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泥鸿爪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21.45
5.5折
¥
39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程大利 著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ISBN9787511513342
出版时间2012-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9元
货号1200373624
上书时间2024-12-0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目录
自序
画家行旅/帕米尔记静
014/风过河西
017/戈壁滩写意
019/祁连山
022/西藏七日
029/尼泊尔购物记
032/1993年秋海因巴赫的夏季艺术节
056/欧洲博物馆四记
人生况味072/不应该忘的老房子
074/珍爱生命——关于老照片077/
北总布胡同32号080/求师
砚边谈艺086/中国画十论(画余随想)
095/关于中国画艺术的随想
101/谈中国画家的生命状态
110/中国画的本质、特性、境界和欣赏
129/静、淡、慢——由"逸"说开去
148/学习黄宾虹,向传统深处开掘——与马汉跃先生的对话
168/当以笔墨写高怀——与吴悦石先生的对话
188/关于"中国画复兴"的思考——与龙瑞先生关于中国画的对话
200/诗作选辑十一首
……
内容摘要
青年时代喜欢文字,在画画的人群中,算是喜好文字的一个。虽不明文事,却也写下不少,被报刊编辑称作"散文"。那时读苏东坡,他说:"某生平无快意事,惟作文事。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他这份快乐,我似乎也约略体味到。所以,散文"随笔类东西,包括序言、跋语诸项写下不少,成了画余的调剂。
随着年事的增长,为文不再快乐。阅读量增大,眼光越来越挑剔,首先是挑剔自己,每写几句话都斟酌下笔。年轻时不这样,总有"敷衍成文"的时候。所谓评论,现在看去会一阵阵出汗,因此,写文便有了顾虑。于是,遇有人求写序写评,基本推却了,生怕再为读者添乱。
这本书是应了友人的热情相邀,觉得梳理一回思絮,检点一下想法亦无不可,正好有画画的学生有些要求。便把"砚边谈艺"作为本书的主要内容,顺便把"画家行旅"、"人生况味"搭上,作为对我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的诠释。
说"不揣浅薄"不是谦虚。远的不说,在我的友朋中,文坛前辈,学界大家的如明镜、清泉一样的文字,着实不少。好在,我的文字只是真实思考过的见解和观点,至于文字的艺术,我没想过,这像我近年的山水,直抒胸臆而巳。
照片的加人是应编辑体例的要求,读来更轻松些。附上一些画作,也是想让读者诸君愉快。如此而巳。
精彩内容
帕米尔记静
帕米尔无声。
离开帕米尔后的第一个感觉是又进入了噪音的世界。从喀什开始,到乌鲁木齐,到兰州,再到家,一路喧嚣,到处是“音乐”。于是,我便自然地怀念起帕米尔的寂静了。
帕米尔被称作世界屋脊。汽车出喀什西去,一路登高,进入几百公里如梦如幻的世界。说它如梦,是因为它们状态奇谲,高蓝的天,洁白的云,如墨的岩石。你想象不到的形体与颜色的组合却成了事实。所有的绘画技法都很苍白,因为“天地有大美不言”,大美却有种不可表达性。说它如幻,是因为这里似有神出没,有鬼徘徊,因为旋转的形体、涌动的云团、跳跃的色泽像在呼吸。汽车爬到慕士塔格峰下的卡拉库里湖,就有人喊着头疼了。小心翼翼地下车,平时爱玩笑的人这时会不语,爱蹦爱跳的人这时会收敛许多。环顾天地,无一丝声响,时间在这里凝固,生命在这里放慢节奏,空间即无限地大,又无限地小。思维一时失去了参照系数。
鹰隼无声无息地盘旋,牦牛无声无息地吃草,白云忽然间不动了,山和湖都静止在真空里。这一片天籁和庄子的说法似乎有些距离。按庄周所言,天籁是大自然的乐声。他具体阐述道:大地长风呼啸,在山间高下盘旋,在大树枝头鸣叫,万种不同孔窍都吼起来,或像急湍的波涛,或像齐发的万箭,或像叱咤,或如吸气,或像喊叫,或像号哭,或像欢笑,或像哀叹,前面的声音呜呜地唱着,后面的声音呼呼地和着,风过后,所有孔窍仍归于空寂,只见草茎摇曳。天籁被庄周写活了,可是没有风呢?没有风就没有天籁了吗?
