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场风云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考场风云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18.36 4.8折 38 全新

库存3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士祥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5708

出版时间2013-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8元

货号1200755594

上书时间2024-12-03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士祥,1974年1月生,河南延津人,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郑州大学文学院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文献学与中原文化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有囤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人事部项目1项,出版有(中国文学专史书目提要》、《中原诗旅》等专著,多次获奖。

目录
第一讲  科举的诞生
第二讲  进士科的崛起
第三讲  武则天的进士科贡献
第四讲  初唐的考试改革
第五讲  诗赋为何受青睐
第六讲  科场上的种种规范
第七讲  才高却悲催的李白
第八讲  考官其实很难当
第九讲  推荐成为风气
第十讲  谁是我的伯乐
第十一讲  为争解元掀笔战
第十二讲  名利双收的成功者
第十三讲  佳人从来爱才子
第十四讲  才高未必运气高
第十五讲  苦战科场的英雄
第十六讲  悲催的孟郊
第十七讲  李商隐的科举生活
第十八讲  一篇诗赋夺状元
第十九讲  状元及第有趣闻
第二十讲  形形色色的状元
第二十一讲  部是科考惹的祸
第二十二讲  惊天的长庆科案
第二十三讲  考生有时也发飙
第二十四讲  宦官不义惹炮轰
第二十五讲  尴尬的武举
第二十六讲  多元的文化追求
第二十七讲  唐人眼中的科举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内容摘要
《科场风云》(隋唐篇)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大型系列节目《隋唐科场风云》的讲稿。全稿26集,从隋文帝杨坚为何改革传统选官制度讲起,以历史为线索结合具体案例,生动系统讲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展示了隋唐时期科举考场上的风起云涌。书中既有对科举诞生与改革的分析,又有对科举贡献与弊端的揭露,更有对科举背景下文人心态的揭示。《考场风云》(作者:王士祥)既能让读者感受到科场上成功者的喜悦,亦能让读者品尝到苦战文场者的辛酸,更能让读者体味到科场案的惊心动魄。而这些共同表现出了科举在唐代政治生活和文人生活中的地位。
    科举研究著名学者傅璇琮称书稿“千年科举,百味人生”,著名作家二月河称:“科举体现了中国隋唐以来的政治智慧。《考场风云》将带你穿越历史,去感受当年科场上的风起云涌。”

主编推荐
    王士祥编著的《考场风云》从隋文帝杨坚为何改革传统选官制度讲起,以历史为线索结合具体案例,生动系统讲述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发展,展示了隋唐时期科举考场上的风起云涌。书中既有对科举诞生与改革的分析,又有对科举贡献与弊端的揭露,更有对科举背景下文人心态的揭示。本书将带你穿越历史,去感受当年科场上的风起云涌。”

精彩内容
    初冬时节,京城长安,仿佛所有的建筑都在风中瑟瑟发抖。可是,在通往长安的路上,陆续赶来一群风尘仆仆的人,有的风华正茂,有的白发苍苍,有的衣衫褴褛,有的满脸疲惫。难道临近年关,这群人要到京城走亲访友?不。因为每到这个时节,总会有这么一群人从四面八方涌向长安。在他们疲惫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在他们匆匆的神色中流露着渴望。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期待?究竟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渴望?原来,他们期待的是金榜题名,他们渴望的是科举成功。
        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科举
        那么,什么是科举呢?
        科举又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是按照不同科目进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科”就是考试的科目,“举”就是推举、选举。“科”是手段,“举”是目的。考试科目大致来说包括常科和制科,常科就是每年都要按时考试的科目,主要包括进士科和明经科;制科是皇帝根据特殊需要临时设置的科目,目的是选拔特殊之才,非常灵活、名目繁多。据陈飞先生说,仅唐代制科就多达数百种。科举制度被一些学者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科举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为什么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呢?要想说明这个问题,就需要简单了解一下科举的影响:
        一、改革传统官制。科举是一个王朝通过不同的科目,考试、选拔“干部”进行政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实行科举考试之前,主要是察举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谁当官、谁不当官,由某几个掌握大权的人说了算。这样权力就集中到高门大户之中了。与这些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度的选官范围不再局限于拥有政治背景的高门大户之中了,而是面向整个社会,从形式上来说,一切以考试结果为准,这样就为下层读书人提供了进入官场的机会。
        二、塑造文人品格。在科举考试中,几乎任何一个科目都会涉及到儒家思想,因此几乎每个参加考试的文人,都要对相关的儒家经典进行学习和体会,只有这样才能在考场上不闷题、知道怎么发挥。而在这个学习和考试的过程中,儒家经典所提倡的价值观,自然会慢慢影响到读书人的思想,并进而形成他们的品格。换句话说,不管你能不能考中、做官,你都已经接受了朝廷所推行的儒家思想教育。
        三、具有世界影响。现代西方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这是在10世纪前后传人西方国家的;越南、朝鲜也曾像中国一样是科举取士,日本也曾经学习和采用过中国的科举制度;孟德斯鸠、狄德罗等西方思想家,被中国科举所表现出来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所折服。比如,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赞叹中国的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四、具有当代意义。当我们把科举作为考试手段时,它的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价标准,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当年的试策相当于我们今天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题,诗赋相当于中考、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题,帖经相当于填空题。这些考试方式不仅在中国,即便在世界许多地方依旧流行着,而当年我们则远远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可以说,科举制度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结构,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政治建设。从这些意义来看,我们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是有一定道理的。
        隋文帝为什么改革选官方法
        在科举取士的年代,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无数读书人渴望能够金榜题名,考上个一官半职好光耀门庭。于是,考上了就高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怎一个爽字了得!失败的时候呢?纠结,郁闷,只能悲吟“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孟郊《再下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既然科举制度对中国文人如此重要,它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如果从选拔官员的方式来说,那要追溯到很早了,西周有乡举里选,春秋战国时期提倡选贤与能,汉代有了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有九品中正制。如果我们从真正的“分科考试”来说,大家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那就是隋朝。比如欧阳修在《新唐书?选举志》中开篇就说:“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取士之科”,就是选拔、任用官吏的考试科目。“因”就是沿袭的意思。也就是说,唐代用来选拔、任用官员的考试科目,多数是从隋朝发展传承过来的。
        我们从《隋书》前两卷中不难发现,隋文帝时代就已经开始着手改革官员选举和任命制度,所以魏徵在《隋书》中说:“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归考功。”“考功”就是考功司,隋朝设置,归吏部管,具体负责官吏考评和孝廉、秀才等科目的考试。这个部门原来是没有的,是隋朝的创造。
        隋文帝时期总共发布七次诏举特科的命令,都是以最高命令的形式要求地方官举荐人才,从形式上来看,是汉代以来察举征辟制度的延续,因为多数没有科目名称。但是第五次也就是开皇十八年(598)七月那次,却明确要求五品以上京官和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书》),科目名称明确了,因此有学者认为这标志着分科举士的真正开始,也是科举的诞生。
        隋文帝为什么要改革以往的选官方法呢?说到底是为了自己的统治,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目的。改革总是得有点借口吧?如果以往的制度很好、很完善,隋文帝自然用不着折腾。借口就是旧制度弊病多多,那么都有什么呢?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