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衡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失衡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38.3 6.5折 59 八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美]史蒂芬·罗奇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46213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定价59元

货号1719533636757868544

上书时间2024-11-15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前言
前言   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何飞跃

中美之间究竟是共存关系还是竞争关系?我们可以从21世纪最重要的这一双边关系的核心中找到答案。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而美国建国只有短短240年,将这么一个古老的文明大国与如此年轻的国家相提并论显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毋庸置疑,作为世界上最大、实力最强的两个经济体,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谓意义深远,而这或许也正是世界经济风波诡谲的关键所在。

然而,中美关系却为一种独特的病理所困扰,两个国家都陷入了相互依赖的迷魂阵:中国的经济发展策略越来越依赖于美国;同时,美国的经济增长也严重依赖着中国。心理学家警告此种相互依赖关系之间固有的不稳定性——这种双方兼而有之的病理,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恶化。这一警告对经济来说同样适用。如果得不到合理解决,相互依赖的异常关系就会使中美经济面临重大危机,进而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

然而,我们在对中美之间这一共有的病理的评估上却常有曲解之处,并不是说两个国家都会受到同样程度的困扰,只是这种情况有可能会使双方产生不对称的应对机制:一方陷入更具毁灭性的境地或另一方更快进入复苏态势。同样,中美间相互依赖的病理也不意味着双方都犯了相同程度的错误。这仅仅是强调了一种秘而不宣的双向反馈回路机制:美国如何对待中国关键取决于中国如何对待美国。

最近发生的两个变化对于解读中美相互依赖关系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第一个是由近代历史上罕见的金融危机引发的2008年9月的大萧条。因为它最初发生在美国,所以引起了对依赖美国市场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策略的质疑。人们不仅对依赖美国需求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产生了疑问,还对美国作为此种模式的榜样这一角色产生了信任危机。

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使中国如梦方醒。快速扩张的出口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增长模式中最活跃的因素,而这次大危机及其导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很可能会持续影响中国强大出口机器的外部基础。此外,当代中国进行了举世瞩目的变革:从苏联式中央计划体制跨越到以市场为基础的社会主义体制,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变革受到了美国梦的一些影响;然而如今,美国梦似乎也只是黄粱一梦。

中国面临的持续性的挑战不仅来自其外部连接或者危机后减退的外部需求,同样也来自中国自己误判所带来的严重的内部问题。30多年奇迹般的增长之后,中国正被其内部经济的失衡所困扰:收入分配失衡、过度消耗资源所导致的环境退化和污染。正如大萧条暴露了美国的失衡一样,中国也是如此。

中美关系第二个扭曲的方面是,华盛顿的首脑们长期以来总是喜欢把自身问题归罪于他人,心理学家认为这是典型的推卸责任的表现。最近几年,美国国会已经有两次差点通过了贸易制裁法案,声称中国有汇率操纵行为。哪怕是在当下,民主党和共和党存在如此严重的分歧,也是空前的高失业率时期,它们居然都一致指责中国是美国储蓄空前短缺的罪魁祸首。

如果该制裁法案通过,势必会导致关税急剧增加,从而影响所有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这不仅是对中国以及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供应链的致命一击,还会使美国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此外,重压之下的美国家庭便不得不购买海外进口的高成本、高价格商品。这种情况可能造成的结果无非是美元暴跌或者利率陡增,或两者同时发生。

在政治局势高度紧张的趋势下,成为美国国会的出气筒并不令人意外,但很难说是否或何时政治叫嚣会成为现实。如果准许修改法律,那么因此产生的中美贸易摩擦很有可能会扰乱许多国际贸易和全球化所带来的利益。错误的贸易制裁一旦发生,那么这将有可能是自1930年出台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以来最大的政治失误。最低限度上说,噩梦也变得并不遥远了。

美国怎么走到了今天这一步?它是怎么丢掉曾经的全球经济领导地位的?中国会不会陷入同样的泥沼?为什么美国如此轻率地抨击中国,欲使之成为“替罪羊”?这会不会是华盛顿政治精英为了霸权的最后一拼?这又会不会是一种历史规律,标志着一个世界强国的衰退,抑或是另一个的崛起?是不是中国欲颠覆美国世纪,取而代之?而这些会不会只是根深蒂固的彼此误解的一种表现?

