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经济:信贷逻辑背后的经济周期
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
51.75
7.5折
¥
69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英]保罗·舒尔特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627265
出版时间2019-07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69元
货号1157853299270598658
上书时间2024-11-13
商品详情
- 品相描述:九品
- 商品描述
-
目录
赞誉推荐序译者序致谢网站资料引言 解开密码的几个数字■第一部分 银行信贷如何影响经济第1章必须了解的基本概念■第2章流动性和偿付能力差别很小■第3章信用危机剖析与现实世界的例证■第二部分我是政府的,我帮你打破银行系统第4章银行失职之后的债务社会化(为何凯恩斯经济学不管用了)■第5章为何银行家在艰难时期求助另类银行模式■第6章央行承担最大负担并将主导结果■第7章银行和政策如何拯救股票、外汇和房地产市场■第三部分插曲第8章为何政府和机构陷入债务困境■第四部分金融基础架构的革命第9章革命已经发生而且进展迅速■第10章另类投资革命■第11章新兴国家大数据和小企业贷款革命■第12章银行与大数据公司:PayPal、Palantir、阿里巴巴和恒生■附录■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信用主导的社会,银行的储备金远远低于储户存款额,企业靠债务维持日常经营的现金流、个人靠贷款买房、政府用透支预算来支付福利与支持基础建设......但这个社会依旧运转正常,因为在后面支撑我们经济的是信用,就是我们相信负债方的未来收入支持在我们约定的时间内偿付债务。但是,假如大家对这种未来的预期消失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当恐惧蔓延时,整个经济就陷入了崩溃。流动性丧失、挤兑、银行甚至政府破产,它们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信用危机。1932年,罗斯福新政的第一步举措就是短时间内关闭银行,目的就是让银行有时间重塑信用。2008年的次贷危机,从本质上也是一场信用危机,大家手里有说不清数量的次级债,都在担心自己的债权人、债务人、客户、上游金融服务商会破产,于是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几乎陷入崩溃。希腊政府因为不能自己制定货币政策,从而难以解决债务问题,所以濒临破产。我们的金融市场变得更为复杂,而且更为依赖信用,同时我们的金融体系也变得更为脆弱。但是问题还远远没有结束,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当今的信用经济会变得比以往都要复杂的多,在美国出现了高频交易、暗池这些监管层根本搞不清楚的新要素。无数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渴望加入金融市场,而这将为金融市场带来更多复杂的全新商业模式,这既意味着机会,但也意味着风险。以阿里巴巴为例,阿里旗下的网上银行在2018年6月正式开业,这家银行创下了金融行业的数个第一:第一家名副其实的直销银行,没有实体店,主要业务通过网上实现。第一家靠互联网大数据征信的银行。第一家不依靠存款,而是靠自有资金与小额贷款的资产证券化获得现金流的银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新技术会为我们信用经济的大家族中加入什么古怪的新成员?这意味着怎样的机会与挑战,又意味着我们的经济会面对怎样的风险?而这正是这本书讨论的主题。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