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先讲两则故事,分别是关于我的良师益友阿莫斯· 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尔· 卡尼(Daniel Kahneman)的,希望读者可以从中领会本书的大致内容。特沃斯基的故事
即使是记不住几分钟前把钥匙放在哪里的人,生活中也会有很多难忘的时刻。其中有些事情是众所周知的,假如你和我的年纪差不多,那么约翰· 肯尼迪(John F. Kennedy)遇刺可以算是一件(当时你可能是大一新生,正在学校的体育馆里打篮球)。对于凡是能够阅读本书的人来说,2001 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则是另外一个例子[当时你可能刚刚起床,正在收听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的报道,想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
还有一些永远存留在记忆中的事情则与个人有关,比如婚礼或打高尔夫球一杆进洞。对我而言,丹尼尔· 卡尼曼给我打过的一个电话可谓终生难忘。虽然我们俩常常通电话,但对通话内容我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唯独这一次令我记忆犹新。那1996 年年初,卡尼曼打电话告诉我,他的朋友和搭档阿莫斯· 特沃斯基已到了癌症晚期,大约只剩下6 个月的生命了。当时我脑中一片空白,不得不把电话递给我的妻子,好平复一下自己的悲痛心情。不管是听到哪位好友即将离世的消息,我都会感到很震惊,但阿莫斯· 特沃斯基绝不应该59 岁就奔赴黄泉啊。他的桌子上只有并排摆放的一支笔,一个本子;他的论文和演讲精确得当,无懈可击;他绝不会就此离我们而去。
特沃斯基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自己无法再到办公室工作。在此之前,只有几个人知道实情,其中包括我的两个好友。除了我们的爱人,特沃斯基不让我们把他患病的消息告诉其他任何人,所以在那5 个月里,我们常常只能彼此安慰,将这一可怕的消息深藏心底。
特沃斯基不想公开自己的健康状况,原因是不想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只做一个行将就木的人,他还有工作要完成。作为研究判断和决策行为的先行者,他和卡尼曼决定编辑一本专著,将他们俩与其他心理学家的论文汇集成册,命名为“选择、价值以及框架”(Choices, Values, andFrames)。特沃斯基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完成工作,陪伴家人,看篮球比赛。在这段时间里,特沃斯基不希望别人看望他,但与工作有关的来访除外。所以,在他去世的6 个星期前,我以要完成一篇我们合著的论文这一
牵强的理由拜访了他。我们研究了一会儿论文,又一起看了一场NBA(美国职业篮球联盟)季后赛。
特沃斯基几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得十分睿智,在对待疾病方面也是如此。 他咨询了斯坦福大学的多位专家,在得知病情的发展和结果后,他认为与其让毫无意义的治疗毁掉自己最后的时光,充其量只换来额外几个星期的生命,莫不如顺其自然。特沃斯基像往日一样睿智,他向他的肿瘤医师解释说,癌症并不是零和博弈。“对肿瘤不利的,对我也未必有益。”有一天,我打电话给特沃斯基,询问他的身体状况。他说:“说起来很有意思。得流感的时候,我们觉得难受得要死,但是真正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却感觉良好。”
特沃斯基于1996 年6 月去世,葬礼在他所居住的加州帕洛阿尔托举行。特沃斯基的儿子奥伦(Oren)在葬礼上读了特沃斯基去世前几天写给他的几句话:
我发现,在人生的最后时光,我们一直在谈论各种奇闻和故事,希望别人记住,至少是短暂地记住。我认为犹太教一直有个传统,即历史和智慧是通过奇闻逸事、有趣的故事,以及恰当的玩笑,而非讲课和历史书流传下来的。
在葬礼结束后的七日服丧期中,特沃斯基的家人在家里举办了一个传统的吊唁活动。那是一个周日下午,因为不想错过一场NBA季后赛的比赛结果,我们有几个人在吊唁期间跑到了有电视机的房间。我们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特沃斯基的儿子塔尔(Tal)主动说:“如果我的父亲还在,他肯定会赞成你们观看球赛,而把葬礼吊唁录下来。”
自1977 年和特沃斯基相识以来,我坚持用一种方法来检验自己所写的每一篇论文,即:“特沃斯基会同意这篇论文发表吗?”我的朋友埃里克· 约翰逊(Eric Johnson)—后文中会提到此人—可以证明,我们合写的一篇论文在期刊同意刊载后三年才得以发表。当时,期刊的编辑、评审人和埃里克都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但特沃斯基却因为其中一个观点而迟迟未表态。我不断地修改论文,可怜的埃里克的履历上若没有这篇论文则可能妨碍他的晋升。幸运的是,埃里克还写了其他几篇出色的论文,所以没有受到我的拖累,并且成功拿到了大学的终身教职。最后,特沃斯基终于认可了这篇论文。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认真践行了特沃斯基写给奥伦的话。本书读起来似乎并非出自经济学教授之手,它不是一本专著,重点也不在于要辩驳什么观点。当然,书中会涉及专业研究,可也不乏逸事,甚至还有好玩的故事,以及奇怪的笑话。
