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10.31 2.6折 39.8 九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郭曼妮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ISBN9787552010152

出版时间2015-10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956849195682742791

上书时间2024-11-15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序言:
  一项要在吃喝拉撒睡中完成的伟大任务
  随着宝宝的第一声啼哭,初为人母人父的我们,都会满怀无尽惊喜,迎接这个被我们带到世上来的小生命。我们关注这个小人儿的一举一动,看他(她)是不是吃饱喝足,有没有尿尿或拉??,是眨眼了还是咧嘴笑了……宝宝一哭,更是牵动我们全身的神经,马上担心是没吃够还是没睡好?冷了热了?哪里又不舒服了?……我们甚至会仔细观察宝宝??的气味、颜色和质地,以期从中确认宝宝身体是否安然无恙。
  初生的宝宝除了哭闹外,几乎不会任何其他表达。我们全身心地爱着这个宝贝儿,同时也被小家伙弄得精疲力竭,24小时准备着应付“突发事件”——莫名的哭闹、咳嗽、流鼻涕、饿了、拉了,等等。身为父母,我们全力以赴,毫无怨言,并且以为自己该是已经尽职尽责了。
  但如果此时有人告诉你,你的育儿体验完全可以不必如此辛苦劳累,你的付出很多时候其实是南辕北辙,你会吃惊吗?如果还告诉你,从婴儿呱呱坠地开始,对孩子未来人格的培养也要提上日程,万万不可错过孩子人生中第一步的培养契机,你会不会一脸困惑?
  相信多数父母都会对此感到茫然。是啊,0-2岁的婴幼儿,每天的生活简单说来不就是吃喝拉撒睡吗,培养从何谈起?教育如何可为?再有,身为父母,小婴儿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悉心照料,摆脱日常的辛苦劳累又怎么可能?
  而这正是《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将给出的答案。本书作者郭曼妮运用心理学和脑科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探讨0-2岁婴幼儿的科学育养方法,总结出一套以PREC命名的看护理念和方法,即以“尊重(R)”与“参与(P)”为基本原则,以创设适宜的客观环境和人文环境(E)为前提,并由此形成的一系列养育看护0-2岁婴幼儿的方法与技巧(C)。
  PREC的育养法则告诉我们,看护品质直接影响着婴幼儿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尊重和参与式的看护体验,培养出来的是积极独立的婴幼儿,反之则是依赖性强的婴幼儿。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的吃喝拉撒睡,既是养育孩子不可回避的环节,也是婴幼儿学习成长不可或缺的过程。我们需要把0-2岁的婴幼儿也作为一个有独立意愿的主体看待和尊重,在每一个生活细节展开亲子交流互动。婴幼儿的学习正是通过互动中的重复体验过程,形成对大脑、心理的深入刺激,使其不断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并为日后成为快乐自信、自强自尊的孩子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实生活中,多数父母都以自己的意愿为主,缺乏对婴幼儿的尊重,更缺乏让孩子主动参与的意识。比如,每天都会经历数次的给孩子换尿片的过程,父母或看护人悉心及时和手法娴熟,常常会得到人们的赞赏,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往往会忽略此过程中孩子的感受。书中有一个例子,描写当姥姥发现孩子尿湿了,赶紧把孩子拎去换尿片,书中分析这对孩子来说却无异于一次突然降临的恐怖行为,长期如此,便可能导致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按照PREC的育养原则,给孩子换尿片需要事先告知小婴儿,让他对换尿片这件事有一个心理预期。而在整个换尿片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与孩子沟通,让孩子熟悉每个步骤,并在动作上有所配合和参与。这种充满了温情的互动过程,会让孩子与外界建立起联结和信任。
  运用PREC的育养法则,可以改变以成人意愿为主导的看护模式,改变婴幼儿的“被动”生活体验。成人慢下来,体会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的心声,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到自己的生活过程中,换尿片、吃饭穿衣、玩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将成为我们教育的契机。正是通过无数次的反复交流和互动,我们不仅可以为婴幼儿未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格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同时,日常育儿也会成为父母们的课堂,在每一次的互动与引导中,父母的观察力、共情能力、沟通能力等,也将取得进步,收获更高效轻松、充满喜悦的育养体验。哈,那真是一个美妙的过程!
