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横渡大西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横渡大西洋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7.46 3.0折 25 八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波兰)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49001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1828667480710173696

上书时间2024-11-18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前言
  看来,我可以不必再担心愤怒的咆哮了——《横渡大西洋》和读者的冲突发生在几年前,在波兰侨民界,现在已经成为过去。现在到了防止其他不安全状况出现的时候,亦即,要让对这部作品的阅读不至于太狭隘和肤浅。

  今天,在这部作品波兰国内版出版的前夕,我必须要求实现对本书更深刻和更全面的解读。我之所以必须如此,是因为这部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涉及了民族,而我们的心态,无论是在海外侨民当中,还是在国内,在这一点上,都还不够充分自由,还依然是扭曲的,甚至是受到操纵的……简直可以说,我们还不善于阅读关于这一论题的著作。一直到今天,我们的这种波兰情结还是太强烈,我们依然受到传统的拖累。有些人(我就在其中)几乎惧怕“祖国”这个词,似乎这个词语让他们的发展延误了三十年。这个词把另外一些人立即送上了我们文学中给人布置任务的刻板模式的道路。我这样说是否有夸张之嫌呢?但是,邮局不断给我送来国内关于《横渡大西洋》的各种报道,甚至有评论说,这是“沙文主义辞令的杂文”,或者“对战前波兰的讽喻”……甚至有人把它看成是关于萨纳齐①的杂文。我也许能够享有的最高评价,是把这一作品视为“对民族良知的清算”,以及“对于我们民族缺点的评判”。

  但是,既然我还有其他更具普遍意义的东西关注,为什么还要和已经死亡的、战前的波兰,或者和以往那种风格张扬的爱国主义搏斗呢?我是不是在那些已经过时的琐碎小事上浪费了时间呢?我属于那种如果放枪,也只对着庞大动物瞄准的有抱负的猎人。

  我不否认《横渡大西洋》是一部讽刺作品。而且,甚至也是十足的清算……显然,不是清算某一个特别的波兰,而是清算历史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所造成的波兰(亦即赢弱的波兰)。我同意,这本书是一艘私掠船,走私很多炸药,准备炸毁我们迄今为止的民族情感。而且,在小说里面,甚至隐藏了针对这一情感的明确原则:战胜波兰民族性。要松动我们对波兰的忠诚态度!即使摆脱一点也是好的!从下跪的姿势站立起来!展现这第二种情感脉络,令其合法化,这一脉络令个人面对民族而自卫,正如面对每一种集体强力而自卫一样。最重要的是,要获得自由,脱离波兰传统,而且,身为波兰人却争取成为比波兰人身份具有更深广、更高一级意义的人!这就是《横渡大西洋》在思想方面的私货。进一步说,这本书还涉及重审我们与民族的关系——这是彻底的重审,这样的重审也许能够完全改变我们的自我感觉,释放出最终能够服务于我们民族的力量。请注意,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审,这是我愿意向其他民族的人提出的重审,因为小说探讨的不是波兰人与波兰的关系,而是个人与民族的关系。最后,这还是和全部现代问题都有紧密联系的重审,因为我关注(我一向就在关注)个人生活的强调和丰富,要使得个人的生活对于压抑成性的大众势力具有更大的抵御力量。《横渡大西洋》就是以这样的思想基调写成的。

  我在《日记》中数次论述过这些思想;《日记》最初在巴黎《文化》杂志上发表。现在,《日记》已经在巴黎出版单行本。

  一九五七年三月号《文化》刊印的日记片段没有收入这一卷《日记》,那一片段是对于我异端邪说的注释。

  然而,上述思想就是这部作品的主题吗?从总体上来说,艺术就是对主题的解说吗?这些问题大概问得恰逢其时,因为我担心,国内的批评界还没有完全摆脱社会主义对于“主题艺术”的狂热。不是这样,除了所叙述的故事,《横渡大西洋》没有什么主题。这只是一部小说,只是一个得到述说的小世界——这个小世界也许值得注意,因为它显得滑稽、色彩斑驳,有揭示性质,有启发性——这是某种具有光泽、闪亮的、不断变化的世界,有多重的意义。你们所看到的内容:讽刺、批评、论述、娱乐、荒诞、戏剧,这本书里都有一点— —而不单是其中之一,因为它不仅仅是我、我的“震荡”、我的宣泄、我的存在。