这些问题都是陈年往事的一部分。我们已经很难知道这些的具体情况,并且在哪开始的,但毋庸置疑,美国始终坚持着为了增长而增长的思想导向,这个观念最终成为惯例,而它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美国严重依赖资产和信贷危机泡沫维持虚假繁荣。

而依赖美国虚假繁荣的中国,情况依然不容乐观。中国认为美国的增长是理所当然的,并把该考虑的问题留到了最后,而利用美国的增长作为自身发展策略的支持。双方如此相互影响,使得经济增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最终却是积薪厝火。

虚假繁荣的日子总是屈指可数,泡沫下的巨大经济失衡初显。失衡是不会持续的,大部分人都知道这种情况终究会结束,尽管他们并不认为这一天会很快到来。于是,当2008年9月的危机发生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它不会持续得太久,但它还是来了——不仅支持美国人消费狂潮的泡沫破灭了,就连中国的出口增长也成为幻影。

但是在大萧条之前,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美好稳定。中国给了美国一条捷径,使得美国可以不按经济的基本规律运行。美国人即使入不敷出也能生活得很好,而他们也促使中国人这么做,至少他们大抵都这样认为。但2008年9月的严重衰退使得这两个国家的梦想终成幻影。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深陷虚假繁荣的陷阱之中,它们需要新的良方来促使经济可持续增长。

两个国家都必须吸取覆舟之戒。美国已然在后经济危机的余震中蹒跚而行,中国就不能依靠遍体鳞伤的美国消费者来促进出口增长和维持看似强大的经济力量,美国也不能再回到泡沫经济中寻求繁荣。危机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使得中美的相互依赖关系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每一个国家都必须深刻反省自己。

这并非易事。拒绝改变,如同相互依赖一样,在两个国家深深扎根,毕竟相比接受平衡调整和结构改革这些艰巨的任务,两个国家觉得回到从前的一切要容易得多。但这并不符合全球相互依赖时期下的道路。

物理学告诉我们,强大的动量产生强大的制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积习难改。经济发展历程也表示了结构改革有可能是痛苦而缓慢的。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历史都不可预料地被地缘政治学、自然灾害和技术变革影响。尽管我们很难预知未来,但思索是什么样的可能性能够导致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重新结盟,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中国似乎领悟了些许。自邓小平时代起,战略就成为现代中国发展的强大力量之一,尤其是在经济政策和宏观管理层面上。最近,中国采取了一个新政策:对经济采取了一系列基础性的再平衡措施,使其脱离日益不稳定的由制造业为导向的出口模式,转而向内需及服务导向型的增长努力。这样一来,中国能够降低对纯粹以速度型为导向的经济发展的迷恋,转而关注此前一直被忽略的以质量型为核心的经济发展道路。再平衡也使得中国能够走上一条更为轻松、洁净、绿色并可持续的经济道路。

而美国看起来并不打算改变。战略对于一个在经济方面以“看不见的手”为金科玉律的国家不大可行。尽管对于大规模的失衡和泡沫危机有明显的警告,但美国仍强烈地倾向认为消费者导向型经济增长的旧方子就是能够使经济复苏的灵丹妙药。当然,如果美国有工薪阶层这一坚实基础,并且倾向于其竞争优势,投资于民众和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内部富足的储蓄来支持这些投资,那么也许经济增长复活并非难事。但可悲的是,近几年来美国并没有做成这些事情中的任何一件,使得亡羊补牢的机会也日渐渺茫。

相互依赖关系不断迫使美国亮出虚弱的底牌。中国正推进着再平衡进程,而这对疲软的美国经济增长会产生巨大影响。当中国消费者崛起的时候,中国的储蓄率将会降低,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盈余也会减少,因此,将会削减其对美国国债以及其他美元基础的资产的需求。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债务人,并在储蓄一直短缺的情况下,美国若要更换其在世界上最大的债权人,便会陷入重重困难。至少,这也会使得美国受制于借入国际市场资本的条款,并且也可能成为导致利率和美元不稳定的另一个诱因。此种发展的反馈效应犹如为一场逆风加码,已大大限制了美国经济的增长。无论美国愿不愿意,来自中国的巨大压力正席卷而至。

美国需要仔细考虑如何应对中国的发展。相互依赖关系使美国面临一些艰难选择。就像中国一样,它必须抛弃过时的发展思维,将失败的假设抛诸脑后,并采取再平衡策略。一个再平衡后的美国经济,是一个储蓄充裕,可以从资本投资和出口获得更多支持的经济,它将在今后成功保持持续增长。但是如果美国拒绝再平衡,且没有在此政治意愿上达成一致,那么它就会在中国下次崛起之时遭遇困境。

