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 27 7.5折 ¥ 36 八品
库存2件
作者汪中求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386957
出版时间2012-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36元
货号1585187709877080064
上书时间2024-11-13
工业化的中国不重“工”
在今天的中国,“工业精神”并非一个热词,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国已经具有了足够的“工业精神”。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展走的是一条现代化道路,而这条道路的基础便是工业化,并且今天我们仍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中。考察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历程,再面对当今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似乎难以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我们不得不说,工业化绝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精神气质的更新,而在精神气质中,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所谓的“工业精神”。没有“工业精神”的奠基,而意图达到工业化的圆满结果,那无异于缘木求鱼。
这正是我们今天呼唤“工业精神”的最重要理由。
让我们先从一些观感谈起。
“2012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境外消费累计达72亿美元,而这些消费主要是奢侈品,奢侈品又主要是名表、皮具、时装、化妆品和香水。”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公布,“春节期间中国消费者分别占据了欧洲奢侈品市场销售总额的62%,北美的28%,中国港澳台地区的69%。”一句话,中国人太有钱了!
于是很多外国人就开始纳闷:中国人怎么突然间那么有钱?对此,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解释说,很多企业“快速利用概念——快速上市——快速套现”,而一些投资人则通过包装推波助澜,使企业财富急剧增加。而这只是部分上市企业的发财路径,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的财路,比如城市郊区的农民很多靠土地出让发了大财。当然,我不敢否认有着靠勤劳致富的更大的群体。
无论如何,三十年的工业化的的确确使中国富了,这体现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主要商业机构都陆续聘用精通中文的营业人员,周边国家竞相开赌场吸引中国人过去,面对中国游客作旅游开发成了日本、韩国等国家的高层研究课题。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中国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消费需要,由此可见中国人确实富了。而中国人的这种富裕是工业化的成果吗?可为何这种工业化却很难体现“工业精神”呢?对此的讨论就是本书的主旨。
在讨论“工业精神”这个话题之前,我并未对其作词源学的考证,也没有就世界各国关于“工业精神”的相关表述作对比研究,只是借助个人对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观察和思考,试图理出一个头绪来,以引起国人深层次的思考。借助孙文谈“主义”的套路,这里讲的“精神”指的是一种思想、一种信仰和一种力量。
2011年“3?11”地震不久,我带领一个民营企业家组成的工业考察团到了日本,东京的华人领袖郑剑豪先生为我们组织了一次很有价值的中日企业家见面会。会上一位老华侨的发言让我震撼,这位72岁的康泰克集团的董事长吉永良先生说到自己的祖国时,沉重地指出,“工业化的中国重商不重工。”
是的,“重商不重工”,这正是我长期以来所受的困惑。当然,这里的“重商”不是否定商业的本身,更不是否定商业文明的先进性;而是指工业化进程中的有些中国人往往将事情都当做是一笔生意、一种买卖来做,在这些人看来事情没有性质的不同,只有大小的差异。他们做一颗螺钉,并不是想着如何把它做到最好,而是想着只要有人购买、能挣钱就行;建一栋房子,并不是想着如何把它建得牢固,而是想着只要核心价值的土地能得到充分利用就行;就算提出了“百强企业,百年老店”的口号,恐怕其目的也不过是为了实现更多利润罢了。
当然,中国也存在优秀的企业和有境界的企业家。在一次国资委的管理培训课上,我也曾公开向那些敬业、立公、廉洁、去私的国有企业高管们表示敬意,因为他们承担的责任和压力是常人不容易理解的;他们一动笔就可以出手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千万资产或资金,但个人收入却完全不成比例(少数贪腐者和胡作非为者例外)。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凭信仰、信念和良知在工作,在发奋。一个民族的工业化就应该有这种担当,一个国家的企业家群体就应该有这种信仰。据在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林毅夫的文章分析,中国2008年的人均收入以购买力平价衡量是美国的21%,与日本的1951年及韩国的1977年的水平相当。日本1951~1971年的年均GDP增长是9?2%,韩国1977~1997年的年均GDP增长为7?6%。林毅夫以此推论,中国能够在未来20年里保持8%的增长速度。这个推论与首创“金砖国家”一词的吉姆?奥尼尔在2011年底出版的书中的预言一致:中国经济总量或将在2027年超过美国。更乐观的推测是2012年初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的判断:中国GDP总量将在2018年超过美国......
一个民族的工业化应该有一种担当,一个国家的企业家群体应该有一种信仰。本书试图对一些业已存在的现象作解剖,包括对合作理念、契约精神、效率观念、质量底线和科学观等的迟钝和漠视,包括对环境和城市化理解的肤浅。发出中国需要工业精神的呼喊,中国必须更认真和更深入地思考企业竞争力、行业前景、民族实力、国家后劲、企业家境界、历史责任以及对人类的贡献。
现代化的推进需要提倡工业精神
现代化绝不仅仅是物质器物层面的变化,
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更新
工业精神提倡专心做事,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所有行为都必须对未来负责任;
工业精神包含着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隐含着一种精益比精明更重要、质量比销量更重要、诚信比成本更重要、口碑比广告更重要、利益比利润更重要、价值比价格更重要等取舍的准则。
中国需要建立与工业化相适应的精神大厦。这座大厦的基石是合作精神,框架是契约精神,构造是效率观念,细节是质量意识,整体是科学观,设计原则或依据是持续发展观。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