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方法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方法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31.26 3.6折 88 全新

库存5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王海燕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ISBN9787513670456

出版时间202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2738547

上书时间2024-11-30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王海燕  女,1984年生,河南周口人,讲师。毕业于浙江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19年7月加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工程管理与房地产学院,主讲农产品国际贸易、农村发展学、物业管理政策与法规、物业企业管理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政策、土地利用管理、农地非农化与农村发展。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  两大法系的发展权形式及特点

1.3.2  两大法系的土地发展权转移经验

1.3.3  英美法系发展权在中国不同视域下的实现形式

1.3.4  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原理

1.3.5  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关键技术及路径

1.3.6  发展权转移项目化机制设计

1.3.7  发展权转移制度化机制设计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发展权及其转移

2.1.1  发展权

2.1.2  发展权转移

2.2  发展权市场的结构

2.2.1  交易主体

2.2.2  供给与需求

2.2.3  发展权价格

2.3  发展权转移制度的应用

2.3.1  历史古迹保护

2.3.2  生态敏感区保护

2.3.3  开敞空间保护

2.3.4  农地保护

2.3.5  基础设施保护

2.4  发展权市场的构建

2.4.1  发展权市场的结构设计

2.4.2  发展权市场的构建步骤

2.4.3  发展权市场的评价标准

2.4.4  政府在发展权市场构建中的作用

2.5  发展权转移的中国路径

2.5.1  “财产性权利”路径

2.5.2  “增值收益分配”路径

2.5.3  “规划与管制弹性工具”路径

2.6  简要评论

3  两大法系的发展权形式及特点

3.1  英美法系的土地发展权

3.1.1  权利束范式

3.1.2  发展权的特点

3.1.3  英美两国发展权的差异

3.2  大陆法系的土地发展权

3.2.1  物权范式

3.2.2  发展权的表现形式

3.3  两大法系的土地发展权比较

3.3.1  范式特点

3.3.2  制度结构

3.3.3  创设机制

3.3.4  表现形式

3.4  本章小结:国家介入发展权的三种情形

4  两大法系的土地发展权转移经验

4.1  美国发展权转移(购买)

4.2  意大利建筑容量转移

4.3  日本容积移转

4.4  结论与启示

5  土地发展权的中国形式:基于国际比较的考察

5.1  物权法视域下的土地发展权

5.1.1  土地发展权客体的非特定化

5.1.2  土地发展权的非支配性

5.2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视域下的发展权

5.2.1  概念混淆

5.2.2  逻辑缘由

5.2.3  解决途径

5.3  空间用途管制视域下的发展权:中国形式

5.3.1  中国法上的土地发展权一般形式

5.3.2  发展权的中国形式Ⅰ:容积率

5.3.3  发展权的中国形式Ⅱ:建设用地指标

5.4  本章小结

6  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原理

6.1  机制类型化:发现与设计

6.2  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本土经验

6.2.1  规划指标市场

6.2.2  计划指标市场

6.2.3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市场

6.2.4  重庆地票市场

6.2.5  发展权衍生品市场

6.2.6  经验总结

6.3  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目标及要点

6.3.1  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目标

6.3.2  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要点

6.4  土地发展权市场结构设计

6.4.1  交易对象及其所有者

6.4.2  发展权供给

6.4.3  发展权需求

6.4.4  市场类型

6.4.5  政府调控

6.5  本章小结:土地用途管制与人工市场的融合

7  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关键技术及技术路径

7.1  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技术原则

7.1.1  自愿原则

7.1.2  生态保护原则

7.1.3  因地制宜原则

7.1.4  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7.1.5  可操作性原则

7.2  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关键技术

7.2.1  发送区设置

7.2.2  发展权赋值

7.2.3  接收区设置

7.2.4  发展权实现

7.3  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技术路径

7.3.1  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技术路径Ⅰ:项目化

7.3.2  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技术路径Ⅱ:制度化

7.4  本章小结

8  发展权转移项目化机制设计——以平阳县为例

8.1  项目化机制设计总论

8.2  项目化机制设计目标

8.3  发展权创设及赋值

8.3.1  技术约定

8.3.2  技术路线

8.3.3  测算过程

8.4  创建发送区与接收区

8.4.1  发送区

8.4.2  接收区

8.5  发展权市场交易规则

8.6  发展权市场交易监管与调控

8.7  发展权交易效应

8.8  本章小结

9  发展权转移制度化机制设计——以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为例

9.1  制度化机制设计总论

9.2  制度化机制设计目标

9.3  发展权创设

9.4  需求与供给的创造

9.5  发展权市场交易规则

9.6  发展权市场交易监管与调控

9.7  发展权交易效应

9.8  本章小结

10  研究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10.1  研究结论

10.2  可能的创新之处

10.3  进一步研究方向

10.4  政策含义

参考文献

重要术语索引表

内容摘要
本书分析与比较了发展权在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不同制度框架下、不同权利体系中的位置、特点及表现形式。在对两大法系国家的土地发展权转移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和论证了英美法系发展权在我国不同视域下的对应形式,并借鉴两大法系国家(地区)发展权转移的理论及经验,探索我国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原理与技术路径,为将发展权市场引入我国土地用途管制框架中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在国内土地发展权转移本土经验的启示下,提出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目标和要点,并从定性视角论证了我国土地发展权市场的结构,刻画我国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原理。最后,提出了土地发展权转移机制设计的两种技术路径,并分别进行项目化机制和制度化机制设计。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