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与台湾民间神明庙宇源流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
35.91
5.3折
¥
68
全新
库存29件
作者段凌平 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13894
出版时间2012-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8元
货号1200398106
上书时间2024-11-2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全新
- 商品描述
-
作者简介
段凌平,江西于都人,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现任福建漳州师范学院管理系旅游专业副教授。以闽台民俗文化为研究方向,发表20多篇论著。
目录
序
绪言
第一章 闽南与台湾民间神明的框架和起源
第一节 闽南与台湾民间神明的类别及认识
第二节 闽南与台湾神明的管理系统
第三节 闽南与台湾原始宗教和民间庙神的起源
第二章 闽南与台湾民间庙神的繁荣和发展
第一节 泉漳民间庙神的发展与繁荣
第二节 闽南民间庙神发展的相对沉寂时期
第三节 厦门民间宫庙神明的历史与发展
第四节 台湾民间庙神的繁荣与发展
第三章 闽南与台湾民问庙神的现状和相关问题
第一节 闽南与台湾民间庙神的现状
第二节 闽南与台湾民间庙神流传的同和异
第三节 闽南与台湾民间神庙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闽南与台湾的道教俗神庙宇源流
第一节 闽南和台湾的玉皇大帝及庙宇源流
第二节 闽南与台湾的三官大帝、东岳大帝及庙宇源流
第三节 闽南与台湾的城隍及庙宇源流
第五章 闽南与台湾的佛教俗神及庙宇源流
第一节 闽南与台湾的观音及庙宇源流
第二节 闽南与台湾的三平祖师及庙宇源流
第三节 闽南与台湾的哪吒及庙宇源流
第四节 闽南与台湾的清水祖师及庙宇源流
第六章 闽南与台湾女神及庙宇源流
第一节 闽南与台湾民间女神崇拜的特点
第二节 闽南与台湾王母及七娘妈神庙源流
第三节 闽南与台湾的妈祖神庙源流
第四节 闽南与台湾的注生娘娘神庙源流
第七章 闽南与台湾先贤民间神明庙宇源流
第一节 闽南与台湾开漳圣王及辅顺将军庙宇源流
第二节 闽南与台湾部分先贤庙宇源流(一)
第三节 闽南与台湾部分先贤庙宇源流(二)
第八章 闽南与台湾民间医药神庙源流
第一节 闽南与台湾民间医药神庙源流
第二节 闽南与台湾保生大帝神庙源流
第九章 闽南与台湾财神庙宇源流
第一节 闽南与台湾赵公元帅、文昌帝君庙宇源流
第二节 闽南与台湾土地爷庙宇源流
第三节 闽南与台湾关帝庙宇源流
第十章 闽南与台湾的水神庙宇源流
第一节 闽南与台湾的玄天上帝及庙宇源流
第二节 闽南与台湾的龙王、水仙尊王和二郎神庙宇源流
第十一章 闽南与台湾的鬼魂及辟邪神庙源流
第一节 闽南与台湾鬼魂庙宇源流概述
第二节 闽南与台湾部分有应公、大众爷、义民神庙源流
第三节 闽南与台湾王爷神庙源流
第四节 闽南与台湾石狮爷崇拜源流
第十二章 闽南与台湾客家畲族和行业神庙源流
第一节 闽南与台湾客家神庙源流
第二节 闽南与台湾畲族神庙源流
第三节 闽南与台湾行业神庙源流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闽南与台湾民间神明庙宇源流》作者段凌平着眼于闽台两地民间信仰,在十数年辛苦的田野调查基础上,用极为严谨审慎的态度追古溯今,考证了两地民间神明及庙宇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同时用轻松的口吻将生动的民间传说融入其中,不仅论述了闽台文化信仰的差异,更揭示出两地民间信仰的传承流变且互相交融的事实。
