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 8.41 2.1折 ¥ 39.8 八品
库存3件
作者夏志清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47302
出版时间2014-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39.8元
货号1610909313130942977
上书时间2024-11-14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夏志清
一九九五年九月八日在电话上听到张爱玲去世的消息后,不出两三天即为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赶写了一篇文章《超人才华,绝世凄凉:悼张爱玲》,主要参考数据即是一九七○年以来她所寄我的信件,现成放在我书房的公文柜内,抽阅很方便。但张爱玲至迟在一九六一年三月收到我寄她的英文初版《中国现代小说史》后,即该同我通信了。某一天我查看原先专存先父、先兄家信的四只长盒,无意中发现其中一只早已改放了几个文学界重要朋友的信件,张爱玲大部分六○年代的信件也在内,可惜没有一九六三年以前的信,可能因搬家被我丢弃。
我自一九六二年六月,从匹兹堡迁居纽约以来,虽搬了两次家,一次从六楼搬到二楼,另一次从一一五街搬到一一三街,所有的书信文件都未遗失。一九六三年以来张爱玲所有给我的信件都可以按年月有系统地排列起来了。爱玲来信大部分找到之后,我当然也想起了三十多年来我自己给她更多的信。她经常在信上抱怨搬家遗失东西之苦,因之初在《对照记》上看到了“三搬当一烧”这句名言,我对自己的信件究竟保存了几封更不敢乐观。但人已不在,连我给她的信也觉得很珍贵,于是一九九六年秋我给了宋淇夫人邝文美一封信,问候二位的健康,顺便也问及爱玲遗物里有无我信札之事。文美嫂体弱,不写回信自在我意料之中。十二月四日我先后从蔡思果、高克毅二兄那里听到了悌芬兄去世的消息,除了在年卡上向文美嫂致唁以外,更不敢去惊动她。但隔不久我即收到《联合文学》总编初安民先生约稿的信,无论如何要在三月份这期书信专号上见到张爱玲给我的信。我想假如《联文》读者看到的,不只是爱玲的书信,而是我同她的信札来往(correspondence),岂不是更有价值,读起来也更有味道?因此在文美嫂最哀痛忙碌的期间,我不得不再去信麻烦她,并托克毅兄在电话上为我说项。终于在正月三十日星期四下午我收到了文美嫂的航空快信和我的旧信十六封。星期五下午她还来电话问我有无收到了信件。星期六又收到了她一封“扶病作覆”的航空快信。文美嫂如此赤心待我,无以为报,只有好好写篇悼念悌芬兄的文章给她看看,也留给世人作参考。遗憾的是,这篇悼文至今尚未写出,文美嫂亦已做古。
在收到自己旧信之前,我已尽了一番努力,把所有爱玲寄给我的明信片、年卡和信札,凭其日期先后排出一个次序来。爱玲长圆形的字迹,个个端庄,认清不难。但她有个坏习惯,即在信末只写下某月某日而不记其年份。我自己也不好,多少年来书房里只有一座四只抽屉的公文柜,供保存信札之用。但六○年代以后,朋友的信札与年俱增而公文柜容量不变,只好把旧信从个别档案里抽出,放在大信封内,另作处置。同时我也只好丢掉好多信封以便容纳新信。这对写明年月日的信件,没有关系,但我把爱玲的信封丢了一小半,实在是自添麻烦。有好几封信,要做了好几种周密的考虑后,才能决定其年份。有时难免出错,我曾把信件编号一○二误作七十一先登在《联文》第一六三期。在《联文》第二一三期才更正,故连载时此信登过两次。
