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芭雅嘎下了个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8.22
5.6折
¥
68
全新
库存38件
作者(荷)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2228450
出版时间2024-06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8元
货号1203283971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Dubravka Ugrešić,1949—2023),克罗地亚裔荷兰籍作家,出生于前南斯拉夫,在萨格勒布大学就读期间,主修俄语文学及比较文学,并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后留校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工作,于198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91年,南斯拉夫内战爆发,杜布拉夫卡因公开反对战争及民族主义,遭到国内舆论的猛烈攻击,于1993年被迫离开克罗地亚。此后,杜布拉夫卡先后在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1996年定居荷兰阿姆斯特丹,从事小说创作、文化评论、翻译、文学研究及编辑出版等工作,致力于推动母语的开放性,维护文化的连续性。
著有《渡过意识之流》《谎言文化》《无条件投降博物馆》《多谢不阅》《疼痛部》《芭芭雅嘎下了一个蛋》《狐狸》等作品,已被翻译为三十多种语言,获南斯拉夫NIN奖、奥地利国家欧洲文学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获国际布克奖提名,入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短名单。
杜布拉夫卡坚持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写作,但拒绝承认自己是克罗地亚作家,她将自己定义为“跨国界”或“后-国家”的写作者,并于 2017年参与签署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黑及黑山知识分子及公众人物联合发起的《共同语言宣言》。
◎译者简介
李云骞,毕业于南京大学,自由译者。
目录
第一部分 去往不知在哪里的地方,带回不知是什么的东西
第二部分 问吧,但要知道,不是每个问题都有好结果
第三部分 你知道得越多,就老得越快
内容摘要
芭芭雅嘎是女巫,但不属于女巫的团体;她既可以是善人,也可以是恶人;是母亲,也是杀死女儿的凶手;是女人,但没有、也从未有过丈夫;她伸出援手,也策划阴谋;被人类社会驱逐,也与人类沟通;是战士,但也操持家务;是“死人”,也是活生生的人;她会飞,但同时也被束缚在地面上;她只是个“偶然出现的人物”,却也是主人公通往幸福之旅的关键一站:“礼貌的”和“粗鲁的”主人公在她的小屋前驻足,他们吃饱喝足,舒服地洗个澡,听取她的建议,带走她送的魔法礼物,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翻译成更现代的语言,她是异见者、流放者、失败者、隐居者、老处女、丑八怪。她的形象依赖于口述传统,是集体创作的成果,也是一面集体的镜子。她的人生故事开始于更好的时代,那时她还是金色芭芭、大地之母。后来,她成了被驱逐的稻草人,但依然用诡计统治着人们。如今,她缩在小屋中煎熬时日,像子宫中的胚胎,或棺材里的尸身。
没有一个人带着花和巧克力,再次敲响她的门。
主编推荐
★“芭芭雅嘎是女巫,但XXXXX……”
——生而为女的永恒神话,文学女巫的前世今生:无数版本的女巫故事不断上演,最终你我都是芭芭雅嘎。
芭芭雅嘎是女巫,但她不属于女巫的团体;她既可以是善人,也可以是恶人;她是母亲,也是杀死亲生女儿的凶手;她是女人,但她没有、也从未有过丈夫;她伸出援手,也策划阴谋;她被人类社会驱逐,但也与人类沟通;她是战士,也操持家务;她是死去的人,也是活生生的人;她在烤炉里烤小孩,结果自己被烤熟了;她会飞,但同时也被束缚在地面上;她只是个偶然出现的人物,却也是主人公通往幸福之旅的关键一站。
在杜布拉夫卡的笔下,芭芭雅嘎是斯拉夫故事中被刻板化、压抑和丑化的女性角色,她分析芭芭雅嘎们的设定和命运,解构她们身上的文化附着物,并进一步将其引申为每一位活生生的女性。
★“全世界芭芭雅嘎,联合起来!”
——芭芭雅嘎是女巫,也是人们口中的异见者、流放者、失败者、隐居者、老处女、丑八怪……仅此而已吗?古往今来的女性命运,应当由谁、如何来讲述?
