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般下午5点前订单,当日发货,开发票联系客服②教材,学习,考试类书默认有笔记(或做过)③其他类书一般无笔记,提前与客服沟通好再下单,否则本店不承担责任)④部分图书籍采用标准图片,可能存在不同印次不同封面,内容一致⑤出版时间过长的书都可能有自然发黄现象。
¥ 10.06 2.0折 ¥ 49.9 九品
库存2件
作者石川哲也(Tetsuya Ishikawa)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78806
出版时间2013-1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定价49.9元
货号972057625775161356
上书时间2024-11-12
谁是罪魁祸首
有一天,在和朋友打牌时,我萌生了创作这本书的想法。那时距离我被所在投行裁员不久。和我一起玩牌的都是非金融界人士,有传媒界的、时尚界的,也有公务员。出于对被炒了鱿鱼的人的同情,他们问我为什么会被裁掉。通常在这个时候,提问题的人会故作深沉,尽管他们实际上很好奇。但这次有所不同。我说得越多,他们的好奇心就越重——我是如何一边过着老生常谈的高端生活,一边却创造和销售着数十亿的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也就是所谓的“有毒资产”的?
“你该写本书,书名就叫《一个金融衍生品交易员的自白》好了。”其中一位说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牌局一完,我就开工了。事实上,在玩牌的过程中我已经构思好了这本书的蓝图。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因为媒体对此事报道得实在太少,而且只是简单地强调这些衍生品是如何复杂,为何是信贷动荡的罪魁祸首。我和信贷繁荣期间的诸多同道一样,对这些衍生品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深入地参与到了创造泡沫的过程中。因此我认为,我们只有更好地理解信贷动荡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具建设性地认识到我们在整个过程中犯了什么错误。
于是我开始写作本书。这是一部非常详细、全面且信息量巨大的小说,同时,它又简单到就算是我母亲这样的人也可以轻松看懂。我还让建议我写这本书的朋友看了本书的前几章。
“很有料啊,”他赞道,“但实在有点无聊。你做的其他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呢?你的那些巴西脱衣女郎、小姐、毒品和美酒呢?这才是人们想知道的。”
其实我并不想这么写。那些关于毒品、妓女、酒精和滥大街的银行家段子实在没什么新意。但看来我是失算了。原来他一开始向我提这个建议时,根本不是想了解那些信用衍生品,而是想探听我的八卦,这才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对他来说,这些衍生固然有意思,但远不足以在他的兴趣关注排名榜上名列前茅。他关心的是,我们一开始为什么要搞出这些衍生品来。
言归正传。我知道,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也就是那些信用衍生品,是动不得的,因为尽管它们复杂至极,却是理解我们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创造这些衍生品的关键,甚至比衍生品本身更重要。因此,我在每个章节后都添置了一个“金融工具箱”,帮助读者理解这些金融术语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我开始一一回忆我职业生涯中碰到的每个人,回忆关于他们的故事,以便把所有的谜题汇集起来。但没过多久,我就控制不住篇幅了,因为可以包括进来的真实个人和公司有数千之多。全世界都在寻找替罪羊,然后落井下石,我对此心知肚明。因此我并不打算指责任何人,也不打算让一些人背上莫须有的罪名而让另一些人逃脱千夫之指。毕竟,我没有判决谁有罪或无罪的权力,把责任推给某个人完全是于事无补的行为。
无论如何,我打定主意以小说的形式写这个故事,因为这样处理好处多多。我虚构了一个叫安德鲁·多弗的角色,这使我可以随心所欲地从信贷业的各个角度解释信贷动荡产生的原因。此外,如果从真人真事的角度来解释信贷动荡,不但免不了不公平的审判,还会加剧互相指责之风,从而扭曲我们可以从这次危机中汲取的教训。因此,对于本书的内容,与真实世界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么说可能会让你有些失望,但如果以指责和泼脏水为目的,那还不如去互联网上拍砖好了。
这并不是说本书中所记载的事情纯属子虚乌有,只是有一些被我处理过了。毕竟,如果没有前因后果的串联,就没有哪个关于信贷动荡的故事称得上准确或完整。也许有人会试图将我虚构的公司和角色与现实中的公司和个人对号入座。对于这一点,我只能说,这样做完全是徒劳,因为从我开始构思起,脑海里就没有存在过哪个真实的公司和个人,也不会想象与他们有关的事情,或是对某些人进行描写。相反,我考虑了据我所知发生过的所有相关事件,将它们写进虚构的公司和角色中。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讲述关于信贷动荡的真实故事。我相信,现在我们绝对需要这样的故事。
理解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我反对任何相互指责的行为。我也不喜欢没有任何目的的爆料。我相信,我们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于信贷动荡中我所扮演的角色,我感到真心愧疚,但如果不对我们所犯下的错误做集体反思,整个社会将永远不能真正理解我们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希望,承认我的错误能让我们迈出这一步,也只有这样做,才能真正在汲取教训的基础上重新崛起。
(英)石川哲也(Tetsuya Ishikawa), 伊顿公学出身,牛津毕业,曾效力七家投资银行,2008年5月遭摩根士丹利裁员。
曾在高盛、摩根士丹利和荷银证券工作,负责组合、合成和销售信用衍生品、CDO和证券化产品,其客户遍布全球。
前言 一个关于信贷动荡的真实故事
01 出局
实际上佐伊想说的是:“雇用你成本太高了,而且没有产生什么效益,我们曾经以为你是信用衍生品界的超级巨星,但无所谓了,这儿已经没你的位子了,你已经出局了。”
02 杠杆!杠杆!杠杆!
“就是在说杠杆嘛!”本冲进我的房间,一边兴奋地挥舞着前几天住院时我送给他的理查德?布兰森自传,一边说,“就是杠杆!杠杆!杠杆!杠杆!”