《闽南与台湾民间神明庙宇源流》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主编推荐
段凌平编写的这本《闽南与台湾民间神明庙宇源流》较系统地梳理了闽南和台湾民间信仰源流。此外,书中还涉及女神崇拜、哪吒信仰、鬼魂俗信等方面,对闽南与台湾客家、闽南的畲族民间神庙等问题都加以关注,更凸显了本书所具有的地域特色以及作者的用心和功力。
精彩内容
第一章闽南与台湾民间神明的框架和起源
第一节闽南与台湾民间神明的类别及认识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闽南与台湾的民间信仰形成了泛灵的多神崇拜模式。人们以为“万物都为人类所用”,因而对社会中的人,周边的环境和事物都带有感恩的心理。即:对生活中的依赖对象会产生崇拜心理。发展到今天,这种泛神模式也不全是杂合混乱的状态,而是有一定等级观念的神明框架结构,笔者拟就此展开讨论。
一、鬼神观闽南与台湾民间都承认万物有灵,通常是“鬼”和“神”两类。何谓鬼与神呢?有些生物在世时通常以正面形象出现,善终后为善灵,成为“神”;有些生物在世时是邪恶的,或者在世为善,因种种变故冤死后变为恶灵,即为“鬼”。对于人来说,闽南与台湾民间都认为“人”分为“躯体”和“灵魂”两部分,人去世以后,从广义上说,死后成鬼,俗称为“魂”。但为什么有的会成为“神”呢?成为神一般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去世后被亲属供奉,按闽南和台湾的民俗,在“对年”(周年)以后,将姓名列入公妈神牌,称为“公妈”,成为祖先神的一部分。另一种是生前有功德之人,逝世后受人们供奉,可以成神。《礼记?祭法》:“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御灾捍患则祀之。”此乃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还有非正常死亡、冤死或客死他乡的亡魂,当地给其收尸并供奉起来,成为地方的保护神。如有应公、大众爷等,都是这样成为神灵的。也有本是鬼,后来因做善事而转化为神。所以,闽南与台湾民间的鬼神观念大概是:去世后的“灵”受到供奉,显出某种灵验,成为地方保护神;生前或死后有善行或功德者,被供奉成为神明;但是,若死后无人供奉,就成为四处飘荡的鬼魂。对于鬼,闽南与台湾民间很多时候并不持剿灭的态度,而是恭敬它们,至少使鬼不随便祸害,进而有利人间;或通过普度等活动超度鬼魂,让投胎为人,或转化为神。有些本来是神仙,由于犯过错等原因,离开仙界,也可能在凡间为魔鬼或为妖怪。如猪八戒和沙僧就曾有为妖怪的经历。因此,闽南与台湾的鬼神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鬼神之间可相互转化。
二、闽南与台湾鬼神的类型与来源以现代的目光来看,闽南与台湾的民间信仰大概可分为自然崇拜、灵魂崇拜和器物崇拜。长期以来,闽南与台湾民间通常将神明系统分为天神、地?和人鬼三大类。(一)天神天神,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日月星辰、山川雷电等自然现象都有其相应的主宰,而其最高的主宰天帝(民间称为玉皇大帝)统辖天、地、人三界。天神包括日月星、风雨雷电等天象,一些自然物与自然现象。除此之外,还包括佛道和传说中天界的一些神明。(二)地?地?为地面上的一些自然物或物品的神化,如土地、五谷、山岳、河海等等的神化,还有对各式日常生活百物的崇拜,诸如床、灶等物品的崇拜。(三)人鬼闽南与台湾民间接受“人”分为“躯体”和“魂魄”两部分的观念。认为一个人如果受到重大惊吓、打击,有时魂魄会离开身体。过去民间用“收惊”等方式,把“魂”再收回来。但人去世以后,从广义上说,死后成鬼,俗称为魂。