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木马鏖战记/日村上春树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
7.24
2.9折
¥
25
九品
仅1件
作者(日)村上春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48501
出版时间2009-08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定价25元
货号1210169808843816967
上书时间2024-11-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前言
这样的能力――能从别人的话中听出妙趣的能力――也并非有什么具体用场。我写了几年小说,甚至作为小说家我都一次也没有体验到这种能力有过什么用场。或许有几次,但至少我想不起来。别人讲,我听,别人讲的在我记忆中储存下来,如此而已。
倘若这种能力对我作为小说家的特质多少有所裨益,我想也无非是在我身上培养出某种毅力罢了。我认为,妙趣这东西只有通过毅力这层过滤网才能显现,而小说文字的大部分便是建立在这一相位之上的。所谓妙趣,并非拧开水龙头往杯里注水随即说一声“请”而递出去的那类东西,有时候甚至需要跳乞雨舞。不过那同本文主题没有关系,还是言归正传。
人们所讲的大部分故事就那样一无所用地存于我的记忆中。它们哪里也不去,只是如夜雪一般静静存积着。这也是大多数喜欢听他人讲话之人的共同苦恼。基督教的神父可以将人们的告白转递给上天这一庞大组织,我们却没有如此方便的对象,而只能自行怀抱着继续人生旅程。
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失语青年出场,无论谁说什么他都耐心地侧耳倾听,有时表示同情,有时一同欢喜。人们如蜂逐花一般在他周围聚拢,纷纷向他一吐为快。然而很后青年自杀身亡了。他明白过来:人们只是将各自大凡所有的东西推给他,而体察他心情的人却一个也没有。
当然我不是要把自己的形象同那位失语青年重合在一起。毕竟我也把自己的事讲给别人听,也写文章。尽管如此,沉渣还是在自己体内越积越多。我想说的只是这个。
所以,当我暂时放弃小说这一形式时,这一系列material势必极其自然地浮出我意识的水面。对我来说,这些随笔的material就好像是无依无靠的孤儿们,它们未被纳入任何小说任何文章,而只是在我体内一动不动地久睡不醒。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有些坐立不安。
那么,将这些material弄成文章我就能多少变得坦然了不成?也不至于。这点即使为我自身的一点点名誉也必须交待清楚:我并非为求取自身的坦然才写这些随笔并向世人发表的,而是他们想被道出――如我开始所说,我已感觉出了这点。至于我自己的精神能否得到解脱,接近是另外一个问题。至少没有任何征兆说明我眼下通过写这样的文章使自己的精神获得了解脱。
认为自我表现有助于精神解脱的想法是一种迷信,即便从好意说来也不外乎神话,至少用文章来表现自己是不会解脱任何人的精神的。假如有人要为此目的而去表现自我,那么优选作罢。自我表现只能将精神细加工,任何地方都到达不了。如果觉得似乎达到了什么地方,那无非错觉而已。人是不住要写才写的。写本身没有效用,也没有附属于它的希望。
由于这个缘故,沉渣依然作为沉渣剩在我的记忆里。或许迟早总有我会将其变成截然不同的形式编排在新小说之中,也可能编排不进去。若编排不进去,这些沉渣势必永远封存在我的记忆里,消失在黑暗中。
现在,我只能将这种沉渣归纳成如此形式的随笔,别无他法。至于这项作业是否正确,我也无由得知。假如有人说本来就不该写真正的小说,我只能耸肩以对,只能引用一个杀人犯的主张――“所有行为都是善举”。对我来说,只能以这种体裁归纳这种matedal,没有别的选择。
P(3-5)
导语摘要
由村上春树所著的《旋转木马鏖战记》是由9个短篇构成的小说集,多数短篇以前未在大陆发表,有2篇列入漓江出版社的《象的失踪》。本书取材于作者亲身接触的真实故事,主题为表现大都市人生的疲惫、无可选择和心理扭曲。内容有写夫妻为一件小事而离婚、有写人生走到中途的彷徨,有写骄傲的小姐内心的爱情萌动、有写少年的青春冲动、残疾者内心的奋起企求,也有幽默故事,各篇不相同,但风格上都幽默有趣,哲理性和故事性均很强。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写作手法,也是他的早期作品。
