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 8.95 2.8折 ¥ 32 八品
仅1件
作者[美] 何德兰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0064923
出版时间2014-0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1828222582492090880
上书时间2024-11-18
近代中国是一段弥漫着炮火硝烟的屈辱历史,也是一段充满着探索救国道路努力的奋斗历史,一个特殊的群体——西方传教士在这段不平凡的历史背景中扮演着重要而复杂的角色。多年来,人们对其的评价褒贬不一。正如邹振环先生所言:“他们与明末清初来华的天主教传教活动的最大不同点,还在于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在鸦片战争后都受到了不平等条约的保护,因此,增加了对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的宗教传播和世俗文化活动评价的复杂性。”邹振环《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第12页。
晚清传教士对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两方面的影响,其中正面影响包括:西学东渐(这是最主要的,此外还有改良社会风气,推动妇女解放,救济贫民等)。传教士在传播教义的同时,也传入了大量西方科技。这对当时中国的影响主要在天文学、数学和地图学方面,只有少数士大夫了解,而且大部分深藏皇宫,没有能够很好的普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国门被打开,西学以各种途经再次大量进入中国,其中,经西方传教士而传播的各种思想科技占据着不可忽视的比例,传教士在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导言
传教士出于“使全中国福音化”的动机,在传教遇到中国上层人士和民众冷淡对待甚而抵制时,采取了相应策略。他们在中国大量创办教会学校、医院,翻译西学书籍,试图在这些活动中笼络人心以便于渗透基督教义。而历史和这些传教士开了个玩笑,实际上基督教化并未在近代中国社会得到实现,但这些西方先进科技、思想、制度等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传教士在华活动涉及各个领域,其中教育活动的影响最为突出。他们建立教会学校吸纳中国学生,将西方教育体制引入中国,并参考西方书籍自行编写教材。如1839年开办的“马礼逊学堂”学制为3—4年,开设的课程有汉语、英语、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学、地理、历史、音乐等。由于这些努力,近代中国的新式教育逐渐起步,为近代学制改革起到了启蒙的作用。并且在当时培养出一批适应时代新需求的人才,对推动近代中国的发展革新贡献了不小的力量。如马礼逊学堂的学生容闳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留学生,中国近代首次官派留学生的促成者和领导者。但这还不是全部的影响,正如王立新先生所言,这些教会学校的深远影响,“这不仅仅因为他们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先驱,还因为他们传入了近代民主主义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等人的教育思想不仅广泛应用于教会学校之中,而且被当做批判中国传统教育摧残人性的有力武器”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近代化》天津出版社2007第97页。。西式教育冲击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正统教育,教学内容突破了旧式教育的四书五经、纲常伦理,师生关系也发生很大转变,对封建文化教育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除了新式教育以外,西医理论与技术的引入也对近代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兴办医院、翻译医书、创办刊物、开设药厂等活动给当时的老百姓带去了很大的福音,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论及传教士翻译书籍、传播西方政治经济思想的活动,可以说在甲午战争刺激更多中国有识之士主动全面的向西方探索学习之前,传教士对于西方先进思想的引入起到了毋庸置疑的启发民智、促进中国政治经济近代化的作用。