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争论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战争论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10.44 2.3折 45 八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德]克劳塞维茨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74222

出版时间2019-04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1826062386089022464

上书时间2024-11-14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前言


战争工业化时代的集大成者 
戴旭 

提到克劳塞维茨及其《战争论》,人们可能马上就会想到他的著名论断“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他的原话乃是:“战争不仅 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是政治交往通过另一种手段的实现。”这句话是如此影响深远,以至直到今天人们仍在思考玩味,而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奠定 了《战争论》在西方军事思想史上的地位。 
19世纪下半叶以来的西方军事理论教科书中,不把《战争 论》列入其中的几乎没有。这本书的影响又绝对不仅仅在理论探索领域,而更在实践层面。在《战争论》成书以后,克劳塞维茨的母国普鲁士的军事家们一直奉此书为圭臬,以它为指导开展军事变革、制定战争计划、进行作战行动,并完成了德意志民 族的统一和使德国迈入世界强国之林。伟大的思想又是超越国 界的。《战争论》的思想香气还漂洋过海,在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的巴顿、英国的蒙哥马利、德国的鲁登道夫,都 是克劳塞维茨的信徒并发展了他的思想。就连中国的抗日和解 放战争也撷取了克劳塞维茨的思想精华。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曾亲自在延安组织《战争论》学习小组,精心研读这部军事巨著,从中寻找指导中国革命和战争实践的灵感。 
《战争论》的思想魅力,在于它凝聚了之前世代的战争智慧,又鲜明呼应了此书诞生时代的军事变迁,而这个时代又是此后新起的现代性世界的发端。换句话来说,克劳塞维茨生活于一个革命的年代,又是战争工业化开始兴起的年代。16世纪以来欧洲人的对外征服,在加速自身的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又全面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生活面貌,它在思想上的表现就是启蒙运动的民主、自由、人权思想,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欧洲,并在欧洲结出资产阶级革命的果实。 
法国革命废除了君主制和专制主义,取消了贵族的和教会的特权,使法国开始由传统的臣民社会进入现代的公民社会。它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不问职业、出身和血统的普选制的出现,“无论民族的组成是什么,公民权、大众的普遍参与或选择,都是民族不可或缺的要素”。1 在革命之后,建立起法兰西第一共和国,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而在拿破仑上台执政后,体现启蒙法学家思想的第一部民法典在法国出现,这部法典确认废止封建制。 
法国革命加强了法国的行为能力。这给法国战争能力空前提升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前提。与此同时,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适应工业革命兴起的大势,大张旗鼓改革了军队的征兵制度、军队的作战编制、宿营方法、供应方法以及战略战术等重大问题,使军队组织编制与新兴技术实现了完满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和军事制度的创新,改变了传统的战争组织方式。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道:“在 1793 年,一种势力的出现超出了所有的想象。战争突然之间又变成了全民的事务,三千万以公民自居的民众参与其中。……民众成为战争的参与者,而不像以前只是政府和军队参战。整个国家都孤注一掷,可用的资源和力量超过所有常规界限,没有什么可以阻止发动战争的能量,结果法国的对头面临的是最大的危险。” 