  当然,早期婴幼儿的看护培养,既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需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实操步骤和细节。看护人的表情、手的动作、说话的语态语速、是否等待婴幼儿的回应,等等,都会给婴幼儿带来截然不同的感知体验。看护和培养质量的高下,最终体现在如何对待婴幼儿的细节中。0-2岁阶段的孩子是人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如果看护人有了正确的理念和方法,孩子内在的本真生命便更容易得到充分的滋养和展开,未来良好人格的雏形也有了更坚实的基础,这对孩子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可谓事半功倍。反之,则是另一幅景象,比如书中谈到的:孩子不愿意走路,就想让人抱;吃饭时要求看手机或视频;入睡困难,生活缺乏规律;所有事情都希望有人代办;喜欢黏在亲密的人周围,拒绝参加群体活动;等等。要知道,这些并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在育养过程中方法失当造成的结果。
  孩子呱呱坠地,从浑然无知到渐渐开悟,人生早期的摸索、感知、体验,皆由看护人对待他们的方式和看护环境决定,虽说“父母的学习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但父母在孩子0-2岁时犯下的错误,却可能导致孩子在人格上的不完整,需要孩子在长大以后长期努力方可弥补,某些伤害的后果甚至如基因一样潜伏在孩子的人格中,终身难以修正。我们常说“孩子未来的路都是他们自己去走”,但孩子成长的第一步,全部掌握在父母手中,这也就意味着,孩子人生的命运密码,从他们的第一声啼哭开始,身为父母就开始为他们写就,这实在是一项隐藏在吃喝拉撒睡中的伟大任务!
  本书作者郭曼妮既有10余年的早教实践经验,又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几年间,她游学意大利、德国、瑞典、法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考察世界婴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并及时将国际最新的教研成果运用于她在国内的早教课程。本书凝聚着郭曼妮对儿童早期养育理论的探索,也是她实践过程的一次精彩总结。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形式上的一个创新,即通过扫描对应的二维码,读者可以在手机等移动终端直接观看案例视频,17段0-2岁孩子在PREC课堂上鲜活的视频资料,加之文字的深入解析,把孩子的行为特征、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看护人需要具备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异常鲜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非常便于父母模仿学习。
  感谢郭曼妮倾注极大的心力和热情,为父母奉献出这本《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相信本书将有助于父母完成谱写孩子美好命运密码这一伟大的任务。也祝愿郭曼妮一如既往眼界开阔,稳扎稳打,在中国0-2岁婴幼儿育养的领域有更多建树,帮助更多的孩子完成人生美妙的第一步!
  ——青豆书坊总编辑苏元
  第二章PREC理念的两大原则:尊重+参与
  1。尊重(Respect)
  很多人问我,尊重婴幼儿具体应该如何操作?怎样才能算得上是尊重婴幼儿?
  的确,这是一个听上去有点复杂的话题,因为我们每个人对尊重的理解不同,对尊重程度也有着差异化的感受。但是,我们也会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大家不妨换个角度,从共同的“不被尊重”的体验来思考这个问题。
  比如:
  你在跟对方说话,对方却一直盯着手机不看你;
  第一次跟某位异性见面,对方却强行跟你亲近拥抱;
  原定晚上6点共进晚餐,都10点了对方还没来,也没有打电话告知爽约缘由;
  当你跟对方哭诉自己的痛楚时,对方不予理会,也不给你表述自己想法的机会;
  ……
  如果每天的生活都以上述方式运转,相信你很难有美好的人生体验,也很难喜欢上对方。不仅如此,你也很难建立起“安全感”。
  可是,这却正是多数婴幼儿每天都在经历的生活。看护人大多对此习以为常,而婴幼儿也只能被动接纳,直至他们长大后有能力去“反抗”,最终演变成叛逆。
  回想一下,你是否对下面的情形感到熟悉?
  孩子兴高采烈地把皮球推向你,期待你推回来互动,你却在聊微信。不管你如何声明爱自己的孩子,你的实际行为都在告诉对方:手机比他(她)更重要。也许有一天,他(她)也会玩着电脑游戏不理你;
  他(她)正专心致志地捏着橡皮泥,同事带着小朋友来家里拜访,在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他(她)被迫和不熟悉的人亲吻拥抱。这时,你忽视了孩子自己的社交原则、他(她)对“亲密”“信任”的界定。孩子会感到,自己的感受不重要,见人随便就可以拥抱,即使自己不愿意抱也必须抱;
  你答应孩子晚上出去半小时就回来,结果他(她)一直在等你,直到困得上床睡着了你才回来,之后他(她)将很难再信任你;而出于内心愧疚,你很可能在其他时候例如物质满足、制定规则时妥协,并最终造成他(她)的任性;
  当孩子哭着告诉你心爱的小汽车弄丢了时,你轻率地回答“没关系”——他(她)的感受被你轻易否定。他(她)最在乎的你却不在乎,有一天你在乎的,也许他(她)也会刻意去忽视并回应说“没关系”。
  认真思考之后,我们会不寒而栗:原来我们就是以这样不公平的方式对待我们最爱的人的。
  有一句非常通俗却是至理名言的话,那就是:如果你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就得首先学会尊重别人。相信大部分成人都能在社交中做到这点,而我希望的是,把这个法则也运用到对婴幼儿的看护中。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尊重你,就请你从他(她)出生的第一天起学会去尊重他(她)。
  因此,我们不妨参考与同事、朋友、家人和谐流畅的交往模式,来思考如何具体做到尊重你的小人儿。
  那么,对婴幼儿的尊重如何具体实施呢?