芭芭雅嘎的故事是被排斥的故事、被放逐的故事、不被看见的故事、残酷的边缘化故事,也是古往今来,每个女性的故事。
芭芭雅嘎的形象依赖于口述传统,她是集体创作的成果,也是一面集体的镜子。很久很久以前,芭芭雅嘎是大女神。随着社会向父权制过渡,她失去了权力,成了一个被驱逐的稻草人。经历了逐渐落魄的漫长而痛苦的历史,芭芭雅嘎来到了我们的时代,但不幸的是,她变成了自己的讽刺形象,缩在小屋中煎熬时日,像子宫中的胚胎,或棺材里的尸身。
芭芭雅嘎本身就有些厌女,但也是骇人的厌女行为的受害者。不要忘记,年代、时代、文化和整个文明都是意义之争的结果。
★“我是妈妈的执事”
——关于母女关系深刻而诗意的解读:母亲与女儿,与古往今来所有女性情谊一样,互为交换和替代,互相融入和重叠,共同汇入女性群像之中。
也许所有的秘密就是女儿总会对母亲提出过分的要求(母亲也一样)。母亲心生愧疚,同时因为愧疚和强加的期望提出抗议。女儿也感到了同样的愧疚和愤怒,一切都陷入了一个封闭的怪圈。生活就是一团乱麻……这样的故事就像一道晴天霹雳,颠覆了我们脑中对他人的印象。也许就是因为这样,人们才绝望地抓紧他们顽固的小真理,因为谁知道呢,如果把一切都像这件事一样拼在一起,人们会崩溃散架的。事实就是这么残酷,我们对他人的全部了解,一个小小的包裹就能装得下,小得就像一个耻辱。
这座城市不是我的财产,而是妈妈的,她已经把她的所有权,就像外婆的坟墓一样,拱手让给了别人。除了梦,这里的一切都不再属于她,然而就连梦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褪色了。为什么从我体内长出了绝望,像啤酒杯里的泡沫一样填满了我?是因为我已经主动扮演起母亲执事的角色了吗?
★“衰老是第三种性别”,“侮辱是不需要翻译的”
——而活着,往往意味着要持续受辱。
当女人踉跄着步入老年,她们还剩下什么呢?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她们是去性别化的老太婆,过着无人注意的平行生活……
现在,一切都变小了。她的心脏萎缩了。她的血管变细了。她的步子变小了。她的词汇量缩小了。生活也越缩越窄。她以特别的分量说出这些老套的话。这些老生常谈让她觉得一切都还好,世界各安其所,让她觉得她仍然掌控着一切,仍然有决定权。她挥舞着她那老一套,仿佛它们是无形的印章,她把它们盖得到处都是,急切地留下自己的印记。
★“死亡没有气味,发臭的是生命。生命就是一坨屎!”
——她们像畏惧死亡一样畏惧生活。
她害怕死亡,所以才会这么一丝不苟地记录死亡。她忘记了太多东西,却从来不忘提起她认识的人的死讯,无论亲疏远近,朋友的朋友的死,甚至她未曾谋面的人的死,还有她从电视中得知的公众人物的死。……不知从何时起,她就像畏惧死亡一样畏惧生活。所以她才会固守着自己的位置,固守着自己渺小而倔强的坐标,面对那些对她来说太过刺激的场面和情景,她选择闭上眼睛。
★“我喂养她的饥饿感实在太久了”
——关于“看不见的女性”的独特阐释: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其他人都在规律、高效地滴答走着,只有她的节拍错了呢?
仿佛有一位邪恶的仙女在她们出生时,给她们戴上了一顶隐身帽,戴上之后她们就隐形了。隐形的感觉就像胃酸,只会加剧饥饿感。没有什么能缓解这种饥饿,巨型放大镜不行,强力聚光灯不行,即使万众瞩目也不行。饥饿像被遗弃的小狗一样在胃里呜咽。我认出了这种饥饿。它是对善意的渴望,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同样渴望善意的人,并以此为食;它是对关注的渴望,吸引着同样渴望关注的人。它是盲人的渴望,寻求盲人的引领;是瘸子的渴望,期盼瘸子的扶持;是聋哑人的渴望,需要聋哑人轻言细语的安慰。
为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其他人都在规律、高效地滴答走着,只有她的节拍错了呢?
★“命运之神安排给她的命数,是基于一个糟糕的玩笑,她尽了一切努力,以确保玩笑永远不会见光。”
——每个人的人生剧目都被书写得极为混乱,所有可能的叙事线都是人为强加的,并在一次次的重述中被打磨定型,与抛弃和遮蔽的部分一同,构成了我们的人生故事。
只需要一点点不同的光线,我们一直熟知的事物就突然不一样了,甚至变得陌生起来。
我们一出生,手中就被塞了一个看不见的包袱,我们就像童子军一样四散奔向自己的生活,每个人手中都攥紧隐形的坐标。也许就是因为这场焦虑的竞赛,我们对其他人的生活才骇然无知,即使是我们最亲近的人。
★“只有耐心而坚毅的英雄——准备好翻越七座高山,跨过七片大海,磨坏三双铁鞋的英雄——才能在故事的结尾得到奖赏。”
——一千零一夜的古老声腔,生活与故事的双人舞蹈,为命运的每一小节写下箴言般凝练而诗意的判语。
虽然生活像挣扎在乱麻中的小鸡,故事却航向大海的澄碧。
厨师还在等锅里的水烧开,故事却要匆匆忙忙给个交代。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的十字架,而故事则会拆掉这些篱笆。
生活给人设下圈套,故事的箭却射中了目标!