拿破仑革命的威力震撼了欧洲。在法国变革社会政治和军事制度后,欧洲各国吸收拿破仑的建军思想,改造了各国的军队。普鲁士的沙恩霍斯特的军事改革理论认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建立积极的同盟,是法国在耶拿战役中取得成功的真正秘诀,因此,军队的任命与提升,“在和平时期,必须以知识与学历为准;在战争时期,则以英勇出众与能迅速认清情势为据”,“军事机关内现存一切社会特权应即废止。今后不论出身如何,人人皆有同等义务及同等权利”。法国式的公民权利平等原则被普鲁士军队引进后,普鲁士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想也蓬勃发展,德国的国家统一也最终在俾斯麦时期得以实现。在1870 年决定性的普法战争中,普鲁士的命运与 1806 年的法国刚好颠倒,这一次,失败的一方所犯的主要错误,同样在于不当地强调了士气而忽视了技术发展,在全民动员能力和士气等皆不相伯仲的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已是武器技术。克劳塞维茨目睹了法国革命在军事上的革新,在先后作为普鲁士军队、俄国军队的军官抵抗法国入侵的战争中,亲身感受到了拿破仑军事创新的得失。没有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便不会有《战争论》。在经历战争失败、普鲁士旧有的社会政治和军事结构都深陷严重困境的情况下,克劳塞维茨作为沙恩霍斯特将军的得力助手,深度参与了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推动了普鲁士军队的编制革新、取消等级限制和建立军队与民众的密切联系。这种实践也为克劳塞维茨写作《战争论》提供了源头活水。 
正是由于既鸟瞰过去,又站在了时代潮头,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对关系战争和军事的诸多方面,如战争的本质与属性、战争与民众的关系、战争计划、战略要素、军队的组织编制、战争研究方法论等,给予了全面而精辟的剖析。它为军事学在晚近以来成为一门学科门类奠定了知识论基础。在《战争论》的影响下,19 世纪下半叶以来,人们在思考研究战争时,无不深入挖掘战争的政治原由;而认真制定战争计划、精心细致准备战争的国家,不仅能够遏止战争,还更有把握赢得战争,德国统一过程中大小毛奇和施利芬都曾长期致力于制定战争计划就是佐证;克劳塞维茨对进攻与防御关系的理解,他反对消极防御而主张积极防御的思想,也可以说明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早早溃败,而中国革命为什么后来能够成功。 
进入20 世纪下半叶以来,对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最大质疑,就是在核武器出现之后,可能的核战争已使“战争是政治的继续”的观点不再成立。这种看法似乎正在抹去克劳塞维茨的思想光辉,其实不然,他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大部分认识,直到今天仍有着生命力。比如他说:“暴力所受到的国际性惯例的限制是微不足道的,这些限制与暴力同时存在,但在实质上并不削弱暴力的力量。”战争是流血的政治,而且国际法无法完全制止战争,这从新世纪以来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可见分晓。 
当然,对于21世纪的读者来说,面对《战争论》,已不必再纠缠于克劳塞维茨思想的真理性;他是如何研究战争、剖析战争的,这些方法论层面的东西,才更值得人们仔细追究。理论是常青的,但常青的其实是理论的创造过程。克劳塞维茨不信奉建立绝对正确、永恒不变的法则体系,他认识到“每一座理论大厦,都带有进行综合时难免的局限性”。他坚持以实践经验为依据,对战争现象的多种关系进行深入考察,把握抽象战争与现实战争之间的巨大差异,在战争与整个社会现象的联系、进攻与防御的相互转化、精神因素的作用等许多方面提出了闪耀着辩证法光辉的洞见,为后人指示出思考的方向。 
如果说《孙子兵法》是农业时代的人类关于战争的思维,《战争论》则是工业时代人类的战争指南。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来没有割断过,世界军事的发展也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今天,风靡世界军界的关键词是信息化。但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信息化是建立在机械化基础之上的。 
由于中国社会发展始终没有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当今天美、欧、日已基本进入信息化时代,中国还处在半农业、半工业时代。这中间或许存在的隐患,不过大规模战争是暴露不出来的,就像一辆车的安全性能,不经过剧烈的撞击试验无从确认一样。所以,作为军事研究者和爱好者,如果真有志于中国国防的强大,真希望对中国军事发展有所助益,必须在研究方面下苦功夫,以努力弥补战争经验方面可能存在的缺陷。通读《战争论》并不能解决以上问题,但读这部书,至少可以让我们逼近一个眺望西方军事思维的窗口。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到这样,已是难能可贵。 
对于读过《战争论》的朋友,我希望他们参照30 年来的现代战争实例,比照性地再读一遍;对于没有来得及通读的人,我建议先概略性地浏览一遍。这正我目前正准备着手的。我把20 年来对现代战争的研究,当作研读《战争论》的准备。克劳塞维茨说过,他这本书是要“把自己经过多年思考战争问题而获得的东西,把自己在同许多了解战争的天才人物的交往中、从自己的许多经验中获得的和明确了的东西,铸成纯金属的小颗粒献给读者”。对于想要拾取克劳塞维茨战争思想精华矿石的读者来说,译林出版社的《战争论》精选本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孙子兵法》问世的时候,还没有火器;克劳塞维茨写《战争论》的时候,也没有飞机。现在,太空战争、网络战争已经一触即发。存在决定意识,不同的战争高度和广度,一定会在理论上出现新的突破。新的战争样式已经进行了几十年。新的战争学说也如雨后春笋。关于未来的战争理论经典已在孕育。《战争论》只不过是眺望未来的一个台阶。未来才是需要我们持续关注的。



