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词典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
11.93
2.4折
¥
49
八品
仅1件
作者李建永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04450
出版时间2010-08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元
货号1742007334798478848
上书时间2024-11-15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人字一撇一捺。
人生上下求索。
什么是传统?
什么是传统文化?
也许有人会说:
传统就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统”。
那么,究竟什么是“统”?
什么是中华文明血脉承传割不断的“脐带”?
一个现代国家的宏观分类,往往划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大板块”。
然而“四大板块”不是平行的。它就像地球的构成。地壳是政治,虽然无所不包,但却是表层的。地幔是经济,虽说比地壳要深入一些,但经济手段解决不了所有的社会、伦理等问题。地核是社会,尽管已经深入到“核”的部分,但它仍然不属于心脏地带。地心是文化,只有文化才称得上一个国家(或日民族)的心脏与灵魂。
因为,所有的问题,追根溯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或日文明)的问题。
作者简介
李建永,杂文家。笔名南牧马。1962年出生。山西山阴人。现居北京。供职新闻单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杂文随笔集《女人是水》、《撒娇的流派》、《白纸黑字》等。多篇作品入选《新华文摘》、《读者》及《中华杂文百年典藏》、《中国新文学大系·杂文卷》、《100年100人:20世纪中国杂文读本》等。
目录
惜福积福——《母亲词典》活页之一
大尽小尽,一月两顿
节令不饶人
惜福积福
亏是福,人人不;利是害,人人爱
梦是心中想
粗布衣裳家常饭,吃不俗,穿不烂
吹吹卯时风,一世不怕风
马高镫短——《母亲词典》活页之二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自大一点臭
马高镫短
养马比君子
病走熟路
春到人间一卷之——《母亲词典》活页之三
春到人间一卷之
春风一到,九尽花开
从小无志,到老无奇
花开在春天,人学在少年
一艺不精,误了终身
好秀才不在裥衫
春捂秋冻
老健春寒秋后热
百节年为大——《母亲词典》活页之四
百节年为大
雨水动粪土
年好过,月好过,日子难过
归家的路长,送亲的路短
好手不如合手
酒坏君子水坏路
眉豪不如耳豪耳豪不如老饕——《母亲词典》活页之五
正月十五雪打灯
惊蛰百虫动,走马快耕田
时来谁不来,时不来谁来
眼深智谋深
不认得字是假瞎子,不认得人是真瞎子
眉豪不如耳豪,耳豪不如老饕
江湖走老了胆子吓小了——《母亲词典》活页之六
春不分不暖,秋不分不凉
二月二,龙抬头,生分媳妇发了愁
江湖走老了,胆子吓小了
稀粥烂饭最养人
发梳千遍,其色自黯
家家都有八出戏——《母亲词典》活页之七
社前社后,种谷点豆
家家都有八出戏
一夜不宿,十夜不足
清明昨夜寒食节——《母亲词典》活页之八
清明昨夜寒食节
檐前水,滴滴照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高杨下柳
隔夜茶,恶如蛇
钱刀利手——《母亲词典》活页之九
三月三,红缨凉帽单布衫
钱刀利手
药对方,一口汤
小儿无诈病
花下韭莲下藕——《母亲词典》活页之十
谷雨种大田
放账如同贼劫走,讨债如同打劫归
借债还债,窟窿还在
闲成懒虫,忙成蛟龙
贼虽小人,智过君子
花下韭,莲下藕
立夏蛋酒——《母亲词典》活页之十
立了夏,大躺下
不看当初娘养我,但看今朝自养儿
大肚老婆背棺材
名利竭,是非绝
立夏蛋酒
立夏常吃鱼,立冬常吃梨
交友如立千秋业——《母亲词典》活页之十二
小满苦菜秀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交友如立千秋业
相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人到万难须放胆
生姜解百毒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
亲遮眼——《母亲词典》活页之十三
