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保护概论(21世纪档案学系列教材)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40.94
6.3折
¥
65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张美芳 唐跃进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72538
出版时间2013-05
装帧平装
开本其他
定价65元
货号1202138022
上书时间2024-11-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商品简介
《档案保护概论》以档案保护的内容、方法、策略等为论说对象,依据“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系统介绍了不同种类档案制成材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材料的生产过程或工艺等,影响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下降的内因和外因,预防档案制成材料耐久性下降的方法及修复各类毁损档案的技术方法,档案保护标准、法规建设,灾害档案抢救等内容;还包括管理、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作者简介
唐跃进,男,1958年5月生,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奖情况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影响光盘信息读取的环境因素研究》2004年,获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1996—1998年分别获湘潭大学“教学管理”三等奖(集体奖)、“教学优秀”奖和“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奖。兼职中国档案学会档案保护技术委员会委员。
【书摘与插画】
第十四章 数字信息的容灾与抢救
第二节 数字信息的容灾备份
数字信息保护有两层含义:一个是逻辑上的保护,比如防止病毒破坏、黑客入侵等;另一个是物理上的保护,比如抵御人为破坏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难。前者需要系统的安全防护,后者需要数据存储备份、容灾和数据恢复等保护。
一、数字信息容灾技术
数字信息容灾技术主要有快照技术、主机型远程容灾、存储系统型异地容灾、虚拟化容灾和CDP容灾技术等。
(1)快照技术。快照是通过软件对要备份的磁盘子系统的数据快速扫描,建立一个要备份数据的快照逻辑单元号LUN和快照Cache,在快速扫描时,把备份过程中即将要修改的数据块同时快速拷贝到快照Cache中。快照LUN是一组指针,它指向快照Cache和磁盘子系统中不变的数据块(在备份过程中)。在正常业务进行的同时,利用快照LUN实现对原数据的一个完全的备份。它可使用户在正常业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实时提取当前在线业务数据。其“备份窗口”接近于零,可大大增加系统业务的连续性,为实现系统真正的7×24运转提供了保证。远程镜像技术往往同快照技术结合起来实现远程备份,即通过镜像把数据备份到远程存储系统中,再用快照技术把远程存储系统中的信息备份到远程的磁带库、光盘库中。
(2)主机型远程容灾。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安装在服务器的数据复制软件,或是应用程序提供的数据复制、灾难恢复工具(如数据库的相关工具),利用TCP/IP网络连接远端的灾备服务器,实现异地数据复制。主机型远程容灾的优点是在服务器较少的环境下,所需的成本较低,用户不需更换太多现有的系统架构,也不用担心后端存储系统的兼容性问题,只需支付软件的授权费和灾备端的硬件设备费用即可。但是在服务器数量较多的环境下,管 理上的复杂程度就会增加,整体的投入成本也会增加。它的缺点是软件安装在应用程序主机上,运行时会消耗主机的运行资源,如果硬件的等级不高,就可能给应用程序带来影响。
