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间自有真情在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人间自有真情在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4.77 4.3折 58 全新

仅1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无 著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ISBN9787106038397

出版时间2014-06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8元

货号1200970856

上书时间2024-11-24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李前宽,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著名电影导演。
改革开放以来与夫人肖桂云共同执导的电影作品有:《佩剑将军》,《甜女》、《黄河之滨》、《逃犯》、《开国大典》(上、下集)、《决战之后》(上、下集).《重庆谈判》(上、下集)、《七七事变》(上、下集)、《金戈铁马》、《红盖头》、《田野又是青纱帐》、《世纪之梦》、《星海》等。以及大型电视连续剧《明月出天山》、《传奇皇帝―蛛元璋》、《抗美援朝》、《苍天圣土》等。曾荣获“金鸡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四次荣获“华表奖”优秀影片奖、三次荣获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五次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中美电影节“金天使优秀影片奖”,美国夏威夷国际电影节“电影杰出成就奖”,第十七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影片大奖等。

目录
序一 田风:甘做“垫脚石”――《忆田风》序
序二舍小家顾大家
序三永远的怀念
自传
在日本:“不务正业”的美专生
相识田风
“不务正业”的美专生
田风和“中国留日剧人协会”
战斗年华见真情
在隐形的战线上――和田风战斗在东京
在晋察冀火线剧社:真正的“土”八路
烈火见真金
魂系燕赵大地
历尽苦难痴心不改
在白山:现代文艺的开拓者
田风与《白山》杂志
捅破那层纸――从白丁到演员
开启表演之门的领路人
“舞美师:后台的英雄”
亭亭山上松――忆念田风师长
穿越封锁线
大海逃生
在旅大文工团:新时代的启蒙者
改革文工团建制培养文艺骨干
大胆改革文工团,提倡艺术门类专业化
要一专多能,不能满把抓
相时而教适时点拨
艺术的良师生活的益友
写工人,演工人
顺境不惰逆境不馁
不尊重艺术,就是不尊重观众――在大连一中播下艺术的火种
善于发现人才的伯乐
大连杂技走进艺术殿堂的奠基人
“要成为一名人民的杂技演员”
写剧本也是培养演员的一种手段――田风同志“逼”我搞创作
在北京电影学院:俯首甘为孺子牛
通向艺术殿堂的搭桥人
教学中的“爱”与“严”――老田与“导五九班”
风雨中的人间真情
导演从这里起步――田风老师表演课堂实录
做导演,先做人
导演,教是教不会的,学是学得会的
雕琢人才的大师
艺术要有个性,不能人云亦云
演戏就是演“细”
两袖清风处事一身正气为人
一句话,一辈子
人间自有真情在:忆念田风
一颗赤子心
与父亲在一起的短暂日子
弟弟对我的启蒙
一方砚台几多真情
铭记血的教训弘扬田风精神
著文立说缅怀田风
读文集再识田风
再忆与田风一起战斗的光辉岁月
树立电影教育的标尺
把心中的崇敬献给于华老9币
爱听他的“骂”
不署名的编剧――不为大家所知的田风另一面
与爱同行薪火相传
大爱育人甘为人梯
弘扬田风精神推进电影人才建设
历尽风霜始终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方砚,一生情
难忘人生的导师
追忆缅怀继承发扬
附录一:田风生平简介
附录二:田风生平故事
附录三:挥泪忆恩师
编后记

内容摘要
田风原名田广生。出生于辽宁省兴城县。话剧导演,戏剧家。1926年至1930年于沈阳市立第十小学和辽宁省立第十初中读书。1931年入读北平志诚高中。1934年9月赴日本东亚日语补习学校学习。1936年2月考入东京美专学习油画,成为日本著名画家滕岛式二的得意门生。
抗日战争爆发后,田风回国。1939年10月赴解放区于平西马栏村参加了八路军,主编《挺进报》画报兼做日文翻译。1942年10月调冀中军区火线剧社任导演,排演了《十六条枪》、《把眼光放远一点》、《母亲》、《血泪仇》、《子弟兵和老百姓》、《兄妹开荒》等剧目……
《人间自有真情在(新中国电影教育开拓者田风传略)》由李前宽主编,介绍了田风的生平故事,供读者们阅读。

精彩内容
    抗日战争前的几年里,在东京,中国留学生的演剧(话剧)活动比较活跃,前前后后有好几个团体演出过不少剧目。1936年下半年,“中国留日剧人协会”成立了。加入这个协会的,包括出于支持、赞助而只参加过几次活动的朋友在内,共六七十人。田风同志是正式成员,做了实际工作,在公演中他担任了一个较重要的角色。
    