作者简介

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德国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1792年参加普鲁士军队,1795年晋升为军官,自修了战略学、战术学和军事历史学,1818年出任柏林军官学校校长并晋升为将军。克劳塞维茨研究了1566—1815年期间的一百三十多次战争和征战,留下的遗著达十卷。《战争论》是其前三卷。



目录


战争工业化时代的集大成者(戴旭) 
克劳塞维茨与欧洲战争 
第一篇 战争的性质 
第一章 什么是战争 
第二章 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 
第三章 军事天才 
第四章 战争中的危险 
第五章 战争中的消耗 
第六章 战争中的情报 
第七章 战争中的阻力 
第八章 结束语 

第二篇 战争理论 

第一章 战争艺术的分类 
第二章 战争理论 
第三章 战争艺术还是战争科学 
第四章 方法常例 
第五章 批评性分析 
第六章 论史例 

第三篇 战略概论 

第一章 战略 
第二章 战略要素 
第三章 精神要素 
第四章 主要的精神要素 
第五章 军队的军事素质 
第十一章 在空间上集中兵力 
第十三章 战略后备队 
第十四章 经济地使用兵力 
第十六章 军事行动的中止 

第六篇 防御 

第一章 进攻和防御 
第三章 战略上进攻和防守的关系 
第五章 战略防御的特点 
第七章 进攻与防御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抵抗方式 
第二十六章 武装民众 

第七篇 进攻 

第一章 进攻与防御的关系 
第二章 战略进攻的性质 
第三章 战略进攻的目标 
第四章 进攻力量的削弱 
第五章 进攻的顶点 
第六章 消灭敌军 
第七章 进攻战 
第十五章 寻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第十六章 不求决战的战区进攻 
第二十一章 侵略 
第二十二章 胜利的顶点 

第八篇 战争计划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绝对战争和现实战争 
第三章 战争的内在联系 
第四章 军事目标的进一步确定:打败敌人 
第五章 军事目标的进一步确定:有限目标+AL2 
第六章 政治目的和政治工具 
第七章 有限目标:进攻战 
第八章 有限目标:防御战



内容摘要

《战争论》共分8篇124章,系统总结战争经验,在战争的概然性、战争与政治的关系、精神因素的作用、民众战争、集中兵力等许多方面有精辟论述,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理论的经典之作。本书为精选本,有助于现代读者了解这部巨著的思想精髓。



主编推荐

西方军事理论经典,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坚持以实践经验为依据,对战争进行系统深入地考察,在战争与整个社会现象的联系、进攻与防御的相互转化、精神因素的作用等许多方面提出了闪耀着辩证法光辉的洞见,为后人指示出思考的方向。



