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弥儿(上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爱弥儿(上下)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43.44 4.4折 98 全新

库存34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法)让-雅克·卢梭 著 文霈 译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82610

出版时间2020-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98元

货号1202122541

上书时间2024-11-30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让—雅克•卢梭,法国18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译者简介:李妍,笔名文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从事写作十余年,翻译图书多部,如《月亮与六便士》《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等。

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内容摘要
    《爱弥儿》是卢梭于1762年创作出版的一本夹叙夹议的教育学著作。全书以富家孤儿爱弥儿为主人公,对男子教育和女子教育的改革进行了大胆的探讨,同时也批判了当时英国旧教育的荒谬腐朽,展现了卢梭本人所抱有的新教育的原则和理想。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在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新的儿童教育观,并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朴素地反映了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学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本书分为五卷,上下两册,为了使两册篇幅基本一致,我们在排版过程中将第四卷《信仰自白》以后部分划在下册。
    通过阅读本书,您会重新认识卢梭,重新认识教育这一领域以及启蒙运动时期的教育特点,了解那个时代的人文理念和人文价值。

精彩内容
        每件东西在造物主手里的时候都是好的,可是一旦到了人的手里,就会变恶。人总是强要一种土地产出另一种土地上的东西,强要一种树木结出另一种树木的果实。不管是时间、地点还是自然条件,他们都弄得十分混乱。不管是狗、马还是奴仆,都会受到他们的残害。他们会破坏和玷污任何东西。他们对于各种畸形和奇怪的东西都很偏爱,不喜欢让事物保持大自然赋予的原样,就连对人也不例外。他们觉得要把人像训练马一样训练,要像修剪园中的树木一样,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塑造人。
    然而如果不这么做,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人类总是不愿意接受不完整的教育。如果一个人出生之后没有被人教养,那在今后,他可能根本就不像样。他的天性,会因为偏见、权威、需要、先例和压在我们身上的所有社会制度而被抹杀,而且这些东西不会为他的天性添加什么新的营养。他的天性就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边的树苗,被经过身边的行人不断触碰,变得东扭西歪,很快就死去了。
    慈爱而有远见的母亲①,因为你最知道如何避开这条大路,以免这株正在成长的幼苗受到伤害,最知道如何让它免受人类舆论的冲击,因此,我恳求你:一定要好好培育这株幼苗,给它浇水,让它能够成长。终有一天,它会用果实来报答你的关心。你应该尽早在孩子的灵魂周围筑起一道高墙,也许别人能画出这道墙的范围,而你,就要给这个范围安上栅栏。
    我们培育草木,使它长到一定的规模;我们教育人,让他拥有一定的才能。如果一个人高大强壮,可是在他学会使用自己的身材和力气之前,这两样东西对他没有任何好处,也许还会对他有害,因为别人会因为它们而产生不帮助这个人的念头。于是他形单影只,还不知道自己需要些什么,就会因匮乏而死。我们每个人都很同情婴儿的处境,可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人类要不是从婴儿开始做起,也许早已灭亡了。
    我们生下来就十分软弱,因此需要力量;我们生下来就一无所有,因此需要帮助;我们生下来就十分愚昧,因此需要判断力。因为有了教育,我们在长大后才有了出生时没有的东西。
    我们接受的这种教育可能来自自然,可能来自人,也可能来自物。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都是自然教育的功劳;学会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功劳,也就是人的教育;我们能对影响我们的事物产生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被三种教育培养起来的,因此就会产生这样一种差别:如果这三种不同的教育在一个人身上发生冲突,那他就无法接受好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也无法符合他的心意;如果这三种教育能在他身上和谐相处,而且目的相同,他就能实现自己的目标,过有意义的生活。只有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不受我们的意愿的控制,事物的教育只是部分受我们的意愿的控制,只有人的教育才能完全由我们控制。不过我们也要知道,我们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假定的,因为谁都无法完全控制一个孩子周围所有人的言语和行为。
    如果无法让这三种教育配合一致,就无法获得成功的整体教育。所以,如果把教育看成一种艺术,那它多半无法取得什么成就。但是,这三种教育的配合不受人的意志的控制。就算我们竭尽全力,也只能尽量靠近目标。而且,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命运的眷顾。
    这个目标是什么?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我们刚才已经论证过的。前面说过,要让这三种教育配合一致,那我们现在就面临着一个任务,就是要让其他两种教育配合我们无法控制的那种教育。也许“自然”这个词的意义过于模糊,所以我们需要在此明确它的定义。
    有些人认为,自然只是一种习惯,不过这也许会让我们心生疑惑,因为早就存在这样一个观念:人出生的时候就有一些强制养成的习惯,也就是永远也不能消灭的天性。比如,一些被我们阻碍垂直生长的植物就有这种习性。虽然人们会强制一些自由生长的植物倾斜生长的方向,但是它们的汁液还是会按原来的方向流动,如果这种植物可以继续发育,它还能恢复直立生长。人所具有的习性也是这样。一个处于原来境地的人,还能保持由习惯产生的习性,就算我们觉得这些习性非常别扭。但是,如果环境发生改变,习惯也许就会消失,这个人又会恢复天性。说教育只是一种习惯也不无道理,然而还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有的人保持了自己受的教育,有的人却忘记了。这种差别从何而来?如果只用适合天性的习惯来定义自然这个名词,那我们也许就没有必要说这番多余的话了。
    自从我们呱呱坠地,就有感觉的能力,还通过各种方式受到周围事物的影响。也许可以说:当感觉在我们的身上产生意识,我们就产生了追求或者逃避产生这些感觉的事物的欲望。一开始,我们只考虑这些事物是否让我们感到愉快,之后,我们会看它们是否适合我们,最后才会看它们是否符合理性赋予我们的幸福和美满的观念。这种倾向会随着我们的感觉的敏锐度和眼界的开阔度的增加而增加。不过,由于不同的人的观念不同,它们也会有所差异,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