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哲学十五讲
  • 中国哲学十五讲
  • 中国哲学十五讲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哲学十五讲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9.98 5.8折 52 全新

库存44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杨立华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302576

出版时间2018-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2元

货号1201846257

上书时间2024-11-24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杨立华,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近年来主要着力于宋明哲学及魏晋哲学的研究。出版专著有:《一本与生生:理一元论纲要》(三联书店,2018年)、《宋明理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中国儒学史(宋元卷)》(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郭象〈庄子注〉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和《匿名的拼接:内丹观念下道教长生技术的开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译著五部:《王弼〈老子注〉研究》《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宋代思想史论》《章学诚的生平与思想》《帝国的话语政治》等,发表学术论文近五十篇。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本书系编审委员会/序/讲性与天道:孔子的哲学/一关于《论语》/二“不可得而闻”/三“性相近也”/四说和乐/五通向幸福的道路/六立与达/七论仁/八天何言哉/第二讲以无为用:《老子》的哲学/一从《老子》章说起/二有生于无/三无之以为用/四企者不立/五无为/第三讲尽心知性:孟子的哲学/一心之官则思/二尽心知性/三性善/四知言/五养气/六仁政/第四讲真知之路:庄子的哲学/一庄子哲学的关键词:知/二知的不同层次/三是非/四以明与因是/五知与我/六不知/七齐物/八“为是不用而寓诸庸”/九真知与无待/第五讲有无之辨:王弼的哲学/一解释学原则/二言意之辨/三本体论突破/四王弼的政治哲学/第六讲自然之理:嵇康的哲学/一自然之理/二释私/三养生/四难宅无吉凶摄生论/五声无哀乐/第七讲性分自然:郭象的哲学/一关于郭象《庄子注》/二郭象的本体论/三郭象的政治思想/第八讲太极诚体:周敦颐的哲学/一形而上学/二治教与修身/第九讲易兼体用:邵雍的哲学/一观物/二体用/三体以四立/四用因三尽/第十讲自立吾理:程颢的哲学/一对佛教的批判/二道学话语的建构/三天理/四生之谓性/五以觉言仁/六定性/第十一讲一物两体:张载的哲学/一虚与气/二形与象/三参两/四神化/五感/六人性论/七性与心/第十二讲形上定体:程颐的哲学/一形上形下/二体用一源/三生生之理/四道无无对/五公与仁/六人性论/七主敬/八格物致知/第十三讲理气动静:朱子的哲学/一体用/二太极/三理与气/四心性论/五涵养/六致知/第十四讲自作主宰:陆九渊的哲学/一本心/二心即理/三收拾身心,自作主宰/四格物与静坐/五义利之辨/第十五讲心外无理:的哲学/一心外无理/二心外无物/三格物/四**/五致良知/

内容摘要
    《中国哲学十五讲》选择中国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哲学体系做了整体性的阐发和揭示。作者从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出发,明确其概念内涵及问题的具体指涉,呈现出其思想展开的固有脉络和结构。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哲学家的思想路径的深入挖掘,以及对隐藏在基本哲学洞见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的强调,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是极具启发的。

主编推荐
    《中国哲学十五讲》选择中国古代十五位具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哲学体系做出深入阐释。作者深入而清晰地揭示了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呈现出其思想展开的脉络和结构,明确其概念内涵以及具体的问题指涉。

精彩内容
序哲学家总有其无法超越的时代性。通过揭示哲学家的时代关切与其思想的关联,从而赋予哲学思想以历史的具体性,是思想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部分。但如果因此忽视了哲学思考的普遍意义和价值,历史的具体性就成了完全意义上的过去的遗存。历史的遗物最多只是当代的镜鉴——一种有益的提醒,而不能成为塑造今天的精神世界的真实力量。哲学史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具当代性,如何让伟大的先哲们成为我们的同时代人,对我而言,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这本小书只是对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哲学体系的阐释,而不是通史意义上的哲学史写作。在代表性的选择上,明显有个人趣味的痕迹。揭示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呈显其思想展开的脉络和结构,明确其概念内涵以及具体的问题指涉,是本书各章的着力所在。问题的根源性、解决问题的路径的典型性以及具体展开中思理的普遍性,使得这些已经“过去了”的思想能保有恒久的生机。思想的具体性同时就意味着普遍性。从时代的历史细节中曲折地生长出来的普遍之思,总能克服“客观”历史的外在性,获得更为鲜活的当代品格。而只有通过经典文本的深细解读,才有可能在思的道路上与曾经的伟大心灵相遇。本书是我多年来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的阶段性总结。以历年的讲稿、课堂录音的整理稿为基础,统一了行文风格和论述结构,并对关键问题做了更为深入和明确的阐发。将每一概念、命题的内涵清晰地表述出来,克服不同程度的语焉不详或含糊其辞,既是我一直以来的追求,也是写作中始终贯彻的自觉。在本书的成书过程中,佟欣然同学对近几年课堂录音的整理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在此特致感谢。同时也要感谢“凯风公益基金会”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对我而言,“凯风学者”既是鼓励,也是鞭策。2000年春季学期,我为北大哲学系98级学生讲授“中国哲学史”。那时候文人气重,常失眠,黑夜中会有些诗样的文字在眼前纷乱。结课的当晚,照例睡不着,次陆象山《鹅湖诗》韵,撰七言近体一首:道崇自然德崇钦,竹林伊洛两关心;每寻嵇阮狷狂迹,更慕程业岑;无意埃尘纷起落,有心名相任浮沉;惟期暗夜承薪火,不因微薄忘古今。诗本身无足观。但多年过去,当时的志趣竟还在那里。二十年的岁月,并没有改变什么。于是,我心底里多了份坚实的喜悦。2018年9月13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