(3)存储系统型异地容灾。它是基于存储系统(光纤磁盘阵列、NAS)的模式,通过存储系统内建的固件(firmware)或操作系统,通过IP网络或DWDM、光纤通道等传输界面联结,将数据以同步或异步的方式复制到远端。与主机型远程容灾相比,存储系统型异地容灾的优点就是将数据与运行分开,对主机系统的运行资源影响较小。另外,由于运行机制大多是利用镜像来复制数据,并借助高速缓冲存储器加速I/O存取,两端的数据差异时间点比较小,加上存储系统本身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使之具有一定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其缺点是构造成本较高,在数据库的一致性容灾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在多点到一点的容灾架构上存在不适用性。
(4)虚拟化容灾。它是一种网络存储型远程容灾架构,是在前端应用服务器与后端存储系统之间的存储区域网络(SAN),加入一层存储网关,前端连接服务器主机,后端连接存储设备。它的角色就好像是存储网络中的交通警察,所有的I/O都交由它来控制管理。现在出现了旁路(side-band)的控制方式,对I/O流量进行旁路监控和分流,实现异地数据复制。虚拟化容灾的优点是功能强大,除了不占用主机运行资源,以及不具备存储平台局限性之外,成本较低是虚拟化容灾的*优势:构造时不需更换原有的IT基础架构,只需在原本的存储区域网络中加入存储网关,本地端的主机和存储设备可以是任何品牌,灾备端的主机和存储设备也不需和本地端相同,用户甚至可以在灾备端采用等级较低的存储系统(如SATA磁盘阵列)。
(5)CDP(continuous data protection,持续数据保护)容灾。它是虚拟化容灾方式所衍生出来的一种实时系统备份技术,是一种容灾和备份的合成技术,其价值在于能在故障瞬间完成任何时间点的故障恢复,达到快速、连续的作用。它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备份中低恢复能力和非精细时间策略的先天弱点。它与目前基于存储复制的容灾数据复制技术不同的是,除了能对灾难导致的数据物理破坏提供保护外,还能对逻辑错误导致的数据破坏提供 保护。
二、数字信息容灾备份方式
目前比较实用的数据备份方式可分为本地备份异地保存、远程磁带库与光盘库、远程关键数据加定期备份、远程数据库复制、网络数据镜像、远程磁盘镜像等六种。
(1)本地备份异地保存。是指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如一天)将系统某一时刻的数据备份到磁带、磁盘、光盘等介质上,然后及时地传递到远离运行中心的、安全的地方保存起来。
(2)远程磁带库、光盘库。是指通过网络将数据传送到远离生产中心的磁带库或光盘库系统。本方式要求在生产系统与磁带库或光盘库系统之间建立通信线路。
(3)远程关键数据加定期备份。本方式定期备份全部数据,同时生产系统实时向备份系统传送数据库日志或应用系统交易流水等关键数据。
(4)远程数据库复制。指在与生产系统相分离的备份系统上建立生产系统上重要数据库的一个镜像拷贝,通过通信线路将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日志传送到备份系统,使备份系统的数据库与生产系统的数据库的数据变化保持同步。
(5)网络数据镜像。指对生产系统的数据库数据和重要的数据与目标文件进行监控与跟踪,并将对这些数据及目标文件的操作日志通过网络实时传送到备份系统,备份系统则根据操作日志对磁盘中数据进行更新,以保证生产系统与备份系统数据同步。
(6)远程磁盘镜像。利用高速光纤通信线路和特殊的磁盘控制技术将磁盘镜像安放到远离生产系统的地方,磁盘镜像的数据与主磁盘数据以实时同步或实时异步方式保持一致。磁盘镜像可备份所有类型的数据。
三、数字信息备份类型
数字信息备份的类型有完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异备份和前三者的不同组合形式。
1.完全备份
