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京戏京伶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5.79
4.1折
¥
88
全新
库存2件
作者张永和著 著
出版社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
ISBN9787559202314
出版时间2019-0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1878987
上书时间2024-11-30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张永和
不错编剧,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长期担任国务院特殊津贴评委会戏曲组评委主任,同时是文化部“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中国京剧艺术节等重量大奖赛评委会评委,并于中央电视台戏曲音乐部长期担任策划、撰稿等职。多次参加央视戏曲春晚、中国戏曲大会等大型文艺节目的策划,而他创作、改编的戏曲舞台剧及影视剧目也曾多次获得包括国家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中国京剧节金奖、首届老舍文学创作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等多个奖项。他长于文学,熟悉表演,对中国传统戏剧的理解尤为通透,颇得内外行的尊敬,堪称是演员的良师益友。
目录
目录:
前记 老树新花伴春风—记著名剧作家张永和先生 / 001
辑 经典剧目赏析
一个大写的人,一部大写的剧——看原创新编历史京剧《屈原》 / 002
重拾旧日京韵——喜见《昭代箫韶》重登京剧舞台 / 011
涅槃重生的“样板戏”——五十年后又见《沙家浜》 / 017
与时俱进写“春秋”——喜看新编京剧《天下归心》 / 026
狼牙高峰壮士魂——评京剧《狼牙山》 / 032
一出京剧一生戏——看京剧《裘盛戎》 / 044
京剧写意下的历史风云——京剧《西安事变》观后 / 053
一样的开始不一样的结局——七十年又见《海棠红》 / 059
京剧丑行的里程碑之作——京剧《徐九经升官记》观后 / 067
揩尽尘垢显芳华——新编评剧《珍珠衫》观后 / 075
小剧团的“大气度”——看京剧反腐大戏《脚印》 / 081
数代白蛇铸名剧,雷峰塔下赞新人——浅谈付佳《白蛇传》 / 090
江山代有才人出——看青研班学子演《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 / 099
濒临绝响的优秀传统剧目——京剧《南界关》的复苏 / 105
历史与话剧碰撞出的艺术火花——说人艺小剧场话剧《画眉》 / 113
改革开放里的蜕变与坚守——看人艺写产业工人的好戏《食堂》 / 121
拊掌哭笑间逢甲子——幸睹人艺五世同台话剧《甲子园》 / 130
“阳春白雪”入民间——皇家厅堂版《牡丹亭》演出有感 / 140
第二辑 名伶菊圃风采
老骥伏枥,群英咸集——看赵葆秀三场大戏有感 / 144
三个阿庆嫂一段京剧路——说《沙家浜》三位著名的“阿庆嫂” / 150
因戏得福的旅程——我与于是之老师的普陀山之行 / 154
学余终身不懈,爱徒胜过爱己——纪念王少楼先生一百周年诞辰 / 162
“新腔张韵”创新流——王蓉蓉的京剧《党的女儿》 / 165
奇哉!美哉!穆桂英——《穆柯寨》里的梅派名家史依弘 / 171
又见王派经典《十三妹》——说王怡的“何玉凤” / 176
《红鬃烈马》里的程派艺术——评迟小秋的“王宝钏” / 179
自励不息,奋斗不止——我所认识的孙毓敏 / 185
古老又年轻的新京剧之声——我眼中的吴汝俊 / 190
花甲金嗓寻腔路——听康万生大花脸的精彩演唱 / 193
