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模式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中国模式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8.73 2.7折 32 九品

库存2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郑永年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41907

出版时间2010-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2元

货号972053186070822925

上书时间2024-11-13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九品
商品描述
前言
  中国模式的崛起可以说是2l世纪国际关系上的一件大事情。中国模式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但“中国模式”概念的提出和争论却发生在本世纪。因为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这两个互相依存的方面,因而讨论中国模式就是要把改革开放放在中国和国际发展这两个维度中去探讨其意义。就是说,中国模式不仅属于中国历史,也属于世界历史。

  探讨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世界的意义,就要从国际环境的变化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既然和国际环境分不开,那么也自然对国际社会具有深刻的影响。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开放”表明中国的改革一开始就是世界发展经验的组成部分。也正因为这样,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一开始,国际社会对此表现出来的关怀并不亚于中国社会本身对此的关怀。

  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世界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其含义是不一样的。这可以从西方世界的一些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话语变迁中看出。早期在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也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西方社会对中国一片欢迎,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会使中国很快演变成为另一个西方式国家。但当他们最终意识到中国不可能成为另外一个“他们”的时候,西方就从90年代初开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中国威胁论”,从“中国军事威胁论”到“中国经济威胁论”再到“中国政治不确定论”,等等,循环反复,从未间断过。

作者简介
  郑永年,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黄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和研究主任。 

 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先后出版专著14部,主编学术著作12部。此外,经常在报刊及其他媒体发表评论,是香港《信报》1997年至2006年的专栏作家,2004年始在新加坡《联合早报》撰写专栏。 

 多年来,其独立而深入的中国研究以及视角独到的专栏文章,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广泛的影响。

目录
前言:中国的崛起和中国模式

第一讲 国际发展视野中的中国经验

不能说中国没有政治改革

社会政治秩序不可缺失

通过政治与行政手段保护产权

社会正义是持续发展的前提

社会多元促进政制改革

第二讲 中国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

引言:余英时vs姜义华

西方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

民族主义在中国的演变及其与自由主义的关系

经济发展和民族国家建设

中国民族主义的未来

第三讲 政治改革与中国国家建设

引言

国家与民主

国家、民主和发展中国家

国家建设和中国的民主化

第四讲 人本社会主义、政党的转型和中国模式

政党、国家建设和民主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转型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与党的第二次转型

第五讲 民主化的中国模式

民主的普世性和特殊性

国家制度建设在先,民主化在后

中国的渐进民主化

第六讲 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模式

金融危机和中国模式

中国的复合经济模式

社会改革和中国模式的改进

第七讲 国家权力的“中央性”和“人民性”:中国的中央地方关系

中央地方关系问题

现象的根源

现代国家权力的集中性和人民性

国家权力的中央性的流失

选择性集权、国家权力的人民性和中央性

第八讲 放权改革:中国的中央、地方与公民社会

两种分权概念

政府间放权如何造就经济的高速增长

政府间放权的负面后果与重新收权

国家一社会放权的举步维艰

结论:进一步实行国家一社会分权

第九讲 必须保卫社会: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社会政策

发展动力与社会后果

曼库尔·奥尔森和卡尔·波兰尼

开放与市场发展

开放政策不均衡的影响

政治改革和利益代表

社会开放和不均等的政策参与

为什么必须保卫社会

第十讲 乡村民主和中国政治进程

农民与民

中国农民的新特质

中国农村基层组织形式

乡村民主与民族国家的建设:

简短的结论

第十一讲 农民与民主:村民自治研究中被忽视的关键点

作为一门显学的农民民主

理论认识的进步和现状

现存理论的批判

农民与民主关系的再思考

简单的结论

第十二讲 中国要从新加坡模式学习些什么

新加坡能不能学?

权力的有效集中

融政党于社会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反对党并不是民主政治的唯一标志

领袖的作用

新加坡模式与中国政改前景

结语:中国模式与思想解放

内容摘要
  中国模式已经成为媒体和社会传播的热门词汇,但中国模式到底是什么,它如何发展而来,它的未来会怎样,却还鲜有深入透彻的系统研究。《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作者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独到的分析眼光和独立的批判精神,透过纷繁的表象,超过各种主义的纷争,对关乎国运的诸多重要政治社会问题给予了冷静、公允、坚实有力的解释。

主编推荐
  中国的高速发展能否持续?中国共产党怎样成功转型?政治体制改革何去何从?中国如何走自己的民主化道路?中央地方关系如何破局?怎样看待中国的民族主义?

  新加坡国立大学郑永年教授将领导你穿越各种思想纷争的迷雾,真正读懂中国。

  在国家建设问题上,中国并没有什么模式可以仿效和追求的,不管怎样,重要的不是从任何主义出发,来做些无结果的理想的实战,而是要从中国的实际政治情形出发,对现行制度进行渐进式的重建。

   相关推荐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