导语摘要
 郭曼妮著的《教育从第一声啼哭开始(PREC0-2岁婴幼儿的看护理念和方法)》是国内第一部关于0-2岁孩子教育问题的专著。
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开始的教育理念,具有非常强的实操性。
作者是国内一流的早教机构乐融国际教育集团的执行总监,拥有多年丰富的从教经验,她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从孩子的一个个生活细节入手,让家长从全新的角度去认知2岁之前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并给出具体引导方法。它将父母从繁琐劳累的看护中“解救”出来,将日常育儿转变为不断提升自我的课堂。家长们在日常育儿中遇到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在书中提供的案例中找到答案,对于家长们的实际操作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对处于茫然或焦虑中不知所措的新手妈妈们更有巨大帮助。

作者简介

  郭曼妮,知名早期教育专家,乐融国际教育集团执行总裁,婴幼儿PREC教育理念创立人。她是国内首批双语早期教育指导师,曾在国际一线早教品牌担任高级培训师和教学总监,从事早期教育事业超过10年,成功帮助了10000多个家庭提升育儿理念。她还是知名早教品牌“枫叶儿童之家(现为乐融儿童之家)”初创团队的核心人员,在全国各地主持创建了8所国际幼儿园及亲子学校。她流利的双语教研能力及国际化的家庭背景,使得她在国际教育交流及课程研发上兼容并蓄,融贯中西,善于博采众家之长。她曾数次赴欧美参与国际教育交流及学术研讨会,并作为嘉宾在会议上发言。2012年,她成为加拿大0—6岁早期教育非营利组织的国际研究员,并担任SFU(Simon Fraser University)学前教育研讨课题组负责人,与国外专家数次联手主持国际合作教研项目,并及时将国际全新的教研成果转化为实践,进一步提升了国内早教课程的水平。



目录
序言 一项要在吃喝拉撒睡中完成的伟大任务
前言
章 PREC究竟是什么?
第二章 PREC理念的两大原则:尊重+参与
1.尊重(Respect)
事先告知,尊重婴幼儿的步
等待回应,不要扼杀婴幼儿的主动性
不能哭的孩子,也很难笑得大声
2.参与(Participation)
了解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尽力提供参与机会
我们必须“慢下来”
互惠互利的原则
第三章 给婴幼儿一个本真的成长环境
1.让孩子生活在“自己的”家里
2.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喜欢玩什么
3.早期音乐启蒙――多元音乐元素的“交响”
4.多子女家庭――难得的本真成长环境
5.从“手”传递出来的情感关系
第四章 PREC看护理念的具体方法和技巧
1.用跳“慢三”的状态,协助婴幼儿养成规律生活
建立规则,让婴幼儿更有安全感
学会放松,从婴儿期的睡眠开始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选择地干预
哭闹是婴幼儿的交流方式
2.有品质的看护,与婴幼儿共同成长
心无“杂念”,才能保证“有品质的看护”
“看好”你的孩子――如何观察婴幼儿
“辣妈”,“辣”在激情澎湃的思想“热度”
3.“养”中“育”,每一秒都是成长课堂
――育养中的经典案例分享
第五章 婴幼儿发展如是观
1.三翻六坐八爬这样看
――论婴幼儿的体能发展
2.说多说少“看着办”
――论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
3.“我需要先整理好自己,再去见朋友”
――论婴幼儿的社交发展
第六章 家长最关心的话题集锦
人生的课:学会如何如厕
逆境商,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当孩子说NO!NO!NO!
孩子不喜欢“无名英雄”
孩子不需要你的“夸赞”
如何为孩子选择成长教育机构
2岁以后怎么办?
结束语
附录 家长参加PREC课程的心得体会
后记