他执着梅派大旗一直走到最后一分钟——悼念梅葆玖先生 / 197
不该走的人走了——痛悼李阳鸣 / 202
戏比天大——悼念京剧艺术家吴素秋 / 209
第三辑 戏缘感悟点滴
戏曲艺术为什么离不开北京——北京的大熔炉作用 / 214
“大杂烩”真的是戏曲的未来吗——中国戏曲的生命线 / 216
普及戏曲的大好时光——谈央视《中国戏曲大会》 / 220
当下的京剧发展处于什么阶段——说一说中国京剧发展规律 / 224
突破舞台限制的戏曲——马年央视戏曲春晚的创新 / 228
电影与京剧重叠的百年梦——重现的京剧电影《定军山》 / 232
京剧电影是否还有未来——谈京剧电影这些年的死与生 / 239
升平署里出戏人——感恩升平署里的母校 / 244
戏曲路上的领路人——记我在北京六中的几位语文老师 / 249
评书艺术的守望人——我与北京评书大家连氏父女之友谊 / 255
后记 戏是我的半边天 / 263
内容摘要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分为经典剧目赏析、名伶菊圃风采、戏缘感悟点滴等3个部分,主要讲述了传统戏曲经典剧目的产生与发展,传统戏剧的传承与创新,各类京戏的风格与技艺、有名北京戏曲演员的经历与成就等,内容涵盖了京剧、昆曲、评剧、话剧、评书等多个北京常见剧种,涉及了北京传统戏曲中各大流派的当代名伶,跨越了旧中国与新中国,本书在一位资深戏剧非常不错专家在七十多来年观戏、评戏、编戏之后的经验总结和感悟体会中,生动刻画了北京有名戏曲工作者“不疯魔不成活”的敬业形象,全面还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戏曲的传承脉络,生动描绘了新时期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尤其是北京戏曲文化蓬勃发展的面貌,突出体现了北京作为中国文化中心的意义,深刻指出了当下戏曲发展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今后北京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提出了偏僻入里的建议。
主编推荐
随着央视《中国戏曲大会》的热播,传统戏曲开始得到普及,随着德云社的大火,一些经典的京剧唱段广为人知。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现在很多的年轻人想看懂戏剧,可是往往苦于不知从何处下手。而一些已经入门的戏剧爱好者想更深的了解一部剧、一位名家,一个人却往往缺乏非常不错的渠道,更多的是通过小道消息。作为一个普通群众,从哪里能看出戏剧的美,如何才不能被沦为看热闹的外行人?
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人一定还记得那句“不疯魔不成活”。纵然电影使用了略微夸张的戏剧手法来表现这一句话,但不可否认,这种句话用在戏剧圈内并不夸张。但是我们一般人根本看不到戏剧背后的故事,也接触不到名伶背后的人生。
本书作者作为一位在戏曲圈内享有威望的长者,一心惦记着将中国传统戏曲发扬光大,于是将自己多年来观戏感想、对戏曲的分析、对戏剧创作、与其他名伶的交往故事整理成了本书。所以读者在这本书中,不仅能看到大量精深的戏剧表述,更能看到通俗易懂的阐述。作者不仅对戏剧的剧情进行了深入讲解,点出了剧本的历史渊源、剧情起承转合的关键,把戏剧创作的规律一一道来;还对演员表演细节的深刻点评,包括唱腔的变幻、一颦一笑的用意、一步一挪的;不仅将戏剧历史、发展规律娓娓道来,还对戏剧当下发展进行了深刻反思;不仅解析了名伶名家的表演风格,还向读者道出了名伶名家坎坷的命运。在这本书里,你不仅能看到戏剧,了解戏剧,领会戏剧的韵律之美,更能读懂戏,读懂演员的表演。在这里,你可以和作者酣畅淋漓的谈论《沙家浜》《白蛇传》《牡丹园》《徐九经升官记》这样的经典戏剧,也可以和作者感叹裘盛戎的“痴傻”、梅葆玖的“传承、”孙毓敏的“不屈”、吴汝俊的“创新”、李阳鸣的“遗憾”......