卡尼曼的故事
2001 年年初,有一天我去丹尼尔· 卡尼曼在伯克利的家里做客。我们像往常一样,坐在他家客厅闲聊。突然,卡尼曼想起来要给罗杰· 洛温斯坦(Roger Lowenstein)打电话。罗杰是一位记者,著有《赌金者》(When Genius Failed)等畅销书,当时他正为《纽约时报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写一篇关于我的文章。他很自然地想要和我的老朋友卡尼曼聊一聊。当时我真是进退两难,是离开房间,还是听一下他们的谈话呢?卡尼曼对我说:“留下来听听吧,会很有意思的。”
采访开始了,聆听朋友讲述你的过去没什么可激动的,而听别人表扬你又总是觉得很尴尬。我随便拿起一本书读了起来,注意力也随之转移,直到我听到卡尼曼说:“哦,泰勒最大的优点或者说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他很懒。”
什么?真的吗?我从不否认自己很懒,但卡尼曼真的认为懒惰是我最大的优点吗?我朝卡尼曼又是摆手,又是摇头,但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极力夸赞我懒惰的好处。时至今日,卡尼曼仍然认为那是对我的高度赞许。他说,懒惰可以说明我所研究的问题具有非比寻常的吸引力,足以让我克服逃避工作的潜在倾向。唯有卡尼曼可以把我的懒惰说成是一个优点。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在阅读本书前,一定要牢记这本书是由一个懒人所著。因此,我只会将有趣的内容,至少是我认为有趣的内容写在这本书中,这一点卡尼曼可以做证。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先讲两则故事,分别是关于我的良师益友阿莫斯· 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尔· 卡尼(Daniel Kahneman)的,希望读者可以从中领会本书的大致内容。特沃斯基的故事
即使是记不住几分钟前把钥匙放在哪里的人,生活中也会有很多难忘的时刻。其中有些事情是众所周知的,假如你和我的年纪差不多,那么约翰· 肯尼迪(John F. Kennedy)遇刺可以算是一件(当时你可能是大一新生,正在学校的体育馆里打篮球)。对于凡是能够阅读本书的人来说,2001 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则是另外一个例子[当时你可能刚刚起床,正在收听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的报道,想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
还有一些永远存留在记忆中的事情则与个人有关,比如婚礼或打高尔夫球一杆进洞。对我而言,丹尼尔· 卡尼曼给我打过的一个电话可谓终生难忘。虽然我们俩常常通电话,但对通话内容我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唯独这一次令我记忆犹新。那1996 年年初,卡尼曼打电话告诉我,他的朋友和搭档阿莫斯· 特沃斯基已到了癌症晚期,大约只剩下6 个月的生命了。当时我脑中一片空白,不得不把电话递给我的妻子,好平复一下自己的悲痛心情。不管是听到哪位好友即将离世的消息,我都会感到很震惊,但阿莫斯· 特沃斯基绝不应该59 岁就奔赴黄泉啊。他的桌子上只有并排摆放的一支笔,一个本子;他的论文和演讲精确得当,无懈可击;他绝不会就此离我们而去。
特沃斯基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直到自己无法再到办公室工作。在此之前,只有几个人知道实情,其中包括我的两个好友。除了我们的爱人,特沃斯基不让我们把他患病的消息告诉其他任何人,所以在那5 个月里,我们常常只能彼此安慰,将这一可怕的消息深藏心底。
特沃斯基不想公开自己的健康状况,原因是不想在自己最后的日子里只做一个行将就木的人,他还有工作要完成。作为研究判断和决策行为的先行者,他和卡尼曼决定编辑一本专著,将他们俩与其他心理学家的论文汇集成册,命名为“选择、价值以及框架”(Choices, Values, andFrames)。特沃斯基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完成工作,陪伴家人,看篮球比赛。在这段时间里,特沃斯基不希望别人看望他,但与工作有关的来访除外。所以,在他去世的6 个星期前,我以要完成一篇我们合著的论文这一
牵强的理由拜访了他。我们研究了一会儿论文,又一起看了一场NBA(美国职业篮球联盟)季后赛。
特沃斯基几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得十分睿智,在对待疾病方面也是如此。 他咨询了斯坦福大学的多位专家,在得知病情的发展和结果后,他认为与其让毫无意义的治疗毁掉自己最后的时光,充其量只换来额外几个星期的生命,莫不如顺其自然。特沃斯基像往日一样睿智,他向他的肿瘤医师解释说,癌症并不是零和博弈。“对肿瘤不利的,对我也未必有益。”有一天,我打电话给特沃斯基,询问他的身体状况。他说:“说起来很有意思。得流感的时候,我们觉得难受得要死,但是真正快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却感觉良好。”