内容摘要

  作者郭曼妮运用心理学和脑科学的全新理论成果,深入探讨0-2 岁婴幼儿的科学育养方法,总结出一套以PREC 命名的看护理念和方法,即以“尊重(R)”与“参与(P)”为基本原则,以创设适宜的客观环境和人文环境(E)为前提,并由此形成的一系列养育看护0-2 岁婴幼儿的方法与技巧(C)。
  PREC 的育养法则告诉我们,看护品质直接影响着婴幼儿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认知。尊重和参与式的看护体验,培养出来的是积极独立的婴幼儿,反之则是依赖性强的婴幼儿。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的吃喝拉撒睡,既是养育孩子不可回避的环节,也是婴幼儿学习成长不可或缺的过程。我们需要把0-2 岁的婴幼儿也作为一个有独立意愿的主体看待和尊重,在每一个生活细节展开亲子交流互动。婴幼儿的学习正是通过互动中的重复体验过程,形成对大脑、心理的深入刺激,使其不断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并为日后成为快乐自信、自强自尊的孩子奠定坚实的基础。
  运用PREC 的育养法则,可以改变以成人意愿为主导的看护模式,改变婴幼儿的“被动”生活体验。成人慢下来,体会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的心声,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到自己的生活过程中,换尿片、吃饭穿衣、玩耍,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将成为我们教育的契机。正是通过无数次的反复交流和互动,我们不仅可以为婴幼儿未来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品格打下必不可少的基础;同时,日常育儿也会成为父母们的课堂,在每一次的互动与引导中,父母的观察力、共情能力、沟通能力等,也将取得进步, 收获更高效轻松、充满喜悦的育养体验。
  作者郭曼妮既有10 余年的早教实践经验,又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几年间,她游学意大利、德国、瑞典、法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考察世界婴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并及时将国际全新的教研成果运用于她在国内的早教课程。本书凝聚着郭曼妮对儿童早期养育理论的探索,也是她实践过程的一次精彩总结。



主编推荐

  ● 关于0-2岁孩子教育问题的专著。
  对0-2岁孩子从关注“喂养”到重视“教育”,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转变。它帮助家长从孩子的啼哭开始,树立正确的育儿观!目前市场上的育儿书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但是倡导教育从0岁开始的书籍这是首部。本书打破了人们的习惯性思维,将儿童的教育推进到2岁之前,是对传统育儿观念的又一次变革。作者认为,孩子在3岁时已经呈现出非常大的个体性差异,这些差异的出现即源于他们从小被对待的方式不同。如果一个孩子一出生即生活在一个充满平等和尊重的世界中,他们自然而然会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因此,教育应该从0岁开始,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赋予。
  ● 从日常生活细节中开始的教育理念,具有非常强的实操性。
  作者是国内一流的早教机构乐融国际教育集团的执行总监,拥有多年丰富的从教经验,她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从孩子的一个个生活细节入手,让家长从全新的角度去认知2岁之前婴幼儿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并给出具体引导方法。它将父母从繁琐劳累的看护中“解救”出来,将日常育儿转变为不断提升自我的课堂。家长们在日常育儿中遇到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在书中提供的案例中找到答案,对于家长们的实际操作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对处于茫然或焦虑中不知所措的新手妈妈们更有巨大帮助。
  ● PREC,以人本精神奠定孩子的人格基石
  作者倡导的教育理念,既非所谓的起跑线式教育,也非被大力鼓吹的快乐教育,而是人本精神与当下现实相结合的一种人格教育。尊重、参与,“养”中有“育”,都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尊重、平等、独立自主的理念融入到与婴幼儿的日常交流中,为孩子未来健康人格的建立埋下坚实的基石。当下的中国家长,无不为孩子未来可能面临的激烈竞争而焦虑。不论是起跑线教育还是快乐教育,都是走向了极端。作者着眼于培养的是独立自主、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孩子。可以想见,在未来的发展中,拥有这样健康人格的孩子,并不着力于竞争却是有竞争力的;并不刻意追求快乐,也会是快乐的。
  教育的核心是赋予人格。这样的赋予,需要从孩子的啼哭开始。
  ● 文本与视频完美结合的立体结构,丰富直观的案例资料让父母一目了然。
  本书还有一个最大特点在于形式上提供了超级链接,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观看对应的案例视频。这种文本与视频完美结合的立体结构,可以给读者提供最直观的一手学习资料,目前在业内也处于领先水平。这是本书非常值得称道的一大特色。