从相互依赖所映射的镜头捕捉到的这些挑战中,我们可以看到摆脱美国经济增长困境的一丝曙光。中国的再平衡应当被看作美国的一次机遇——长期复兴的基础。一个极度渴望增长的美国绝对不能依赖另一次消费狂潮来解决危机后的这个难题:失业以及未充分就业劳动力所带来的千钧重负。美国消费增长迟钝,看起来依然保持在危机后的水平,这样的话,出口和投资——民生方面的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新生产能力的投资,无疑成为补偿另一个长期增长不足的唯一希望。

在对中国出口过程中所产生巨大潜力的财源也是相互依赖关系中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中国现在是美国第三大也是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单单因为这个理由,美国出口的任何形式的复兴都依赖于对中国出口大量美国制造的商品。美国提供了一条可以很好地供给未来中国的生产线,尤其是在机动车、飞机、家电、医药及精密机械等方面。

和中国一样,美国的诀窍在于如何实施这些策略——这样看来,美国能否实现振兴其萧条的出口业,与能否实现更加深入中国国内市场同等重要。但两极分化的美国国内政治只会使得这些策略难以实现,尤其当华盛顿最近想要用贸易制裁中国的时候。如果美国选择了这种方式,那必定会引起来自中国政府的回应,并切断美国出口商们在不断增长的中国消费上分一杯羹的机会。

最后,心理学家们没准说得对:相互依赖关系对于人类抑或是经济来说都不是长久之计。相互依赖只会不断蚕食自己。当中国和美国都从过去看似共存的关系中获益的时候,其实都已经越过了可持续共存的底线,美国的放肆行为成为中国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反之亦然。这给双方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再平衡对不稳定的相互依赖关系来说是唯一持久的特效药。但它需要极大的努力、严格的自律和大量的时间。它也需要一个行动的理论框架——什么才能被叫作策略?中国在这方面有优势,而美国痛恨有关计划的一切,哪怕仅是一些暗示。尽管风险非常大,但这不应该被看作一场中美两大经济体间的竞赛。无论对于中国还是美国来说,这都不是如何能够战胜对方的问题,而是如何能够提升自己的问题。

如果双方都努力再平衡,那么这对于中美两国来说都没什么,但对于世界来说,这将是一次转变的大事件。在历史上的重大时刻,经济力量的重新组合一直都与军事力量转变和地缘政治稳定有关。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曾说道:大国的崛起和灭亡都折射出这样的结构调整。那么中美间的再平衡会不会也经历同样的宿命呢?

这样的可能性绝不能被轻视。从许多方面来说,美国都非常符合肯尼迪书中衰退力量的例子。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衰退的国内经济基础所折射出的失衡,实际上十分符合肯尼迪笔下16世纪早期欧洲王朝的模式:过度的地缘政治扩张,最终导致颠覆。相较中国,在其不断崛起的背景下,以及在新一届领导人习近平的带领下,走上了充满雄心壮志的中国梦之路。如此看来,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正在进入一个日趋不稳的阶段。

每个人都推测着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主要力量重组的各种可能性,包括以经济为始、军事为终的重组,都不是不可能的。可以说,中美双方战略性思考和经济管理的技巧最终决定了这是否将是一次稳定且和平的转变。

尽管很少人会对紧密联系的再平衡存在争议,但认为它就是理所应当的,那就显得有些幼稚了。两个国家必须严肃对待经济和地缘政治不稳定性的风险。对相互依赖的处方是:围绕来自经济重组和再平衡的新身份进行联合。尽管中国和美国的经济都应该变得更强,并且向更加独立的方向发展,促进双方之间非常重要的关系依然对任何一种这样的处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理由要小心行事。经济大萧条和不断升级的贸易紧张关系将两个国家都推向了悬崖的边缘。同样,在面临越来越多危险的美国储蓄短缺型经济和中国梦的并行发展道路上,前方依然困难重重。此时尤其需要领导力、政治意愿、共同价值观和相互信任来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关系。长期饱受不稳定失衡困扰的中国和美国,正处在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紧要关头。它们能实现从虚假繁荣到一个更为可持续状态的飞跃吗?

