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 9.37 2.6折 ¥ 36 八品
库存2件
作者袁小兵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63695
出版时间2017-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699974158584762882
上书时间2024-11-18
王国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1877年12月3日生于浙江海宁市盐官镇双仁巷,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王氏家族的先世祖籍开封,《宋史》中便记载了王氏先世王圭、王光祖的事迹。王圭、王光祖、王禀、王荀四世均有赫赫战功,靖康元年(1126),王禀于太原抵抗金兵,守城御敌而殉国,王禀之孙王沆随宋高宗南渡,袭安化王爵,赐第盐官,从此王氏一族就在此定居了。到王国维的父亲王乃誉,已是宋安化郡王三十二世裔孙。王国维对自己的家世也深感自豪,撰有《补家谱忠壮公传》。
王国维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主要是在海宁故乡度过的。王国维4岁时,母亲去世,他和姐姐蕴玉的生活主要由叔祖母照顾,而他的教育则主要受父亲王乃誉的影响。王乃誉博学多才,对书画、篆刻、诗古文辞都很有兴趣,治学精进不穷。生活在这样一个富有文化氛围的家庭里,王国维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文化熏陶。1883年,7岁的王国维,先后入邻塾受潘紫贵及陈寿田先生教诲,并在父亲王乃誉的指导下博览群书,对传统文化涉猎广泛,并初步接触到近代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维新思想。
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大量的西方文化科学传入中国,新的文化和思想,令年轻的王国维产生了追求新学的强烈愿望。虽然因为家贫而不能以资供其外出游学,但他仍关心时事,研读外洋政书和《盛世危言》《时务报》《格致汇编》等宣传新思想的出版物,到了1897年,他在同邑陈枚肃家任塾师时,并不满足于在家乡为人作家庭教师,由其父为之请人推荐留洋学堂,此时的王国维开始向往出国留学。
1898年,22岁的王国维到上海求学,接触到了更多的新思想新文化,1900年12月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从1898年至1906年,王国维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哲学,他将康德、叔本华、尼采等哲学思想,结合我国传统的先秦诸子及宋代理学一起研究。他把这一时期称为,“兼通世界之学术”之“独学”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倒台,王国维携全家随罗振玉东渡日本,侨居四年有余。在此期间,他与日本学者广泛交流,学力更加精进。这一时期,他的生活颇为安定,学术方面也颇有成就,他自述此间的“生活最为简单,而学问则变化滋甚。成书之多,为一生冠”。
1923年春,王国维经多罗特氏·升允举荐,到北京充任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依照清朝惯例,能够在南书房工作的应是进士、翰林以上且学问渊博的著名人士。王国维当时虽在学界颇有名望,但只是布衣出身。在南书房工作期间,王国维有幸窥得大内所藏,曾检理景阳宫藏书。次年冬,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末代皇帝的遭遇被王国维视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被家人阻止而未果。
1925年,胡适等人邀请王国维担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王国维推辞了院长的职位,仅任教职,讲授《古史新证》及《说文》《尚书》等课程,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清华五大导师。王国维以自己精深的学识、笃实的学风、科学的治学方法和朴素的生活影响了清华学人,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方面的专家学者。然而在他学术生命的顶峰,却选择离开人世。
1927年6月2日,国民革命军北上,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自沉于颐和园鱼藻轩昆明湖,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王国维治学治一门,通一门,且能以自己的真知灼见,做出超越前人和时代的贡献,他先后在哲学、文学、戏曲史、甲骨古文、古器物、商周史、汉晋木简、汉魏碑刻、汉唐史、敦煌文献及西北地理、蒙古史、元史、图书管理学、版本目录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中取得重大成就。王国维学术思想和成就在国内外学术界都有巨大影响,享有国际盛誉,“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以通人之资,成专家之业的思想家、大学者”。尽管他离开我们已经许久,但他的智慧与精神却是永不褪色的。