精彩内容
第一章 什么是战争1.前言
我打算先考虑战争的各个基本要素,然后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部件,最后是它内部结构的整体。换句话说,我将从简单谈到复杂。但战争相较于其他话题更必须先看整体,因为战争的整体和部分总是比别处更需要统一考虑。
2.定义我不会用一个学究式的、文绉绉的战争定义来做开场白,而是直接抓住战争的核心要义,也就是对决。战争就是大规模的对决。无数的对决组成战争,但只要想象一下一对摔跤手,那就是战争的整体概念。每个摔跤手都试着通过体力迫使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他的直接目标就是掀翻对手,使其无法作进一步的抵抗。
因此,战争就是迫使敌人服从我方意志的武力行为。武力要用来反击对手的武力,就必须用艺术和科学的发明来装备自己。一些附着在武力上的限制,如众所周知的国际惯例,是自愿承担、微不足道的,这些限制不会削弱武力。因为道德力量除了在国家和法律中得以体现之外没有存在余地,所以武力,即物质力量就是战争的手段,逼敌人服从我方意志就是战争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让敌人失去力量,在理论上,这就是战争的真正目标。目标取代目的,把目的当作实际上不属于战争的一部分而摒弃它。
3.最大限度地使用武力好心人当然认为可能有更奇妙的办法,不流太多的血就能解除敌人的武装或击败敌人,并且还想象这是战争艺术的真正目的。听上去挺不错的,但这是必须指出的谬误;战争是高度危险的事,来自好心肠的错误是最糟糕的。最大限度地使用武力与同时运用智力并不相悖。如果一方毫无愧疚地使用武力,在流血牺牲前毫不退缩,而另一方却一味退让,那么前者定会占上风,他会迫使对方也采取流血行动,然后每一方都会把对方逼至极端,唯一能够限制行动的因素只有战争固有的平衡力。
问题就必须这样来看待,纯粹为战争的残暴而愁苦,因而对战争的本来面目装作看不见,这是毫无益处的,甚至是错误的。
如果说文明国家之间的战争没有野蛮人之间的战争残酷,破坏性也没那么强,原因在于国家的社会条件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引起战争的因素,也是限制和缓和战争的因素。这些影响力却不是战争的一部分,在战争爆发之前它们就已经存在。把缓和原则纳入战争理论总是会导致逻辑上的悖论。
两种不同的动机让人互斗:敌对情绪和敌对意图。我们的定义就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上,因为后者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基本要素。没有敌对意图,就连最野蛮的、几乎是本能的敌对情绪都难以想象会存在;但敌对意图并不经常伴有敌对情绪—至少不伴随有占主导地位的敌对情绪。野蛮人被情感所支配,文明人被智力所操控。然而,区别不在于野蛮和文明的本质特征,而在于随之产生的情况、制度习俗等等。这种区别并不是在每个军事事例中发挥作用,但在大部分事例中见效。总之,即使是最文明的民族,相互之间也可能激起狂热的仇恨。
由此可见,想象文明民族之间的战争仅产生于政府的理性行为,设想战争会逐步摆脱情绪的支配,最终人们将无须运用战斗力量的打击力—只要进行数字化的力量对比就行了,这只是用代数演算的战争,显然是谬误。
理论家已开始朝这方面进行思考,直到近期的战争给了他们一个教训。如果战争是武力行为,必然会掺杂情感成分。战争也许不会源于情感,但情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战争,其程度不是取决于文明水平,而是取决于双方利益冲突有多重要,冲突会持续多久。
如果说文明人不再屠杀俘虏或蹂躏城市和村庄,那是因为在他们的战争方式上智慧起了很大作用,教会他们更有效地使用武力而不是赤裸裸地宣泄本能。
火药的发明、火器的不断改进,足以说明文明的进步实际上没有改变或偏离消灭敌人的冲动,这种冲动就是战争的核心。
这个中心主题必须再重复一遍:战争是武力行动,对使用武力没有逻辑上的限制。因此,每一方都是迫使对方拿起武器反抗,这种互动一旦启动,在理论上肯定就会走向极端。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种互动,第一个“极端”。
……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