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招行说——听他们讲是什么成就了招行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
8.36
1.5折
¥
56
九品
库存5件
作者招微君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94436
出版时间2017-0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56元
货号972065626263241222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导语摘要
招微君编著的《青年招行说--听他们讲是什么成就了招行(1987-2017)》是招商银行为纪念他们创行三十周年而创作的一本书,依据业务、管理、文化等维度进行分类,以招行三十周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与关键事件为主线,采访了50位这些事件的亲历者和当事人,通过对这些人的采访全面展示了招行的历史和发展,也可窥见招行成功的经验,具有社会借鉴作用。
商品简介
本书是招商银行为纪念他们创行三十周年而创作的一本书,依据业务、管理、文化等维度进行分类,以招行三十周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与关键事件为主线,采访了50位这些事件的亲历者和当事人,通过对这些人的采访全面展示了招行的历史和发展,也可窥见招行成功的经验,具有社会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招微君,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分管企业文化的团队成员总称,是全行上下非常具有协作能力和创意策划能力的招行人,主要工作是传递招行的价值观,对内凝聚员工,对外树立招行品牌形象。他们负责发起、统筹并编排了此次来自全行的采访活动。
目录
皇冠上的明珠 001
王菁:笨功夫成就真功夫 002
简梦雯:不忘初心的私银“老兵” 009
陈伯宪:坚持做对的事情 014
最好的服务 023
曾宝玲:我的工号是0005 024
刘娟:卸下光环,重新出发 030
叶正茂:我的根基在个贷 036
郭盈:一个“抗造”的零售老兵 042
陈绮:做好一线服务的“炒茶师” 048
王瑾敏:“最美”是一种精神传承 052
站在风口上 057
陈昆德:万变不离其宗 058
江朝阳:互联网世界的信仰与博弈 064
陈国栋:“小招”背后的男人 070
李霄杰:最完美的产品永远是“下一个” 076
刘祎炜:可视“女主播”成长记 082
李然:霸气产品经理 088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093
彭博:从一个高度到另一个高度 094
梁高杰:永远保持新人姿态 099
一张“神奇”的卡片 105
彭千:我就是招行宝宝 106
杨建强:一直靠谱下去 114
让“木桶”装满水 119
史鹏琛:与“企鹅”共舞 120
彭峰:站在“转型”潮头的老兵 126
何凌:做个“专一”的人 131
周婷:温柔也是一种力量 136
焦工博:我的支行岁月 141
李娜:多面“娜姐” 146
陈兴玥:如骑士般战斗 152
钱达:奔跑出的“滨海速度” 157
张越: 捕“风”十八年 162
越来越“轻”了 167
姜然:转型,方能薄发 168
袁锦:接受变化,顺应变化 173
徐明杰:并购金融大有可为 179
王光明:爱上系统的博士后 184
看不见的舞台 189
华敏:IT人的精神和使命 190
周天虹:搭建IT与业务之桥 197
蔡继传:好戏在后头 203
秦卓嘉:服务一线,是快乐,也是习惯 209
盛美伦:“技术宅”的“珠峰”情结 214
御“风”者 219
夏样芳:二十三载赤子心 220
郑肖莹:安全的“守护天使” 226
刘波:勇敢的弄潮儿 232
冀苏泓:不忘初心的御“风”者 238
廖远兵:我是一名“清收”战士 244
李明强:用匠心打造最佳风险管理银行 249
走向世界 255
徐力:一名海外金融老兵的大“跳跃” 256
让员工做自己的主人 263
罗开位:教书育人是我的人生事业 264
高翠芳:让榜样成为一种力量 271
王默涵: 以从容心,做踏实事 276
肖立:回到客户中去 282
一家有温度的银行 287
赵延新:我的村庄在喀什 288
王斐:做公益的招行女孩 294
内容摘要
本书是招商银行为纪念他们创行三十周年而创作的一本书,依据业务、管理、文化等维度进行分类,以招行三十周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与关键事件为主线,采访了50位这些事件的亲历者和当事人,通过对这些人的采访全面展示了招行的历史和发展,也可窥见招行成功的经验,具有社会借鉴作用。
主编推荐
招商银行30年来的内部经典案例
50位“招行人”共同揭秘卓越商业银行的成功之道
精彩内容
王菁:笨功夫成就真功夫易静见到王菁的时候,是一个略显炎热的下午。她刚参加完一个会议,还未坐下,爽朗的笑声便打破了小房间的沉闷。
干练、温婉、眉目舒展是王菁给人的第一印象。
这让你很难联想到,正是眼前这位柔和的南方女子,带领着招行私人银行业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八年增长超十倍的奇迹,并屡次获得国内外包括《欧洲货币》、英国《金融时报》等报刊杂志评选的各项重量级大奖。
回首来路,旧情往事由她徐徐道来,看似遥远却历历在目。
多思考一点1994年6月21日,招商银行广州分行成立。同年7月1日,刚大学毕业的王菁正式来到广州分行报到。
从此,招行这份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历经信贷、
国际业务、计财、零售私人银行等总分支行多个条线和岗位。“我是个招行宝宝!大家都把这些从一毕业就进入招行工作多年的,称为招行宝宝。”王菁笑着
解释。招行宝宝,这个萌而贴切的称呼背后藏着的是招行人的自豪!
