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多维的探索
探索研究一实践型教学和拔尖人才培育模式
——“全国史学新秀奖”评选十五年回顾
谈谈历史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与时俱进,教学再上新水平
关于研究性教学的一点探索
“研究一实践型”历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习史杂谈
——关于学习方法的通信
如何增加本科教学内容信息量?
以问题为导向的生成式教学
——本科教学心得体会
谈谈自己是如何进行本科生教学的
略论历史教学的现实感和使命感
课堂上,让思想再飞一会儿
关于提高本科生论文写作水平的思考
课堂讨论要命题集中且准备充分
发挥课程作业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教本科生利用文献做研究
如何给研究生们上专题讨论课(Seminar)
中国环境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展望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课程体系调查研究
“田野考古学通论”授课体会与认识
对《中国古代建筑》课程教学方法的体会与思考
历史视野、伦理内涵、哲学思辨
——谈世界史教学之问题与前瞻
世界古代史讲课心得
“拜占廷史”授课的几点体会
谈拉美史专业研究生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南开大学讲授近现代全球史
——全球史无中心整体研究法教学
关于大学“历史文选课”教学的几点想法
关于高校中国古代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材的几点体会
成长与分享
——开设《中国近现代社会性别史》所引发的思考
我的《清史》选修课
讲授“文献学论著选读”的体会
关于给历史系学生上专业外语的几点体会
论英文学术著作汉译中的“信、达、雅”
英文学术术语翻译小悟
——从“contingence”和“conjuncture”汉译谈起
开设历史类公共选修课的一点体会
关于讲授任选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雷海宗
——一个时代的身影
同学的心声
治学访谈
内容摘要
《南开历史教学论文集(第2辑):史苑传薪录》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是采访实录而非教学论文,但很符合《史苑传薪录》的编辑旨趣。在这些采访录中,受访教师追怀先师们的志业和事迹,介绍他们本人的求学经历、治学心得,以及对学术人生的理解与感悟等等,讲述了南开史学的许多过往旧事,像汩汩清泉流入青年学子的心田,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启迪作用。中国古代早有《传灯录》、《传薪集》之类书籍,佛家、医家和其他人士用以散记不同宗派、法门的道统与技艺辗转传承,师徒之间心心相印的旧闻掌故,《南开历史教学论文集(第2辑):史苑传薪录》的这部分内容正与之颇为相似。毫无疑问,采访录中的这些“南开故事”是随机、片断和零散的,只是这个历经了九十年风云变幻的著名学术殿堂中那些人、那些事里的很小部分,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敬佩的人、值得感慨的事珍藏在南开历史学院师生内心的深处。这里之所以采录一部分故事,是为了给曾经在此学习和工作过的人们留下一份念想,并希望由此唤醒更多美好的回忆。
精彩内容
3.建立了持续而稳定的全国历史教学竞赛和经验交流平台
在历届评选中,各兄弟单位都积极组织和推荐最优秀的学生论文参评,形成了各校之间良性竞争和彼此交流的氛围。我们注意到:他们所选送参评的论文都充分反映了各自的学科优势、研究特色和教学经验。因此,“全国史学新秀奖”评选这项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活动,通过全国性优秀论文评奖,在兄弟学校之间形成了一种常规而有效的经验交流平台,一直以来受到历史教育界的高度赞赏。
原全国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李文海教授在颁奖会上称赞“全国史学新秀奖”是中国史学人才培养事业的一项重大创举,对于推动历史学人才基地建设,促进历史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优秀史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原全国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何芳川教授认为:评奖“有助于及时发现立志献身史学研究、潜质优秀的青年学人,为21世纪中国历史学术事业发展培养大批高水平的后备人才”;原中山大学历史系主任刘志伟教授专门来信说:“全国史学新秀奖”对该校本科生的学习和研究产生了“非常大的鼓励作用”,获奖论文“成为学生选题和做论文的范本”,该系获奖同学绝大部分都走上了历史学专业的研究道路,有的已经成为学术骨干。他认为:“这项活动已经在中国历史学人才培养过程中产生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教育部建设历史学人才培养与科研基地中起到了非常显著的影响,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对中国历史教育做出的重大贡献。”获奖论文的指导老师、北京师范大学梅雪芹教授认为评奖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研究热情,她以亲身指导经历指出:本科生在准备参赛论文过程中受到了完整的训练,在此过程中,同学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在平时教学中不易被发现的问题,促使教师调整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
2009年全国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鉴定评审专家们指出:“南开大学组织‘全国史学新秀奖’评选是一项重大创举,为全国重点大学历史院系开展本科教学成果竞赛和经验交流搭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它“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教学品牌”。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