通过此书,读者可以感受到京剧、评剧、话剧、评书、昆曲等多门戏剧的魅力,可以领略到裘派、程派、梅派、王派、谭家、李家等名派名家的风采,与北京的戏剧结下一段缘分。
精彩内容
一个大写的人,一部大写的剧――看原创新编历史京剧《屈原》
提起屈原,中国人不管有文化的还是没文化的,年轻的还是上岁数的,男的女的,没有不知道他的。起码中国人得过端午节,起码你得知道端午节纪念的那位老先生就是屈原,但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屈原。要把他归纳一下,屈原大概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和诗人,一个“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一座“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的丰碑”。这位荣膺这么多光辉桂冠的伟大人物。可以说是一座极目远眺的文化昆仑。他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是靠前认可的世界文化名人。这样一个文化伟人,早就应该呈现在有着国粹美誉的京剧舞台上,但令人不无遗憾的是,在传统京剧中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屈原的整本大戏或是精彩折子戏问世。笔者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所有京剧院团,只有1954年奚啸伯领衔的啸声京剧团排演过新编京剧《屈原》。可惜,没有演几场就收了。尽管领衔主演是四大须生中的奚啸伯,但也没能挽救这出戏的夭折命运。原因只有一个,展现这位高山仰止的大文豪实在是太难太难了。以致多年来,无人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
但在2014年时,北京京剧院果断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我们知道,昔日北京京剧院的前身拥有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这样全国很好的品质艺术家,创作了《赵氏孤儿》《将相和》《秦香莲》《赤桑镇》《白蛇传》等经典传统剧目,时至今日盛演不衰。今日的北京京剧院,承传统,排新剧,领导核心强,创作队伍齐,人才济济,万众一心,具有强大的创作力,所以北京京剧院院长李恩杰同志决定接过这一艰巨的任务,立志排演此剧。他说:“从北京京剧院来说,创作的选题应该和剧院的地位、剧院承担的责任相统一。我们认为北京京剧院的戏应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应是大气磅礴、输出正能量、能够立得住的戏。通过立戏,延续和提升剧院在京剧发展当中的作用,并且锻炼演员队伍。《屈原》这个剧本与剧院选题方向、要求比较吻合。”北京京剧院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邀请了当前活跃在一线的很有创作能力的主创队伍,编剧邀请了近年来创作了京剧《将军道》《七步吟》等的很好编剧吕育忠,导演邀请了导演过京剧《骆驼祥子》《宰相刘罗锅》《成败萧何》等无数次荣获戏曲大奖的有名导演石玉昆,并由有名戏曲音乐家、国家一级作曲家,高产多产的朱绍玉担任本剧作曲。另外,舞美设计刘杏林、灯光设计周正平、服装设计彭丁煌,都是在其所从事的领域中呼风唤雨的的杰出人才。舞美设计刘杏林摒弃了如今人见人烦的所谓舞台上堆积如山、插脚难下的“大制作”,基本上代以经过改造了的变形的一桌二椅,保持了京剧舞台上的空灵、雅洁的传统风格,保证了演员有足够展示其“四功五法”的空间,得到了内外行一致的叫好。令人称赞不已的是,剧院领导大胆起用了两组很好青年演员来担纲挑重担。青年演员只有肩负重担地杀出一条血路,才能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才能够继传统、承流派,向着他们的前辈靠拢。这又是该院的一个英明举措。
一出戏的好坏,是有规律可循的,关键是有没有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就本剧来说,也就是有没有刻画出令观众感动、激动,甚至拍案叫绝的屈原来。笔者觉得首要看剧本提供没提供演员塑造这一人物的牢固基础。笔者认为,剧作家基本上完成了这一任务,为说清这一问题,只好略占篇幅介绍一下剧情:远在两千五百年前的战国时期,为振兴楚国,左徒屈原对内推行新政,对外联齐抗秦。但秦相张仪几度破坏齐楚联盟,并通过收买靳尚,诡骗南后,使得楚怀王不再重用屈原,张仪的介入很终使楚齐联盟失败,楚怀王被囚秦国。在楚国灭亡之际,屈原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向汨罗江,以身殉国,留下千古悲歌,永远被国人哀悼、怀念。
P2-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