作者简介
村上春树(1949―),日本有名作家。京都府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部。1979年以处女作《且听风吟》获群像新人文学奖。主要著作有《挪威的森林》、《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舞!舞!舞!》、《奇鸟行状录》、《海边的卡夫卡》、《天黑以后》等。作品被译介至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深具影响。
目录
序?旋转木马战记
背带短裤
出租车上的男人
游泳池畔
献给已故的公主
呕吐一九七九
避雨
棒球场
猎刀
村上春树年谱
内容摘要
“旋转大马”,村上春树给出的人生定义――鏖战时好一场你死我活,回头看只不过兜到原地。
不是吗?万里迢迢从国外为丈夫买来合身的背带短裤,回来后她决定的却是离婚;沙里淘金觅得动心的油画,临行前却被她浇上煤油付之一炬;美貌骄傲的公主令人不敢仰视,却在雪夜合宿的凌晨“无意”间钻进了“我”的毛毯;害单相思搬家借望远镜窥视了三个整月,重逢时却几句话就对她感觉全无……
不信吗?可村上春树说:《旋转木马鏖战记》不是小说,是他亲身的所见所闻。
精彩内容
这样的能力——能从别人的话中听出妙趣的能力——也并非有什么具体用场。我写了几年小说,甚至作为小说家我都一次也没有体验到这种能力有过什么用场。或许有几次,但至少我想不起来。别人讲,我听,别人讲的在我记忆中储存下来,如此而已。
倘若这种能力对我作为小说家的特质多少有所裨益,我想也无非是在我身上培养出某种毅力罢了。我认为,妙趣这东西只有通过毅力这层过滤网才能显现,而小说文字的大部分便是建立在这一相位之上的。
所谓妙趣,并非拧开水龙头往杯里注水随即说一声“请”而递出去的那类东西,有时候甚至需要跳乞雨舞。不过那同本文主题没有关系,还是言归正传。
人们所讲的大部分故事就那样一无所用地存于我的记忆中。它们哪里也不去,只是如夜雪一般静静存积着。这也是大多数喜欢听他人讲话之人的共同苦恼
。基督教的神父可以将人们的告白转递给上天这一庞大组织,我们却没有如此方便的对象,而只能自行怀
抱着继续人生旅程。
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失语青年出场,无论谁说什么他都耐心地侧耳倾听,有时表示同情,有时一同欢喜。人们如蜂逐花一般在他周围聚拢,纷纷向他一吐为快。然而最后青年自杀身亡了。他明白过来:人们只是将各自大凡所有的东西推给他,而体察他心情的人却一个也没有。
当然我不是要把自己的形象同那位失语青年重合在一起。毕竟我也把自己的事讲给别人听,也写文章。尽管如此,沉渣还是在自己体内越积越多。我想说的只是这个。
所以,当我暂时放弃小说这一形式时,这一系列material势必极其自然地浮出我意识的水面。对我来说,这些随笔的material就好像是无依无靠的孤儿们,它们未被纳入任何小说任何文章,而只是在我体内一动不动地久睡不醒。想到这里,我不由得有些坐立不安。
那么,将这些material弄成文章我就能多少变得坦然了不成?也不至于。这点即使为我自身的一点点名誉也必须交待清楚:我并非为求取自身的坦然才写这些随笔并向世人发表的,而是他们想被道出——如
我开始所说,我已感觉出了这点。至于我自己的精神能否得到解脱,完全是另外一个问题。至少没有任何征兆说明我眼下通过写这样的文章使自己的精神获得了解脱。
认为自我表现有助于精神解脱的想法是一种迷信,即便从好意说来也不外乎神话,至少用文章来表现自己是不会解脱任何人的精神的。假如有人要为此目的而去表现自我,那么最好作罢。自我表现只能将精神细加工,任何地方都到达不了。如果觉得似乎达到了什么地方,那无非错觉而已。人是禁不住要写才写的。写本身没有效用,也没有附属于它的希望。
由于这个缘故,沉渣依然作为沉渣剩在我的记忆里。或许迟早总有一天我会将其变成截然不同的形式编排在新小说之中,也可能编排不进去。若编排不进去,这些沉渣势必永远封存在我的记忆里,消失在黑暗中。
现在,我只能将这种沉渣归纳成如此形式的随笔,别无他法。至于这项作业是否正确,我也无由得知。假如有人说本来就不该写真正的小说,我只能耸肩以对,只能引用一个杀人犯的主张——“所有行为都是善举”。对我来说,只能以这种体裁归纳这种matedal,没有别的选择。
P(3-5)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