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儒学研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60.36
6.2折
¥
98
全新
库存4件
作者程继红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60637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1984261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程继红,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长期以来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文学和宋明理学。自2000以来,先后主持完成省级课题2项,市厅课题3项,省级教育科学重点课题1项。目前在研项目有《朱子学在宋元的传播与接受》(厅级)、《黄式三级》(编辑与整理,省级)。主要科研成果有专著《辛弃疾接受史研究》与〈〈带湖与瓢泉——辛弃疾在信州日常生活研究〉〉两部,其中前者曾获省级社科很好成果三等奖。主编教材多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目录
总序/001
回望郡邑儒学的炊烟(代序)/001
上编义乌儒学通论
章南齐义乌儒学/003
一、南朝玄学背影中的礼学复兴/003
(一)南朝玄学方向的迷失/003
(二)玄学背影中的礼学复兴/004
二、南齐楼幼瑜礼学著述/004
(一)楼幼瑜事迹述略/005
(二)楼幼瑜之礼学著述/007
三、楼幼瑜与义乌儒学之发端/009
(一)汉晋以会稽山阴为中心展开的浙江经学/009
(二)南朝浙东私学代表楼幼瑜与义乌儒学发端/010
第二章南宋义乌儒学/012
一、南宋婺州儒学盛况/012
(一)南宋婺州儒学四派及其影响/012
(二)外来学派在婺州的争锋/014
二、婺州儒学四派与义乌/016
(一)范浚与义乌儒学/016
(二)吕祖谦与义乌儒学/021
(三)陈亮与义乌儒学/035
(四)唐仲友与义乌儒学/052
三、朱熹理学在义乌的传播/055
(一)朱熹理学在浙江传播的六大系统/058
(二)朱熹理学义乌传播基地形成与谱系衍生/060
(三)朱熹再传义乌弟子学行述录/065
四、南宋义乌儒学特征/067
(一)儒学教育相对发达/068
(二)儒学家族化趋势明显/070
(三)儒学代群开始出现/070
(四)儒学著述空前增加/071
第三章元代义乌儒学/072
一、元代浙江儒学形势/072
(一)元代浙江儒学人物籍贯静态分布/073
(二)元代浙江诸路儒学形势分析/075
二、元代义乌朱子学的两个系统/078
(一)元代义乌徐侨后学/078
(二)元代义乌黄榦后学/081
三、元代义乌儒学特征/083
(一)儒学由宋代输入转为元代输出/083
(二)儒学与文章学合流/087
(三)儒学与医学合流/091
第四章明代义乌儒学/093
一、黄宗羲视野中的金华府儒学/093
二、金华府儒学与洪武朱子学主流/095
三、明代义乌儒学发展/096
(一)凤林王袆家族儒学/097
(二)明代义乌经学/102
(三)明代义乌朱子学/103
(四)明代义乌阳明学/106
四、明代义乌儒学特征/111
(一)回归经学/111
(二)坚守朱子学/112
(三)关注阳明学/112
第五章清代义乌儒学/114
一、清代浙江儒学面貌/114
(一)清代儒学人物籍贯静态分布/114
(二)清代浙江儒学形势/115
(三)清代金华府儒学之数量与质量/118
二、清代汉学视野下的义乌儒学/121
(一)清代浙江汉学概述/121
(二)陈熙晋与嘉道时期义乌汉学/125
(三)朱一新与同光时期义乌汉学/148
三、清代浙江理学视野下的义乌儒学/157
(一)清代浙江理学概述/158
(二)陈德调与嘉道时期义乌理学/162
(三)朱一新与同光时期义乌理学/174
四、清代义乌儒学特征/176
(一)与清代儒学总走向趋于一致/176
(二)继续保持外向型的传播姿态/176
(三)经世倾向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177
下编义乌儒学专论
第六章徐侨理学思想/181
一、徐侨的著述情况/181