精彩内容
 如何构建一个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育养环境,在日常生活细节中践行“尊重”和“参与”的育儿原则,让每一个宝宝在0至2岁这个重要的人生阶段得到最好的心理滋养,发展出健康优秀的心理特质与精神品格,正是PREC的理念和方法要努力诠释并不断践行的。
我们经常提到,婴幼儿的学习需要重复的体验,重复的体验能给他们更深刻的刺激。所谓用进废退,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一起来想一想,在0到2岁婴幼儿的看护过程中,大人和孩子之间最频繁的互动环节是什么?
有人回答是讲故事(每天睡前都给孩子讲故事),有人回答是洗澡(希望孩子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所
以一天至少洗一次澡),也有人回答是喂母乳(半夜起来喂四五次,睡不了一个安稳觉),还有人回答是换尿片(一天至少换4张尿片,出生第一年就至少要换1460次,还不算1岁之后的次数)……这些都说明什么?
这说明真正大量的亲子交流互动,其实就是我们每天重复的吃、喝、拉、撒。那么,如果把每一次看护婴幼儿的环节,都当作是教育的契机,植入我们的教育理念,岂不美哉?
有人质疑:“听上去是很不错,但如何实现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你需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孩子,并在尊重的前提下尽量激发孩子们的主动性参与体验。
很多父母都曾经问我:这么小的婴儿需要尊重吗?对婴儿谈尊重,会不会有些为时过早?他们能懂吗?这样的尊重是否有意义?
人之初的头两年,是大脑迅速发育的最佳时期。
大脑重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每秒钟有700个神经细胞突触连接发生。这些突触连接,会形成信息传递和加工的神经回路,从而建构起大脑各个区域复杂的网络系统,进而帮助其正常运行与工作。
突触的发育,包括形成、裁减、稳定和成熟,它是基因与婴幼儿所处环境和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婴幼儿的经验越丰富,突触连接就越牢固。反过来说,由于婴儿发育初期经验相对不足,他们在执行我们看似极其简单的大脑功能时,也需要付出很多艰巨的努力。
人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增殖期是妊娠3个月至1岁,而维持神经细胞的营养、传导等支持细胞的增殖期是妊娠后期至2岁,2至4岁时突触发展密度约为成人的一倍半,以后按用尽废退的原则逐渐递减,日趋稳定和成熟,直至青春期达到成人水平。
只要我们认真想一想,就会转变看待婴幼儿的方式,用敬佩和尊重的目光去重新打量这些小人儿。他们看似“弱小”“清闲”“生活不能自理”,却在经历着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孕育着未来的无限“可能”。他们舒舒服服地躺在婴儿床上,轻轻拨弄手指,微微转动头的方向,随意踢着小脚,这些看似“静态”“缓慢”的活动下面,却蕴藏着无数次的脑力激荡,形成并强化着众多的突触连接,建构着他们自己的大脑网络,从而也造就了彼此之间更多的“个体化”差异。
下图是一张来自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的婴幼儿神经回路发展示意图。它直观地解释了2岁之前是婴幼儿大脑发育的黄金期,无论是语言发展还是感官发展,都在2岁前达到发展峰值。高级认知也呈现上升趋势。
多么伟大而神圣的“工程”!
而以“尊重”为前提的看护方式,显然更能点燃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好奇,时刻准备着进行积极的探索。尊重,就是对他们友善接纳的第一盏明灯。即便是刚出生一天的新生儿,我们也有义务把他们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这样才能换来未来独立自信的他们。
首先是尊重,其次是在安全、适龄的前提下,我们要充分地给予婴幼儿加入社会生活的“参与权”。
有了“参与”,才会有体验。对于低龄阶段的婴幼儿,学习方式就是参与式的体验,婴幼儿能力发展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也源于参与的程度。
处在大脑黄金发展期的婴幼儿,每一秒钟与外界的接触,都在刺激着他们无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极其希望能参与到丰富的社交生活中,成为大家的一份子。
著名的意大利教育学家蒙特梭利(1870—1952)曾经提到,婴幼儿在早期发展阶段会出现多个“敏感期
”,在各个敏感期,接受某种相应刺激的能力是超乎寻常的。他们对于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会一直持续到这种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而获得这种感受的媒介,就是大量地“参与”。
所以,如果我们尊重婴幼儿,就要尊重他们的参
与权,尽可能在适龄、安全的前提下,保证他们能参
与活动,甚至创造机会去促成他们的参与。
P4-9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