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欧洲与中国两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由来已久,从“现代性”的视角考察近代以来欧洲与中国文明交流关系的动态发展及演变进程,能够为当下的世界提供重新审视近代中欧文明交流史的另一种可能。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政治组织与制衡、经济贸易沟通、科学技术发展、精神文化与信仰等与近代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相关的一系列因子为核心,通过此种意义上的“文明”概念考察19世纪来华德国人与中国文明相遇的范式转变。 在梳理19世纪来华德国人所著旅华记述的基础上,本书将研究重点集中于三位19世纪来华的德籍代表性人物之上:新教传教士郭实猎(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1851)、地理学家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33-1905)、汉学家福兰阁(Otto Franke,1863-1946)。以郭实猎、霍芬、福兰阁为代表的19世纪来华德国人通过不同的个人意识与在华经历对中国文明现状呈现出不同的认知,并由此产生不同的文明范式。这些文明范式同时参与到19世纪欧洲人认知中国文明的范式过程中,从微观角度构建出“现代性”相遇以来欧洲人对中国认识的范式转换的宏观过程,使其具备更为丰富立体的维度。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