做天难做四月天
四月八,皮袄皮裤不敢脱
打儿自疼
亲遮眼
褒贬是买主,喝彩是闲人
水流百步自干净
傍金是黄的傍玉是凉的——《母亲词典》活页之十四
夏走十里不黑,冬走十里不亮
靠墙墙会倒,靠娘娘会老,靠了大哥有大嫂
傍金是黄的,傍玉是凉的
男孩玩玩是好的,女孩玩玩是巧的
三寸长寿,四寸无忧
夜不寻饭
麦熟樱桃红——《母亲词典》活页之十五
麦熟樱桃红
女惑男,风落山
先是人情后是债
许死人,想死人
……
内容摘要
按照字面理解,“母亲词典”意思就是来自母亲的词语。其实“母亲”是个象征,象征着祖国;“词”则是能够体现深层文化底韵的语言。由此可知,所谓“母亲词典”,要挖掘的是祖国文化。
祖国文化的矿藏在何处?孔子说:“礼失求诸野。”“礼”就是文化;相对于政治、经济等,文化一旦形成,就有了相对恒定性,且更多地积淀于民间。那里不必靠董狐之类的直笔就能原汁原味地保存着天地之道的记忆,又不是某个领导随意的指示即可篡改得了的。千百年来哺育这块土地上的芸芸众生,持之不懈地创建着人类文明。
为了发掘其中精粹,作者选择了谚语作为入口。这是因为谚语是对生活的领悟和提炼,是处世为人的智慧、生活经验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世界观,同时也是一种价值评判——也就是“礼”。因此在民间,谚语往往承担着一种社会教化功能。俗话说:老人不传古,后生失了谱。不听老人言,一世苦黄连。传的“古”和老人的“言”,往往借助谚语的形式。为此该书的“序”概括道:“谚语是一部口口相传的文明史。谚语是一个民族的回想与记忆。”正是由于口口相传的,因此大多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而所含蕴意却是实而又实,比如“水无鱼依然是水,鱼无水一日难活”,“财聚了,人散了;财散了,人聚了”,“尝遍百果可成仙,吃全杂粮不生病”,“二月二,龙抬头,生分媳妇发了愁” ……所以我们说,它记忆的是中华民族的根。
作者对谚语显然是下了一番功夫,在娓娓漫谈之中随手拈来,琳琅满目且妙趣横生。由谚语而谈时令风俗、人情物理、饮食健康等,写的都是“陈年旧习”,都是“老辈的故事”。但当通读之后反刍,却能在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老生常谈背后,体味到一种绵亘不断的浩然正气。这种近似于“道统”的浩然正气,更实在、更淳朴,更深厚,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在世风日下的今天,这是不是久旱之甘霖?
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度。天不可畏、地不可畏、鬼神不可畏——这也许能让人舒展开手脚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但其弊也鲜明——坏起来什么都不可畏岂不可畏?
只要这个世界还不完美,还存在种种苦难,种种缺陷,就有宗教信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它能帮助我们找到人生的究竟归宿,净化自我的心灵,建立道德的规范,并引领我们踏上古圣先贤探索的求真之路。但是我们没有。
还好,我们有敬祖的传统,或称之为祖宗信仰。天不可畏、地不可畏、鬼神不可畏,但是祖宗可畏。在本书里,我们就来听听祖宗是怎么说的吧。
谚语是散落在野的珍珠,在其内核之中,包含着中华文明真善美的因子。通过谚语来“完成传统文化的拼图”——这是作者写作本书的意旨。
主编推荐
《母亲词典》:一个现代国家的宏观分类,住住划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板块。“四大板块”就像地球:地壳是政治,虽然无所不包,但却是表层的。地球是经济,虽说比地壳要深入一些,但经济手段解决不了所有的社会、伦璎等问题。地核是社会,尽管已经深入到“核”的部分,但它仍然不属于心脏地带,地心是文化,只有文化才称得上一个国家(或日民族)的心脏与灵魂。
因为,所有的问题,追根溯源、归根到底都是文化(或日文明)的问题,传统文化传什么?传精华。也传糟粕。尤其在人欲横流的时代,扬弃美好,却传下诸多不堪,故历代不乏“风流俗败”、“札崩乐坏”之叹!《诗·大雅·板》:“先民有育;询于刍荛。”鬈汉书·艺文志》;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
谚语是散落在野的珍珠,庶几可以完成“传统文化”的拼图。在每一条谚语的内核之中,都包含着中华文明真善美的因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