如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在其著作《以民主国与各国章程及公议堂解》中介绍西方人权与平等说以及三权分立政体、议会制度、普选制度等,传教士丁韪良翻译的《国富策》、李提摩太编著的《生利分利之别论》等介绍了西方经济理论。而这些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和重农抑商、贵义贱利的传统经济思想产生了冲击,促使了中国士人思想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革新与前进。传教士除了介绍西方思想,本身他们也支持晚清中国社会的一些变革运动。范文澜先生认为,在华新教教士是“变法运动的别一推动力”。他们利用报刊传播变法思想,并为维新人士提供一定的庇护与帮助。这些都对变法运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然,传教士在这阶段西学东渐中也有局限性,主要是其出发点在于传播神学,所以难免在引进西学时加塞一些宗教说教,就如王立新先生所说“以工具主义的态度对待西方科学的引进”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近代化天津天津出版社2007第260页。,但就客观而言,传教士确实以相较先进的西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观点:基督教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传教士是侵华的先锋和向导。这也并不是没有依据的。比如在传教过程中,强行推行基督教,试图从精神上控制中国人,与中国百姓发生冲突,阻碍了中国的发展。除此,由于在华传教士需要依靠本国政府的庇护与支持,而且他们是早期几乎唯一通晓中文的洋人,所以在外国驻华的机构里经常从事与语言有关的工作,如翻译、书记之类。当外国政府对中国采取武力行动时,这些传教士会被派往战场,参与情报搜集和随军翻译。在缔订条约的过程中,传教士也会时常充任翻译。这些政治性的活动无疑为列强侵略中国提供了方便。另外,部分传教士参与贩卖鸦片、在中国仗势欺压百姓,劣行种种。甚至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后,一些品行低劣的传教士不仅给烧杀抢掠的联军引路,而且自己也撕下伪善的面具,背上枪动手抢劫。就连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论到传教士时也说,“委任之牧师,往往其人德性方面既不相称,职务方面亦未经训练”。
我们不可以忽视或忘记部分传教士的罪行,但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认为来华传教士都是伪善的殖民侵略者。实际情况是有相当多的传教士在中国社会最底层默默地救济贫民难民、改良社会风气、虔诚布道,这些人坚定热诚的传教精神和善良忍耐的济世品质是值得我们纪念并歌颂的。
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在中国翻译书籍传播西学,开办学校、医院惠及民生等行为固然出于其减少传教阻力的主观目的,但客观上确实起到引进西方先进知识技术,推动中国社会近现代化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部分传教士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总之,必须坚持辩证全面的态度,客观评价晚来华清传教士,避免一味唱赞歌或全盘否定的倾向。
本书作者何德兰,原名IsaacTaylarHeadland,生于1859年,卒于1942年。他是一位美国教士,1888年来华,兼任北京汇文书院文科和神科教习。多次为光绪翻译并提供西方书籍,其夫人是慈禧太后的母亲、隆裕皇后的妹妹及众多达官贵妇的家庭医生。据何德兰记载,光绪第一次看到自行车,就是何德兰提供的,光绪执意尝试骑乘,长辫子不慎被后车轮绞住,跌倒的惨状相当悲剧。
作者亲眼目睹了清朝的全部最后岁月。他留华既久,又与上层社会多接触,依据自己的见闻的写的此书颇能能够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也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比如对于光绪的喜欢看书和慈禧的书画曾有不少材料提及,但书中披露的那些详尽细节却是前所未闻。作者对当时的一般社会情况也时有生动的描述,比如满汉妇女的不相往来,贞节思想的流毒,办学热潮的轰轰烈烈等。作者的这些内容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但时至今日,我们对这方面的陌生可能也不亚于当时的外国人了,阅读一下至少是会觉得很有趣的。
