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4.1 3.8折 ¥ 89 全新
库存7件
作者刘云峰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92906
出版时间2023-0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9元
货号1202879815
上书时间2024-12-01
“明清汉语语法研究丛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类型学视角下的明清汉语语法研究”(项目编号:15ZDB098)的结项成果,由《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连动式研究》《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交互表达研究》《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焦点结构研究》《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并列标记研究》《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V得”致使构式研究》《明代南方官话语法研究》《汉语历时语法与词汇研究》七部著作组成。《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连动式研究》通过对明清时期大规模历时语料的调查、分析,从类型学的角度考察了汉语连动式的性质和范围,探讨了明清汉语连动式的跨语言共性特征及个性特征,对明清汉语连动式的使用情况与历时发展进行描写,进而分析和讨论其发展趋势与动因机制。本书从类型学的角度重新考察了汉语连动式的属性特征和界定范围,提出了类型学比较概念下汉语连动式的定义,并从类型学的视角探讨了明清汉语连动式的跨语言共性特征及个性特征。从使用面貌来看,明清汉语连动式的发展已较为成熟,结构形式和语义表达丰富多样,主要由两个连动项连用构成,*多可以由五个连动项连用构成。逻辑语义关系则有六类,即承接类、方式类、“行动—目的”类、因果类、补充说明类和解释说明类。其中,承接类占据主体地位。从区域特征来看,明清时期北方官话连动式比南方官话连动式在结构形式上更为复杂,分布态势更为成熟,南北区域存在各自特有的句式。总体来说,相较于上古和中古时期的汉语连动式,明清时期汉语连动式在表达上更加精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法结构的复杂化;二是连动共宾句式的衰落。明清汉语连动式还处于进一步语法化的过程中。《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交互表达研究》以表达交互义的核心要素为线索,从交互标记、指代交互、言语交互、空间交互和行为交互五个方面,全面综合地描写了明清交互词语的使用情况。通过广泛细致分析各核心要素的交互表达理据,本书发现普遍存在的交互范畴可以从施受关系、共事关系和客观时空关系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和判定,并依次制定了与以往不同的更全面的交互判定标准。通过细致的考察,本书揭示了“相”与“互”交互义的来源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用法上的差异,发现并揭示了比较范畴中的交互表达的典型性斜坡,发现并揭示了“彼此”的交互表达功能源于它的指代性。交互范畴是语言中的显性范畴,本书力图通过对明清汉语交互词语的描写与解释,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推动更多相关研究的出现。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交互表达研究总序《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焦点结构研究》以明清汉语焦点结构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明清汉语焦点结构的使用情况与整体特征,重点探究了明清汉语中特有的“×的是、×便是”以及“是、只、就、才、连”字结构、“重动句和分裂结构”在这一时期的使用,对它们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进行了详尽的描写。本书在共时层面上提出了全新的焦点结构分类方法,根据焦点结构所处的逻辑位置将焦点结构分为前置型焦点结构、后置型焦点结构、连接型焦点结构以及背景标记型焦点结构。前置型焦点结构句法上具有浮动性,语义上表示排他或者限定;后置型焦点结构句法上常位于句末,语义上暗含取舍;连接型焦点结构在句法上连接两个成分,语义上则存在多种类型;背景标记型焦点结构存在提示句中某项作为背景的成分。在历时层面上探讨了各类焦点结构的来源及其演变,前置型焦点结构*早产生,连接型焦点结构随后,后置型焦点结构在元明汉语中产生并出现了结构替换,背景标记型焦点结构则是在近代汉语中产生。本书对部分结构的来源及演变提出了新的看法,其中包含了前置型焦点结构“是”的产生历程,前置型焦点结构(限定副词)“就”来源于纵予连词“就”等相关研究。《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并列标记研究》以明清汉语为研究时段,以“并列聚合”下的并列、承接、递进、选择四类连词为具体切入点,在系统描写的基础上,着重从历时性角度对汉语并列标记的来源、发展、演变及其内部动因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明清时期单语素并列连词仍占重要地位,主要承担句内连接的作用。这一时期,框架式并列连词集中出现并臻于成熟,填补了汉语句际并列连词的缺失。明清时期单语素承接连词衰萎,双音承接连词占主导地位,并且单语素双音节两类连词语法功能上的分工更加明显。单语素承接连词主要用于句内连接,没有句际分句或句子之间的用法,双音承接连词则一般用在句际分句,基本没有句内用法。明清时期通过同义复合、词组凝定、词汇黏合等方式新生一批双音递进连词,否定词和限止副词跨层黏合而成的“不但”类与否定词和言说动词黏合而成的“不说”类,在这一时期表现出强大的能产性和类推性。明清时期新生选择连词构成这一时期选择连词系统的主体,结构式的连词化是选择连词生成的重要方式。本书较为完整地描写了明清时期并列结构的概貌,并通过与共同语乃至其他地区的方言进行比较,从而弄清共同语和不同方言区之间并列标记的共性和个性,为更准确、科学地勾勒近代汉语语法提供了材料及理论支撑。《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V得”致使构式研究》以明清汉语“V得”致使构式为研究对象,在类型学视角与构式语法框架下,从构件特点、各子构式的形式与语义特点、构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等角度对该构式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描写。同时基于构式层级互动与构式网络理论,研究了该构式内部、外部的互动,构建其所在的汉语致使构式网络,并从历时演变角度探讨了该构式在网络中作为节点的出现及其演变路径。