有被人供奉的,去世后按漳台民俗在“对年”(周年)之后,将姓名列入公妈牌,称为“公妈”,成为祖先神的一部分,不称为鬼。没有被人供奉的,或者非正常死亡的、冤死者,亡魂会留在去世的现场,必须由家属招魂。如果没有这样做,鬼即成孤魂、野鬼,到处飘荡、作祟,甚至“找替身”,拉人替死。这是狭义的鬼,是真正的鬼。大概是一般的鬼神都归天神管,而且闽南与台湾的鬼与神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总的说来,该鬼神系统还不是十分成熟,一些天神和人鬼的分类有些模糊与交叉,在老百姓的头脑中也不是很清晰,虽在大的方面有差别,但一些细微部分很难严格地加以区分,有待于进一步探究。
三、闽南与台湾神明的形成首先,闽南的神明多数是从“人”转化过来的。以漳州为例,本地的500多种神明中,从“人”转化为神的现象占绝大多数,共约480余种,且当中多为祖宗神,约占漳州主神总数的90%。而从山水、动植物等物种与自然崇拜转化为神?的约有20多种,约占主神总数的4%。这种情况也影响到台湾,据笔者统计,台湾约300种的主神中,不是由人转化为神的各类神明约30种,占所有主神约10%的份额。闽南与台湾被供奉为神的,多数是名士贤人,各种身份都有。他们由于身前品德****,造福一方而被百姓崇拜。很多更是本族的先祖,因对本族的贡献很大,最终转化为神灵。如:沈祖公、沈李祖、林祖公、胡祖公、邹公爷等等。从各姓之神,转化成闽南地方神。唐朝的陈元光,因开拓漳州的功绩而被尊为神;和尚杨义中,因除害治病,保一方平安而被建庙。宋朝的朱熹,在漳州任职,因为改革风俗,学识渊博而被崇拜;龙海的吴?由于“医人无贵贱,按病受药”,而为“乡人祠祀之”。元朝时,在长泰,陈耸因勤于公务、孝顺母亲,去世后被尊为“孝子公”。明成化年间的姜谅太守“为政严终”、“盗贼屏息”,光绪《漳州府志》卷二十五。
而被祠于城南。诏安姑娘张云,天性善良,关爱婴儿,虽然18岁就去世,被尊为祖姑供奉。漳浦清初的黄道周反对暴虐,一身正气而被祀;郑成功以漳州为基地,开通海外贸易,收复台湾而成神。蔡襄,仙游人,宋至和到嘉?年间(公元1054―1063年)为泉州知府。由于“威惠兼行,民畏而爱之”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九《名宦》。
。在任期间建洛阳桥,泉州人于桥南刻碑立祠祭祀。王十朋宋高宗时中状元,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起为泉州知府。由于当时泉州为全国著名都市,人们认为“德政在人,有百年之思”,所以立祠供奉。倪思,归安人,嘉泰元年(公元1201年)知泉州。为政清廉,忠节直言,泉人建祠祀之。姜公辅为唐德宗(公元780-805年)时的宰相,因谏阻当时的奢侈之风而受贬,降为泉州别驾。泉人亦为之立祠。这种传统影响到台湾,如阿里山神吴凤、开台王郑成功都是有功德而出现于台湾的神明。这说明了闽南与台湾的神明多以家族和族群的贤人为主的崇拜特征。闽南的自然崇拜以天、地、云、雷、水(雨)、山,还有树、龙、虎、蛇为主。其中山神比较突出,除了中原传来的东岳大帝、西岳大帝、广东的三山国王、本地的靠九龙江的良岗圣王(良岗山神)、靠海的梁山尊王(梁山神),还有山伯公等山神。良岗山从长泰的龙津平原拔地而起,其上千米高峰为该县第二高峰。由于巨石危崖,显得巍峨壮观,所以良岗尊王的信仰,还传到台湾。漳浦的梁山,为该县的母亲山,此山濒临大海,为花岗岩地貌,群山与大海相映,令人震撼。泉州的戴云山居于闽中,号称“福建的脊梁”,为本省第二大山脉。漳州和泉州作为福建较大的平原地区,地近平原的山峰让人印象深刻,山神的突出,也较能理解。其次,闽南与台湾的神明多数产生于本地。神明的来源,除了少数从中原传来的全国性神明之外,多数由本地产生。离开本地,很多人都不知道。例如著名的保生大帝、开漳圣王,在其他省区就不太为人知晓。
四、对神明的敬与不敬
(一)善神与恶神(鬼)1.