03 “交易员之夜”
“最重要的是,我要你得到这些家伙的尊重,这样你才能做好业务。你是个初来乍到的后生仔,他们随时都可以把你开了,但你相当聪明,这正是万德宝需要的。因此,千万不要干傻事。”他笑笑,继续说:“不过,就算你做了傻事,我也会让你成为传奇。”
04 第一笔CDO合约成交
分配过程与英国RMBS合约如出一辙,都是超额认购闹的。尼古拉斯又发作了,踢翻了更多的垃圾桶。基斯勃然大怒,然后恢复了平静。罗比唉声叹气,抱怨连连。迪普斯特仍是一副笑脸,不过这一回可是开心的笑,他单枪匹马地把一半AAA份额卖给了SIV。
05 市场上最活跃的指数做市商
到了9月,我们突然成了市场上最活跃的指数做市商,扬名立万的目的达到了。按照迈克的计划,现在是开始收割的时候了,有了新建立的信誉打底,我们已经磨刀霍霍,准备杀向迈克垂涎已久、油水更足的合成套利CDO业务了。
06 FKK的狂欢
不过,幸运的是,我不再需要再问他了。在回法兰克福的路上,他把关于鲍尔银行的一切必要信息都告诉了我。原来如此。银行家总是善于把最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无比,但出于无知者无畏,我误打误撞地击中了他的痒处。
07 业务扩张
因此他开始游说金在2004年为万德宝成立一个资本金融部门,负责以万德宝自己的钱作为本金投资各种结构化信用和ABS。这相当于是万德宝内部的对冲基金。
08 猎头与真相
“我努力了,亚瑟。”我想扯开这个话题,但这时他对我说,我应该找特蕾莎安排的。听到此话,我的脸颊下意识地抽动了一下,把真相和盘托出。直到此时,亚瑟才知道真相。
09 如鱼得水
事实上,想不卖掉这些合约都难。面对如此需求,开展业务自然是易如反掌,我们真是赶上了赚钱的好时机。推动我们的并不是短期的贪婪,而是一个从天而降的伟大的商业机会。无法想象有谁不去利用这个机会。
10 向下“检验”市场
事实上,平息争夺的唯一方法是向下“检验”市场。应付投资者的抱怨和投诉是件难事,但很值得,特别是在直到最后他们仍得上门求我们的情况下。
11 路演
就是这么容易。事实上,这只是霍华德经手的第一笔近亲繁殖的CDO买卖。在路演过程中,我们和沃森伦敦分部进行了会面,那里的小子们有的已经开始管理ABS CDO了,霍华德跟他们也做了几笔类似的交易。接着,霍华德又在悉尼故技重施,和一家叫点资本(Point Capital)的对冲基金如法炮制。
12 钱永远不够多
“交易,”米奇说,仿佛是信手抓住了第一个从脑海里蹦出来的词汇,“山姆,我们在交易中赚的钱不够多。怎么回事?”
13 市场的警醒
不是别人,偏偏是米奇开始质疑这一切的基础,这着实令人震惊。但他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不久后,情况便已经很明确了,警示信号就在我们眼皮底下,但不知为何,我们对此视而不见。
14 自我毁灭
CLO市场明明已经陷入了自我毁灭的状态——这意味着所有事先承诺的杠杆贷款可能因为需求不足和信用枯竭而无法让私募股权公司放心,但杠杆贷款银行家仍然在自欺欺人地认为这只是暂时现象。
15 蔓延与瓦解
毕竟,对于我所从事的行当,过去六年来媒体根本就没怎么关注过,甚至连财经媒体都是这样。但一夜之间,第一波新闻提示汹涌而至,而且内容令人胆战心惊。
16 舌战大卫?格林
全世界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银行倒闭”这样的新闻标题和寻找替罪羊的游戏中,而与此同时,市场传染病在继续蔓延,此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将把这场信贷动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17 没有人是安全的
文章说,是他自己要走,但如果奥林顿不想让他离开,肯定有办法很轻松地留住他。但他们并没有这样做。米奇和霍华德接连翻船,这表明在市场上没有人是安全的。
18 任何事都可能变得更糟
当时裁员已是家常便饭,抵押贷款商也纷纷倒闭,但是没有人会料到,一家如此辉煌的投资银行也会遭遇相同的命运。事实证明,任何事都有可能变得更糟糕。
19 系统,问题的根源
这个事实就是,我们所运作的系统,而不是这个系统中的个人,才是问题的根源。个人所做的只不过是任何理性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都会做的事情。
《一个金融衍生品交易员的自白》是一本关于金融衍生品的实战教科书。书中揭露了金融衍生品的创造过程,向读者展示了高盛、摩根士丹利、荷兰银行3大投行内幕,是一本来自金融风暴制造者的分析和自省的金融小说。
作者是高盛集团前资深银行家石川哲也,他以小说的形式,虚构了一位叫安德鲁·多佛的角色,希望避开互相指责之风,还原信贷动荡的真实故事,让读者了解并理解这些信用衍生品被创造的真实过程。
作者希望借此引导社会做集体反思,希望全球经济可以在汲取教训的基础上,真正崛起,迈向又一个繁荣期。
《一个金融衍生品交易员的自白》是一本比电影《华尔街》更精彩的金融小说,让你通过透视高盛、摩根士丹利、荷兰银行3大投行内幕,真正了解何为金融衍生品。
本书作者是高盛集团前资深银行家石川哲也,他曾在高声集团伦敦分部任职,是高盛“欺诈门”的核心人物、副总裁法布里斯·图尔的得力助手。本书是他的自传,从信贷业的各个角度解释了信贷动荡产生的原因。
— 没有更多了 —
以下为对购买帮助不大的评价