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说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18.66
4.4折
¥
42
全新
库存6件
作者半枝半影 著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84829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2元
货号1201847114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半枝半影
低调的网络作者,安静写作,安静译诗、安静推荐自己喜欢的作品与作者,一直坚守着老式的“书斋”风格,安守文字世界的平和寂寞,只为性灵所至而书写。
曾以“青铮”的笔名出版《风言风语——青春者的诗经笔记》。
目录
前言:有你的日子
章:你的名字
一、减却“荼”字读作“茶”
二、“涤烦子”和“不夜侯”
三、有个朋友叫“叶嘉”
四、“森伯”“隽永”和茶汤
五、“水豹囊”“冷面草”,都是“水厄”
六、何妨与酪作“苍头”
第二章:你的样子
一、分茶别类:重“色”还是重“形”?
二、植物进化的“小小史诗”
三、最是人间烟火气
四、来自时光深处的清芬
五、“蒸”与“炒”的选择题
六、世上最美的茶
七、云雾散尽之后
第三章:那些爱你的人和他们的故事
一、一场玩笑,千古茶名
二、封神的孤儿
三、茶史幸有此人
四、英雄末路有茶香
五、小茶室里的三个人
第四章:写给你的小情诗
一、便觉身轻欲上天
二、茶香入梦来
三、从来佳茗似佳人
四、茶烟满袈裟
五、记此擎瓯处,藤花落槛轻
第五章:谁与你相遇,和你在一起
一、千古茶酒论
二、茶与水的交响诗
三、得花精处却因茶
四、茶具流变小考
第六章:如何说爱你
一、绿茶篇:是谁飨我以最美的春色
二、红茶篇:我可否将你比作一个夏日
三、茶具篇:浪费生命于美好
四、白茶篇:温一壶清冽的月光
五、青茶&普洱:时光与火焰的谜图
六、藏茶篇:给茶以岁月
七、冷泡茶及其他:璀璨茶香
结语:多么幸运遇见你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关于茶的小书,作者以一个爱茶人的视角和眼界,用生活化的方式,看待茶、感受茶、懂得茶、享受茶。从往昔浩瀚的历史开始,从旧时光中的风雅、美好和博大精深开始,让茶从岁月深处回到现实生活,从诗意与文化回到平常时光。
主编推荐
关于中国茶的轻读物,通过爱茶人的视角和眼界,用生活化的方式,看待茶、感受茶、懂得茶、享受茶。文笔生动有趣,优美清新,如一杯冲泡得刚刚好的芬芳清幽的茶,清趣怡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中建立起对中国茶系统而清晰的认识,感受中国茶文化下的生活情趣与品位。
精彩内容
这一章,我们来讲一讲茶的“名字”,包括大名、小字、雅号和别称,等等,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典故。
因为我们中国人,讲一样东西的时候总要先从“正名”开始,所谓“名至实归”,先把“名”搞清楚了,“实”就会跟着缓缓归矣。当然也有“事急从权”的时候,但是关于茶,如此悠闲享受之物,我们不急。
减却“荼”字读作“茶”
古早的时候,“茶”并不叫作茶。
这个“古早”到底有多早呢?
