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子百家研究(增订第2版)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诸子百家研究(增订第2版)

全新正版 极速发货

27.17 5.5折 49 全新

库存4件

广东东莞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高正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16101322

出版时间2011-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1200170032

上书时间2024-11-24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全新
商品描述
作者简介
高正,男,1954年生,江苏泰州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工作,1988年任助理研究员,1993年任副研究员,2000年任研究员。
研究方向与研究范围:中国先秦哲学与诸子百家思想。

目录
《诸子百家研究》序
自序
上编
诸子百家概要
一、诸子百家之学的渊源
1.诸子百家的历史背景
2.诸子百家的思想来源
二、诸子百家之学的兴起
1.道家(一):老聃、关尹
2.兵家(一):孙武、司马穰苴
3.儒家(一):孔丘及其弟子
三、诸子百家之学的鼎盛
1.儒家(二):子思学派
2.墨家(一):墨翟及其弟子
3.法家(一):李悝、吴起
4.农家:许行
5.数术:甘德、石申
6.道家(二):杨朱、子华、詹何
7.法家(二):商鞅、尸佼、申不害、慎到
8.兵家(二):吴起、孙膑、尉缭
9.纵横家:鬼谷子、张仪、苏秦、公孙衍
10.稷下学派:彭蒙、田骈、宋?、尹文、《管子》四篇
11.儒家(三):孟轲、《五行篇》
12.名家:惠施、?说、公孙龙
13.道家(三):列?寇、庄周
14.墨家(二):《墨经》
四、诸子百家之学的转折
1.儒家(四):苟况
2.阴阳家:邹衍
3.方技:秦越人、《黄帝内经》
4.黄老学派:《文子》、黄老帛书、《鹗冠子》
5.杂家(一):吕不韦和《吕氏春秋》
6.法家(三):韩非
7.小说家
五、诸子百家之学的终结
1.杂家(二):刘安和《淮南子》
2.儒家(五):陆贾、贾谊、董仲舒

中编
先秦道家思想评议
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从顺应自然到天人合
二、人性与道德的关系:从返朴归真到回归自然
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清静无为到齐一超脱
四、人与生活本身的关系:从知足贵身到执道生法
五、结语:先秦道家思想的特点和价值
……
下编

内容摘要
《诸子百家研究(增订第2版)》是作者关于诸子百家思想的重要研究成果。“上编”、“中编”是思想研究专论,注重概念分析,纵横对比,寻绎逻辑,重建体系,对从春秋末到西汉初的诸子百家学说,系统地提出了独立的见解;“下编”是训诂考据文字,继承和发展了乾嘉朴学的考据方法,并对其作了理论上的探讨;“附录”则选收了本书初版时未收的和最近经过修订的若干重要研究成果。
作者注重义理与考据相结合,对传统的“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研究方法,加以融会贯通,并吸收了20世纪以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对关于诸子百家思想的学术研究成果加以概括和总结,填补了当前这方面的空白,为探索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综合创新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主编推荐
《诸子百家研究(增订第2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精彩内容
    老子看到了宗法等级制的弊端,但对之无可奈何,只能表示失望。在第十八章和三十八章中,老子指出,忠孝仁义等被提倡,是由于道德的衰落。提倡某种道德,必定有缺少这种道德的社会背景。对个人加以约束的宗法等级制之“礼”的产生,便是社会道德衰落的补救方法。但同时老子对于技术发展、明法改革也是看不惯的。他说:“民多利器,国家滋昏;民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五十七章)这既反映了他可贵的辩证思想,同时表明,他不想维护宗法等级,也不肯顺应改革潮流,而主张返朴归真,实行愚民政治。企图通过强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来使人性复归,以拯救乱世,这是不切合实际的玄想。
    
老子认为,侯王如果能够“抱一”,效法“无为而无不为”的“道”,万物将自行归化。用“道”这“无名之朴”来镇服,根绝欲望,达到清静,天下自然安定。“镇之以无名之朴”(三十七章),应指使有欲者“抱一”,懂得“金玉满堂,莫之能守”(九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四十四章)、“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二十九章)的道理。“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二十九章),“清静为天下正”(四十五章)。清静无为,方可做天下的君长。所以,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不知其存在,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了,百姓都认为本来就该是这样的。这种无为无欲的统治者,当然只能是老子想象中的产物。不过这种设想,对缓解民生疾苦,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老子主张利用相反相成的规律,以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用不争的方法来取得别人无法争到的结果。要想位居民众之上,必先用言辞对民众表示谦虚;要想作为民众表率,必先置身于民众之后。圣人在民众之上进行统治,民众不感到有负担;在民众之前进行引导,民众不认为有妨碍。天下民众对这样的统治者爱戴而不厌弃。这样的人,“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乃“诚全而归之”(二十二章),“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八十一章)。做到这样,又能承受国家的耻辱和不幸,便可当“社稷主”和“天下王”了。这里明显地包含着民本思想因素。但运用何种手段,以图达到何种目的,这属于治国的“利器”。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