协会打泡戏,选的是易卜生的名作《娜拉》。我们在中野区租了一所房子,协会的日常活动,以及主要的排戏等许多工作,就在这所房子里进行;这样,原来分散的各个成员,也就有个见面的联络点了。好多朋友都是在这里认识的,田风,也是这样。
    
他在我印象中,瘦长脸、高颧骨、鼻梁挺直、鼻孔似乎大了一些。穿的总是一套日本大学生的制服。这种制服要愈破旧愈显得不是刚进大学的新生,而是老资格。田风正是日本千千万万老资格大学生中的一个,他的制服也是破旧的,很邋遢。不过他的个子比一般日本大学生要高一头,年龄也稍大一些,这就不一样了。他的脸色不像一般北方人那样红润,但很有精神,显得很刚健。在冬天,他的衣服好像穿得少了一点,有些营养不良的样子,所以一看就是个穷留学生。他经常挟着画夹,大学生帽的帽檐上明显的有个黄铜色的“美”字,一望而知是国立东京美专的学生。整个模样,是个搞艺术的人。
    
参加《娜拉》演出的演员有:俞佩珊、王锡武、蒋宛如……等。田风扮演的是医生。这些演员和我们工作人员有的是自告奋勇担任的,有的是在留学同学中物色、挑选、邀请而来的。大多在舞台实践经验方面还不是很多,然而都是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满腔热情,醉心于文学艺术,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演剧活动的社会效果,才心甘情愿来参加这种非但没有什么物质利益回报,而且还要自掏腰包的活动。
    
我后来想,在当时当地极不平常的环境里,尽管大家的认识程度不同,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否则,团体怎么会组织起来,工作怎么会热气腾腾地展开?然而,那时候,大家都没有彰明昭著的夸夸其谈,没有在集会上或相互间公开的谈论观点和主张,更不用说有什么教条、八股式的言论了。可是彼此心照不宣,相互默契,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了积极努力,朝气蓬勃的事业心。很多同志都在大学读书,还有各自不同的社会活动,田风学画,又参加这次演出,每天要从很远的地方赶来赶去,其辛苦、紧张、忙碌的情况是可以想见的。不仅如此,他和其他一两个同志还有着更严峻的精神负担,那就是他必须隐瞒身份,避免官方找麻烦。因为他是当时伪满来的留学生!在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者的眼睛里,我们这些尚未被它们统治的“支那人”是未来的奴隶,而伪满则是它们“既成事实”的奴隶了,怎么允许你公然搞进步的演剧活动呢!比如我们还有一位朋友“老许”,协助我联系布景和头发套等的制作订货工作,他是“台湾人”,更是早被敌人奴役的“被殖民者”了,所以他的行动就只好更“诡秘”一些。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到,田风和“老许”等当时参加这些活动的心情和精神压力是沉重的,同样,他们的意志和斗争精神是坚强可敬的!
    
不要说伪满洲或“台湾”那些已经被敌人看做“奴隶”的朋友们的处境是如何,就连我们这些尚未正式被奴役的“堂堂中国人”,除了拿国民党官费去日本镀金的少数“未来汉奸”之外,像我们这些穷学生,不过演演戏而已,可是所受的监视、侦察以至迫害,也就够受了。只举一例,杜宣同志和我为了召开一次有关《娜拉》演出的妇女问题座谈会,我们两个过了一个很特别的新年。那是在1936年12月31日深夜,东京牛!区派出所把我们拘留了几个小时,并请我们各人吃了东洋“火腿”,被大声叱骂:“大日本帝国的皇法你们知道不知道!……”因为他说我们事前没有得到申请批准就开会,触犯了皇法!穿了长统皮靴的日本警官就狠狠地踢了我们两脚!这个除夕之夜的一幕是很难忘却的。
    
《娜拉》在东京著名的左翼演剧阵地“筑地小剧场”上演,那已是1937年春天。还有几个月,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即将爆发,“中国留日剧人协会”也只能演出这么一次,之后,大家先后回国,无法再继续活动了。
    
我原来保存着一些中日进步演剧的照片,其中也有《娜拉》舞台照,有一张是公演时拍的全体工作照,经过浩劫,全都荡然无存了!
    
这个团体的主要组织者是杜宣。《娜拉》的导演是水华,我担任舞台监督。音乐是请一位姓蔡的福建籍音乐家搞的。戏里的一段舞蹈由原是学跳舞的演员俞佩珊在她老师高田妙子的指点和同学的帮助完成的。舞台照明是“筑地小剧场”的照明工作者热情帮助的。我与田风以及好些朋友在东京分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快半个世纪了!但往事和故人,在记忆中留下的痕迹,是无论如何抹不掉的,不过有的深些,有的浅些。
    
1994年1月
    
P20-22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