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日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2.08
6.2折
¥
6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刘同柱,刘连新 编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2050749
出版时间2021-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2385089
上书时间2024-12-02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李矗,1969年3月生,医学硕士,中共党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工作部主任,兼任安徽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秘书长、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医院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晋升副主任药师,近年来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参与省部级课题3项。方萍,政工师,文学硕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工作部副主任兼宣传科科长,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医院人文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院协会健康传播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安徽省卫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理事,多部作品获得安徽新闻奖、安徽卫生好新闻奖二、三等奖以及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医院人文品牌建设者专题征文二等奖。
目录
前言
篇一 抗疫故事
在科技战“疫”赛道上争分夺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访谈
守住“安徽战场” 发出“安徽声音”——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执行院长刘连新访谈
向新冠肺炎发起挑战的人——记中国科大新冠肺炎防控科技攻关临床研究团队
中国科大附一院徐晓玲教授:迎战“炎症风暴”
他们距离病毒最近,但依然开朗乐观
做“白衣战士”的守护人
“80后”护士长坚守抗疫一线
圣文娟:在金银潭医院的奋战是一次心灵洗礼
“我想让大家看到我们的笑脸!”
她输着液送闺蜜出征
这张武汉隔离病房里医患相互鞠躬的照片,看哭了
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的行李箱里装着啥‘秘密”?
拎着行李的理发师,还以为要跟着去湖北呢
向‘‘逆行”天使传喜讯:放心!母子平安
他们俩的故事都跟救援有关,如今妻子奔赴武汉
勇担战疫先锋 永葆军人本色
病房内手机作画 送给心中“天使”
这个“战地”生日 祝福送给“战地”
安徽支援湖北医疗队员自制呼吸操宣教视频助力患者康复
纸短情长,“逆行者”书信致谢‘摆渡人”
一张自拍照 神奇“治愈”患者
患者的“拒绝”让刚强男儿落泪
拼命的工作 时常的失眠 只为亲人的安睡
85后妈妈打“大灰狼”40天,隔离后最想做
鲁朝晖&王晓兵:跨越近三十年春秋,杏林精神在他们手中传递
徽故事:听!援鄂医生回家后的诉说
140位逆行英雄凯旋后再请战:“我们愿为世界贡献力量”
安徽两名病理专家在武汉“红区”的42个日夜
了不起的爸爸
直击新冠肺炎隔离病房ICU:‘这不是演习,这是真枪实弹的‘战场’!”
“我们每天都在为患者打气、加油”
“我能听到面屏后汗水滴落的声音”——华中科大皖籍教授在肥痊愈出院感谢家乡医护人员
篇二 家国情怀
我还是我
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要带你们平安回家
驰援武汉,总有感动在心间
‘面对未知的疾病,护士不仅给予患者精心的护理,更给予他们战
胜疾病的信心与力量”
所学专业可以有所用,是我们这些人的荣幸
吾望摘取庐州月 抖落光华到江城
救回来一个人就是救回来一个家庭——一位ICU男护士的武汉重症护理日记
看到他们好转、康复,是我不枉此行的信念
我的抗疫故事
别怕,有我们在
谁是最可爱的人——安徽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满月”战疫手记
生命之舟,爱的纽带
我不会忘记
医护人员现在是“消防员”,最主要的任务是先灭火、保护‘房屋”“逆行者”的爱与被爱
一块果丰糕
镜头下的温暖
抗疫情路上爱在传递
康复人的武汉抗疫之路
“感觉你就像我女儿,一下午都盼着你来”——战“疫”满月,总有感动在心间
白衣虽轻披作甲 战疫路上践初心
逆行援鄂
你们莫担心,小闺女把我照顾得好好的!
和武汉阿姨说武汉话
温暖伴我逆行
欺负宝宝的”怪兽”我可以打跑,这次也更有勇气打跑“大怪兽”
致“武汉先生”
赴一场永不后悔的“生死之约”
身着白衣,心似莲花
我援伊,我愿意
跨越鄂皖大地,驰援中伊之间
你们素颜朝天,却一身白衣胜雪——一位医生的隔离病房小记
驰援感院七日记
退掉年三十回家的车票和母亲一起坚守在抗疫前线
等待是最长情的告白
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非感染科护士支援隔离病房的那些日子
黑夜里的光与姑娘
我的“抗疫”故事
直击疫情 迎刃而上——一位老党员在一线抗击疫情纪实
发扬小小火柴精神,坚守发热门诊一线
发热门诊,筑起新冠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驻村日志——抗击新冠,百医驻村医生在一线
带你回家
篇三 飞鸿传书
写给全院同事们的一封信
朱哥哥写给朱爸爸的一封信——我们要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事情
援湖北已然45天的你,知道吗?
