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与融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52.74
6.0折
¥
88
全新
库存25件
作者陆建非 著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ISBN9787553507286
出版时间2017-07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88元
货号1201563178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陆建非,英语语言文学教授,历任上海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教学部副主任、、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上海师大校长助理,初等教育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上海师大副校长,校党委书记。
目录
写在前面
咬字嚼词
闲话商标名称的翻译
“索尼”的故事
“冷面孔”与“冷肩膀”
“您辛苦了”
慎用俚语
英语中的“上海”
“我们被骗了”
“拍马屁”与“擦苹果”
让乔治做吧
“英尺”来自女王的脚
“小道新闻”和“葡萄藤”
可怜的荷兰人
弄巧成拙的镀金百合
汉英对应成语中的数词对照
“粉领”与“铁领”
“一打”等于“十三”
Bob是你的伯父
“上西天”
喻体各异的动物寓意对应的成语
手痒
北东西南即“新闻”
英语谚语中“吃”的学问
“把手举高,老兄!”
“地铁”的误解
“乱七八糟”与“乱六七糟”
踢吊桶
“一丝不挂”的事实
掌上明珠
“你妈妈知道你出门了吗?”
最好的东西
倾盆大雨与下猫下狗
“把铲子称作铲子”
“不要太潇洒”还是“不要太聪明”
“蛋糕”和“茶”的妙用
“麻烦”引起的麻烦
从“搭档”到“团队”
不折腾
躲不掉的“秀”
会标译法一例
“抗日战争”、《反国家分裂法》精准译法
师大网刊的英译切磋
“事业单位”怎么翻译
佳灵诗文共译
校歌《青春的盛典》英译改稿
“一带一路”等的英译名及简称
英式拼写日渐式微
盘点2002关键词
取名难,难取名
原装外来缩略语
自生自灭的外来语
洋文要有洋腔才不会出洋相
习惯表达没得商量
跨文化聊鸡年
说礼道俗
不同习俗话称呼
“他全是大拇指”
英语手势20例
欧美人怎样用手势表示数字
捉摸不定的“九”字手势
“凝视”中的文化差异
洋名无忌讳
英美人的禁忌与偏爱
对新娘该怎么道喜
谦恭未必讨好
美国人的点烟习惯
美国人的“无礼”习俗
左边还是右边
不同文化话左右
英语民族的“奇特”思维
跨文化的象征及寓意
握手
漫谈“交际距离”
海外餐桌上的“讲究”
当西方男士和女士在一起时
名片礼仪
打电话须知
向木头求好运
西方人的“逢凶化吉”
试为“马槽书店”释义
一种色彩异样情
花的语言
帽子发出的信号
蓝色法律
外国人迎新年
外国人放风筝
国外的生肖说法
入乡随俗的Don’t
拜年还是贺卡好
创造更美好的城市公共空间
重塑公共空间规范
多余
歧视裁量进入“微时代”
龙年谈龙
生活不能马马虎
羊年的争议
猴年断想
刨根问底
肥皂剧
“灰狗”的来历
将错就错的“跳蚤市场”
得救于钟声
“盐”外之意
领带源于战场
父亲节
圣诞树的传说
圣诞老人是谁?
杰克灯笼
“愚人节”的“杜鹃”
万圣节前夜的两个美国民俗游戏
最具美国风情的“独立日”
复活节的象征物:彩蛋与小兔
情人卡上的爱兰特邮戳
美国星条旗的演变
美国“阵亡将士纪念日”的由来
“黑马”
英语的“身世”
关于小费的起源
纯属偶然的“剪彩”
外国贺卡的起源
关于一周的第一天之争
美国人的玉米情
洋文中也有“肥缺”
“空中小姐”的前身
简单而伟大的商标
那个被咬掉一小口的苹果
白道出身的“黑客”
鼻子
上一代入眼里的下一代
语言文化何来高低贵贱之分?
中国人教了老外哪些英语?
