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文月精选集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林文月精选集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9.59 2.5折 38 八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林文月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52254

出版时间2014-05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8元

货号1838454499036484608

上书时间2024-11-15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林文月的散文,早期充满思想性,后期却充满抒情性,最后又有记叙性,但记叙并非僵固呆板之记叙,乃在记叙之笔中蕴含无限思感。她已形成自成一家的写作风格──即一贯的铺陈反复、细腻翔实、严谨经营。《林文月精选集》是林文月最具代表性的散文精选集,读者可以从她的写作如其为人之精致,并如实呈现她的体悟感怀。

作者简介
林文月 台湾彰化县人,1932年生于上海日租界,1945年返归故乡台湾。她精通中日两国语言文字,身兼文学创作者、学者、翻译者三种身份。曾任台湾大学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捷克查尔斯大学客座教授。专攻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之余,更从事文学创作及翻译。重要著作有:《交谈》、《作品》、《拟古》、《遥远》、《京都一年》、《读中文系的人》、《午夜书房》、《澄辉集》、《谢灵运及其诗》、《山水与古典》、《中古文学论丛》,并译注日本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记》、《伊势物语》。

目录

 辑一 书情


 在台大的日子


 我的读书生活


 书情


 记忆中的一爿书店


 阳光下读诗


 怕羞的学者


 一本书


 你的心情


 终点


 一叶文集



 辑二 欢愁岁月


 父亲


 给母亲梳头发


 我的舅舅


 给儿子的信


 欢愁岁月


 台先生的肖像


 因百师侧记


 温州街到温州街


 一位医生的死


 尼可与罗杰


 脸



 辑三 窗外


 台北车站最后一瞥


 不见瑠公圳


 东行小记


 马兵营之行


 迷园


 白夜


 翡冷翠在下雨


 路易湖以南


 步过天城隧道


 窗外



 辑四 幻化人生


 交谈


 作品


 幻化人生


 佛跳墙


 糟炒鸡丝


 饮酒及与饮酒相关的记忆


 秋阳似酒风已寒


 夜谈


 风之花





内容摘要
  《林文月精选集》是林文月最具代表性的散文精选集。《林文月精选集》共分四辑:辑一讲述自己如何读书,从学生到学者,从少女到为人父母;辑二记录人物,为母亲梳头,给儿子写信,陪老师访友,无一不是欢愁岁月中最难忘的记忆;辑三增益见闻,无论台湾风物还是异国奇遇,甚至童年时的顽皮探险,都汇成窗外风景;辑四为私人生活,手做佳肴、夜饮美酒、无常人生中难得的欢聚、永恒的离别,织成冷暖自知的幻化人生。

精彩内容
 我第一次踏入系主任办公室求见台静农先生,是大一即将结束时,为了申请转至外文系。事实上,报考台大时,我的志愿是外文系,由于高中时期几乎所
有读文科的女生都以考入外文系为目标,反俗叛逆的心态令我临时改填“外”字为“中”字,遂入了中文系。我向系主任羞怯嗫嚅道出转系意愿。台先生看我一眼,又仔细翻阅我的成绩单及其他资料,说:“你念得很好嘛!不要转了。”始料未及的景况,令我语塞。我大概是没有准备好接应那种景况的答办的吧。
只得红着脸退出办公室,系也就没有转成。若干年以后,我写过一篇《读中文系的人》,慷慨力陈读中文系的意义和价值。那是我肺腑之言。
其实,我上台先生的课并不多。大二必修的“中国文学史”,是与外文系合上的大班。台先生口才不如英千里先生,他采用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为底本,而每多补充意见。直到先生过世后,我们才看到他原来已经有一份用毛笔楷字写的文学史讲稿,只是没有出版罢了。
大四那年,与研究生合上“楚辞”。台先生对古代神话有独到见地,于《离骚》、《天问》诸篇,反复考索,进度甚缓,却令我们见习到一种为学的典范。当时的教学方式不重量而重质。台先生和其他师长都没有教学进度表。他的“中国文学史”只讲到唐初,“楚辞”也没有讲完,但我们所学到的是治学的方法与精神,使我们日后受用不尽。我印象深刻的是台先生考学生的方式。他不喜欢出题琐碎,往往是一个大题目,令学生能够充分融会贯通,把整学期所读所
思的内容整理表达出来。对于用心深思的学生而言,两小时的考试时间全不敷用,长长考卷密密字,有如
一篇小型论文。许多同学坚持到最后一分钟,甚至恳求助教延长收卷时间。我也记得“楚辞”的期中考,是以白话文翻译《九歌》中的任何一首。试卷可带回家,且更可参考任何书籍,精确而流畅,是给分的标准。这种考试的方式,既可测知学生的理解力,复得以观察其文笔如何,确乎一举双得。我自己教书时,也常效此法;尤其遇到外籍学生,无论令其译成中文语体,或英、日文字,都能同样测知其程度。台先生
有开阔的胸襟,他也是不断鼓励我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之外从事外国文学翻译最力的师长。他不仅鼓励,而且阅读我的译文,甚至讨论和分享。
郑骞先生著有《从诗到曲》一书。他在系里所开
课程正涵盖了诗、词、曲等广大的古典文学领域。我个人从郑先生上文学的课实最多。郑先生于各类文学的来龙去脉最重视,他的讲述最为细腻,时则又参与感性的补助说解。我们读他自己所编纂的课本,又仔细笔记。笔记隔周呈上,他都一一详阅评论,时或有一些鼓励及夸奖的长文。那样认真的教授,在当时及以后都是少见的。前些日子整理书房,偶然发现往时上郑先生课的三本笔记。虽然封面破损,纸张泛黄,字迹也已模糊褪色,却仍安藏在抽屉底层。我摩挲再三,许多年以前的事情,遂又一一浮现眼前,不禁百感交集。
郑先生也是我学士论文及硕士论文的指导教授。
当时的大学生,到了大三暑假,就得准备毕业论文题目,并且请一位教授指导撰写学士论文。我拟就建安文学探讨,郑先生建议,不如以曹氏父子之诗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这方面,过去写作的人似不多,而况当时资讯之取得颇不易,唯一的办法是:逐一研读三曹诗文及史料,定期向郑先生报告心得,日积月累,遂撰成青涩的论文。虽云青涩,但字字句句都是认真
摸索所得。初次撰写毕业论文,予我独立思考及布局
安排的训练,委实是难得的珍贵经验。其后,因为各大学录取的学生增多,师资不敷顾全,先是改为选修,继而似又废止学士论文。大学生毕业,只需修满规定学分、并都及格通过便可;遂与高中生毕业殊少分别了。
P6-8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