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心理课
21年品牌 40万+商家 超1.5亿件商品

儿童心理课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10.44 2.3折 45 八品

仅1件

天津宝坻
认证卖家担保交易快速发货售后保障

作者含含妈咪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31375

出版时间2018-07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45元

货号1824270554078237697

上书时间2024-11-13

休闲图书吧

三年老店
已实名 已认证 进店 收藏店铺

   商品详情   

品相描述:八品
商品描述
前言

  从婴儿阶段开始,宝宝的心理活动就已经很丰富了。虽然他们不能用语言表达,但是会通过行为动作向妈妈发出一系列信号,告诉妈妈自己的真实需求。他们的满足、自信、疲惫、孤独、恐惧乃至所有情绪,都能在行为中体现出来。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好多父母没能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他们只是单纯地带孩子。但是能带孩子,不等于会带孩子。因为不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许多父母正在伤害自己的孩子!

 

  孩子为什么爱哭?孩子为什么说脏话?孩子为什么打人?孩子为什么小气不爱分享?孩子为什么吮吸手指?孩子为什么爱说谎?孩子为什么坐不住?孩子为什么恐惧?……

 

  这一系列为什么,只说明一件事:只有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才能对症下药,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世界上没有问题儿童,只有缺少正确引导的父母。因此,作为父母,必须拥有一双火眼金睛,才能从中读出孩子未曾说出的话,理解其行为背后折射出来的内在心理需求,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会带孩子,找到开启孩子内心的钥匙,懂得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成为孩子,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带他成长,陪他成长。

 

  孩子的行为多种多样,而每个行为背后都有着和成人不太一样的行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什么?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父母应该学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从而发现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唯有如此,你的“教育”于孩子而言才会是一件幸事。

 

  本书正是以“解读儿童行为”为主题,集结了儿童的各种行为和心理表现,从儿童的生活、学习、情绪管理、社会交往等几大方面进行阐述,以朴素的语言对儿童行为心理条分缕析,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将难懂的行为心理学知识通俗化。相信读完此书,定能切实解决广大父母面临的育儿难题,让父母迅速读懂孩子的心,找到科学教养孩子的方法。

 



导语摘要
 孩子的生活习惯行为会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读懂这些行为背后的真相,将帮助你更好地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含含妈咪著的《儿童心理课》以“解读儿童行为”为主题,集结了儿童各种行为和心理表现,从儿童生活习惯、爱好学习、情绪管理、社会交往等几大方面展开阐述,以朴素的语言对儿童心理行为进行了条分缕析,以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将难懂的行为心理学知识通俗化,切实解决宝爸宝妈面临的育儿实际问题,让宝爸宝妈迅速读透孩子心,找到科学教养孩子的方法。

作者简介

  含含妈咪,资深出版人,是一位在工作之余喜欢阅读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哲学和文学等各类书籍的家庭教育工作者。她研习了国内外大量的教育理论,并运用于实践中,不仅给予了孩子智慧的头脑,更给予了孩子独立的人格和快乐的童年。她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是读者的良师益友,目前致力于创作帮助中国父母科学培育优秀、积极、健康孩子的家教读物。



目录
第一章 孩子心里藏着小秘密,需要父母去解开 

爱孩子,就要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002 

搞懂宝宝的肢体语言,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006 

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孩子需要表达自我感受的机会009 

互动问答013 

第二章 读懂孩子生活方面的行为,才能更好地了解他的想法 

爱玩冲水马桶,要满足孩子的探索欲018 

宝宝爱玩“脏东西”,是认知自然的需要022 

孩子爱拆东西,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表现028 

喜欢玩锅碗瓢盆,敲敲打打锻炼协调性031 

宝宝爱爬高,感知空间和探索视线以外的世界035 

孩子不爱吃饭,强迫进食反而会使其产生抵触情绪038 

孩子不愿意刷牙,自我独立意识增强的结果041 

家有“赖床宝宝”,问题在于父母本身045 

不愿自己穿衣服,因父母帮孩子做了本该他做的事情049 

互动问答052 

第三章 了解孩子学习方面的行为,培养孩子自觉的好习惯 

孩子不愿意去幼儿园,离开父母产生入园焦虑058 

孩子胡乱涂鸦,是最原始的创造活动062 

孩子乱丢玩具,可能是懒惰或缺乏秩序感引起的067 

孩子逃课,厌学的一种表现073 

看书三分钟热度,好胜心强但毅力不足078 

孩子有厌学情绪,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083 

孩子学习不够主动,因对学习缺乏兴趣088 

孩子趴在桌子上写字,不良的坐姿习惯造成的092 

互动问答097 

第四章 领会孩子的情绪和情感,让爱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动辄哭闹,说明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104 

