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决斗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西方决斗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7.47 5.5折 68 全新

库存8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英)米林根 著作 荀峥 译者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14091

出版时间2012-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0310369

上书时间2024-11-30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英)约翰?基甸?米林根(John G. Millingen 1782–1862),医学博士,皇家学会会员(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生于威斯敏斯特一个爱尔兰和荷兰裔家庭,在巴黎获得医学学位。1802年作为英军助理外科医生,参加过半岛战争,在滑铁卢战役和占领巴黎的战役中获得过勋章。1823年退役,被派往查塔姆和汉威尔的军事收容院担任医生。
著有《家中的女士和先生,没有你们我们也行》(1819)、《有名的或者已婚的和已葬的陌生人》(1827)、《守财奴的女儿》(1835)、《借来的羽毛》(1836)、《古代和现代布伦概述》(1826)、《一位爱尔兰绅士的冒险经历》三卷(1830)、《1790至1801年法国回忆录》(1848)等。

目录

第一卷

第一章序言3
第二章古代的决斗7
第三章决斗的起源16
第四章著名的司法决斗29
第五章骑士和决斗制度44
第六章法国的决斗61
第七章十六世纪法国的决斗69
第八章十七世纪的法国80
第九章路易十三时期的决斗86
第十章路易十四时期的决斗98
第十一章十八世纪法国的决斗118
第十二章路易十六时期的决斗130
第十三章十九世纪法国的决斗151
第十四章法国妇女之间的决斗168
第十五章法国确立的决斗法规172
第十六章法国人对助手的性质和责任以及决斗的实用性的看法183

第十七章意大利的决斗188
第十八章西班牙的决斗203
第十九章德国和北欧的决斗208
第二十章比利时和荷兰的决斗223
第二十一章美国的决斗228
第二十二章东方国家的决斗244

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决斗251
第一节英国关于决斗的法律251
第二节詹姆士一世统治时期的决斗256
第三节一份手稿记叙的决斗259
第四节莫汉田爵的阴谋264
第五节三次性质不同的决斗273
第六节淫荡和贿赂公行的时代278
第二十四章乔治三世时期的决斗302
第一节乔治三世时期对决斗的一般观念302
第二节形形色色的决斗事件306
第二十五章1820年至1840年间的决斗383
第一节发生于各地的决斗事件383
第二节围绕卡迪根伯爵审判案的辩论441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题材独特、内容很好有趣的读物——写的是西方决斗这一习俗的全面而系统的历史,出版于1841年。本稿自探讨决斗的起源开始,一直写到1840年。作者认为,决斗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制度,从十五世纪末的西班牙开始,17世纪之后广泛盛行于西方上流社会成员之中。从那以后,决斗用的剑,就开始变成整个欧洲贵族服饰的标准配饰。决斗之所以盛行,18世纪英国作家、批评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Johnson)作了回答:“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中,一次侮辱会被认为是严重的伤害。因而必须受到憎恨,或者甚至必须为此进行一次决斗。因为人们认可忍受这种侮辱而不进行决斗的成员必须被逐出他们的社群。” 决斗制度维系着西方上流社会“荣誉是第二生命”的原则。在很多决斗者看来,荣誉的价值甚至超过生命。在这个背景下,后来法国成为决斗大国。本稿的靠前卷以11章的大量篇幅叙述了发生在法国决斗的事件,此外对发生于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北欧、美国等国的决斗事件也进行了描述。西方社会的决斗不仅发生于上流贵族社会,而且蔓延至学生(包括学术界)乃至妇女之中。作者说:“这种情况的基本信念基础就是,作为一个学生意味着与其他的人群应当有所不同。学生穿着特别的衣服,有特别的庆典,唱学生歌曲,同时也进行着决斗。这一时期德国学生生活相当不安全,尤其是16至17世纪宗教改革战争和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在大学生涯中进行10到30次决斗绝非罕见。学生社团甚至要求申请者至少进行一次用开刃剑进行的决斗。本稿对东方国家(如日本)的决斗也有涉及,但只占1章,而且叙述简略。在第二卷里,记述了大量决斗的个案,似嫌累赘,但是正如作者所说:“由于决斗的历史可能被视为那个时代的行为方式和知名品牌观念的一面镜子,所以这些事情,不管怎样无足轻重,都具有重要性”。前两章叙述了发生于英国管辖区内的决斗事件;很后一章,侧重介绍了发生于19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地的决斗事件。
【内容简介】本书出版于1840年,是西方决斗这一习俗的全面而系统的记录。决斗源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制度,从15世纪末的西班牙开始,之后广泛盛行于西方上流社会。从此,决斗用的剑就成为整个欧洲贵族服饰的标准配饰。决斗之所以盛行,正如18世纪英国批评家塞缪尔?约翰逊所说:“在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中,一次侮辱会被认为是严重的伤害。因而必须受到憎恨,或者甚至必须为此进行一次决斗。因为人们认可忍受这种侮辱而不进行决斗的成员必须被逐出他们的社群。”在决斗者看来,荣誉的价值甚至超过生命。本书叙述了自决斗兴起到1840年间发生在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北欧、美国等国的决斗事件——包括原因、参与者、所用武器、具体步骤、结果乃至法庭对事件的审判等等详细过程。由于作者生活决斗盛行的时期,而且有的事件还是亲历,因此写来栩栩如生,大大增加了其可信度。尽管从17世纪早期起,决斗在欧洲通常已被法律禁止,而且作者也对决斗持反对态度,但是在西方社会,仍被作为解决个人之间争执的有效方式而得到广泛接受和认可。这个习俗,对于了解西方社会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的形成,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书里还记录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西方有名历史人物,如在滑铁卢战役中出了大名的惠灵顿公爵,以及米开朗基罗、普希金、托尔斯泰、大仲马、莫里哀等等的逸闻趣事。尤其译者的大量注释,进一步丰富了本书的史料价值。