作者简介
[美]史蒂芬?罗奇:耶鲁大学全球事务与管理学院高级研究员。他曾任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在其职业生涯中,并长期担任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他还曾担任美联储研究员和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他的作品作品包括《未来的亚洲》等。

他曾提前预警美国金融危机,是华尔街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因对全球经济复苏持悲观态度而闻名,但对中国经济一直抱有乐观态度。

目录
推荐序  从中美经济、金融互动,把握经济、金融政策走势

中文版序  中美将如何变化

前言  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如何飞跃

第一部分  开端:全球失衡的危急关头

第一章 政治经济繁荣的背后

终级消费者:大肆花钱的美国人

终级生产者:中国奇迹

为了增长而增长

相互依赖陷阱:危机还是机遇

第二章  究竟谁依赖谁:虚假繁荣的背后

中国进口:是商机还是威胁

从中国到美国:连接金融的资本流动

欧洲:中国出口增长的助燃剂

无缝世界中的跨国公司

不对称的再平衡:如何转变相互依赖

第二部分  领导力与权力:中美经济领导者

第三章  老板与大师:朱镕基与格林斯潘

  “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

“要生存,你需要一个思想体系”

从微观到宏观的飞跃

无路可出

第四章  伟大的稳定性辩论:温家宝与伯南克

  人民的总理

从教授如何到主席

“四个不”:直觉、原则和重点

承诺:不会重蹈覆辙的美联储

维稳:谁将改变相互依赖

第五章  鲜明的对比:美国政府与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发展与改革: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协调与统筹:美国政府

谁做得更好:计划还是战略

从理论到现实:中美战略实施

第三部分  零和:谁将做出牺牲

第六章 更具破坏性的全球化

  共同面临全球化浪潮

谁是美国的“替罪羊”

重新思考李嘉图

不乐观的现实:全球化下的相互依赖

第七章 多边世界中的双边主义

  美国不会储蓄

中国太会储蓄

102个贸易逆差

供应链经济:全球化生产扩张

货币陷阱

第八章 “中国抱怨”

  人民币汇率:中国是在管控还是在操纵

中国作弊了吗:不公平贸易

什么都能盗版吗:中国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网络黑客:谁是幕后黑手

无须担心的“中国崩溃论”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抱怨”

第四部分  压力与隐患:中美如何合作

第九章 大失衡和大危机

  美国消费时代终结

全球贸易萎缩:中国受害最深吗

碰壁的中国生产商

危机余波:欧债危机再起

危机引发危机

再平衡:刻不容缓

第十章 糟糕的政策:谁将影响谁

  强硬贸易措施从何而来

美国将怪罪中国吗

如果美国点燃导火线:设想中美贸易未来

过去与现在:“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复兴?

囚徒困境:谁将说不

第五部分  解决之道:摆脱相互依赖

第十一章  再平衡

  不可承受的结构改变之重

中国的未来

今后的美国

从失衡到再平衡

第十二章  中美的下一次遇见

  美国的终极出口

中国的终极进口

中国服务业红利

力量的融合:让中国消费者活跃起来

不对称推动:谁将迈出第一步

第十三章  互联网和双重身份危机

中国大改革

两极分化:互联网的力量和机遇

相互依赖的镜子:中美如何看待彼此

致谢

内容摘要
自20世纪以来,还从未有哪两个国家能像中美两国那样,对带动全球经济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中美两大经济体就陷入了一种尴尬的相互依赖关系。随着中美面临各自经济结构化转型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这种相互依赖的平衡关系正在经受考验,而全球也在等待这一转型的结果。

身为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经济学家兼亚洲区主席,本书作者史蒂芬?罗奇曾亲历亚洲金融风暴,对中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罗奇深入提炼和分析了中美经贸关系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包括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高层领导决策风格、互联网发展等。并对重点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给出了极具前瞻性和指导性的意见:

? 美国低储蓄率和中国高储蓄率给各自发展带来哪些问题?

? 中国如何依靠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由传统外向出口型发展向内需发展模式的转型,从而实现经济的再增长?

? 相对于中国制订了长期发展规划,美国为何相对短视?

? 为构建健康、可持续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中美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应做哪些努力?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美两个失衡的经济体都面临紧迫而关键的再平衡过程,这是这种失衡促使中美双方都在寻求解决日益增加的矛盾的良方。罗奇认为,今后的美国将更加依赖中国,反之亦是如此。

对于任何想要了解中美经济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未来世界发展的人来说,本书不容错过!

主编推荐
基辛格、林毅夫、巴曙松推荐《失衡:后经济危机时代的再平衡》!全球化浪潮中,中美如何改变自己,影响世界?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