孩子委屈地哭,是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110 

公共场合撒泼,源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和家长的妥协115 

孩子脾气倔强,是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121 

大喊大叫摔东西,是需求得不到满足的表现126 

孩子爱“顶牛”,是“第二反抗期”的正常表现132 

互动问答137 

第五章 解读孩子的社交行为,教会孩子在社交中展示自己 

孩子爱动手打人:自我意识较强产生的攻击性行为142 

不敢主动跟小朋友玩,因为缺乏与人交往的机会147 

孩子有骂人行为,因为没有是非观念151 

孩子天生胆小,源于父母的过度限制和保护156 

孩子爱咬人,与口腔敏感期、情绪有关161 

孩子的玩具不与他人分享,是不愿失去自己的“财产”165 

与他人交换玩具:交换是孩子之间的一种交往行为169 

互动问答173 

第六章 只要用对方法,你就能搞定孩子千奇百怪的行为 

了解孩子的恋物行为,正确解读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178 

孩子拒不认错,可能并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183 

孩子偷偷拿别人的东西,受好奇、独占心理的驱使188 

孩子爱说谎:情感得不到满足的情绪表达192 

喜欢虐待小动物:宣泄情感,彰显自己的强大197 

孩子孤僻不合群,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所致201 

智力“厌食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造成的206 

孩子贪玩——玩耍的孩子更聪明210 

孩子爱问“我从哪里来”:性意识朦胧期的开始215 

“我要嫁给爸爸”:孩子对性别角色的最初认识220 

互动问答225 

内容摘要

  孩子的生活习惯行为会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读懂这些行为背后的真相,将帮助你更好地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本书以“解读儿童行为”为主题,集结了儿童各种行为和心理表现,从儿童生活习惯、爱好学习、情绪管理、社会交往等几大方面展开阐述,以朴素的语言对儿童心理行为进行了条分缕析,以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将难懂的行为心理学知识通俗化,切实解决宝爸宝妈面临的育儿实际问题,让宝爸宝妈迅速读透孩子心,找到科学教养孩子的方法。

 




主编推荐

  1.每个好父母,一定是“懂”孩子的“心理医生”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的内心,仍然是一个无法探索的神秘迷宫。也许有的父母认为,

 

  小小孩童的心灵就是一张无须解读就可以一览无余的白纸,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要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而且他们还爱憎分明,喜欢你就会冲你笑,不喜欢你就会对你置之不理。他们对人的评价不是“好”就是“坏”,对事物的理解不是“是”就是“非”……许多事情在成人的眼中是错误的、可笑的,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正确的、正常的。

 

  其实,孩子的内心是一本五彩的书,书中写着他的喜怒哀乐、情感尊严,等着爸爸妈妈去读懂它。父母应该学会从心理医生的角度,关注孩子的行为变化,从而发现孩子心理的真实想法,学会站在孩子心理成长的角度出发,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唯有如此,你的“教育”于孩子而言才会是一件幸事。

 


 

  2.见微知著,孩子的每个行为里都隐藏着小秘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许多行为常常会令父母感到困惑。有时候,孩子会突然开心大笑;有时候,孩子又会忽然放声大哭;有时候,孩子会和小朋友为争夺一个玩具而大打出手;有时候,孩子又会独自躲在角落里自言自语地玩着什么……

 