(一)徐侨著作的历代记录/181
(二)徐侨著作遗存情况/183
二、徐侨的道统谱系观/184
(一)宋人与徐侨的道统谱系建构/184
(二)徐侨道统学说的独特贡献/186
三、徐侨与理宗朝《论语》地位的提升/189
(一)宋代以前《论语》地位概观/189
(二)徐侨对《论语》经筵地位提升的再努力/191
四、徐侨与陈文蔚对理学问题的辨析信息/197
(一)中庸不可能问题的讨论信息/198
(二)惩忿窒欲与仕学问题的讨论信息/199
(三)人心道心并性理说的辨析/199
第七章傅寅《禹贡》之学/205
一、《禹贡说断》的书名与版本/205
(一)《禹贡说断》书名考/205
(二)《禹贡说断》版本流传考/208
二、《禹贡说断》征引文献考述/210
(一)征引汉唐文献考述/211
(二)征引宋代文献考述/216
三、《禹贡说断》的断语分析/219
(一)驳辨诸家之说/223
(二)申发诸家之说/228
(三)存疑诸家之说/230
(四)实证诸家之说/232
(五)抉隐《禹贡》笔法/235
四、《禹贡说断》的义理思想/239
(一)经济地理思想/239
(二)地缘政治思想/247
(三)治水规画思想/252
第八章黄学术与思想/256
一、《日损斋笔记》撰述旨趣与成就/256
(一)《日损斋笔记》的撰述旨趣/256
(二)《日损斋笔记》的学术成就/268
(三)《日损斋笔记》的评价/277
二、黄溍策问试题及其儒学思想/278
(一)以儒饰吏,以经决事的为政之道/281
(二)既庶富之,既富教之的牧民之道/284
(三)即器求道,下学上达的设教之道/288
(四)经世致用,精业专能的取才之道/290
三、黄溍对宋元浙东儒学评价与谱系初构/296
(一)庆元儒学评价与谱系初构/298
(二)绍兴儒学评价与谱系初构/304
(三)婺州儒学评价与谱系初构/306
(四)处州儒学评价/319
四、黄溍的理学思想/322
(一)诚本体思想/323
(二)性善论思想/324
(三)气学论思想/326
第九章王学术与思想/333
一、王袆经学笔记/333
(一)读《易》笔记/334
(二)读《书》笔记/340
(三)读《诗》笔记/340
(四)读《礼》笔记/342
二、王袆的经学思想/345
(一)经学即道学/345
(二)经学以致用/347
(三)四子与六经同理/351
三、王袆的原儒思想/353
(一)有用之儒与无用之儒/353
(二)原儒精神:传心与经世/354
四、王袆的理学思想/356
(一)立于诚、尽乎性、措乎用/357
(二)《卮辞》对理学诸问题的散点思考/360
(三)《大学》改本的再认识/367
五、王袆的礼制思想/374
(一)《七出议》与其保守的礼制思想/374
(二)名教观/381
(三)《孔子庙庭从祀议》及其道统观/383
六、王袆对汉代礼制的辑评/400
(一)汉代宗庙制度辑述/401
(二)汉代礼制问题的评论/412
第十章朱一新学术与思想/426
一、经世致用的浙东气质/426
(一)经世之精神/427
(二)经世之实学/431
二、平正通达的学术史观/433
(一)汉宋各有所长,朱陆皆可入道/433
(二)学者有激之言,皆特有为而发/436
(三)古人学术偶杂,不必曲为之讳/438
(四)清代学术精深,明代学术博大/438
三、更进一步的汉宋比较/439
(一)汉宋之别,乃学问与学术之别/439
(二)汉宋诸儒,于大旨固无不相合/443
(三)阐发义理,从考证中透进一层/445
(四)学思相合,宋学胜于汉学之由/449
四、朱一新理学思想/458
(一)陆、王论/458
(二)仁论/461
(三)心性论/466
(四)义利之辨/477
(五)功夫论/480
五、朱一新与康有为的今古文之争/483
(一)关于秦焚六经之争/485
(二)关于《左传》真伪之争/487
(三)关于《毛诗》真伪之争/490
(四)关于托古改制与治经扶私之争/491
(五)朱一新超越今古之争的价值守护/495
后记/500
内容摘要
本书为地方性的儒学研究著作。全文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义乌儒学通论,系统地介绍了从南朝至清末年间,儒学在义乌一地的发展和传播历史。下编为义乌儒学专论,作者按照生平年代顺序,详细介绍了历代蕞为杰出的五位义乌儒学大家。本书通过对一千五百年间儒学在义乌发展脉络的梳理,使读者对义乌地区儒学传统及成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