善神与恶鬼闽南的神明系统有善神和恶神两种,善神对人类友善,恶神危害人类生产和生活。这些恶神有的是客死他乡,有的是青面獠牙、大块吃肉,但是被收服后,他们可以当神的兵马。一些恶死没有后代的人,
死后为鬼,灵魂飘荡,
无依无靠,
无人超度,
难熬地狱之苦,
积怨而变成恶鬼。所以,闽南与台湾民间认为,鬼神也分善恶和不同品位的:死去有人供奉的是正神,所建的庙叫做阳庙。另外一种去世后没人供奉,通过自己修来的超能力而显灵,人们敬畏它们,建成的庙叫做阴庙。到阳庙可以祈福发愿,祈祷国泰民安,家庭美满。在阴庙则相反,大多是祈求个人自己能得利益。2.
善恶的转化恶鬼和善神是可以转化的。除了平时民间收葬遗骸,定期供奉(民间认为有人供奉就不会成为恶鬼),每年七月中元普度是民间祀鬼的节庆,整个七月都是众鬼的假期,初一鬼门一开,鬼魂不必在阴间受苦,出来人间享受享祀。地方上在一定的范围内,从初一到二十九日,逐日轮流在各庄、各街道举行普度活动,希望普度地方孤魂,让它们早日超生,来世免受苦难。老百姓以为这样能化恶鬼为善,或者让其转世投胎,消除不利因素。所以,有应公与大众爷原来是没人供奉的孤魂野鬼,但被供奉后就成为有应公与大众爷神,保佑一方平安。对善神、阳庙的不敬,照样会招来不利的报应。据称同治六年,清朝钦差镇台使刘明灯巡视台湾宜兰时,由于随行的士兵误砍了协天庙后的枫树作柴薪,冒渎了神灵,于是吃过饭后,士兵们个个都病倒了。直到刘明灯跪在关帝君神像面前求救,士兵们才不药而愈。
(二)神明的不足在闽南和台湾的许多关于神明的说法里,神明不见得是尽善尽美的。在闽南和台湾的民间神明中,妈祖和保生大帝的信众最多。民间有关于他们两人谈恋爱的传说,但当到了快婚嫁时,妈祖看到母羊生子的痛苦,于是单方面悔婚。保生大帝很生气,在妈祖生日那天作法,让天阴下雨;妈祖就在保生大帝生日时刮风,双方都很计较。王母娘娘是最高等级的女官,她身为人妻,又为人母,拆散牛郎与织女,私下单独与周穆王饮酒等作为,都不是太正面。吕洞宾和泗洲佛很多情。特别是吕洞宾比较好色,骚扰何仙姑,常有与村姑欢爱的传说。闽南民间有神明难侍候的说法,比如,“船里?细身脾气大”(喻渔船里供奉的神明,个头小脾气大),“得罪土地公不要养鸡鸭”等。民间也认为神明太多,漳州儿歌有“天公、地公、三平祖师公、屎桶公、尿壶王”,讥讽神明多而滥。闽南的风狮爷本是镇风灾、镇邪气、保一方平安的。因金门位于台湾海峡,风特别大,所以,金门的地方上有数百尊风狮爷。可是,数量多了,有些也不全起好作用。比方金宁乡北山的风狮爷,开着大口对着村庄,使村子里鸡犬不宁,不仅如此,它还调戏过路的村女,村民们为此敲掉了它的门牙和左耳朵。据说漳州陈圣王陵墓前的石羊、石马,晚上时会到周边农田里吃庄稼。村民们敲去墓前石蜡烛的火苗尖,这样晚上石蜡烛就不发光,故此石马、石羊就不能来损坏作物。虽然闽南与台湾老百姓觉得神明有些不足,但他们对这些神明却是非常包容,上述那些说法没有影响民间神明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如,吕洞宾和泗洲佛虽然好色,但他们在民间同样很受欢迎,被认为是阳刚而正义的化身。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