寄往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的一封家书
我们终将等到春暖花开
致敬我的逆行妈妈
来自武汉抗“疫”一线的一封家书
愿你像十二年前一样平安归来
我很渺小,但我不会退缩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来自“小恐龙”妈妈隔空的爱
你在武汉的第22天——写给武汉抗疫前线妻子的一封信
写给奔向春天的宝贝
给妈妈的一封信
内容摘要
本书收录了抗“疫”期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重大、重要事件报道,战“疫”人物专访以及医务人员的战“疫”日记、图片等第一手材料,集中呈现奋战在抗“疫”一线的那些难忘的人,难忘的事,难忘的场景和经历,以传递中国科大人“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家国情怀和百年老院“仁本济世、求实创新”的时代担当,传递抗“疫”正能量。同时,展现新时代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操守,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医学的认知、理解和对医务人员的尊重、信任。
本书适合大众读者阅读使用。
精彩内容
在科技战“疫”赛道上争分夺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访谈2020年2月25日,一支临时组建的抗疫专家医疗队奔赴武汉。他们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阻断“炎症风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党委书记刘同柱就在这支队伍中。随他而来的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魏海明教授,以及阻断‘炎症风暴”的重要“武器”——“托珠单抗+常规治疗”免疫治疗方案,此方案被业内人士称为‘科大方案”。
中科大声音写进国版诊疗方案
“科大方案”在雷神山、火神山、武汉金银潭等14家医院推广应用,513名患者采用该方案进行治疗,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有效提升了武汉地区重症患者救治的成功率。
经专家严格评审,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方案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刘同柱书记表示,越到关键时刻,科技的支撑作用越凸显,对切实有效的科研成果的需求也越迫切。
疫情大考,是国与国之间科技力量的较量。国内何尝不是如此?疫情发生以来,各高校附属医院倾力救援的同时,也在奋力攻关,科技战“疫”赛道上的大牌选手比比皆是,中国科大附一院也在之列。
2017年12月,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大附一院前身)与中科大“联姻”,成立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刘同柱书记表示,安徽省立医院大而不强,教学和科研“两翼”薄弱,导致临床只能跟跑。强强联手成功激发了优势互补的叠加效应。‘背靠中科大这棵大树,意味着其生物医学的创新力量和人才优势可以为我所用,再加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政府的支持,理工医交叉融合、医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科大新医学’实践,结出了不少果实。”刘同柱书记如是说。
2018年,中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两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和“国内十大医学新闻”。2019年,中国医院影响力排行榜中,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强势挺进50强,位列第35……
在刘同柱书记看来,“科大方案”也是医教研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之一。“魏海明教授长期致力于NK细胞、IL因子等研究,关注免疫细胞与重大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刘同柱书记介绍说,魏海明教授团队很熟悉炎症风暴的形成过程。“与医院科研团队结合后,从临床需求出发,开展研究,研究结果再拿到临床进一步验证,成就了基础与临床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
把实验室搬到感染病专区
刘同柱书记一再强调,能够在战“疫”中贡献中科大力量,秘诀就一个字一陕,即反应快、行动快。
在他的讲述下,研究团队争分夺秒开展研究的情景跃然眼前。1月29日,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该院副院长徐晓玲给魏海明教授致电,描述了新冠肺炎轻症患者病情突然恶化的情况,请魏海明教授帮助查找原因。
经过反复讨论,团队的思路逐渐清晰:免疫反应过强导致的“炎症风暴”。刘同柱书记说,为了能尽快找出诱发“炎症风暴”的机制,魏海明教授干脆把实验设备搬到了医院实验室。
通过对33例患者血液30项免疫学指标的全面分析,团队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迅速激活炎症性T细胞和炎症性单核巨噬细胞,通过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6(IL-6)通路,形成“炎症风暴”。
得出这个结论后,医院立刻组织召开伦理委员会会议。经委员会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第一批患者用上了阻断白介素6通路的“托珠单抗”。
“14名重症、危重症患者体温全部降至正常,呼吸功能氧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名患者肺部CT显示病灶吸收好转。”在总结首批患者使用情况,临床证实取得很好疗效后,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通过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安徽省卫健委”)和中科大将结果向上级汇报。
中国科学院启动“新型冠状病毒应急防控”专项攻关,成立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应对疫情科技攻关联合指挥部,依托中科院临床研究医院(合肥),汇集中科大等相关研究力量,在病毒检测、流行病学分析、感染免疫机理与新治疗方法等方向重点攻关。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中科大与安徽省卫健委共建公共卫生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科技攻关。
2月15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周琪院士用“令人鼓舞”来形容实验结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也密切关注实验结果,并指示组成专家组到武汉开展临床诊治工作。
开篇中的抗疫专家小组应运而生,在安徽省红十字会的组织下,于武汉推广使用“科大方案”。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