特沃斯基于1996 年6 月去世,葬礼在他所居住的加州帕洛阿尔托举行。特沃斯基的儿子奥伦(Oren)在葬礼上读了特沃斯基去世前几天写给他的几句话:
我发现,在人生的最后时光,我们一直在谈论各种奇闻和故事,希望别人记住,至少是短暂地记住。我认为犹太教一直有个传统,即历史和智慧是通过奇闻逸事、有趣的故事,以及恰当的玩笑,而非讲课和历史书流传下来的。
在葬礼结束后的七日服丧期中,特沃斯基的家人在家里举办了一个传统的吊唁活动。那是一个周日下午,因为不想错过一场NBA季后赛的比赛结果,我们有几个人在吊唁期间跑到了有电视机的房间。我们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特沃斯基的儿子塔尔(Tal)主动说:“如果我的父亲还在,他肯定会赞成你们观看球赛,而把葬礼吊唁录下来。”
自1977 年和特沃斯基相识以来,我坚持用一种方法来检验自己所写的每一篇论文,即:“特沃斯基会同意这篇论文发表吗?”我的朋友埃里克· 约翰逊(Eric Johnson)—后文中会提到此人—可以证明,我们合写的一篇论文在期刊同意刊载后三年才得以发表。当时,期刊的编辑、评审人和埃里克都认为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但特沃斯基却因为其中一个观点而迟迟未表态。我不断地修改论文,可怜的埃里克的履历上若没有这篇论文则可能妨碍他的晋升。幸运的是,埃里克还写了其他几篇出色的论文,所以没有受到我的拖累,并且成功拿到了大学的终身教职。最后,特沃斯基终于认可了这篇论文。
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认真践行了特沃斯基写给奥伦的话。本书读起来似乎并非出自经济学教授之手,它不是一本专著,重点也不在于要辩驳什么观点。当然,书中会涉及专业研究,可也不乏逸事,甚至还有好玩的故事,以及奇怪的笑话。
卡尼曼的故事
2001 年年初,有一天我去丹尼尔· 卡尼曼在伯克利的家里做客。我们像往常一样,坐在他家客厅闲聊。突然,卡尼曼想起来要给罗杰· 洛温斯坦(Roger Lowenstein)打电话。罗杰是一位记者,著有《赌金者》(When Genius Failed)等畅销书,当时他正为《纽约时报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写一篇关于我的文章。他很自然地想要和我的老朋友卡尼曼聊一聊。当时我真是进退两难,是离开房间,还是听一下他们的谈话呢?卡尼曼对我说:“留下来听听吧,会很有意思的。”
采访开始了,聆听朋友讲述你的过去没什么可激动的,而听别人表扬你又总是觉得很尴尬。我随便拿起一本书读了起来,注意力也随之转移,直到我听到卡尼曼说:“哦,泰勒最大的优点或者说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他很懒。”
什么?真的吗?我从不否认自己很懒,但卡尼曼真的认为懒惰是我最大的优点吗?我朝卡尼曼又是摆手,又是摇头,但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极力夸赞我懒惰的好处。时至今日,卡尼曼仍然认为那是对我的高度赞许。他说,懒惰可以说明我所研究的问题具有非比寻常的吸引力,足以让我克服逃避工作的潜在倾向。唯有卡尼曼可以把我的懒惰说成是一个优点。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这一点,所以在阅读本书前,一定要牢记这本书是由一个懒人所著。因此,我只会将有趣的内容,至少是我认为有趣的内容写在这本书中,这一点卡尼曼可以做证。
作者简介
理查德?泰勒(Richard H. Thaler),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945年生,1974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现在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出过6位诺奖得主的商学院,着重理论研究、案例与实操课程),任金融和行为科学教授,同时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主持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
泰勒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学科,属于“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开疆拓荒者,被认为是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锋经济学家,在储蓄和投资行为研究的造诣也很深。
2015年,他当选美国经济学学会主席。
与卡斯?桑斯坦(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奥巴马政府信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合著畅销书《助推》。
目录
引 言
第一部分 行为经济学的发轫:1970~1978 年
第1 章 经济人与非理性的人
第2 章 机会成本和禀赋效应
第3 章 非理性行为清单
第4 章 前景理论和价值函数
第5 章 加州圆梦之旅
第6 章 行为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第二部分 心理账户:1979~1985 年
第7 章 这笔交易到底值不值?