  这是不是关于波兰的书呢?但是,我只写我自己,从来就没有写过关于其他事物的一个字——我觉得自己没有权利去写波兰。一九三九年,我定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远离波兰,脱离了我以往的生活,处于非常困苦的境地。过去被完全摧毁。现实有如黑夜。未来还不能看清。什么也不能倚凭。在无时不在的变迁的打击之下,秩序正在破裂、崩溃… …过去的一切都只是软弱无能,正在到来的新的一切,都是暴力。在无政府主义造成的无路可走的局面下,在被赶下神坛的众神当中,我只能依靠自己。你们希望我在这样的时刻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放弃对未来的期望吗?……投身于未来吗? ……是的……但是,我已经不想以自己的本质来投身于任何事物,任何即将来临的秩序——我想要比秩序和约定俗成更高级、更丰富。《横渡大西洋》里的嬉笑正是来源于此。我的遭遇多少也是这样,并且从这一遭遇中产生了这部怪异的、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揪扯的作品。

  为了周到一些,还要补充一点,虽然这样的补充可能多余:《横渡大西洋》是幻想的故事。一切都是设想出来的,和真实的阿根廷、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真实的波兰侨民界只有十分松散的关系。我的“逃兵行为”在现实中体现得也很不一样 (我请检查官大人去看我的日记)。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一九五七年

作者简介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Witold Gombrowicz, 1904-1969),波兰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被米兰·昆德拉誉为“我们这个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与卡夫卡、穆齐尔、布鲁赫并称为“中欧四杰”。 贡布罗维奇出生于波兰,曾在华沙大学学习法学,后赴法国深造两年。1939年横渡大西洋到阿根廷后,适逢二战爆发,滞留南美达二十四年之久。1963年获得福特基金会全年奖金,在柏林逗留。1964年,他到法国南部的旺斯定居,1967年获得国际文学奖。1969年7月24日,贡布罗维奇在旺斯辞世。贡布罗维奇用母语写作,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出版,由于他不接受二战后的政治体系,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不得在波兰出版,直到1986年,波兰才出版了他的全集。

内容摘要
《横渡大西洋》这部半自传体讽刺小说,是贡布罗维奇的一部重要作品,囊括了他对文学、哲学、心理学和社会的想法。贡布罗维奇用荒诞的手法,描绘阿根廷波兰人社区的自我主义和浮夸。在绚丽夺目的文风和百转千回的情节中,挖掘出波兰的民族性格。
一个也叫贡布罗维奇的年轻作家,因为纳粹入侵他的祖国而滞留阿根廷。一文不名的他,只得寻求波兰公使馆和波兰人社区“供养”。荒唐的冒险常常让作家陷于波兰人身份和难民地位的矛盾之中。在经历了一系列光怪陆离的事件之后,他成了一场决斗的联络人,而公使也参与其中,公使要让决斗成为展示波兰人血性的事件……
————————————————————
写作就是艺术家为了自己的个性和荣誉跟大众进行的一场战斗。
——维托尔德•贡布罗维奇
一位滑稽模仿的语言大师,心理讹诈的行家,最深刻的后期现代派作家之一。
——约翰•厄普代克
我们将见证这位作家展示他不同寻常的写作才能。
——布鲁诺•舒尔茨
一个艺术家最伟大的杰作。
——巴兰恰克
在绚丽夺目的文风和百转千回的情节中,挖掘出波兰的民族性格。
——《书单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