精彩内容
    很让亨利三世伤心的决斗发生在他钟爱的小伙子凯吕斯和德恩特拉格斯之间。他们俩因为宫廷里一些美丽的女性失和。瑞贝拉和一个年轻的德国人肖姆伯格是德恩特拉格斯的助手。马格林和利法瑞特是凯吕斯的助手。他们约在巴士底狱圣安托万门前的壁垒附近见面。除了三四个穷人,没有人出现在那里见证这些了不起的人物的气概。

    决斗的主角开始战斗之后,瑞贝拉对马格林说:“我觉得我们优选还是设法让他们和解,而不是看着他们杀死对方。”对这个不合时宜的建议,马格林回答说:“先生,我是来行使权利的,不是来穿珠子的。”“向谁行使权利?”瑞贝拉天真地问,“既然你和这场争吵无关,那您向谁要求正义呢?”“向您,肯定的。”马格林简洁地回答。于是瑞贝拉说:“如果一定要这样,那让我们祈祷吧。”这样说着,他就跪下,将自己的剑和匕首放下,而且把他们的柄摆成十字型,然后开始认真地祈祷。但是马格林觉得他赞颂上帝的祈祷词太冗长了,他亵渎地发着誓,告诉瑞贝拉“他已经祈祷够了”。双方立刻猛烈地相互攻击,很终都倒地而亡。

    另一个助手肖姆伯格目睹这个插曲,很好礼貌地对利法瑞特说:“这些绅士正在战斗,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对方回答说:“我们优选是为各自的荣誉而战斗。”于是德国人肖姆伯格毫不犹豫地砍破了对方的面颊。利法瑞特刺中了他的胸口向他致意。这一剑把肖姆伯格变成了一具尸体,和马格林做了伴。瑞贝拉被人从决斗场上弄走了,第二天伤重不治。德恩特拉格斯尽管受了重伤,还是逃脱了。凯吕斯躺在弥留的床上,痛苦地抱怨他的对手在长剑之外还有一把匕首。自己为了用手挡开对手的长剑,被他的匕首刺伤了好几处。他还说,自己对德恩特拉格斯说过:“你有一把匕首,我却没有。”对方只是说:“对你来说太糟了。你可不应该笨到把它忘在家里呀。”

    第八章十七世纪的法国

    亨利四世徒劳地针对决斗发出了很积极的限制性法令。他的命令被忽视,他的人道主义的意图也无一例外地归于无用。从他1589年即位到1607年,据统计有超过四千名绅士在“事关荣誉的事件”原文为“affairs of honour”,直译为“事关荣誉的事务”,中世纪几乎就是决斗的代名词。中丧命。

    我们还在1606年8月8日的一份杂志上看到下面这段文字:“上周在巴黎有四起暗杀和三次决斗,没人注意这些事件。”这些血腥决斗令人绝望到这样的地步,整个家庭都被摧毁。在鸠勒斯和德维斯两人之间,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点。鸠勒斯引诱了后者的妻子。德维斯接受了他的挑战,但是只是为了引诱他走进自己的伏击地点并企图谋杀他。鸠勒斯虽然背部受伤,还是幸运地逃脱了。在萨伏伊军队里服务一段时间以后,他又找到了德维斯,德维斯却向他开了一枪,然后逃走了。国王听说这件事后,从军队里开除了德维斯,批准鸠勒斯“以他认为恰当的任何方式攻击德维斯,夺取他的财产和房屋。在任何发现他的地方逮捕他。”不过,人们设法促成了一次和解,德维斯姐姐的手成了和解的信物(作为和解的保证,德维斯的姐姐应该嫁给鸠勒斯)。但是一心想报仇的鸠勒斯却设法勾引了那位女士,然后又拒绝迎娶他。她的哥哥很快埋伏并杀死鸠勒斯报了仇,但是鸠勒斯的一个亲戚找了一个叫德奥比格南的人,用步枪射杀了他。很后,这个姑娘成了两个家庭专享的幸存者。这个例子说明了在那个威名远播的王朝里科西嘉家族世仇残杀的情形。

    我们可以将这种邪恶行径恰当地归因于国王亨利四世的骑士侠义观念,他本人就公然蔑视自己明智的法令而行动。他的一个朋友杜普莱西斯?莫奈?德?莫奈(Philippe de Mornay,1549-1623),杜普莱西斯?马里的领主(seigneur du Plessis Marly),经常称为杜普莱西斯?莫奈,法国新教徒作家。抱怨自己被人侮辱。亨利在给他的信中说:“听到你被人侮辱的事情我很好痛心,作为你的国王和朋友我深感同情。以法国靠前人的资格,我要求看到正义被伸张,既为了你也为了我。而且只要我是法国位处第二的人,你都会看到我准备好为你拔出我的剑,很愉快地把自己的生命置于你的指派之下。”看到这样一位君主倒在刺客剑下,我们怎么会感到惊奇呢?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