第8 章 沉没成本
第9 章 漏水的桶与财务预算
第10 章 扑克牌桌边的怪诞行为
第三部分 自我控制:1975~1988 年
第11 章 意志力和延迟消费
第12 章 计划者与行动者
插曲
第13 章 现实生活中的人类行为
第四部分 我与卡尼曼合作的时光:1984~1985 年
第14 章 怎样才算公平?
第15 章 关于公平的博弈实验
第16 章 从代币实验到马克杯实验
第五部分 埋首于经济学研究的日子:1986~1994 年
第17 章 理性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的辩论
第18 章 股市、赛马与反常现象
第19 章 打造一个行为经济学家的明星团队
第20 章 狭窄框架与出租车司机的工作时间
第六部分 金融市场:1983~2003 年
第21 章 选美竞赛和股票投资
第22 章 股市反应过度了吗?
第23 章 价值股比成长股的风险更大?
第24 章 价格并不都是合理的
第25 章 动物精神和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
第26 章 果蝇、冰山和负股价
第七部分 助推计划:1995 年至今
第27 章 当法律遇上行为经济学
第28 章 挑选办公室的风波
第29 章 球队选秀与贝克尔猜想
第30 章 有奖竞猜类节目你该怎么玩?
第八部分 让世界变得更美好:2004 年至今
第31 章 “为明天多储蓄”计划
第32 章 自由家长主义与助推策略
第33 章 助推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结 语
致 谢
内容摘要
准备好改变你对经济学的看法了吗?
纵观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的职业生涯,我们发现他的研究始终围绕着一个激进的观点开展: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即拥有可预测行为且容易犯错的个体。在《“错误”的行为》一书中,泰勒讲述了他将经济学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带回现实的艰难之旅,其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并且不乏诙谐幽默,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学、对自己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理性的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研究伊始,泰勒就意识到人类与《星际迷航》中斯波克那样不懂情感的理性人完全不同。不管是购买闹钟、转售篮球门票,还是申请抵押贷款,我们都会存在某种偏见,所做出的决定与经济学家假设的标准理性模型相去甚远。换句话说,我们的行为并不理性,甚至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这种“错误”的行为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起初,经济学家并不屑于研究人们的错误判断及其对市场的影响,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引人发笑的“杂耍”,无足轻重。不过,如今这些关于人类行为的研究却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做出了更好的决定,也促使政府制定出更出色的政策。
泰勒通过人类心理学的近期成果以及他对动机和市场行为的真知灼见,引导读者学习如何在日渐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更理智的决定。从家庭理财到学院分办公室,从电视竞猜类节目到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选秀,再到优步(Uber)这样的公司,泰勒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行为经济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错误”的行为》一书中点缀着泰勒与传统经济学思想激烈斗争的有趣故事,以独特的方式探索了人类深层次的弱点。当经济学遇到心理学,碰撞出的火花将对个人、管理者和决策者产生深远和启发性的影响。
主编推荐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作品。
与《思考,快与慢》相媲美的行为经济学领域集大成之作, 《经济学人》2015年度好书;
丹尼尔?卡尼曼 & 罗伯特?席勒 &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霍华德?马克思联袂推荐:一本“即使被关在电梯里也会忍不住继续读下去的书”;
2015年6月英文版上市,迅速跻身时代周刊》畅销书排行榜,并蝉联多周。到2015年年底,这本书的国际影响力仍在继续扩大和蔓延,亮相世界各大知名好书榜。中国豆瓣网读者好评如潮。
理查德·泰勒是行为经济学之父,2015年起担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他的观点对于罗伯特·席勒写作《金融与好的社会》并由此成为诺奖得主有极大的帮助。因此,泰勒在2017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众望所归。
财新网主编王烁点评:“读这本书,建议与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一起看,卡尼曼的书丰富,泰勒的书流畅。”卡尼曼就如思想的拓荒者,他的《思考,快与慢》为我们认识自我提供了重要的支点。在本书中,泰勒讲述了他将经济学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带回现实的艰难之旅,其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并且不乏诙谐幽默,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学、对自己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