张爱玲的信大半写在洋葱纸(onionpaper)上,隔了多少年,洁白如旧,折缝的地方也不会破裂。有些信则写在以纸浆(pulp)为主要成分的劣纸上,色泽早已转黄,折缝处黄色更深,且容易破裂。有大志的读者,最好从小养成用洋葱纸或其他高级纸张写信的习惯。说不定自己真会成了大名,连早年写的信件也有可能流传后世的。开始连载《张爱玲给我的信件》时,我只有一○六封,后来又找到了十五封,连同以前少算的一封,该有一二二封。这是我在《联文》第一五五期《张爱玲给我的信件(五)》的统计。南加大(UniversityofSouthernCalifornia)图书馆收藏张爱玲的手稿信件,由浦丽琳女士经手,我二○○五年将张爱玲的信,连同我的信十六封半,出让给南加大。当时只觉得她的信应该由大学图书馆保存,没有想到不能借出,供读者观赏。影印时,少了四封。我曾把信一○二算了两次,把给庄信正的信误作是给我的,其余两封,即不知去向了。一九六三~六九计四十六封;一九七○~七九计四十九封;一九八○~八九计十七封:一九九○~九四计六封,共一百一十八封。自八○年代起,她给我的信越来越少,一九八四年底到一九八八年四月竟三年无信。看了她一九八八年四月六日的信,才知她这些年为搬家,看牙齿,疲于奔命“剩下的时间,只够吃睡,才有收信不拆看的荒唐行径。”她身体每况愈下。重读这些信令人心酸。
张爱玲为了生活不得不做她不喜欢的事,教书,做研究非其所长。她不与人接触,只能写她熟悉的事,她改写《怨女》、《半生缘》都是说的老上海,揭露中国人的丑陋,不合美国人的胃口,得不到出版商的青睐。除了皇冠的稿费没有固定的收入,耽误了看好医生,将皮肤痒当作跳蚤侵蚀,屡次搬家,影响了她的创作力。真为她惋惜。这一百一十八封信按时间排列,按发信的地址分成六组:
壹、华盛顿,一九六三年五月~六六年九月;
贰、俄亥俄州牛津,一九六六年十月~六七年三月;
叁、曼哈顿,一九六七年四月~六月;
肆、麻州康桥,一九六七年六月~六九年六月;
伍、加州柏克莱,一九六九年七月~七二年十月;
陆、洛杉矶,一九七二年十月~九四年五月。
这一百一十八封信,包括明信片及圣诞卡。都是由上而下,由右至左直书。除了第三封信称我为“夏先生”外皆称我“志清”,下款署名“爱玲”,偶尔用“E。”或“Eileen”。第一行,空一两个字,行文不分段。
张爱玲的信件原文照抄,措词、笔误,均不加改动。信末括号内的年份都是我所加的。通常在每封信后面有我的按语,对信里所载之事实及其背景做了些批注和说明,这些按语可短可长。当然有些信件是不须加按语的。最近我因感冒住院三天,为了赶时间,第一○三封以后的信,按语为王洞所加。我的半封信(H1)附在信三十七之后,宋淇夫人寄还我的十六封信,都是一九八五年以后写的,也按日期编号,号码前加以H,标明是我给张爱玲的信。自信一○七后,附在相关的来信后面。我的信及写在圣诞卡内最后的短信(H17),也是由上而下,由右至左直书,每段首行空一两个字。其余圣诞卡内的短笺,是由左至右,顺着卡内英文贺词横写。希望这些信有助于解读张爱玲。对张爱玲旅美生活不太熟悉的读者可参阅司马新的《张爱玲与赖雅》(简称《张赖》,大地出版社,一九九六)。
张爱玲给我的信件自一九九七年四月首次发表,距今将近十六年。现终于编集成书。宋以朗贤侄慨允出书。王德威撰文介绍此书,在此一并致谢。内人王洞,在照顾我起居之余,替我整理信件,校阅书稿,常常工作到深夜,对此书的完成,亦有贡献。德威弟自谦,坚持将其大文做〔跋〕,该文更适合做〔导读〕,读者不妨先看〔代跋〕《〔信〕的伦理学》。
夏志清(1921-2013),国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曾任教美国密歇根大学、纽约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校。2006年7月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夏志清学贯中西,中英文著作皆极具分量,且影响深远。著有《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古典小说》等学术名作,文学评论集《爱情.社会.小说》《文学的前途》《人的文学》《新文学的传统》等。