   孩子的行为多种多样,而其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着和成人不太一样的行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是,有些父母由于对此不了解,看到孩子大哭大闹,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孩子批评一顿,却并不去想孩子为什么会哭,难怪如今很多孩子都会抱怨父母不能理解自己。而更关键的是,还有的父母把孩子的一些正常表现当成了不乖的行为并予以斥责,这样就违背了孩子的天性,孩子会觉得痛苦,甚至引发心理问题。父母要懂得,教育孩子不应该只看表面的东西,要去探究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正确引导。

 


 

  3.润物无声,全方位解析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本书知识系统全面,从儿童生活习惯、爱好学习、情绪管理、社会交往等几大方面展开

 

  阐述,关爱孩子每个成长细节。

 

  孩子的生活习惯行为会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读懂这些行为背后的真相,将帮助你更好地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教育方法应该是灵活多样的,家长在培养孩子爱好学习方面不要忽略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情绪和情感具有调节人的行为,推动人的认识活动发展的功能,愉快积极的情绪或情感,能增强人的活动能力,忧悲的消极情感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水平,对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各种心理疾病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4.速查速用,让众多育儿问题迎刃而解的家庭教育工具书

 

  多版块设计,结构清晰,将心理学理论融入大量家庭实践案例中,深入浅出,实操性强。

 

  本书理论脉络清晰,精彩易读,干货多多,有很强的家庭指导意义。

 

  翻开本书,你一眼就能看透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心理。你越理解孩子的心理,孩子就越

 

  能理解你的要求,从而更配合你!

 




精彩内容
 爱孩子,就要读懂孩子的心灵世界行为表现孩子不听劝,大哭涛涛是一个刚满3周岁的小男孩。但最近因为着
凉感冒,上吐下泻的,为了让他的肠胃尽早恢复,涛涛妈妈就给他熬了很浓稠的小米粥喝,可是涛涛一点儿也不领情,不愿意喝,并且在肚子饿的时候大叫,“我想吃饼干!我想吃饼干!”一开始,涛涛妈妈还耐心地告诉涛涛:“你现在不能吃饼干,等你的肠胃恢复了才能吃。”可是涛涛听后仍不罢休,还是吵着要吃。妈妈想转移涛涛的注意力,就故意在他说吃饼干的时候顾左右而言他。
没想到这招还挺管用,涛涛要饼干的问题被妈妈一遍遍地答非所问,最后涛涛什么都不说了,撇着嘴开始大哭起来,不管妈妈如何哄还是如何抱,甚至最
后都拿出了他想要的饼干,但他还是不听,仍然一个劲儿地哭。这时,外婆来了,孩子仿佛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一样,抱着外婆又是一阵哭泣,最后要睡觉了,还不让妈妈碰他,居然对妈妈说:“不要妈妈,要外婆……”妈妈听着涛涛的话感觉好伤心。
心理语言 孩子的行为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在上面的案例中,涛涛一遍又一遍地表达他要吃饼干的愿望,可是妈妈故作聪明地答非所问,让涛涛觉得自己表达不清,无法跟妈妈沟通,才选择了用哭闹来解决问题,甚至是最后不要妈妈了。虽说童言无忌,但却是孩子内心真实的反映,作为家长,要想和孩子好好地沟通,读懂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才是最关键的。
3岁左右的孩子,心理还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低,很容易受到他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幼
儿教育中,一定要采取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心灵,轻松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许多行为常常会令父母感
到困惑。有时候,孩子会突然开心大笑;有时候,孩子又会忽然放声大哭;有时候,孩子会和小朋友为争夺一个玩具而大打出手;有时候,孩子又会独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一边自言自语,一边玩着什么……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的内心是一个无法探索的神秘迷宫。也许有的父母认为,小小孩童的心灵就是一张无须解读就可以一览无余的白纸,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孩子的内心世界要比我们想象的丰富得多。而且他们还爱憎分明,喜欢你就会冲你笑,不喜欢你就会对你置之不理。他们对人的评价不是“好”就是“坏”,对事物的理解不是“是”就是“非”。
许多事情在成人的眼中是错误的、可笑的,但在孩子的眼中却是正确的、正常的。
孩子的行为多种多样,而每个行为的背后都有着
和成人不太一样的行为心理,只有抓住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可是,有些父母由于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

此功能需要访问孔网APP才能使用
暂时不用
打开孔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