“师范大学”英译名的由来
为何国外开车须避让行人
外国人笔下的“洪荒之力”
美式道歉的真相
采光撷影
纽约街头的“鼓”手
“饼干”教授
没被抢反倒成了“新闻”
不怕出丑的美国学生
超短广告语
自相矛盾出效应
意大利薄饼就是意大利馅饼
陌生路人的“提问”
伦敦的大钟靠不住
拐弯抹角的“方便”用语
走俏美国校园的“文脸”
在陆地上“冲浪”
梧桐树下的证券交易
用左手签名
填表时须分清“是非”
上厕所下厨房
洋人话“狗”
为猪抱不平
改变老鼠形象的人
外国人眼里的牛
“迷你”的困惑
股市术语中的动物
得宠的“Q”
尴尬的“欧元”
赶外来语浪潮
“13”并不讨厌
大喜大悲的星期五
“多利”与“潘朵拉魔盒”
《高考·1977》——前奏曲·圆梦曲
岁末断想
年底的忙碌
牵手
过好,推迟《2012》
巴西之行速记(1)
巴西之行速记(2)
巴西之行速记(3)
巴西之行速记(4)
南美之行点滴记录
色列之行速记(1)
以色列之行速记(2)
以色列之行速记(3)
以色列之行速记(4)
难别虎年
由“中国梦”想起的
世界语结缘上师大
“频道”效应
评说三国英语学习
随便翻翻
托爱因斯坦的福
向加拿大道森学院枪击事件亡者致哀
致麦克·约翰逊家属的唁电
题序撰评
地球缩小,舞台变大
如今我们已归,你们且看分晓
筷子刀又孰优孰劣
的秘笈:与时俱进,以我为主
悲壮震颤的史诗巨剧
“海归”回流的圆梦
城市:世纪的全球命题
“心墙”难拆
城市的记忆:生命的张力
我们的城市需要一个外号
大都市的“痛”与“乐”
城市本身可以是个品牌
地球坐标上的身影
和能生物,同则不继
全球化1.0到3.0
科学与艺术:孪生兄弟
大学外交的要义
以文化拉近距离
大学外交大手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回眸与展望中国高校对外交流与合作
融合多元文化,展示特色艺术——贺上海师范大学第一届国际艺术节
艺术是大学的品位和修养
教师的三术:学术、艺术、技术
重新审视国际化进程中师资的结
构整合和质量界定
构建双校区交融互动的师大校园文化
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新趋势
孔子·孔子铜像·孔子学院
瑰丽多彩的孔子学院
池田大作教育观:为了幸福与和平
多元文化交融下的当代教育理念探析——兼论池田大作的国际教育观点
上帝与我们约会,不会在老地方等待
可喜可贺,更可敬——写在《新民晚报社区版·当代教育》期之际
创新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
“驻马店共识”的现实落差与
持续革新
让“教学做合一”成为我们的教学信念
名师的故事使师大美景更富神韵
母校好似一棵参天香樟
“游学”“游教”——教师阅历新拼图
条条游学路,选择你做主——贺上海师范大学首届海外游学节
多元文化交融中的大学文化
大学发展进程中的三个里程碑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国际化进
程中的大学追求
“和而不同”却非面面接轨——陆建非教授谈大学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
大学培养的是“文化人”
无法想象没有精神的大学
“跨界合作,协同管理”——从理念到制度、机制乃至境界
钧白玉兰、蜡梅、紫荆花、荷花:争奇斗艳,交相辉映
第三只眼睛看伊朗
共同走过的E子
欢迎美国驻沪总领事季瑞达先生来上海师大演讲
留住学长别样风采
停步经行处,天地有大美
走进非洲博茨瓦纳
游历·摄影.人生
城市·生活.人
《槐市人》:种田人
一个文化自觉、自信的平台
有感于《人文与传播学院周刊》100期
校友·校友会·校友文化
就叫《天年源地》
从摇篮到寝园
选择什么方式变老
根植于区域历史文化的校本课程
童双春新书发布会致辞
北京高考英语降分,我有话要说
给上海教育电视台副台长张伯安的回信
为《英语角》开栏八十期而作
英语教学年,为何还是“低熟练度”
《上海教育》封面文章:十问英语
语言背后是文化,懂交流胜过会考试
跨语言交流是为了跨文化交际
双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地球村的常态与必需
建议政府为生活、工作在上海的外国人搭建平台,使他们尽快融入上海
建议政府应加强力度培养世界科技研究最新成果的翻译人才
建议进一步推动上海中小学生非遗教育工作
上海公共空间亟待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上海城市形象、城市跨文化交际能力问卷调查评析
上海跨文化交际能力调查及其相关对策建议
文汇时评:先锋之城——上海未来全球城市形象
城市跨文化交际能力——全球城市的重要标杆
《中国社会科学报》电话采访:如何提升城市跨文化交际能力
联合国2014首届世界城市日全球论坛开幕词
联合国2014首届世界城市日全球论坛主旨演讲:城市跨文化交际能力
联合国2014首届世界城市日全球论坛总结词文化外交的蕴意与实现路径
内容摘要
陆建非著的《碰撞与融合——跨文化笔谈(上下)(精)》荟萃作者多年来跨文化方面思考的随笔,涉及语言、礼仪、节庆、思维方式、价值认同等方面,希望读者正确看待、化解“文化碰撞”“文化休克”现象,达到不同文化背景下多元共处的理想。分为“咬字嚼词”“说礼道俗”“刨根探底”“采光撷影”“题序撰评”等部分,记叙作者对异域文化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将中文与外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进行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的剖析和对比,探讨如何建设靠前型都市及文化外交的要义及实现路径。文章贴近跨文化交流的实际问题,知识全面,对从事靠前交往以及开展文化外交的人士有启迪作用。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