华盛顿1963~1966年
第一~十九封
俄亥俄州牛津1966~1973年
第二十~三十封
曼哈顿1967年
第三十一~三十二封
麻州康桥1967~1969年
第三十三~三十七封
第H1封信
第三十八~四十三封
加州柏克莱1969~1972年
第四十四~五十八封
洛杉矶1972~1994年
第五十九~一○七封
第H2~H6封
第一○八封
第H7封
第一○九封
第H8封
第一一○~一一二封
第H9封
第113封
第H10封
第114~115封
第H11~H12封
第一一六封
第H13~H14封
第117封
第H15~H16封
第118封
第H17封
代 跋 「信」的伦理学
关于作者:
夏志清,美国耶鲁大学英文系博士。他是学界传奇,我们对中国文学的认识,就来自于夏志清。没有夏志清的评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便少了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这三个闪亮的名字; 也正由于夏志清的极力推崇,让张爱玲、钱钟书、沈从文等作家登上世界文学舞台。
夏志清与张爱玲的关系:
夏志清对张爱玲有“知遇之恩”;张爱玲曾说过,夏志清是他信任的人。没有夏的登高一呼,张爱玲神话不会有如此精彩的开始。由这个观点来阅读张、夏两人的通信,才更让我们觉得弥足珍贵。张爱玲一九七零年代以后逐渐断绝外界联络,张过世之后,与她曾有来往者纷纷披露所持的信件,仿佛片言只字都散发出特殊荣宠。但比起夏先生所收到的上百封信件,无疑都是小巫见大巫了。信中张爱玲将自己晚年凉薄的一面真情吐露给夏志清,坦率,真实。我们都知道张爱玲的苍凉,但只有夏志清懂得,我们不知晓张爱玲凉薄的一面,但只有夏志清能理解。
信中夏志清交代:“张爱玲晚年精神出现幻想症,认为美洲跳蚤到处跟着她,她不断搬家。根本没有家具,拖着一大堆纸袋不断四处搬家,把自己翻了十几年的英译《海上花》手稿搞丢,把赖雅的信和我给她的信也弄丢了。死时家徒四壁,屋里连一张写字台也没有,只有一个旧床垫,她太苦了!”
关于内容:
一场相知相惜的癫风传奇,一部的文学典藏。
首先:这本书是张爱玲留给世人的最后的文字记录,是她晚年信件的首次曝光,所以非常有收藏并纪念价值。
其次:这也是夏志清教授最后的一本书,写完这本书,夏老就离开了我们。他与张爱玲信笺往来上百封,其中包括:张爱玲早期投稿屡受挫败,作品被出版社不认可,在美国生活为什么那么穷?窘迫的情况下她的生活资金来源是什么?感情生活的惆怅与无奈以及她晚年被虫咬搬家无数次,精神上出现了幻想症等。展现一个世人未曾看到,并真正而长久地注视张爱玲谜样的人生,让痛苦与喜悦所包覆的真相,从一笔一画写出来的信件中浮现。
最后:这是迄今公之于世的张爱玲信件的集大成者,收录完整的张爱玲书信手稿,了解张爱玲文学世界及生活侧影的一手资料。探寻张爱玲私密的心灵角落。
张爱玲的「信物」╳夏志清的「按语」,探寻张爱玲私密的心灵角落。
文学史上难得的一场相知相惜。坦坦白白,鱼雁往返,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张爱玲与夏志清以三十余年的往复书简,告诉我们,如何思辩、如何质疑、如何哀伤、如何劝慰、如何任性脆弱、如何柴米油盐……织造出一幅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独特景色。试着辨识字里行间的迹证与致密的人情纹路,然后,我们终有一天,总算懂得人间的真实。
相关海报: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