基于相关研究,本书得出了主要结论:明清该构式各类子构式在形式结构、语义特征上都存在明显区别;该构式处于致使连续统的*右侧,是间接致使;其构式内部和构式外部存在互动关系和承继链接,其与英语into-致使构式存在特殊联系;从明清到现代汉语,该构式谓词性致使者趋多,无生命致使者趋多,特殊子构式种类增多,多结果类“V得”致使子构式趋少;该构式在南北官话中存在不同特征。本书提出了汉语“V得”致使构式新的分类方法,并基于构式语法层级互动理论,探讨了“V得”致使构式内部、外部的互动。此外,本书结合语义地图与致使连续统理论,简略绘制出了汉语致使构式网络,分析了其在汉语致使构式网络中的地位及作用,考察了该构式与英语into-致使构式的异同,为完善世界语言致使构式网络提供了类型学支撑。《明代南方官话语法研究》以《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作为“明代南方官话”的代表语料,立足于《二拍》的文本语言事实,从语言类型学理论的思路和视角,对《二拍》的词类和句法现象进行描写和解释。由于涉及“明代南方官话”这个比较大的概念,《明代南方官话语法研究》采用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撰写原则,既关注描写范围的广度,也对重要的语法点进行专题阐释,关注描写内容的深度。本书坚持的基本研究价值观是描写出明代南方官话语法的基本面貌和重点语法现象的语言学特征,并进行合理的解释。本书的词类部分,主要描写了代词、数量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语法问题。本书的句法部分,主要阐释了动补结构、双宾语结构、被动结构、疑问句、“比”字比较句、致使结构、处置式等七个重要的句法现象。本书对明代南方官话句法部分的阐释,兼顾了已有的相关研究,同时根据语言类型学的基本原理和理念,结合现代语言学跨学科的价值取向和数据人文研究方法,在对句法现象和句法特征进行具体描写的过程中,融入了新的思考。《汉语历时语法与词汇研究》基于典型、可靠的文献语料,借鉴语法化、认知语言学等的理论方法,重点对一系列明清时期的语法、词汇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语言成分的典型意义、扩展功能和边缘功能,讨论其历时来源、演变过程和相应的机制与动因。本书所涉及的研究对象,大多是方所词或与方所词有历史关联的语言成分。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样态(或情态)助词“家”的来源和形成以及后续变化;派生语素“家”的类型及其来源与形成;“里”由方位词到语气助词和情貌助词,以及词缀成分“里”的演变;方位词“后”是怎样变化为假设助词和语气助词的;方位语素“头”表示时间的类型、来源与形成;“×间”“×/中间”表达时间和事件的类型及其关系;情状助词与词缀“生”的来源;指物名词“东西”的来源及形成;清代以来北京话副词“左不过”“左不是”的来源与构成;约量助词“许”与数量形容词“少许”的来源和形成;量词“合”与“盒”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多”“多么”的来源与形成;明清时期南方方言问数词“许多”和问数词“几化(×)”的来源以及功能变化等。结论是基于各章对问题的研究做一些理论或综合性的思考。“明清汉语语法研究丛书”的出版,不仅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金的资助,也得到了湖北大学文学院“双一流”学科建设经费的支持。在此,对支持本项目立项和结项的各位匿名专家表示衷心感谢,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本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对本项目结项成果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同时,还要感谢湖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文学院领导对本项目的重视,并提供了部分资金支持。*后,感谢本丛书各位作者的努力研究和辛勤付出,以及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各位领导和周晓方、宋焱编辑对本丛书出版的大力支持。2022年11月于湖北大学文学院
本文以明清汉语的交互词语为研究对象,在吸收国内国外语言交互现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考察语言表达交互范畴的各级语法结构,发现交互事件中参与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共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可操作性的判定标准,厘清一系列相关概念。上古时期汉语单音词占优势,交互关系的表达建立在单音词(字)的基础之上。明清汉语双音词占优势,表达交互义的词语大多以上古汉语单音交互词(字)为核心构成要素,并且将其交互义融入新词。有鉴于此,本文从明清汉语交互标记、指代交互、言语交互、空间交互和行为交互等几个方面着手,以核心交互表达要素为线索,探究显性和隐性交互义的来源,描写交互词语在明清时期的使用现状,阐述其认知机制,揭示相关词语交互义隐现的原则和制约因素。
刘云峰,男,汉族,江西省峡江县人,江西豫章师范学院古代汉语教师,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在《语言研究》、《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和《新疆大学学报》(哲社版) 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本书可能是国内汉语史研究中第一部关于汉语交互表达的专题性著作,从一个较新的角度揭示了近代汉语的语言现象,比较全面地描写了明清时期汉语交互表达的诸多方面。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连动式研究
全新广州
¥ 65.27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并列标记研究
全新广州
¥ 48.16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交互表达研究
全新北京
¥ 39.56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交互表达研究
全新广州
¥ 31.42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交互表达研究
全新无锡
¥ 32.40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交互表达研究
全新天津
¥ 31.12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交互表达研究
全新广州
¥ 31.49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交互表达研究
全新成都
¥ 40.41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交互表达研究
全新广州
¥ 31.49
基于类型学视角的明清汉语交互表达研究
全新广州
¥ 31.4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