完全备份指每个档案都会被写进备份档,如果备份之间数据没有任何更动,那么所有备份数据都是一样的。备份全部选中文件及文件夹,并不依赖文件的存盘属性来确定备份哪些文件(在备份过程中,任何现有的标记都被清除,每个文件都被标记为已备份,换言之,清除存盘属性)。
2.增量备份
跟完全备份不同,增量备份会先看看档案的*后修改时间是否比上次备份的时间晚,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表示自上次备份后,档案没有被更动过,所以这次不需要备份。换句话说,如果修改日期比上次更动的日期晚,那么档案就被更动过,需要备份。使用增量备份*的好处在于它的速度比完全备份快很多。但缺点是如果要复原一个档案,必须把所有增量备份的磁带都找一遍,直到找到为止。如果要复原整个档案系统,那就得先复原*近一次的完整备份,然后复原一个又一个的增量备份。
3.差异备份
差异备份跟增量备份一样,都只备份更动过的数据。但前者的备份是累积量,一个档案只要自上次完整备份后,曾被更新过,那么接下来每次做差异备份时,这个档案都会被备份(当然,直到下一次完全备份为止)。这表示差异备份中的档案,都是自上次完全备份之后,曾被改变的档案。如果要复原整个系统,那么只要先复原完全备份,再复原*后一次差异备份即可。增量备份是针对上一次备份(无论是哪种备份),备份上一次备份后,所有发生变化的文件(增量备份过程中,只备份有标记的选中的文件和文件夹,它清除标记,即备份后标记文件,换言之,清除存盘属性)。跟增量备份所使用的策略一样,平时只要定期做一次完全备份,再做差异备份即可。所以,差异备份的大小,会随时间而不断增加(假设在完全备份间,每天修改的档案都不一样)。
4.不同备份类型组合
(1)完全备份和差异备份。即在星期一进行完全备份,在星期二至星期五进行差异备份。如果在星期五数据被破坏了,则只需要还原星期一的完全备份和星期四的差异备份。这种策略在备份数据时需要较多的时间,但在还原数据时使用较少的时间。
(2)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即在星期一进行完全备份,在星期二至星期五进行增量备份。如果在星期五数据被破坏了,则只需要还原星期一正常的备份和从星期二至星期五的所有增量备份。这种在策略备份数据时需要较少的时间,但在还原数据时使用较多的时间。
四、数字信息的存储备份设备
数字信息存储备份设备主要有磁盘阵列、文件服务器、光盘塔、磁带机和NAS等。
1.磁盘阵列
磁盘阵列是将多个类型、容量、接口甚至品牌一致的专用磁盘或普通磁盘连成一个阵列,使其能以某种快速、准确和安全的方式来读写磁盘数据。采用数据备份和磁轨备份两种技术的磁盘阵列柜都有。它的优点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安全性、稳定性。缺点是价格太高,后期维护管理需聘请专业人员操作。
2.文件服务器
指专门负责文件管理,包括上传、下载、共享、备份等工作的服务器。文件服务器采用直接数据备份的方式,将数据文件直接存储备份在其硬盘上面。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缺点是面临误操作、病毒侵害、网络攻击等诸多安全性问题。
3.光盘塔
光盘塔由几台或十几台光盘驱动器并联构成,通过软件控制某台光驱的读写操作,使之按照人们的要求自动读取信息。它的优点是可以按需求保存数据,且保存的数据具有可移动性。缺点是光盘容量非常有限及购买光盘的花费大,刻录机寿命不长,需人工操作,而且光盘易丢失损坏。
4.磁带机
一般指单驱动器产品,通常由磁带驱动器和磁带构成,它是一种经济、可靠、容量大的专用数据备份设备。它的优点是单位存储价格低,具备良好的异构平台的兼容性,对病毒有免疫能力。但是中低端的磁带机存在以下缺点:磁带会发霉,因此需要防潮;容易脱磁,所以不能接近磁性物品;放久了有可能粘带,存取数据时还可能卡带,也可能因为外力造成磁带断裂;其速度相对于硬盘慢许多。
当前市场上的磁带机,按其记录方式来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数据流磁带机,另一类是螺旋扫描磁带机。
(1)数据流磁带机。数据流技术起源于模拟音频记录技术,类似于录音机磁带的原理,通过单个或多个静态的磁头与高速运动的磁带接触来记录数据。这种技术的缺点在于对磁带的张力要求很高,耐用性较差。数据流磁带机按磁带的宽度分为1/4英寸(即QIC)和1/2英寸两种。1/2英寸磁带机是多磁头读写,其数据传输率较高,容量较大。1/4英寸磁带机是单磁头读写,每记录一轨后,都要通过跳轨来做反向记录,记录和检索速度都比较慢。 DLT磁带机采用的就是数据流读写技术。