慕士塔格峰下的天籁便一丝风也没有。这是一片至极的寂静,谁能说寂静不是音乐存在的一种形式呢?且不说休止符就是一种短暂的寂静。凡是伟大的音乐莫不令人感到无上的宁静,一个不能享受寂静的人恐怕也无法享受音乐。此刻,我便置身帕米尔的寂静之中。这可是一生中少有的寂静,竟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达摩面壁,大约就是面对的如此静寂的空无吧。此时此境,正好充分地听到自己。
在喧嚣里生活久了,耳朵已经十分地迟钝。每日在泛滥无际的噪音里载沉载浮,差不多有人的地方就有音响,有音响就有聒噪不停的流行歌。 “音乐”空前地普及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里,音乐是最富有侵略性的形式。不喜欢读书,你可以把书扔掉,不喜欢绘画,你掉头走开就是了。电影和戏剧也不会按住你让你非看不可。唯独音乐,或者“音乐”,它无处不在,甚至在玉门关的衣服摊上,葡萄沟的骡马市上都有流行音乐,这声音加上鼎沸的人声、工地的喧闹、汽车的争鸣组合成的现代噪音,使人们已不能适应阳光下的静了。
然而此刻,我正处在这样的静寂里。慕士塔格峰无声,卡拉库里湖无声,整个儿高原是无声的高原――无声真好。
原载《丝路游》1999.1
风过河西
河西走廊,其实是风的走廊,南北两边是山,中间正好是个风道,越往西,山越矮,地越荒,风便肆无忌惮地炫耀起自己的粗野来了。
汽车驶出玉门镇,往哪个方向看,都是戈壁滩。祁连山渐渐消失在地平线上,眼前一片苍苍茫茫,人的目光便融入这无所顾忌的辽阔里了。
成千上万的沙包像成千上万个坟茔横陈在面前,很容易联想起张骞、霍去病、卫青、玄奘以及成千上万的商人、僧倡、使臣及打了败仗的将士。每个沙包都孕育着一颗生命。那生命叫芨芨草,它虬结的脚趾与每一阵风沙纠成死结,被埋葬成根,而它葱绿的簇新的肢体会不断伸出坟茔。在大自然中,有生命的东西毕竟比没有生命的东西顽强。
我们在安西吃午饭。安西是被称作风库的地方。但这一会儿没风。一个小摊贩忙着收摊子,说风要来了。奇怪,好好的怎么来了风。看树梢在微微地抖,那院子里正滚碾子的农妇慌忙卸驴,慌忙收拾簸箕笸箩。
它来了。它从天边来,削着戈壁滩,跨过沟沟坎坎,腾腾落落,携裹着成吨成吨的土和沙,奏着恐怖的乐曲来了。天晦暗下来,太阳失去了光辉,像个惨白的面团儿。我们躲在镇子上的小饭馆里,静观这平生首次见到的奇景:那风野得像草寇、像土匪;像鞭子,像陨石;像窦娥的冤魂,呼天呛地。所有的树木都朝着一个方向,为风王躬腰下跪。街上谁按了一下汽笛,声音半响,已被刮得无影无踪了。
跑进饭馆里的人,男男女女头发上、眉毛上全是土,身上脚上也是土,一个个成了灰土猫儿。老板娘和几个妇女嘻嘻哈哈哈地骂:“黑小子风!”“儿马风!”“叫驴风!”……这风确是雄性的:雄性的粗暴,雄性的狂野,雄性的蛮横。大约是女人们先意会到了这一层,一齐哈哈地笑起来。 “笑什么?牙龇得像狗晃子(狗头骨)。”老板开玩笑地骂,十足的雄性玩笑。
饭桌上一厚层沙子,我想那羊杂碎上,牛杂碎上,甚至那饭汤里也少不了沙子。西北朋友告诉我,这种风并不多。那我可不能错过机会,决心到街上去体验一下,这样想着,便推门冲了出去。
每一步都像逆水行舟。我小时在黄河故道上也感受过这种风,但没这狂烈。一张嘴,满嘴细沙,牙咬下去吱喳响,脱下皮夹克把头包上,只露两只眼,在安西的大街上,在风沙的旋涡里,我活脱脱像个巫婆,踉踉跄跄地走,像被扶着,被搀着,又像被推着,被搡着,耳边像有阵阵狂涛,滚滚雷声。
在这样的风中,居然还在有人卖瓜。没有买主,几个卖瓜农贴着他们的骆驼和驴,骆驼的毛被风吹得全竖起来,眯缝的眼睛透出几分迷茫,几分凄凉。 “五分一斤”, “三分一斤”,几个瓜农对我叫。我深爱这些大西瓜、大白兰瓜的香甜醇美,在大西北的朋友面前,我好多次留下了馋嘴而贪婪的形象。但是,当我看够了戈壁滩的苍凉,当明白潮湿的气息是从海市蜃楼里飘来,当一片小小的绿洲出现,当卖瓜人干裂的双唇在翕动,当驮瓜的骆驼透出凄迷的眼神,我感到自己贪婪的残忍,我的同情也太苍白。他们多么希望我能买完,否则这幅凄楚的油画何必陈列在风沙之中?我建议大西北的朋友多办些瓜果加工厂,不要候在风中等买主了。
大约40分钟,安西从风的喧闹中静下来了。那帮黑小子们、儿马们和叫驴们,裹进一股黑黄的沙尘里远去了,无声无息了。
原载1991.11《扬子晚报》P12-16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