富和加深中心思想的作用。还不只此,这一部中提到过 的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人物,在小说的其他部分,特别是后面两章 中,还出乎我们意料地占据了显赫的地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起结构和情节的安排来,小说在塑造人物方面的成就还更加 令人赞叹。活动在年轻的威廉周围并从正面反面给了他教育的人,真可谓男女老少,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其数量之多,性格、形象之鲜明,在歌德的所有作品中唯有《浮士德》可比。不同的是,他 们绝大部分都出自现实生活,因此血肉丰满,显得超常和带有神秘 色彩的唯有迷娘和竖琴老人;而恰恰是这两个与主人公关系密切的 人,他们奇异的性格和遭遇,又赋予了这部基调为现实主义的小说 以浪漫色彩。以职业和等级分,《学习时代》的人物主要有商贾、艺人和贵 族三类;而在每一类中间,他们又形形色色,各具鲜明的个性。甚 至同样身份、同样职司的人也无一雷同,因此往往起到了相互对照 和彼此衬托的作用。例如威廉与他青年时代的好友和妹夫威尔纳, 虽都出身商贾之家,走的却是接近不同的人生道路,一个越来越 情操高尚、抱负远大,积极投身改良社会的事业,一个却越来越庸 俗、市侩和唯利是图。还有同为剧团经理的梅利纳与赛罗,也个性 和作风迥异,一个猥琐卑劣,与其说是从艺不如说是做买卖,一个 放浪形骸,艺人的习气分外浓重。至于为数更加众多的男女演员, 还有同为贵族的罗塔里奥及其糊涂迷信的伯爵妹夫和玩世不恭的弟 弟等等,也是一人一个模样,叫读者过目难忘。小说中尤以女性的形象最为光彩夺目,作者歌德似乎对她们怀 有偏爱,在塑造她们时注入了特殊的、浓重的感情。拿与主人公先 后有过感情纠葛的玛利亚娜、菲莉涅、特蕾萨和娜塔莉亚来讲,她 们要么善良、忠贞,要么乐天、聪明,要么干练、理智,要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