(2)螺旋扫描磁带机。螺旋扫描技术起源于模拟视频记录技术,类似于录像机磁带原理。它和数据流技术正相反,磁带是绕在磁鼓上的,磁带非常缓慢地移动,磁鼓则高速转动,在磁鼓两侧的磁头也高速扫描磁带进行记录。 当它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移动磁带的命令时,就会放松磁带并停止转动磁鼓,以防止不必要的介质磨损和避免介质长期处于张力状态。所以,这种技术相对于数据流技术具有可靠性高、速度较快、容量大的特点。DAT磁带机采用的就是螺旋扫描读写技术。
5.NAS
它将硬盘连起组成阵列,就是一个小型磁盘阵列柜,通过网线与计算机或服务器连接并进行数据传输,用浏览器即可管理操作,简单易用,同时又具有磁盘阵列柜可靠、安全的性能。中高端的NAS都会采用磁轨备份方式以保证数据的高度准确,而且还可以支持差异备份。它的优点是集中管理和备份,能有效确保数据的内外部安全;提供即时文件/数据保护,通过简单的设置,可轻松实现定时、定盘数据备份。通过NAS进行数据异地存储/备份, 能有效提高数据的容灾能力,从而使数据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目录
*章 档案保护总论
*节 档案及档案保护定义
第二节 档案保护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档案保护的对象、任务及原则
第四节 档案保护实现目标
第二章 纸质档案及纸质档案保护
*节 纸质档案的纸质材料、结构及其加工过程
第二节 档案纸张的主要种类及选择
第三节 纸张性能及老化
第三章 档案字迹材料耐久性
*节 决定字迹耐久性的因素
第二节 档案字迹的成分及其耐久性
第三节 影响字迹耐久性的环境因素与保护措施
第四章 胶片、照片档案的耐久性及其保护
*节 胶片结构
第二节 胶片、照片档案种类
第三节 胶片、照片档案成像过程
第四节 胶片、照片档案的老化
第五节 胶片、照片档案的保管
第五章 磁性载体档案耐久性
*节 磁性载体档案的种类
第二节 磁性载体档案结构与材料
第三节 磁性载体档案信息的形成过程
第四节 磁性载体档案耐久性
第五节 磁性载体档案的保管
第六章 光盘档案耐久性
*节 光盘档案的分类与特点
第二节 光盘档案的结构与信息记录原理
第三节 几种主要光盘档案
第四节 影响光盘档案耐久性的因素
第五节 光盘档案的保管
第七章 环境条件对档案的影响及其控制
*节 温度、湿度对档案的影响及其调控
第二节 光对档案的影响及防光措施
第三节 空气污染对档案的影响及净化措施
第八章 档案有害微生物病害及其防治
*节 档案有害微生物基础知识
第二节 档案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及其对档案的危害
第三节 档案有害微生物的预防与灭菌
第九章 档案害虫及其防治
*节 档案害虫的形态与生理
第二节 档案害虫的发生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第三节 档案害虫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
第四节 档案害虫的预防
第五节 档案害虫的杀灭
第十章 档案馆建筑与档案的保护
*节 档案馆建筑的规划与设计
第二节 档案库房的设计
第三节 档案安全保护设施
第四节 档案装具
第十一章 档案修复技术与信息恢复技术
*节 档案修复原则及修复准备
第二节 纸质档案去污清洁技术
第三节 纸质档案去酸技术
第四节 纸质档案加固技术
第五节 纸质档案修补和托裱技术
第六节 档案修整和装订技术
第七节 纸质档案字迹显示与恢复技术
第十二章 声像档案修复技术
*节 胶片档案修复技术
第二节 磁性载体档案修复技术
第十三章 档案灾害的预防及灾害档案的抢救
*节 档案灾害的预防
第二节 灾害档案的抢救
第十四章 数字信息的容灾与抢救
*节 概述
第二节 数字信息的容灾备份
第三节 数字信息的灾难恢复
第四节 数字信息灾备系统工程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