何德兰对中国美术颇有研究,并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有着精细观察,编撰了许多有关中国的著作,深受西方记者欢迎。主要著作有:1900年《孺子歌图》;1901年《中国儿童》;1902年《中国英雄》;1903年《中国小兄弟》;1909年《晚清宫廷见闻录》;1912年《中国的新时代》;1914年《中国百姓生活》;1933年《中国童谣》。何德兰的夫人是一位西医大夫,经常给皇亲贵族看病,所以她有很多机会接触到上层,获得很多一手的资料和信息,所以在何德兰这本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来自夫人的记录和听闻,对于普通的传教士来说,何德兰夫妇得到的资料和信息更具有可信性,也更接近晚清宫廷贵族的真实生活状况。书中内容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观察晚清宫廷生活新的视角。
本书作者是美国人依查克·泰勒·黑德兰(1859~1942),中文名字何德兰。他是美国以美会教士,1888年来华,任北京汇文书院文科和神科教习,亲眼目睹了清朝的全部后岁月。他留华既久,又与上层社会多接触,依据自己的见闻的写的此书颇能幸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也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比如对于光绪的喜欢看书和慈禧的书画曾有不少材料提及,但书中披露的那些详尽细节却是前所未闻。
Isaac Taylor Headland(1859~1942),中文名何德兰,美国教士,1888年来华,兼任北京汇文书院文科和神科教习。多次为光绪翻译并提供西方书籍,其夫人是慈禧太后的母亲、隆裕皇后的妹妹及众多达官贵妇的家庭医生。何德兰编撰了大量有关晚清中国的著作,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审视中国晚清宫廷的方方面面。主要著作有:1900年《孺子歌图》;1901年《中国儿童》;1902年《中国英雄》;1903年《中国小兄弟》;1909年《晚清宫廷见闻录》;1912年《中国的新时代》;1914年《中国百姓生活》;1933年《中国童谣》。
第一章 慈禧太后的早年生活/001
第二章 慈禧太后———历练的年代/006
第三章 慈禧太后———统治者/015
第四章 慈禧太后———反动派/024
第五章 慈禧太后———改革家/031
第六章 慈禧太后———艺术家/040
第七章 慈禧太后———女人/047
第八章 光绪帝的自我发展/055
第九章 光绪帝———皇帝和改革家/066
第十章 光绪帝———囚徒生涯/077
第十一章 摄政的醇亲王/089
第十二章 宫廷重地———紫禁城/097
第十三章 满族宫廷贵妇/105
第十四章 格格福晋和她们的学校/111
第十五章 汉族贵妇人/120
第十六章 中国妇女的社交生活/129
第十七章 中国贵妇人和她们的疾病/142
第十八章 一位太福晋的丧礼/152
第十九章 中国的王公大臣/160
第二十章 帝王之都———北京城/173
第二十一章 中国的新式教育/182
第二十二章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之死/189
《慈禧与光绪:中国宫廷中的生存游戏》作者是美国人依查克·泰勒·黑德兰(1859~1942),中文名字何德兰。他是美国以美会教士,1888年来华,任北京汇文书院文科和神科教习,亲眼目睹了清朝的全部最后岁月。他留华既久,又与上层社会多接触,依据自己的见闻的写的此书颇能幸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也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比如对于光绪的喜欢看书和慈禧的书画曾有不少材料提及,但书中披露的那些详尽细节却是前所未闻。
近代中国是一段弥漫着炮火硝烟的屈辱历史,也是一段充满着探索救国道路努力的奋斗历史,一个特殊的群体——西方传教士在这段不平凡的历史背景中扮演着重要而复杂的角色。传教士在传播教义的同时,也传入了大量西方科技,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作者何德兰亲眼目睹了清朝的全部最后岁月。他留华既久,又与上层社会多接触,依据自己的见闻写作的此书够对我们了解那个真实的年代提供了许多珍贵的史料。比如对于光绪的喜欢看书和慈禧的书画曾有不少材料提及,但书中披露的那些详尽细节却是前所未闻。何德兰对当时的一般社会情况也有生动的描述,比如满汉妇女的不相往来,贞节思想的流毒,办学热潮的轰轰烈烈等。这些内容在当时只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但时至今日,我们对当时那段历史情况还是了解得不够详尽和具体的。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看到晚清宫廷内的皇室生活情况,看到实实在在的民间百姓生活的景象,作者文笔流畅,描写恰到好处,会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历史体验。
