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青年志愿服务与公民意识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
13.74
2.0折
¥
69
八品
仅1件
作者梁绿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49548
出版时间2013-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721076972887069184
上书时间2024-11-14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八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作为北京市唯——家市属专业青年院校,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一直致力于青少年研究的领域拓展和深度挖掘。近年来,我们逐渐将研究的重点集中在青年志愿服务这一被社会广泛关注的课题上,借助同时身为北京志愿者学校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实践性和前瞻性的研究项目。2006年8月,在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2005—2006年度重点项目“北京青年志愿者行动与志愿精神研究”以及共青团中央2004—2005年度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项目“中国青年志愿者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支持下,我们完成了《志愿中国——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研究》(以下简称《志愿中国》)的成果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09年5月。2007—2008年度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谐社会中的社区志愿服务’’成果《志愿社区——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研究》(以下简称《志愿社区》)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两本著作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志愿中国》应各方面的要求,于2009年修订再版;《志愿社区》得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谢立中教授的专门书评,谢教授认为该书对目前我国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两本著作被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列为推荐成果,北京志愿者学校作为培训教材使用,在北京的志愿者群体以及各类志愿组织中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在对青年志愿服务和社区志愿服务这两类目前中国开展最为普遍的志愿服务进行全面综合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意识到,志愿服务首先是“人”的事业。每个志愿者都是独立的、个体的人,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旗帜下,他们带着自己的理想、愿望和期待走进志愿服务,并从中得到了自己独特的收获和感悟。研究志愿服务,离不开对志愿者的研究。作为当今中国志愿服务主体力量的青年人,尤其是“80后”这一曾经备受争议的群体,他们怎么理解和看待志愿服务?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如何?他们对志愿服务有什么评价和期待?他们怎么看待自身的成长和变化?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我们申报了2010-2012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重点项目…80后’青年志愿行动与公民意识研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形成了目前这份最终成果.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得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李建平研究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黄志坚教授、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谢立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肖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夏传玲研究员的指导和肯定,在此表示感谢。
2008年可谓是21世纪以来比较特殊的一年,因为两件大事,它曾被媒体誉为“中国志愿服务元年”。一是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在自然灾难面前,众多“80后”的年轻人第一时间捐钱捐物、作为志愿者赶赴灾区参与救助,或在互联网平台上分类收集资源、传播发布信息,开展哀悼活动。这充分彰显了这一代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性开放的心态、成熟的道德素质和积极的公民参与意识,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能力和合作能力预示了网络时代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的个体化、微观化新趋势。此后,在20l0年的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3年的雅安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和灾后重建过程中,都有“80后”青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件大事,就是2008年8月至9月间在北京连续举办的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3届残疾人奥运会。中国为这场全球体育盛会准备了一流的场馆和观众,向世界展示了大型赛事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民的奥运热情。但另有一个群体赢得了运动员、官员、媒体记者和观众、游客们的交口称赞,这就是被境外媒体称为“鸟巢一代”的、同样以“80后”青年为主体的志愿者们。奥运会、残奥会的闭幕式,分别安排了新当选奥委会、残奥委会委员为志愿者代表献花的环节,以表达对志愿者贡献的崇高敬意,这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举动。奥运志愿服务也是我国大型赛会专项志愿服务运作的一个经典案例,青年志愿者们在此过程中展现了热情友好的青春朝气、真诚开放的心态、成熟的职业素质和敬业乐业的服务精神,这种素质和精神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志愿服务上得以延续。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曰趋开放,非营利组织开始活跃在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领域,并得到了青年人的支持。尤其在生态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领域,更是产生了一些颇具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非营利组织,他们的牵头人和策划者一般都是青年人,也用富有创意和国际化的运作理念吸引了更多的青年人成为志愿者。这可以说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的新的生长点,是伴随着青年人成长而成长成熟的民间公益力量。可以想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草根青年志愿者”将会有更多的活动空间,能够更充分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本《“80后”青年志愿行动与公民意识研究》围绕“80后”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历史历程和典型案例,从志愿服务的行动者即志愿者主体的角度切人,力争突破此前相关研究的问题框架,注重“80后”青年群体在参与志愿服务过程中自身的主体性发展,尤其是现代公民意识、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生成过程。本书可以说是以“一代人”的视角,对我们此前一系列志愿服务研究工作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志愿服务与青年成长成才等一系列问题,并期待向大家奉献更有价值的成果。
本书由梁绿琦教授主编并负责统稿工作。各章撰稿者依次为:余逸群(第二章、第六章)、纪秋发(第一章、第五章),以及穆青(第三章、第四章)。“80后”青年目前已成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他们的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非常丰富多彩,并一直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本书中所采用的案例或许已经与青年自身的当前实践有了一定的差距,这虽是研究工作固有的滞后性所致,但难免令人遗憾。只能期待在我们以后的相关研究中加以丰富和完善。
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胡亮编辑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主编
20〕3年5月
导语摘要
梁绿琦主编的这本《80后青年志愿服务与公民意识》对参与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大地震的志愿服务主力群体“80后”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构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志愿服务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创造了极大的经济、社会、人文和精神价值,推动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简介
梁绿琦,女,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教授,北京市团校校长,北京志愿者学校校长。担任全国高等教育自学委员会专业委员、全国共青团教材审查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占少年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青年教育学会副会长等。2∞8年荣获中国青少年研究会“青少年研究事业突出贡献奖”。主要从事哲学、青年教育的研究,先后主持过多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共青团中央、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在《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等核心期刊及其他类别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志愿服务类学术专著《志愿中国——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志愿社区——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等。
目录
第一章 认识“80后”群体
第一节 代沟及其功能
第二节 “80后”群体成长的背景
第三节 理性认识“80后”群体
第二章 “80后”志愿服务与公民教育
第一节 公民社会理论概述
第二节 我国公民概念的历史演变及公民教育的逻辑起点
第三节 公民教育视野下的志愿服务
第三章 新公民在成长:“5·12”地震灾害中的“80后”志愿者
第一节 地震后的“井喷”:应急响应与行动
第二节 青春在废墟飞扬:“80后”志愿者群像
第三节 收获成长:灾难中淬炼的公民意识
第四章 世界视野中的家国情怀:“80后”的奥运志愿者
第一节 奥林匹克运动与志愿服务的“联姻”
第二节 时尚中国、微笑北京:2008北京奥运志愿服务
第三节 “鸟巢一代”: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青年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与“80后”志愿服务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
第二节 国外非营利组织发展
第三节 中国非营利组织与“80后”志愿者的成长
第六章 为“80后”志愿服务喝彩
第一节 “80后”志愿者成长的现实基础
第二节 “80后”志愿服务的时代要求
第三节 “80后”志愿服务的意义与作用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志愿服务是每个文明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志愿服务的主体是青年。《80
后青年志愿服务与公民意识》分析了“80后”一代的成长背景及群体特征,探讨了“5·12”汶川大地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志愿行动,总结了“80后”参与志愿服务与公民意识生成、发展的关系。“80
后”一代的志愿行动对推进我国社会文明进步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80后青年志愿服务与公民意识》由梁绿琦主编。
主编推荐
《80后青年志愿服务与公民意识》对参与北京奥运会和汶川大地震的志愿服务主力群体“80后”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志愿服务与公民社会构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志愿服务是培养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志愿者提供的志愿服务创造了极大的经济、社会、人文和精神价值,推动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