袁小兵,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现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喜欢经典文化,涉猎广泛,对民国时期的国学文化及国学大师研究颇深。主编有《围炉夜话》、《小窗幽记》等。
第一章 词以境界为最上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上卷》
谈词:词以境界为最上 // 003
谈境界:造境与写境 // 007
谈气象:太白纯以气象胜 // 011
谈“秀”:句秀,骨秀,神秀 // 015
谈李后主词: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 019
谈冯正中词:开北宋一代风气 // 023
谈欧阳修词:词本前人而尤工 // 027
谈诗人情怀:忧生与忧世 // 032
谈三种境界: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必经 // 036
谈秦观词:淡语有味,浅语有致 // 040
谈词与诗:词未必易于诗 // 044
谈苏轼词:和韵似原唱 // 049
谈纳兰性德词:贵在真切 // 053
第二章 言气质、神韵不如言境界
——读王国维《人间词话·下卷》
谈史达祖、吴文英:词失之肤浅 // 059
谈填词:不喜作长调,尤不喜用人韵 // 063
谈学与工:易学难工,难学易工 // 067
谈习惯:习惯杀人 // 071
谈“景语”与“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 // 074
谈诗与词:诗之景阔,词之言长 // 078
谈境界:借古人之境界为我之境界 // 082
谈长调:以周、柳、苏、辛为最工 // 086
谈学人之词:朱孝臧为极则 // 090
谈词与句:北宋词有句,南宋以后无句 // 093
谈宋人小说:多不足信 // 097
谈情语:专作情语而绝妙者 // 101
谈外物:一切外物,皆游戏之材料 // 105
第三章 可爱不可信,可信不可爱
——读王国维《静安文集》
谈性:真性,乃不可知 // 111
谈理:理由与理性 // 114
谈命:自然界与意志中的因果 // 118
谈教育:平凡教育之义 // 121
谈叔本华:“悲”的人生哲学 // 125
谈解脱:艺术让人暂时忘记痛苦 // 128
谈人生:哲学与宗教维度的命题 // 132
谈哲学:为之正名 // 136
谈叔本华与尼采:天之所靳,人之不幸 // 140
第四章 美之为物,一曰优美,一曰壮美
——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谈《红楼梦》:人生及美术之概观 // 147
谈《红楼梦》之精神:解脱 // 151
谈《红楼梦》之美学价值:悲剧中之
悲剧也 // 155
谈《红楼梦》之伦理价值:欲望与解脱 // 159
谈《〈红楼梦〉评论》之文艺思想:美在
形式论 // 163
谈“艺术美的社会功用说”:艺术之美与
自然之美 // 168
谈创作:《红楼梦》必本于作者之经验 // 172
第五章 补三朝之志所不敢言
——读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谈上古至五代之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 // 177
谈宋之滑稽戏:托故事以讽时事 // 181
谈宋之小说杂戏:以演事实为主 // 185
谈宋之乐曲:词与歌舞 // 188
谈元杂剧之渊源:曲调与形式 // 192
谈元曲之佳处:自然而已 // 196
谈悲剧:元有悲剧在其中 // 200
谈意境:戏曲意境说与“古典意境说” // 204
谈戏曲与文学:戏曲是中国最自然之文学 // 209
谈《桃花扇》:真正意义之悲剧 // 212
第六章 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
——读王国维《观堂集林》
谈《史记》:所谓古文说 // 219
谈《说文》:所谓古文说 // 222
谈敦煌:发现唐朝之通俗诗与通俗小说 // 226
谈殷周制度:政治与文化之变革 // 230
谈嫡庶之制:殷以前无嫡庶之制 // 234
谈史学:求事物变迁之际而明其因果 // 238
谈疑古风气:学无新旧也 // 242
谈丧服制度:“亲亲”“尊尊”“长长”及“男女有别” // 247
第七章 上古之事,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的二重佐证
——读王国维《考古学文辑》
谈商周:制度与文化的新旧更替 // 253
谈度量衡:度量权衡变迁之定例 // 257
谈尺度:历代尺度与社会 // 260
谈亳:古地以亳名者,甚多 // 264
谈中国新发现之学问:甲骨文及古外籍遗文 // 268
谈斯坦因:长城故址汉简 // 272
谈宋代金石学:搜集、传拓、考订及应用 // 276
谈“二重证据法”:时代背景与个人探索 // 280
谈西方观念与中国古籍:互相参证 // 284
谈古器物:将古玩变成古史 // 288
深度诠释一代国学大师经典之作。
智慧穿透历史,思想跨越时空,品读名家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聆听大师经典珍藏版。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