章慈禧太后的早年生活
1861年以来的晚清历史应称为慈禧统治时期,这段时间的起伏跌宕比之前的244年来总和还要多。这段时期始于一支侵略军在她的首都签订了和约,始于太平天国的全面胜利……
曾瞻仰过慈禧的人们形容她身材高大挺直,容貌端庄,举止威严有气度,面容带有典型的满族人特征,一双鹰眼,语气透露出不容置辩的权威和的掌控。
——伊莱扎·鲁哈马·西德摩《中国,长寿帝国》
一天,有位福晋来我们北京的家中做客,我向她问起慈禧太后是在哪里出生的。她带着一种奇怪的表情望了我半晌,才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说:“我们从不说起太后早先的那些个事。”我也笑着,接着问道:“我听说她是在一座小房子里出生的,在元故都东门一条小街上。元故都东门就是1900年日本人进北京时炸毁的城门。”福晋点点头。“我还听说,她生父姓赵,是名小军官,(这时她又点点头)后来因为玩忽职守被砍了头。”听闻此言,我们的客人点头表示同意。
过了没多少日子,几位教养良好的中国年轻女性,都是京城出名的大学者的女儿们来拜访我妻子。我再次向她们提出了这些问题。“你们知道太后早年的事情吗?”我问年长的那位姑娘。她脸上现出上次那位福晋相同的茫然表情,犹豫了一刻,后直截了当地答道:“知道。人人都知道,但是从没人说起这些。”显然,这就是这位伟大的满族女性和19世纪杰出的女性(了解她的人都会这么认为)早年生活仍笼罩在谜团之中的原因。我不知道是否是因为太后力图消除童年生活的所有记忆,因此不愿意人们谈论此事,但是我告诉自己说:“既然大家都知道,那我也应该能知道。”于是我紧接着去寻找真相了。
我发现,太后出生于1835年11月,有几个兄弟姐妹。由于家境窘迫,不得不从童年时起就担负起了照看弟弟妹妹的任务,像中国普通女孩那样,把他们背在背上,用街上兜售的一两个铜板能买来的简陋玩具逗弄他们。她和弟弟妹妹们喜欢和邻居家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有捉迷藏,抓俘虏,踢石子,放风筝等。她还喜欢看木偶戏,老鼠表演,熊表演,还有后来她在宫里给宾客们看的手偶表演。她还必须帮母亲上街跑腿,不时也去商店买日常用的油、洋葱、大蒜和其他日常饮食中的蔬菜。我还发现,她孩提时曾被卖作丫鬟并被带到南方的说法没有丝毫根据。
她所过的户外生活,她玩的游戏和她在缺少仆人的情况下所做的家务,都给了这个小女孩一个发育良好的身体、健康的体格和在其他条件下无法获得的经验与信息。她是庞大的中产阶级的一员。她知道穷人的疾苦,尝过饥饿的滋味,深深同情那些成千上万和她一样,努力出人头地,竭力想摆脱无知和传统束缚的女孩——这是场无声的战斗,正因为其无声,才更显真实。谁能说不是因为她早年的挣扎与贫困,才使得她在生命的后几年里,表达了这样的心愿:“我希望我们国家的女孩子们都能接受教育。”
当赵小姐慈禧生父姓赵,所以简称“赵小姐”。长到14岁的时候,她被父母带到了北京城北部的一个衙门里,在那里登记上她的姓名、年龄、长相和大致的文化程度与潜在能力。每个满族家的女孩都必须走这个程序。这是为选后妃和选宫女的时候做准备,届时负责的官员就可以知道去哪里找合适的女孩。
满族人民并不认为这是一件纯粹值得高兴的事。许多人如果有胆量,是不想把自己家的女儿登记上去的。但规定是强制性的,八旗子弟中的每一家都必须登记。满族人对此事很反感,下面一件事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北京的一所女子学校里有一位漂亮的女孩,是一位满族寡妇的女儿。一天,这位寡妇来到学校找到校长说:“宫里下令说,让我们族的女孩儿去见官,等着选一些进去做宫女呢。”“什么时候见官?”校长问。“十六那天。”母亲回答说。“我想你肯定很盼望女儿幸运入选吧!”校长说,“虽然对于她不能继续上学,我感到非常遗憾。”“才不是呢,”母亲回答说,“如果她入选了我肯定会伤心死了,所以才来这儿向您讨个主意,要不要出钱找个替身。”校长大吃一惊,连忙问为什么。“如果我们家孩子进了宫,”母亲回答说,“那对我们来说就相当于死了一样,到25岁以后才放她们回家。如果她们不够机灵,不会办事,那就少不了时不时地挨毒打。她们还很有可能病了,死了,就是死了也不告诉家里。要是能干,让上面给看上了的话,就会一辈子呆在宫里,我们就再也听不到她们的消息了。”
一开始,校长也同意花钱雇替身的做法。但转念一想,这样做违反法律,还是就建议让女儿去。母亲十分不想让孩子被选中,于是让孩子蓬头垢面,穿着破旧衣服去了,好尽量让她显得难看点。
