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行天下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孝行天下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7.35 3.1折 24 八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于江山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16203019

出版时间2013-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24元

货号1576804869103801345

上书时间2024-11-14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导语摘要
 《国学的大地》是一个开放型的书系,首批这12册小书只是搭起了一个稚嫩的框架,更多支撑和完善有待以后不断地拓展和积累。
《孝行天下(国学的大地珍藏版)》(作者于江山)是其中一册,对中华民族“以孝治天下”的道德传统和治理路径进行了科学、现代化的阐述和梳理。

作者简介
  于江山,著名跨界学者,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学管理研究所所长、教授。海归学者、较早在国内开讲MBA和EMBA,曾任上市公司高级CEO,曾著有《母亲教育》、《精彩女人》等作品。

目录
总序 跋涉在国学的大地上



天下儿女孝起来

孝的一纲三目

孝的六大境界

孝道教育:大道与歧路

《弟子规》有大用

交朋友的标准

中国的养老工程

一孝两面

孝道文化的历史考察

古人重养老

考入平常

“躲儿庄”与“正常死亡”

孝心铸辉煌

以德立人孝为先

附:调查报告

附:中华孝道弘扬书

附:二十四孝

附:孝经

附:孝道箴言

内容摘要
  《孝行天下》本书对中华民族“以孝治天下”的道德传统和治理路径进行了科学、现代化的阐述和梳理。详细论证了孝行孝道的“一纲三目”。辩证地论述了孝文化范畴内的种种观念。提倡与时俱进地应对中国社会的老龄化现象,设计了中国特色的养老道路。同时提出“以孝启德、以德树人,以人兴国”的新理念。该书初版后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主编推荐
中华民族“以孝治天下”,上下五千年孝行孝道的“一纲三目”。同时提出中国特色的养老之道“以孝启德、以德树人,以人兴国”的新理念。

精彩内容
 这个台阶和梯子就是从幼童开始的道德启蒙,简
言之就是孝道教育。
如果说中华民族传统教育中道德教育是比较成功
的,那么孝作为道德教育的起始点和突破口,就是一
个明智的选择。百善孝为先,真是千古明训。
当然,我们重提孝道,绝对不是全面的复古。处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如果一味地鼓动文明向内看和向回看,只能产生狭隘和盲目乐观。事实上,随着时代发展,孝的内容和做法也会不断吸纳现代社会的元素,但不管多么现代多么时髦,孝的具体内容一定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相处中,无论是父母还是师长,只能通过具体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向晚辈渗透孝的教育,而不是靠高头讲章或豪气干云就能取得成效的。
《弟子规》有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训,须顺承……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物虽小,勿私藏……亲有疾,药先尝……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还有:“步从容,立端正……缓揭帘,勿有声……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以上所引,皆是在面对具体事情前儿女应该怎样做的具体要求,按照这些具体要求反复去做,必能养成习惯。一旦成为习惯,必能形成性格,而性格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
由此可以看出孝道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可以说孝是人类生存的基石。
真正有效的孝道教育是朴实无华的,是一件件具体事物的具体应对,再高尚的道德也是在这一件件看似简单又琐碎的应对中养成的。其实,最简单的就是最有智慧的,我们在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很多。关键是在体制教育中到底还有传统教育多大的份额。
孝道教育的失误既存在于当今的教育理念,也存在于教育方式的失衡。报载某个城市的中小学为了搞孝的教育,就在学校里放起了女性生孩子全过程的教学片,力图从女性的分娩之苦激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进而激起孝心。
可认真想一想,这样的教育能有多大作用呢?
感恩是产生于基督教教义的西方价值观产物,感
恩产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与中华民族的孝根本是两回事。
感恩是情感欠债后的补偿,说到底是一种感情的价值交换,交换都是有条件的,与孝的伦理起源和道德基础完全不沾边。
父母养育,非为报也。出白天然的伦理有先天的神圣,父母之爱和养育之恩决非一施一报所能平衡。
孝也是出白天然的伦理,并非是非报不可的约束。
说到底,父母慈爱与儿女之孝本质上就不是一种交换关系。所以,从报恩的思想出发以启发当今的孩子们孝心的萌动,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误导。
退一步讲,即使知道了母亲分娩之苦而激发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恩,那么父亲呢?生育环节中能不能再找出一段父亲之痛和父亲之苦,如果找不到难道就不用感恩和不用孝了吗?
如此幼稚的命题和做法只能反映一个问题:教育者孝道的缺位。由于处在教育者地位的师长对孝道也
一知半解,虽然感觉到孝道需要弘扬,却丝毫不知道传统的孝道教育是有步骤和分层次进行的。孝道的养成需要在孝行的实践中逐步完善,而不需要大张旗鼓地搞活动。
笔者绝不是有意批评感恩教育,中国古代也有很系统的感恩教育,但那不是孝,而是以孝为基础的个人修养外推到与社会人交往时的为人处世原则。“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其实反映了古人的道德和价值观念。报恩也是古代社会比较普遍的人情往还。
报恩是一种道德的高度,而孝却是天然的伦理,以道德附比一种天性,几近风马牛。
感恩与博爱、服务、宽恕等一并进入基督教的教义,这是西方法治文化对人际关系的重要影响,在西方文化背景中,每一个人都是法律意义上独立的人,有独立的人权,父母的定位是“监护人”,是代表法律、体制“监护”孩子成长的人。监护人与血缘没有因果的联系,所以监护人可以调换。由于父母与子女都在为法律尽义务,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伦理双方,而是法律文本中互相独立的双方,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弄懂实际上是为西方社会提供道德基础的基督教为什么把感恩作为重要的人际号召。
而在宗法文化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完全框范在严格的宗法图谱中,小起于核心家庭,大至于国家社稷,无一不被笼罩在大宗、小宗、宗子的关系网络中,处在宗法图谱中的个人都被血缘和泛血缘文化牵连进一个大家庭,而一旦进入家庭,每一代人就被赋予了义务和责任。所以,孝在中国是天经地义的,并不需要一个由感恩教育而上升为道德的过程。
感恩教育的负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将原来其乐融融的伦理关系硬加上一个感恩的心理负担。让儿女终生在感恩旗帜下背负着对父母孝道的债。但债是有量的,债是可以还清的,而孝道是这样吗?
兜了一大圈,还是要回到传统的孝道上来,传统
的启蒙教育中为孝道构建了一个学习和实践的系统,至今对我们仍有借鉴意义。
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下如何进行孝道弘扬,怎样以新型的人际关系赋予孝道、孝行以现代形态,让孝成为崭新而又可行的现代理念和社会行为。P41-44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