甫进招行,王菁被分派到了营销前线。正是在一
线营销和管理的工作中,让她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招行文化,一棵小苗汲取了充足养分,蓬勃成长。
人家都说,招行人是有狼性的,意味着招行的市
场基因,对市场需求有快速准确的反应。初人职场的她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营销新客户,拓展市场,抓住市场信息就不放手,就连同学聚会都变成了她的招行业务推荐会。那时流行着一句话,“一人在招行,全家跟着忙”,戏谑却真实。
招行树立市场口碑靠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被王菁刻在心里,一直影响着其日后的职业生涯。
专业的服务能力是赢得市场的差异化竞争力。只有不断学习,提高专业能力,才能勇立潮头。在国内传统商业银行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存贷款利差的时候,招行总行于2004年提出一次转型,战略发展重点转向零售业务。在工作中,王菁已经观察到国外优秀的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与国内银行的巨大差异,认识到金融业的转型势不可当,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投资银行都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她开始认真思考并积极准备。在那几年里,王菁
挤出宝贵的业余时间参加了CPA、CFA等一系列资格考试。回忆起当时一边当支行行长跑业务,一边抓紧没有应酬的闲暇时间看厚厚的复习资料的情景,王菁感
慨不已。彼时,国内cFA考试考点很少,广州深圳都没有,只能去上海,考点设在上海交通大学。由于考题太难,“上午考完,下午再走进考场,环顾四周,已经没几个人。”坚持很难,但坚持下来,往往便能看到想象力触不可及的东西。
私人银行,从这里起步2007年私人银行来到中国。招行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成为首家在国内开展私人银行业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其他外资、中资银行都快马加鞭,纷纷仿效,国内私人银行事业蓬勃兴起。
发展之初,招行私人银行在业务发展模式上,有三种模式:一是与外资银行合资;二是与外资银行合作经营;三是引入外部专家团队,我们自己运作。经过反复论证,行领导最终决定采用第三种模式,从内部抽调骨干组建团队,同时聘请外部专家团队协助。
经过反复考察最终决定聘请台湾专家,一则,文化相同,没有语言沟通障碍;二则,台湾金融人士出了名的职业精神,很是敬业高效;三则,台湾经过了利率市场化的考验,有很多管理经验可以借鉴学习,特别是在高端客户的服务体系上。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内部人员的选拔上,行领导决定挑选具有丰富市场营销经验及专业能力的干部。“我有幸得到了这个机会。”王菁回忆道。
2007年春节过后,王菁便拖家带口来到深圳,与其他两位同事一起,开始私人银行业务的各项筹备工作。如同:腾讯起步于Pony朋友的舞蹈教室,阿里开
始于马云的新家,招行私人银行则创始于招行大厦8楼,一个暂时充当仓库的不起眼的小角落。谁也不曾想到,那些看似弱小的初生生命竞有如此强大的潜力,以至于后来的爆发让人为之惊叹。
初创阶段,百业待兴。王菁面前是一张铺开的白纸。首先摆上她日程的是人的问题。国内财富管理业务刚刚起步,没有成熟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全部从外资银行引进更不可能,只能从理财经理队伍中挑选,靠内部培养,“培训的压力是很大的”。总行私人银行部的产品经理、投资顾问、营销管理、运营业务支持团队都需要逐一建立,“现在你看到的所有团队
成员都是我亲自面试,一个一个挑选进来的……”王菁满脸自豪。
2007年9月,王菁带着第一批来自北上广深的客户经理们奔赴香港学习,培训长达一个月。“听他们讲私人银行产品、资产配置、保险规划、家族信托……当时我就想,我们什么时候能有这样的专业队伍、
系统支持、产品平台、服务能力就好了。”面对成熟
的香港私人银行市场,王菁很是羡慕。
令大家刮目相看的是,短短八年时间,招行私人银行已经初步构建了包括投资顾问专业服务、开放式产品平台和专属的CRM系统等在内的完整的服务体系,接近了国际先进私人银行的服务水平,在境内人民币的服务能力上甚至超过了我们的“老师”。虽然产品品种还在不断丰富、资产配置模型有待精准优化、
客户经理可以更高效,但我们的私人银行业务已经在同业中遥遥领先。P2-4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