较于普通宫女,嫔妃的命运更为悲惨,因为一旦入宫,出来的机会就非常渺茫了。她既不是女主人,也不是仆人,既不是妻子,也不是奴隶,只不过是玫瑰园中的一朵小花骨朵,却没有什么盛开的或者被采摘做花束用的机会。咸丰帝朝服像于是,一踏进宫门,这些作为候选嫔妃的年轻姑娘便与外面那个美丽、诱人、喧闹,满是男男女女,丰富多彩的世界隔离开来,禁锢在一平方英里见方的砖石铺就的地面上,四面围绕着高二十五英尺1英尺=12英寸=0?3048米。,厚三十英尺的宫墙,这宫里只住着孤零零一个男人,与她们非亲非故,亦非丈夫或友人,而且有的人也许一辈子也不能见上他一面。难怪到了咸丰皇帝选妃的时候,我们的赵小姐赵小姐意指慈禧。入选,她的父母像天下其他的许多父母一样认为这是一桩不幸事。未来对他们来说还不确定。紫禁城铜墙铁壁,对他们来说更像是监狱而非皇宫。当然,他们还有其他孩子。她虽然仅仅是个女孩,可俗话说,女儿也是福。而且她也长大成人了,足够帮衬家事了,他们无疑对她抱有期望,希望她能嫁给一位官员或者商人的儿子,以光耀门庭或增加家中财力。父母兄弟姐妹中,没有一个人会想到这女孩日后身上的权力,荣誉甚至荣耀,会带给这个家庭和家庭成员多么大的恩惠。他们再异想天开,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承恩公与亲王福晋,女儿们能当上皇后与福晋,或宫中的侍从女官。但事情就是如此。
第二章慈禧太后——历练的年代
第二章
慈禧太后——历练的年代
太后慈恩宽似海,太后有若天人。胆识过人,起寒微而母仪天下,求国难于不测。
——袁帆
我们的赵小姐进宫的那一年是中国历史上难忘的一年。三年前(1850)起于南方的太平军已在南京定都,沿江而治,并派出“长毛”叛军北征,终极目标是占领北京。在1853年年末,太平军已来到离京师不足一百里的地方。所到之处,无不披靡,身后留下一片战乱疮痍。
太平军的胜利实属非凡。当初于西南起兵时,聚集了一万余人,到达南京城下时,就已经有了八万人马。原先他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军需供给,也没有兵法训练教师兵法训练教师即军事领导人。,只有浑身的莽劲和冲劲,令官军闻风丧胆,不敢与他们正面交锋。
每次新的胜利,成千上万的盗贼怀着谋利与抢掠的动机蜂拥投到旗下。每个村庄中都谣传四起。他们逼近京师时,从年轻皇帝的禁城,到皇城根下的乞丐间都流传着太平军荒诞不经的故事。
我的妻子说:“我记得刚来中国的时候,有天傍晚和一位老护士银妈坐在炕上,只有一根浮在油灯上的灯芯照着屋子。银妈和慈禧太后差不多大,但是不一样的是,她的头发全白了。当我走进这间昏暗的小屋时,她正坐在一群妇人和姑娘中间,她们全都敛息静听太平叛军的可怕故事。
“嗬!”银妈说道,“长毛往北京打过来的时候,只要剪好多纸人就行了,要多少兵打仗就剪多少,把纸人装在盒子里,遇到官军的时候往纸人吹一口气,就变成厉害的兵,无人能挡。仗打完了,赢了的时候,就再吹口气,士兵就又变成纸人了,装进盒子里,不用吃饭,不用穿衣。长毛的魂儿到处都是,不管剪多少纸人,都能给变成真人来。”
“可是,银妈,你并不信那些迷信,对吧?”
太平天国礼拜堂
“大夫啊,这些可不是什么迷信,都是千真万确的事啊。那时候人人都信,女人们让人看见拿着剪子和纸就不得了了,邻居会告官,说她通长毛叛军,帮他们剪纸人。全国上下流传的都是各种谣言,每个人都得非常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然就得被抓住问罪,说你通敌。”
“可是,银妈,你亲眼见过纸人变成兵吗?”
“我自己是没见过,可是我们家旁边住着一个老婆婆,别人说她通长毛来着。有天,我爹看见士兵进到她家去,他在那些人身后跟着,后来发现那些人全变成了纸人。你们美国可能没有这些事情吧,但是那些兵荒马乱的日子里,的确有许多人都见过纸人。”
这种传说在中国各地都很常见,每逢战乱,叛变或动荡的时候就特别多。人们脸上带着惧色出门,说话声音里透着恐惧,压低声音互相说着某人在某地又听到了什么,见到了什么。并不是普通百姓才如此迷信,上层社会许多人也信,也害怕。
太平军叛乱是在赵小姐十五六岁时候发生的,她应该在进宫之前的两三年里听说过太平军的故事。她入宫后应该还能听到由太监带来的此类故事,这些故事不但在宫中妇女们中流传,也在太监的伙伴中间流传。在宫中与世隔绝的人们中间,这些故事变得尤其可怕与神秘,就如在幽暗夜色中讲述的鬼故事尤其令人毛骨悚然一样。这些难道不正说明慈禧在1900年对义和团迷信的态度,及对义和团的士兵自称能呼唤天兵相助,自己则刀枪不入说法的态度吗?
当赵小姐十岁的时候,鸦片战争结束了。据说,当皇帝拒绝批准鸦片进口的请求时说道:“禁例一开,终为国家之害,断难允准。”无论此话真假,统治者对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这种毒品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