有一种说法是尝百草的神农氏很先发现了茶的妙处,成为世上个喝茶的人。(――这个说法其实等于啥都没说,开天辟地后几位大神各有分工,除了粮食之外,凡是和植物相关的发明创造一律都归到了神农氏的名下,茶也就随了大流。)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商代开始,蜀地就开始种茶了,所以很早作为茶的名字备选方案的那几个字,在历代文献中都标明是“古蜀方言”。(――于是我对四川又多了一份敬意,这片土地不仅贡献了川菜,还贡献了茶,实在是我们吃货王国的一块宝地。)
那几个字是:“荼”、“?”、“茗”、“?”和“?”。
还没有“茶”。
老实说,我看不出和这几个字相比,后来胜出的“茶”字有什么特别的竞争力。搞不好只是人们图方便,把“荼”字少写了一笔也说不定。
这个想法并不是我异想天开,清代大学问家顾炎武在《唐韵正》里写道:“荼?之荼与苦菜之荼,本是一字。古时未分麻韵,只读作徒……梁以下始有今音,又妄减一划为‘茶’字。”
顾大学者言之凿凿,一开始并没有“茶”这个字,只有“荼”字。
然后,在只有“荼”的年代,它也不一定是指“茶”这种植物,而是一切带苦味的植物的总称,所以既可以指“荼?”,也可以指“苦菜”。诗经中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句子,将“荼”与“荠”对照,可见指的就是一种菜。
很后,要到南朝梁以后,“荼”才有了今天的读音,当时人们随随便便不负责任地少写了一笔,就成了“茶”。
到这里我忍不住要说一句了,也未必就是随心所欲地“妄减一笔”。很有可能是当时“茶”已经风行,不好再把它继续和苦菜混为一谈,很有必要好好给它一个专属的名字,于是大家有志一同地把“荼”字减去一笔,“茶”这个名字就正式出现了。
但是为什么其他几个和“荼”同时出现的字未能获此殊荣,这就已经不可考了。
也许是写起来麻烦,也许是读起来古怪,也许就是单纯的运气不好。至少到茶神陆羽的时代――也就是唐代中期,他那本《茶经》的开篇,还一视同仁地表示: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名一曰茶,二曰?,三曰?,四曰茗,五曰?。
即使如此,陆羽这本“目前”的专着,还是以茶为名,而其他几个字,不得不退而成为“茶”的古老别称。
其中“茗”字的运气很好,至今人们仍然认得它,知道它与茶有关系,甚至还比较频繁地使用它,仿佛它是茶的一个更加文雅别名。
但事实上,西晋大学者郭璞为中国很早的辞典《尔雅》作注,说“早采者谓之?,晚采者谓之茗”;而来历不明的《魏王花木志》一书中,则说“其叶老者谓之?,嫩者谓之茗”。和文雅不文雅还真没什么关系。
“涤烦子”和“不夜侯”
茶确实有很多更文雅的名字。在这方面,我们的祖先表现出让人惊叹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文字美感,在与茶相伴的漫长岁月中,给它取了许多美妙而有趣的外号。
有些是从茶的特性而来的,比如唐代诗人施肩吾,曾经把茶叫作“涤烦子”,他写过这么一句诗:茶是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施肩吾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文人”。他年幼家贫,一边劳作一边读书,很后考中状元,据说还是杭州历目前的位状元。而唐代余杭地区,已经是出产众多好茶的“茶乡”。可以想象,出生在那里的诗人,必定是一个爱茶的人。
中举后施肩吾的生活轨迹出人意料,他先是表示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不是当官,而是成为一个有修为有道行的隐士,于是回到家乡,潇潇洒洒地修行了很多年,想必也喝了很多茶。
但到他晚年时,私盐贩子裘甫在江浙一带起义割据,诗人不得不离开修仙悟道的“桃花源”,带着族人辗转逃难。他们一直逃到台湾地区澎湖列岛,在那里定居下来,开荒种地、耕织生息,一直繁衍到今天。
遗憾的是,到了澎湖列岛的第二年,诗人就去世了。而在历目前,关于他的记载从此就不止是诗人、隐士、学者,杭州的个状元,还成为“开发澎湖列岛人”――这是怎样跌宕起伏的命运啊。
台湾地区是一个适合茶叶生长的地方,台湾地区茶也很有名。但当年施肩吾和他的族人到达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等待开发的原始土地,找不到任何当时关于“台湾地区茶”的记载。
人们普遍认为,今天的台湾地区茶,是明清时期由福建一带传入的,在此之前,台湾地区只有一些未经驯化的野生茶树。
但我总忍不住要想,远在唐代末年,年迈的诗人举家南下的时候,他们没有带上一两株茶树吗?没有试着在很终的定居地种过茶吗?他们种植成功了没有?在诗人很后的岁月里,他还有没有茶来“涤烦”解忧呢?他是不是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回想起家乡的茶山和茶园呢?那又该是怎样苦乐参半的回忆呢?
茶与诗人的缘分,从古至今,总有那么点缠绵悱恻的味道。事实上,茶的别名,有一多半是诗人们给取的。
比如风流倜傥的“小杜”杜牧,把茶叫作“瑞草魁”,他在《题茶山》一诗中写道:“山是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夸它是所有草木中很美好的No.1。
这是小杜一贯的表达方式,喜欢上一个姑娘,就说人家“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半生流连江南温柔乡中,不知他曾把多少美人目为“花魁”,但我们知道,他心目中的“草魁”是茶。
严格来说,茶是木本植物,有乔木、半乔木、灌木三种类型,反正无论如何不是“草”,但是诗人嘛,我们应当原谅他在植物学上小小的无知,感谢他给了茶“瑞草魁”这个略显夸张的名字。 P11-1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