★“你从未听说过的十个蕞伟大的作家之一”(《卫报》),中文版引进当年即入选豆瓣2023年度作者。
杜布拉夫卡长年盘踞诺奖赔率榜前列,同时也是欧洲极为重要的知识分子型作家。苏珊·桑塔格对她也极为珍视:“一个值得被仿效的作家。一个应当被珍惜的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更是不吝赞美:“看清这个世界的黑暗需要一双局外人的眼睛: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就是那个局外人。”
2023年,中文版“杜布拉夫卡作品系列”由理想国首次引进出版,甫一面世便赢得中文读者及媒体的广泛关注,《狐狸》获《新京报书评周刊》年度好书、“界面文化”年度好书;《疼痛部》荣登豆瓣年度图书及年度外国文学(小说类)榜单;《多谢不阅》获《文学报》、“界面文化”年度好书;此外,杜布拉夫卡本人也入选豆瓣2023年度作者、方所书店年度致敬作者。
媒体评论
乌格雷西奇的作品属于这样一种文学传统,在那里,讲故事是一种幻想,一种游戏,一种经验的变体,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批判。她的小说尖刻、滑稽而富有人情,根植于怀疑主义的传统,体现了对寓言、格言、谚语、警句、传说等古早体裁的回归…… 一部极为丰富的综合性作品,一部三幕式喜剧寓言,集自传、旅行文学、回忆录、寓言、讽刺和散文于一体……在杜布拉夫卡看来,神话并非某种等待揭示的古老真理,而是一种不断在发生变化的故事……在《芭芭雅嘎下了个蛋》中,她试图消除女性在衰老过程中所要面临的种种不便、痛苦、偏见与厌恶。——《伦敦书评》
在前南斯拉夫分裂而来的五个国家之一,在后共产主义和分离主义的废墟中,生活着许多人,或年事已高,或背井离乡,杜布拉夫卡对他们的描摹,是对巴尔干反乌托邦的敏锐分析,以《好兵帅克》式的巴尔干超现实主义为背景,完美融合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对现代社会之虚假的讽刺与莫莉·基恩的荒诞感,文笔优美,幽默而悲凉。《芭芭雅嘎下了个蛋》是一部谈论成熟命题的成熟小说,以伟大的想象力为驱动,杜布拉夫卡展示了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的观看。——《泰晤士报文学增刊》
杜布拉夫卡在她蕞为朋克的作品《芭芭雅嘎下了个蛋》中,贡献出了一组又一组恶作剧般的名场面,同时使得“芭芭雅嘎”这一可怕老巫婆的形象变得更为复杂……借由酷似童话而又格外简白的行文,她事无巨细地描摹了老年对人身心的双重摧残,不仅来自身体与心智的失灵,更来自社会对青春和长寿的过度崇拜……杜布拉夫卡巧妙地打破了这种神话,让我们知道真正的女人并非某些固定的刻板形象,她们有着无穷的变化,还很危险。——Time Out杂志
《芭芭雅嘎下了个蛋》一书描摹了“老女人”的习性、怪癖和神秘力量,行文诙谐刺激,糅合了小说、奇幻故事、民间传说和回忆录等多种体裁,展现了杜布拉夫卡独有的智慧、热情,以及对当下文化现象的锐评……一部幽默讽刺的杰作,让读者在忍俊不禁之余,又被人物的辛酸打动。——《华盛顿时报》
与纳博科夫一样,乌格雷西奇确证了记忆能力是拯救我们的道德感与同情心的源泉。——《华盛顿邮报》
在杜布拉夫卡那里,故事一旦开始,一种狂野的自由联结与大胆洞察就运转起来,不受任何先入为主的目的制约……她剖析的是整个人类世界。——《当代世界文学》
它对破坏性力量的谴责和对灾难的唤起都是生动的。——《泰晤士报》
作为一个真诚的自由思想家,杜布拉夫卡对种种荒谬的关切引她踏上了同行惮于涉足的窄路。——《独立报》
乌格雷西奇极其敏锐地洞悉了我们文化中随处可见的愚蠢行径与无处不在的错误观念。——伊娃·霍夫曼
看清这个世界的黑暗需要一双局外人的眼睛:杜布拉夫卡·乌格雷西奇就是那个局外人。——约瑟夫·布罗茨基
叙事迷人而流畅,兼有灵光一现的反思……一个值得被仿效的作家。一个应当被珍惜的作家。——苏珊·桑塔格
你从未听说过的十个伟大的作家之一。——《卫报》
乌格雷西奇知道,她书写的是更宏大、更广阔的主题编年史。——《纽约时报》
罕见的、不可模仿的作家。——《华尔街日报》
乌格雷西奇是一位很耐读的作家——高雅,复杂,自觉的后现代风格——但不失轻快风趣,是在巴尔干战火纷起之后的游历生活中所遭逢的多种文化的敏锐观察者。——《环球邮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